近來從各個地方都看到一個新鮮詞匯“供給側改革”,據說是中央文件裏直接用這個詞來描述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路線。當代中國的領袖們(或者是其智囊 們)特別喜歡創造一些時髦空洞的詞匯,比如“頂層設計”,“中國夢”之類,不過以往的那些大概看看也就知道是啥意思。唯獨這個“供給側”讓人得費心思猜。
不 過這東西說穿了也是極為簡單,隻不過是資產階級經濟學裏一個特別反動的思想的直接翻譯,恐怕翻譯的才子也是個語文不過關的,硬造出這個詞來。我們知道市場 上有供給也有需求,過去沒有宏觀調控,市場經濟想啥時候危機就啥時候危機。後來政府開始對經濟有點管理和幹預,比如增加居民的收入,創造點工作崗位,節製 一下資本等等,這些在傳統上被稱作需求管理或者是凱恩斯主義政策。
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凱恩斯主義走不通了,資本主義陷入了經濟危機,英美等國資產階級開始放棄需求管理政策,他們探索了一條新路,那就是把過去政府對經濟的管製都取消 掉,也就是取消對資本和市場的節製,私有化,打擊工會等等。這一套搞法,其實是憑借資產階級的暴力機器,推翻二戰後資產階級與人民之間的社會契約,試圖重 建馬克思時代資本主義的一整套理論和實踐。這些被稱為新自由主義,其中一些極端人物也被稱為供給學派,他們提倡的改革也被稱為供給改革(或者按照中央的講法,叫“供給側改革”)。一句話說,供給側改革就是資產階級對人民的清算。
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現在也的確是到了一個麻煩的時候,一定程度上病急亂投醫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麽大張旗鼓的鼓吹什麽“供給側改革”,還是讓人再一次驚訝於現政權的理論和曆史水平真的太有限了。中國的貧富差距如此之大,資產階級如此之囂張,勞動人民受的壓迫如此之深,可政府要做的卻是要讓資產階級在人民頭上再踏上一隻腳!
廢話不多說,我覺得針對這個所謂的改革路線,有三個方麵值得我們去思考:
第一個,中央的“頂層設計”實在不高明,實質上還不如20年 前了。過去中國不提“供給側改革”,不代表就不搞這個。實際上,改革開放就是一部新自由主義或者說供給學派指導的曆史進程,搞垮社會主義經濟體係,搞垮毛主席時代留下的遺產,建立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牢固統治,這本身就是徹底的“供給側改革”。不過中國從來不這麽提,而且中國資產階級一直還是大量的運用了 需求管理(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保證了經濟的平穩增長,沒有出現俄國式的崩盤,這應該說是全世界獨一份。到現在中央反倒要特地拿出這個詞來指導工作了,這應該說是深刻的反映了資產階級如今的日薄西山,不僅僅是經濟上,甚至是理論和語言上,都已經喪失了突破的能力。
第二個,中央說到底是一根筋的要搞新自由主義。在中國和世界資本主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之時,中國的政權堅定的站在了資產階級這一邊,絲毫沒有要展現一點點進步性甚至是階級調和的意願。這不能不說是對那些一直對現政權有各種好感的左派人士們的打臉。醒醒吧,先生們,這個政權,這個改革,都是沒救了。
第三個,供給側改革這種殺雞取卵式的搞法會給現政權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曆史上,所有隻搞所謂“供給側改革”的國家都出了各種經濟社會問題。極端的像俄國,私有化之後直接倒退50年。哪怕沒有崩潰的比如美國和英國,都一度出現了經濟大幅度萎縮,那可不是什麽經濟增長從7%降到6.5%,而是經濟增長直接變成負值!中國資產階級真的準備好迎接這個曆史時刻了嗎?美國英國30年前能熬過去,如今的中國資產階級真的能熬過一個經濟萎縮的冬天嗎?換句話說,不管他們有沒有做好準備,我們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