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琳的博客

探索真理,為民服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江青關於《智取威虎山》的幾次談話

(2014-12-31 14:47:30) 下一個

江青關於《智取威虎山》的幾次談話

  

(文學史上都說是江青搞亂文藝,但很多人大概都沒看過江青本人的發言,自從她成了被審判者之後。)


【一】

  在《智取威虎山》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去年有人說《智取威虎山》是“話劇加唱”,是“白開水”。當然,這個戲是 有缺點的,我心裏有本帳。但是,這個戲是革命的,現代戲有革命的,不革命的,甚至反革命的。他們說這些話,不是反對我們的缺點,而是有意無意地來反對革 命,至少給我們泄氣。白開水,有什麽不好呢?有白開水比沒有好。有了白開水,就可以泡茶,可以釀酒。我們把他們的這些意見頂回去了。

  《智取威虎山》的問題是一平、二散、三亂。要收縮。正麵人物反而沒有,楊子榮有幾次亮相呢?這可能是個創作方法問題。整個戲的思想性不夠高。藝術的現實生活基礎不夠,戲中看不出當時全國的形勢。

  為了提高思想性,有必要把當時全國的形勢搞清楚。

  一九四六年,全國的形勢是敵強我弱,敵眾我寡,不僅僅是東北。東北戰場上,我軍隻有十萬人左右,而敵人光土匪就有十幾萬,還不包括國民黨的正規軍和雜牌軍。當時國民黨的新一軍、新六軍等幾個王牌軍都在東北。但是真正強的還是我們,我們為什麽能以少勝多呢? 因為正義在我們這邊。戰爭有正義的和非正義的,我們有人民的支持,有英明正確的黨的領導。

  根據當時在東北的形勢,我軍如果不把正規軍分一小部分去剿匪,不僅人民受 苦,而且根據地也不能鞏固。因為前麵是國民黨,後麵就是土匪,我軍處於被夾擊的境地。這個時期很困苦,很艱難,東北人民多年遭受日寇和蔣介石的統治,加上日蔣的反動宣傳,人民對我軍不了解,所以發動群眾很困難。這支小分隊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擔負著剿匪反霸的任務。總之,從小分隊的活動,要看到當時全國 的形勢,戲中一定要提到美蔣的勾結。當時美蔣利用三人小組,到處活動,搞“假談真打”,欺騙人民。把這些曆史背景搞清楚,可能有助於思想性的提高。

  我覺得,戲還必須集中。幕外的戲全去掉,不能很亂,戲弄得滿滿的,觀眾腦子沒有回旋的餘地,不含蓄了。

  根據我兩年來的經驗,京劇藝術,主要靠音樂來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靠舞蹈。中國的京劇舞蹈沒有上升成為語匯(舞蹈語匯就是用若幹動作表達一個意思,像電影的近景、中景、遠景構造的所謂“蒙太奇”,即結構)。

  《沙家浜》的音樂安排很吃力,他們原來怕用慢板。其實,沒有“慢”就沒有“快”,“慢”與“快”是對立的統一。老是“快”的音樂旋律(借用美術上的術語就是線條)就平了。

  音樂唱腔一定要成套,主要人物的唱腔,要有快有慢,有板有散,但是散板、搖板最好少一些,多了真倒胃口。換用腔調及轉板,不要太突然,整個戲要注意音樂結構的連貫,還要注意各段之間要過渡得好。調門變化不要太多,唱腔成了套,就不平了,有層次了。

  這裏(指第五場),要唱西皮倒板上,要慷慨激昂,這裏唱的內容,是抒革命之豪情,楊子榮進入敵區,接近了敵人時的殲敵決心,可以虛一點。楊子榮的音樂形象,要靠這一場樹立起來。

  李勇奇不如以前好。他吃不飽,穿不暖,一句話,饑寒交迫,老婆又被土匪打 死了,所以他才說得出:“除死無大災”。他對土匪和反動派軍隊恨極了,要寫出他的倔勁。然後,他慢慢觀察這個軍隊,看出人民解放軍有點特別。當他了解解放 軍以後的那段唱,要搞好,要唱得使人掉淚。李勇奇是身處絕境,絕處逢生,要把他寫好。

  典型人物,是群眾的集中概括,要從頭到尾顯示他的光輝。群眾是烘托主要人物的。

  《智取威虎山》這個戲,建議以西皮為主,二簧為輔。四平調輕飄飄的,無論如何不要用那個玩意,除非以後設法把它提高一下才行。

  鑼鼓經害死了人,可不能讓鑼鼓經把演員捆死。一個慢長錘要打多久呀!樂器配備上要注意,高音樂器太刺耳,不柔和,要增加低音和中音樂器。

  這個問題我沒考慮好。就是倒板要不要? 有倒板氣勢好一些。慢板,快三眼,快板一定要,沒有這三種板式就沒有層次。

  少劍波唱楊子榮的身世,覺悟,勇敢,曾經三次臥底,楊子榮的傳,要由少劍波立,在這裏立,很自然,也有戲。

  第九場,我有個新的想法,應該讓人看到楊子榮上山以後的偵察活動。

  你們一定要搞出樣板來,才對得起上海人民,才對得起黨,對得起去世的柯慶施同誌。

  (休息時,江青同誌談到。)

  關於流派,又要又不要。要,是作為資料,不要,是不要受它的拘束。

 

  【二】

  在《智取威虎山》座談會上講話紀要(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同誌們,辛苦了!

  總的說,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期間,能獲得這樣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一階段的工作,可以肯定地說,我們不是話劇加唱了。

  同誌們的意見,我都研究過了。有很多好的意見,有一些意見和我是一致的,有一些意見是我沒有想到的,有些意見是我不懂的,特別是弦樂、打擊樂,我需要學習。

  同誌們好的意見,不能一一列舉。現在,把我自己的意見和同誌們的意見搞在一起,當然,也講不完整。我的腦子有問題,有時顧此失彼。建議由春橋同誌組織一個小組,把各方麵的意見認真地進行研究。

  現在座談,好比大家一起開會,我發言。

  總的來說,主題比過去突出;正麵、英雄人物比過去突出;結構比過去簡練; 唱詞絕大部分是好的,個別的詞句要修改,有的要重寫。我要作自我批評了,不論《智取威虎山》、《海港》的詞都是很好的,我這個人不大喜歡新詩,可是看了這 次的詞,感到有嚼頭。李麗芳說得好,什麽人說什麽話,這很不容易。

  音樂比過去好,但問題較多。少劍波的文學形象和音樂形象,都站得起來。楊 子榮的腔,調性死板,板頭不活潑,有些地方輕飄了;從頭到尾都是西皮,一句二簧也沒有。這可能是受了我的影響。可是我原來的建議是以西皮為主,以二簧為 輔。現在的音樂給了他一個主調,不像楊子榮,像封建文人在賞雪。楊子榮的唱腔,要剛柔相濟,有的剛要多一些,斬釘截鐵,現在聽起來飄飄然。楊子榮“打虎上 山”,打擊樂器很好,一到弦樂,就掉下來了,聲樂更是輕飄飄,軟綿綿的。看來,在這方麵要攻堅了。

  導演有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時間短,生活不夠,對一些場次的安排還是沒有戲。

  座山雕加了一場戲,隻是減掉了他一些威風,不知為什麽,演員不神氣了,粘粘糊糊的。八大金剛都是廢物,總有一兩個厲害的吧!

  看來,這個戲的問題,主要是平。矛盾不突出,不尖銳。關鍵是第二場、第七場。要把李勇奇和座山雕的矛盾突出,李勇奇和座山雕的矛盾,就是我軍和敵人的矛盾。

  座山雕要狠,欒平要厲害、狡猾,否則最後一場使人沒有緊張之感。現在欒平一出場就好笑。

  此外,音樂平,沒有異峰突起,全劇高潮在什麽地方呢?每個唱段的高潮在什麽地方呢?搞不清楚。

  我軍的精神表現不夠。小分隊是正規軍中挑出來的,都能單獨作戰,要機智、 勇敢、沉著,能發動群眾起來搞土改。很多人都像楊子榮似的。楊子榮這一典型人物,是代表小分隊的。現在把滑雪一場戲去掉了,表現戰士形象就沒地方了。有人 提議在第一場打打主意,加點優美、矯健的動作,是否可以呢?現在第一場解放軍進行曲還可以,打擊樂一響就不行了。

  第十場的唱都不夠,使人有點站不住的感覺。不現實。軍隊負責同誌說,神化了楊子榮。其實,按現在的舞台調度,和過去差不多,楊子榮隻有死路一條。第十場,讓小分隊和民兵去開打,既可表現小分隊勇敢善戰,又可以使楊子榮不死。

  我軍武器究竟用什麽?不能亂來。這一次一定要解決。因為用什麽武器,標誌我軍發展史。據我初步調查,小分隊用三八式,有刺刀,手榴彈,至少要有一挺輕機槍。三八式是抗戰後期,解放戰爭初期較好的武器。也可以有兩枝卡賓槍。

  給養,不能就地解決,後方有時跟不上,應當鋪墊一下。

  服裝,我提了幾次,老不改。八大金剛的服裝,沒有時代感,究竟穿什麽?

  群眾的服裝,要像電影那樣,我軍未到之前,衣服外麵露棉花,穿單褲。小火車通了以後,可以像樣一點,使人有新舊對比之感。

  燈光、效果、布景都此過去好。但是,布景沒有險要和寒冷的感覺。演員在寒冷方麵也沒有表演出冷的感覺。

  軍隊負責同誌給了我們很多鼓勵和很多好的意見,要吸收進來,個別的意見,另外解釋。

  一定要寫一個黨的支委會。

  總的說,架子基本上搭得差不多了。我們現在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修改加工。

  下麵,我逐場地提些意見,大家討論。

  對上海有個建議:搞個武生組,要過硬。找幾個人組織起來,到部隊中去生 活,專門研究武打。拚刺刀問題不解決,武打過不了關。梭標、大刀和拚刺刀差不多。現在要把拚刺刀上升為藝術,拚刺刀解決了,運用起來就自如了。發現你們的 基本功還不夠,生活也不夠,需要去學習。進行鍛煉、提高。

  《智取威虎山》中“滑雪”一場,割掉它對我來說是忍淚斬馬謖。“滑雪”一 場有兩個好處,一、可以表現小分隊;二、軍民關係,由李勇奇帶路。問題是時間不夠。有了它就得二十分鍾,起碼也得占去十五分鍾。再加上我們的生活不夠,武打還沒有過關,沒有生活美。所以鬥爭了很久,覺得去掉這一場幹淨些,好一些.這個問題今天還可以討論討論,要不要?

  現在就一場一場的來談淡。反正是座談,談不完,以後還可以再談。

  我現在先單獨講一下管樂問題。

  一種想法:“打虎上山”一場,先用二簧、後西皮。缺點是和四場有些重複。不過,也沒有多大問題。這要仔細研究。八場再加些二簧,照這樣,二簧、西皮之間的份量,可能就差不多了。

  另一種想法和你們一樣,就不多說了。不過八場全用二簧是不好的。

  現在唱腔的板頭太散、太死板,楊子榮的唱應該活潑一些,變化多一些。現在是慢原板、原板,快原板沒啦,……聽起來老是那個調調兒。那怕少唱一點,但要使它突出、集中。

  前天我才找到了你們音樂上的高潮,就是少劍波在九場中的一句高腔。

  設計唱腔時,不要將就演員,將就了就刻劃不出劇中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精神麵貌。也可以另外搞一套將就演員的。

  楊子榮的唱腔是不是可以化一些小生腔,可以考慮。也要有些武生腔,但不能太多。武生腔雖然少,但是它有那麽股子勁兒,要英俊,現在太死板。

  《紅燈記》中老奶奶唱的一句是武生腔,是李吉瑞的。忘記是那一句啦,他們化的就此較好,使人不覺得。

  第一場

  (問:)前天你們第一場的小分隊上了多少人哪?

  (答:十三個人。)

  看來人不能太多,我覺得現在夠了;多了,會顯得擁擠不堪,不容易擺好畫麵。舞劇院《紅色娘子軍》我曾給他們照過一次像,由於人太多,畫麵擺不好。擺成了,也很難看。這一點要注意。

  第一場我覺得是幹淨的,但有弱點的,是簡潔的,好的。

  有的同誌提出:是不是多加點舞蹈? 照我看,要加舞也無非是翻、打、撲、 跌,多加舞,我怕脫離了生活。能舞得起來嗎? 這個意見,主要說明了整個戲的氣氛不夠,從頭到尾都是下雪嘛!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的加些舞,要活潑一些 生活一些。在音樂等方麵使得氣氛突出一些。隊形變化上想想辦法。今天要不把這些問題定下來,就會惶惶無主。

  有些生活細節上的遺漏。行軍時都要背個幹糧袋。一般情況下是不吃的,必要時才吃。要不要呢? 可以考慮,現在是披著鬥篷。

  給養問題要鋪墊一下。小分隊三十六個人,要用一個司務長。現在使人產生一 個疑問:你們吃什麽呢?這裏有了鋪墊,這樣才能夠在第七場時給群眾分糧食,否則糧食從哪兒來? 從天上掉下來?生活上的小東西要注意。司務長的鋪墊,就好像 糧食可能是由馬駝著或車子運來的。可由小分隊向後麵打招呼“原地休息”來鋪墊。

  唱詞上,總的說一下,有些詞是不是說得太絕了。

  像這些詞:“黑龍溝……渺無人煙”,一個人也沒有了,向什麽人去偵察呢? “白骨累累……”,國際歌第一句是“起來!……”如果都是“白骨累累……”,又怎麽能起得來呢? 有些人寫艱苦就寫到那邊去了。過了頭。沒吃沒穿隻不過是一時的,老是吃樹皮、草根那會行啊? 《萬水千山》就是這樣,老是吃樹皮、草根,豈不把頭吃的都直了!

  演員的唱沒有勁。像“心狠、手辣……”這樣的句子,一唱出來就應該抓住人。

  舞台調度,楊子榮一上來就來了個武生的亮相,這樣不大好。應該跟著鑼鼓點子上來,把亮相在報告、敬禮的地方,燈就打在他臉上。

  有個漏洞,少劍波不是說要到黑龍溝宿營嗎?可是在這裏沒有告訴楊子榮。

  楊子榮在唱之前要不要加白,創作的同誌可以考慮。

  有人還建議,當少劍波看地圖時,可以為楊子榮鋪墊一下。講老楊一定能完成偵察任務。這樣一來時間又會拖長了。

  最後的亮相構圖是漂亮的,看上去舒服。

  第二場

  前天看戲,“座山雕”又神氣了一點。應該厲害一些。六十歲不大合適。是不是五十歲? 四十歲太年輕了,因為他是三朝元老。

  不要搞臉譜。電影《林海雪原》是有臉譜。不要搞成凡是反麵人物都是有生理缺陷的,這怎麽能行呢? 要靠演技。當然也可以適當的化裝。有一個電影演員,好像是演《鐵道遊擊隊》中的日本人,我看所有演日本人的數他最厲害。臉上有那麽一道子,突出了他的陰險。

  這一場主要是群眾、李勇奇的問題。如何突出他們。

  座山雕和塌鼻子的對白要適當壓縮。關於一撮毛下山的時間問題,這裏可以不提,在這裏講了“下山半個多月了”……,威虎廳上又講,這是不妥的。

  問題在李勇奇身上,矛盾要是不突出,整場戲就提不起來。如何使李勇奇一出場就看出他是一條硬漢子。

  這場我要使得觀眾能哭。現在這樣的處理是不行的,不妥的。在李妻被土匪打 死的時候,老太太要用低的聲音喊出“孩子他娘……”,這要過硬,聲音低,又要送到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裏去。不能大喊大叫。現在《紅燈記》就有這個毛病,外 麵有特務在盯稍,屋子裏大喊大叫,這樣豈不什麽都暴露了嗎?李母可用喊聲暗示李勇奇。妻子死了。使得觀眾的眼淚流下來。現在李勇奇連妻子一眼也不看,就站 在一邊唱,演員在表現上是有問題的,妻子死活也不知道,也不去看一看。

  這場戲無論如何要突出李勇奇。

  座山雕擄掠的東西也太少了,看不出來,隻見兩個箱子。

  座山雕穿什麽? 要研究。鬥篷是可以穿的。整個土匪們的服裝都應該很好的設計,我說了好多次了,總是不改,這一次要徹底解決。

  現在這場戲是兩段了,前一段是座山雕一幫人的,後一段是李勇奇他們的。座山雕和塌鼻子的那段對話可以壓縮些。

  李勇奇的音樂形象也不好,那段西皮流水要再研究。

  第三場

  有的同誌說:一撮毛和李秀娥的那段戲可以壓縮。意見很好。我看可以全部刪掉。一拉開幕,在樹後就發出一聲女人的慘叫,一撮毛拿著一把刀出來,這就行了。這段對話刪去,能夠省出許多時間來,而且又不是必要的鋪墊。

  一撮毛可以大搖大擺地走下場,上山去請賞。

  楊子榮的問題在哪兒呢?音樂是不是太輕飄了?你們研究過沒有?

  這場戲不一定拖得很長,但要很好地刻劃楊子榮。

  要放得開。當一扮成土匪上山就放開了,就不怕歪曲人物形象了,是吧?

  板關方麵,我考慮用“二六”,還是快原板?考慮一下,原板好像用的太多了。

  如果用“二六”,就可能改變掉我所聽到的那個主調,旋律也就可能改變了,可能會不同一些。

  說白也沒有勁。是不是一穿上軍裝就怕了,就不敢動了?

  “提欒平對口供……”這句唱一定要對著小董、小李,不然就變成了獨白。或唱後再交代一下,說一句“請二零三提欒平審訊……”。

  派老孫一個人去追凶手不妥,要補一個人,或者交代一聲,“二零三馬上就要來……”。

  第四場

  第四場問題大一點,但也不能亂砍亂動。

  必須要有一個支委會,放在前麵還是放在後麵,需要考慮一下。

  有人提議,把民主會改為支委會,我覺得不好。少劍波是當然的支部書記。因為這個戲裏沒有另寫一個搞政治工作的。

  支委會三個人太少了,五個人好些,但是放在前麵開,處理起來很麻煩,台上桌椅板凳很難擺。

  前、後各有好處。但是支委會絕不能在舞台上出現。

  放在後麵更合理一些,顯得更慎重一些。民主會開了,少劍波也做了決定,然後再開個支委會,顯得更加慎重。這樣一來,壯別就可以不要了。

  楊子榮上場先要向少劍波交待一下:一撮毛初步承認是跟座山雕跑跑腿的,還要講軍用手套是他冒充軍區偵察員用的。等等……。表示楊子榮已經對一撮毛做過一些審訊工作。

  楊子榮審欒平時,缺少軍人的威嚴,嫩得很,放不開。對那樣的匪徒要威嚴一些,嚴厲一些。口白也一點勁沒有。原來以為你的嗓門就是那麽小,可是上山以後,嗓門又大了,說明不是嗓子問題。

  欒平這個演員,前天看了好像再磨一磨也還可以。一定要表演得狡猾,不然後麵的楊子榮托不出來。能磨出來嗎?

  少劍波現在是光杆司令,最好有一個B角。有些人材可能被埋沒了,想法掏出來。

  少劍波審一撮毛時,威嚴也差一點。但是,也不要那麽張牙舞爪,要有內在的威嚴。

  現在戲還不熟,還沒有磨出來。

  少劍波唱到“……以智取為高……”要有表演過程。現在沒有表現出來。

  “四個條件”到底應該由誰來說?我看還是楊子榮說,現為了舞台活潑一些,少劍波分一些。

  四個條件是不是改為唱?說不夠有力。唱不一定上板,這樣就好處理一些。

  電影整個是不好的,但是這一場戲處理的較好,兩人都突出了。

  現在好像一切事情都是由少劍波安排好了,楊子榮像一個乖孩子。

  能不能在楊子榮改扮土匪後,讓他想到扮能人胡彪。

  前麵,少劍波的音樂形象已經夠了。

  研究上山臥底的那一段,是不是用對唱?或者讓楊子榮單獨唱。

  一到這裏楊子榮就沒戲了,斷下來了。

  “共產黨員……”一句的音樂形象不好,不能那麽唱。

  這一段戲,隻給了楊子榮一段“二六”。

  你們看“轉眼之間……”這一段是不是改為楊子榮唱?少劍波可以插白:“怎麽樣?……說下去。”

  先前批評了你們無組織,這一回又不主動了。

  楊子榮是一個能出主意的人。

  唱到“你要把奶頭山的材料全記牢……”可以給少劍波唱。這是交代楊子榮的。

  支委會放在後麵更有利些。少劍波可以用唱收尾.整個一場楊子榮的唱是少一些,也應該這樣。

  這場是著重刻劃少劍波的,楊子榮應該少一些,但現在太少了,你們考慮一下,是否可以改,能改就改,不能改不勉強。

  第五場

  開頭的打擊樂很好。前兩次看,以及聽錄音,覺得弦樂很差。毛病在哪兒呢?是不是中音樂器太弱了?太弱了,可是不好聽。也可能是樂隊還不大熟。前天看時,聽著還好。是不是加強了樂隊。

  “打虎上山”一場的詞寫得不錯,但是有的詞寫的過了火。

  “穿林海,跨雪原”,這是楊子榮的,“銀浪漫漫”就不是了,楊子榮隻能說“大雪彌漫”之類的,這個你們去考慮。從文學形象到音樂形象,都不是楊子榮的,像是在賞雪。

  “……白骨累累絕人煙……”寫的過火了,要改。要是“白骨累累”,那就不隻是座山雕暴行的結果了,人要死多久才能白骨累累啊? 座山雕的殘暴一定要寫,但是要寫的適當。

  “迎來春天換人間……”句子不壞,音樂形象有問題,聽起來重複太多,老是那個調調兒。我說的就是這個句子以前用二簧。

  前天看時,打虎有些亂動了。我也想,這裏要有點舞。其實,我們那天已經想 出來了,不大動,隻是效果改一改:遠遠的地方有虎嘯,虎並沒有發現楊子榮。這樣的話,原來的可以保留不動,楊子榮可以從容地脫掉大衣。脫大衣要注意方法, 不能隨便一放。楊子榮可以找一個姿勢,表現隱蔽自己。發現虎時,不能現出驚慌。

  大麻子太草包了,他一出來我就要笑,穿的衣服不知道是那個朝代的。他要凶些,在座山雕手下還是有兩手的。

  楊子榮表麵上看是大搖大擺地下去,實際上是讓人家押下去的。這裏,是不是讓他唱四句下場?表示他第一次和敵人交鋒的勝利,作為內心獨白,至少要唱兩句,再從容地下場。

  (休息時的談話)

  楊子榮可以化一些小生腔,小生的行當是不行了,但是它的腔還是可以吸收的。小生的唱法不能用,像女人。

  小分隊的服裝一定要有兩套,常洗、常燙,褪了色要染。

  “醜”的行當也不行了,這是歪曲勞動人民形象的。

  第六場

  標題是不是考慮一下。“第一個回合”不大合適。

  前天看,座山雕的戲出來了一些。以前沒出來,是不是怕壓過正麵人物?看來還是得把戲做出來,該厲害的地方還是要厲害。

  座山雕見胡彪的一段戲,應該表現出對他的不信任。當講到“一撮毛下山半個多月了……”表演上應該有過程。

  看看四個小土匪在什麽時候下?是不是當座山雕講到“這也是為了山寨的安全……”時下。因為以後的事情如聯絡圖等,是不能叫小土匪知道的,知道了有可能走露消息。

  當楊子榮唱到“人各有誌……”時,表演有問題,沒有給他留有餘地。器樂上給他一個轉的過程,或者加一句白:“他不該……”,然後再唱下去。不然搞不清楚。

  這場戲比過去好,過去都是對白。

  戲的結尾用楊子榮唱來收,是比較困難,用唱收更有力。(會後江青同誌告訴我,最好還是唱收,形成一個高潮,才能休息下來。一一春橋)可以唱出與座山雕第一回合的勝利心情。用唱收在舞台調度方麵有些問題,你們研究吧!

  第七場

  發動群眾這一場問題較多。

  我覺得同誌們不知道自己什麽是好的。去年的本子雖然還不夠,但是在這個問題上處理是恰當的。土匪搶東西不是什麽都搶光了,群眾會自動的藏些東西的。“家家沒吃沒穿,戶戶屋頂漏天”可能嗎?這麽冷的天氣豈不都凍死了? “家家添新墳”也說的過了,實際上是誰抵抗就打死誰。

  李勇奇對敵人,對自己人不能老是一付麵孔。對敵人憎恨。對母親、孩子、鄉 親應該很友愛的。提著空籃子回來了,原來是不想進門,但還得進去。把籃子藏在身後,不肯給母親看到,怕她傷心。現在是直接把籃子送給母親看,這樣不好。原 來張大山送上兩塊薯根,這是合理的,自己挖到了薯根不吃,而送給別人,表現了階級的友愛,這是好的,要保留。《雷鋒》電影處理得絕了,照那樣,雷鋒怎麽能活下去呢? 不能片麵化。

  我所接觸的劇本當中,就是現在這個本子寫出了戰爭的性質,正義、非正義, 美蔣勾結,假談真打。戰爭的正義性不寫出來是很危險的呀! 一寫到敵人來了,就隻寫燒啊,殺啊,什麽亂七八糟的全寫,也不知道說些什麽,……看來是要幫助作者的。大多數作者是思想沒改造好,隻有少數的人是反對社會主義的。照那樣的寫法,再往下去就要掉在什麽東西裏麵去……我也不敢說,也不能亂扣帽子。

  我設想要表現李勇奇曾經上過當,敵人冒充解放軍,破壞我軍聲譽。當小分隊聲明是人民解放軍時,他要多看看,有個思想過程,仍然是不信任的。

  關於敵人冒充我軍的問題,可以商量一下在哪裏鋪墊。張大山上場時,其實補一句就行了,“這真正是我們自己的隊伍啊!”等等,我不替你們編劇,你們自己考慮吧!

  獵槍被搶走了,不能再打獵,這些細節不能沒有了。要不要喂孩子的奶?也可考慮。

  “活著也是活受罪,不如死了好。”這句話情緒不對頭,不符合李勇奇的性格。

  “家家沒吃沒穿”可以改成“缺吃缺穿”。“戶戶屋頂露天”不妥,否則要凍死的。

  白茹上場可以背一袋糧上。

  小分隊是在部隊中挑選出來的,三十六人全是共產黨員,他們不像《暴風驟雨》中的土改工作隊。

  第一場鋪墊一下司務長,看來很必要。

  白茹要急著去救孩子,可以用葡萄糖合炒麵,給孩子吃。

  群眾上來要注意有感情。

  這一場少劍波表演很尷尬。少劍波對待戰友也有幾種不同的表現,在執行任務時雷厲風行,是個指揮員。在平時,在交談中很親切。對待老大娘就要非常親切。自己也就會被群眾的熱情所激動。

  老大娘看來還能演戲,音樂有問題,詞要改一改,這裏應該讓人落淚。

  第十場

  麻煩的就是這個第十場。

  整場戲都不熟,要磨。原來的架子很好,問題在於開打的地方。

  把欒平押下去槍斃,前天改成說白了,我覺得還是唱好,就是唱得太多了,嚕蘇了一點,可以壓縮。改成唱是一大進步。唱可以表示是他的內心獨白,表現他悄悄的處決欒平,唱時要把字吐清楚。

  楊子榮唱那幾句西皮散板時的表演不對頭,應該表現他內心的急,因為小分隊還沒有來。

  這一場的開打是個問題,現在還沒有解決。

  當楊子榮說到“不要動,出去都得死”時,不能暴露身份,到座山雕要逃,楊子榮暴露身份時,我們的人就可以衝上來,用機槍封鎖住洞口,楊子榮追座山雕下。這樣就可以把楊子榮“救活”。現在他是置於死地。

  隻有這一場是突出小分隊的。要打的漂亮。

  現在的唱、打都站不住。

  當李勇奇看到座山雕而不想揍他,這不合理。他想去打,可以把他攔住,這樣也有戲了。

  民兵、群眾和土匪的服裝要加以區別,重新設計。土匪可以穿偽軍的服裝。金剛中也可以有兩個穿國民黨校官軍服,也可以穿馬靴。座山雕衣服也要漂亮些。

  這個戲的架子是搭得差不多了,將來就是要排出戲來。

  我建議由三至五人組成一個小組,其中有音樂、導演、編劇,多方麵聽意見,自己也要觀察。

  這場戲唱要穩得住。開打要過癮。要把楊子榮想法“救活”。

  這次勞動是有成績的。今後修改還有一個問題,要善於傾聽意見,也要善於分析意見,是不太容易做到這一點的。前幾天的打虎一場就說明這一點。我覺得打虎一場還可以再加一個動作——旋子。

  這個戲的整個結構是比《紅燈記》好。這個戲是應該搞得好的,有信心的。(江青同誌會後告訴我:這次座談,戲的優點沒有多談,像音樂中黨中央指引著前進方向,小分隊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成長,處理的此較好,在修改時不要把好的改掉了。——春橋)

  【三】

  對《智取威虎山》的意見(一九六六年二月六日)

  楊子榮的音樂形象已經樹立起來了,音樂不錯,特別是第八場。

  劇本人物是突出了,但是不吸引人了,第二場、第七場群眾和土匪的矛盾不突 出了。第二場座山雕這個政治土匪,殘暴不夠,沒有具體的行為,使人恨不起來。人民群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沒有表現出來。第七場此過去長一些了,感人的程度減 弱了。李母千萬不能搶李勇奇的戲,一定要塑造一個基本群眾李勇奇,他的戲出不來,軍民關係也出不來。

  第二場、第七場土匪和人民群眾矛盾不突出的話,也突出不了人民解放軍拯救人民群眾於水深火熱之中。

  第五場,用昆曲肯定是不行的,這個是無法挽救的。這場戲不是《林衝夜奔》。楊子榮是抱著必勝的信心上山的,而林衝是被逼無奈,逼上梁山的。

  以前有些詞過關,現在有些詞沒形象不動人了。

  第七場,苦大仇深,要由李勇奇來訴說,因為他是工人階級的代表,一覺悟就什麽都講出來了。

  有人說是否要交代小分隊其它同誌在分頭做群眾工作。我們是寫戲。寫戲,舞台就要有重點,要集中。交代一下是可以的。

  要寫什麽沒有計劃是不行的,沒有想法是不好的。第七場就應該寫李勇奇。現在看這個戲拿出去也可以,不過還是要搞得更好一些。為了這些戲受了不少氣,我是有這個決心的,不搞好這出戲不回北京。

  第九場是要突出寒意,現在太碎了,布景要為戲服務,不能鬧獨立性。這場景色彩要明朗,景不要零零碎碎,是解放後的山林。

  第七場李母不能搶戲,李母和李勇奇哪一個能代表群眾,是老太太還是工人,當然是李勇奇。有些演員一唱西皮給人感覺飄,什麽原因?演員應該唱情,可是後來一些京劇流派發展入歧途,成了唱聲唱字,這樣就不好了。演員應該唱人物的思想感情。

  這次看,劇本上的問題此較大,大在沒有前麵的血淚仇就沒有後麵的階級覺悟,也就突不出小分隊拯救人民群眾於水深火熱之中,你們改時要注意,好的不要改掉,不要傷元氣,這次就傷了元氣,看來改的目的不明確。音樂不錯,還需要磨一磨。

  軍隊行動的目的是什麽,看不出來,應該拯救人民群眾於水深火熱之中。

  “滑雪”一場還要修改加工,整個舞蹈脫離生活,不大合適,舞不一定要多, 要有創新,老是一樣子就不好了,大的動作要多一些,像雕塑一樣,小動作要少,否則人物要飄,舞蹈要符合生活,從生活出發;二要創新。現在看,你們原來好的 去掉了。這次劇本修改最大的缺點是丟掉了內容。我現在要將軍們出來抓戲,不抓是不行了,現在不抓,否則將來怎麽辦!這件事我叫了兩年,現在才算落實了。演 員一定要有生活,特別是演解放軍。

  這次的修改是個創作思想問題,不從全麵考慮,修改時一定要想到合理不合理的問題。欒平塑造不正確了,應該表現狡猾。以前的演員靠眼睛演戲表現狡猾,以後改戲就不要亂動了,現在好辦,把原來好的東西找回來的問題,表演上也是如此,應該從生活出發,不能從行當出發。

  【四】

  對《智取威虎山》的意見(一九六六年四月四日)

  第三場要修改,去掉神秘化。楊子榮是戰場的一員,是偵察員,現在劇本架子立下來了,看起來要抓劇本;在排練上一鍋煮是不科學的。

  小分隊要改名字,小分隊是蘇聯的稱號,當時東北常用的是剿匪隊或追剿隊。

  少劍波名詞要統一,幹脆用二零三,唯獨在“壯別”時稱一聲“劍波同誌”親切一些。

  第二場是比較麻煩的,李勇奇的表現不大合理,可能是個調度問題,結束也不強烈。李母的腿上功夫太差,應該把她調到台前來,離兒子近些,表現兒子要母親,母親要兒子的心情,現在太粗不細。

  第四場少劍波唱很多。是虛的表現人物精神麵貌的,抒革命之情,裁掉是不行的,有虛有實才好。

  現在來看,每一場戲就給人有懸念,組織得嚴密了,唱詞要搞得非常精練,要是詩。這個問題先不急,慢慢修飾。鑼鼓要打出新的,舞蹈有一兩個絕招就行了。

  成績最大的是第六場,音樂、唱腔、演員表演、舞台調度等都好,有戲了,沒意見。

  第九場還顯得有些亂,少劍波要有兩手準備。這場戲群眾要給人以翻身感,民兵也組織起來了,獵戶化裝要健壯些,不要太臃腫。

  第九場後麵要有雪意,要起風給滑雪作準備。滑雪舞蹈層次還不鮮明,舞蹈動作要少而精,翻得出色一些。不精不要,吃力不討好。要討巧一些,現在長了。總的來講舞蹈動作要簡潔過硬。場麵要使人有動的感覺。老戲中的舞蹈程序化了,我們要程序不要化,要創造出新的程序。

  最好,劇本把“臃”字去掉。

  【五】

  對《智取威虎山》音樂形象的意見

  《智取威虎山》千方百計要塑造成功楊子榮、少劍波、李勇奇這三個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

  首先是京劇隊伍的革命化。京劇隊伍過去適用表現帝王將相,現在搞現代戲,不加以改造是不行的。

  楊子榮前半部分,特別是第五場一定要把人物樹起來。板式以用二簧再拉西皮。楊子榮的音樂性格要剛柔相濟,剛要多些,要挺拔。

  二簧的調性此較穩健,深沉,但拉得不好就憂鬱,所以要突破舊的,這一段要求是高昂的調性,所以後轉西皮。

  第三場,小常寶的訴苦喚起了楊子榮的階級仇恨,采用西皮比較明朗,容易有剛,但缺點是容易飄,不易給人深沉的感覺,就把反西皮和二簧的音調溶進去,前半場深沉,後半場明朗。

  第八場,楊子榮上山後要有偵察行動。寫出他深入虎穴後如何對待敵人摸情 況,同時也寫了他如何想念著遠方的戰友,就渾身有力量,溶和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音調。前部分是楊子榮唱腔中唯一用慢板的,老戲中這給人沉鬱的感覺比較難 處理。我們不是原封不動,去掉了沉鬱感,在節奏上給以壓縮,不給人沉鬱感覺,表現了楊子榮對同誌們的懷念。最後用緊板,並創造性的運用《東方紅》樂曲。楊 子榮的精神麵貌就此較完整地刻劃出來了。

  第三場和群眾的關係;第四場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藐視一切困難的精神;第五場隻身入虎穴,抱著必勝的信念,剛柔相濟;第八場表現了他和黨和小分隊的關係;第十場表現了他殲敵前的勝利信心。在這幾段唱腔中從幾個大的方麵表現了英雄。

  第六場表現了楊子榮是在敵人心目中的“好漢”,在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最後“甘灑熱血寫春秋”從各方麵完成了一個完整的特寫鏡頭。

  唱腔要成套,從狹義講,具體某一段要成套,而整個一出戲也要有一整套的音樂,來塑造英雄形象。

  少劍波和楊子榮在音樂形象上如何區別?從行當講是兩個老生,又都是正麵人物,容易雷同,怎樣從音樂上加以區別?

  從選腔方麵,兩人的性格不同,少劍波是青年指揮員,深謀遠慮,動作上幅度不是很大的;楊子榮是偵察員,性格更粗獷些,機智勇敢,剛更多一些。少劍波選用老生腔,楊子榮用武生腔,並吸收小生腔和花臉腔。

  在節奏板式上,少劍波采用快板比較少;楊子榮一般在速度上,板式運用上,快板比較多,幹脆。

  在音調上,少劍波行腔柔和些,而楊子榮行腔上硬一些,創新也多些,幅度也大些。

  在音樂性質上,楊子榮和少劍波上場的音樂不同。楊子榮采用《解放軍進行曲》,把全劇的主調給了第一主人公;少劍波則基本上用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曲調,從配曲上加以區別。

  整個創作分四個大階段:

  第一階段,思想不解放,不敢創新,步子邁得很小,一開始提出聲韻以中州韻為基礎,普通話為輔。如少劍波一段“朔風吹”老腔老調多,中州韻一多就顯得陳舊。

  第二階段,要突破老腔調,就一反以往北京音為基礎,以湖廣音為輔,就出現了一批唱腔如“打虎上山”一段。

  第三階段,我們發現路子對了,就大膽革新,第八場完全突破,創造性用了“東方紅”的樂曲。

  第四階段,我們更大膽,把反派角色的音樂都加強了,另外把整個全劇音樂貫串起來。

  正麵音樂形象和反麵音樂形象。正麵是以解放軍進行曲為主,貫串全劇。音樂 形象上的群像是解放軍進行曲,又是楊子榮的主題,又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為解放軍音樂群像的另一方麵,但更多的是少劍波的主題。正麵是用進軍號,明朗,清 晰,有生命力,音調是逐漸向上的,高昂,欣欣向榮。

  反麵音樂形象的主題是陰森的,向下的,低沉的,沒落的。反麵音樂形象主要給座山雕,形成鮮明的對比,座山雕每一場出場,都用大鑼,表現敵人的走向死亡。在“百雞宴”喝酒時的音調不穩定,如墜入懸崖,表現了敵人行將滅亡。

  這兩方麵的音樂形象都是貫穿全劇的。

  正麵人物和反麵人物同台演出時,要突出正麵人物,可能會淹沒反麵人物,這也沒關係。一定要突出正麵人物。如第六場的最後。

  音樂顯出一定的時代背景,還要有地方色彩。背景是四六年在東北,選用了“解放軍進行曲”這個主題,也溶化了東北民歌,如九場的幕間曲。

  音樂除抓住重點場次著力刻畫外,也不能忽略小的節骨眼,抓住小的節骨眼能給人物形象以補充。如“甘灑熱血”段,小段唱腔並有利於普及。

  刻劃人物深度如何決定唱腔旋律本身,人物精神世界靠旋律的進行很重要。

  音樂旋律和傳統唱腔矛盾比較大,舊的是表現封建階級優柔寡斷的感情,矛盾大,但創新的幅度也是大的。

  現代戲的伴奏,不是如同舊戲起托腔襯腔作用的,他是塑造英雄形象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第八場“東方紅”的出現,不是終止作用,而是起了點題的作用。功能這不是一個過門所能包括的。

  第八場:“裝閑逛”處伴奏加強戲劇性功能。

  第五場:“迎來春天換人間”完全用笛子,比高胡更明朗,鳥語花香。

  第三場:“深山見太陽”解放軍進行曲點題。

  配樂部分,配合人物感情,戲劇動作,起了戲劇上的表情作用,如第二場媳婦死後的音樂悲切表現了人民的苦難。

  有時不配樂也是一種音樂效果,“此時無聲勝有聲”。

  (對傳統的打擊樂器)不要束縛演員,“要打出新的程序來”。打擊樂可以造氣氛,烘托節奏感,表達感情差一些。

  第五場一開始的打擊樂是創新的,描寫楊子榮在雪地上的急促步伐,急促心情。起戲劇效果作用。

  唱詞的處理,一方麵從聲韻方麵處理是技術性的,一方麵從功能作用方麵,從表現什麽情感去處理一個詞,形式服從內容。

  連續平聲,連續仄聲的看那個是主詞,從內容出發,重要的句子,重要的字擺平,不重要的不管它,一般講有一個是倒字。如“手套上血跡尚未幹”。

  【六】

  對《智取威虎山》音樂創作的意見

  現在京劇板頭要活,要善於表達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舊京劇音樂是凝固的,四平八穩的,表現帝王將相的。

  怎樣塑造表現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

  主要唱腔要成套,這樣才有層次,旋律要有線條,(高低快慢)有連續性,適合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主要唱腔一般是在人物處在矛盾最尖銳的時刻表現人物的。

  (江青同誌很重視《智》劇第八場的主腔,這是“戰鬥在敵人心髒”,這段搞好,音樂基本過關。)

  在唱腔上盡量不用散板,要上板。散板把戲搞得沒有節奏。

  樂隊不要被鑼鼓經困住,不要亂用打擊樂,戲時間長,也搞鬆了。打擊樂用弦樂代替,或弦樂和打碎的鑼鼓經合在一起。

  樂隊要增加低音中音樂器,沒有中音樂器,低音就沒有厚度。“外為中用”,加了中音提琴,音樂色彩可以豐富。

  音樂上可參考餘叔岩、高慶奎、楊寶森、劉鴻聲的,他們幾個唱得慷慨激昂。第五場“打虎上山”可參考楊寶森的《擊鼓罵曹》,可用些小生腔和武生腔。一切圍繞著塑造英雄形象,唱腔要求有性格。

  配曲運用革命歌曲《解放軍進行曲》富於時代氣息。

  主要唱腔很重要,能把人物感情無遺的表現出來,唱腔散,就一散而光。

  (春橋同誌指示,音樂要有整體設計。)

  唱腔要注意到異峰突起,要使人拍案叫絕。

  一套唱腔要有高潮,整個戲要有高潮(音樂高潮)。

  二簧轉西皮這條路將來是要走的,隻要新的觀眾擁護。

  在什麽地方用腔,用腔不一定用在最後一個字上,這不是從生活出發,應強調的字,就要用腔。如《擊鼓罵曹》的“手中缺少殺人刀”。

  (春橋同誌講:有人說《智》劇是兩個老生戲不好辦,這個意見不對。因為楊子榮和少劍波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老生行當了。要從人物出發,不要從行當出發。)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烏有之鄉網刊鏈接:http://www.wyzxwk.com/Article/wenyi/2014/12/335565.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haiwaiyouzi 回複 悄悄話 江青對樣板戲的功績是不可否認的! 江青也是個非等閑之輩人,否則毛主席怎麽能和她生活多年!可憐她在毛以後卻遭到了板凳的無情迫害和打擊 !
向江青致敬,樣板戲將會永存中國文藝史!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傳統戲劇急需發揚光大。
FL棉農 回複 悄悄話 拋開革命或不革命,這幾出戲還是將傳統京劇發揚光大的,江青還是有點水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