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聽了幾場有關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報告,規格頗高,主講人乃省市大領導,頑石雖忝陪聽眾末座,但還是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聽來聽去,發現主講者無非是在兩個方麵做文章:一是樂此不疲地重複習總有關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指示(凡領導講話沒有不重要的),比如近日視察蘭考時的相關講話;二是不厭其煩地證明上述指示的高瞻遠矚、無比正確和偉大英明。頑石不由打心眼裏佩服:高,實在是高!
盡管正襟危坐,甚至想上廁所也盡力憋著,但還是邊聽邊有了一些疑問。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幾個字到底該怎麽理解?是重在教育,還是重在實踐?發文件、作報告、開大會、寫總結就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不是用一種形式主義在取代另一種中形式主義?
上述問題還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對“群眾路線”的理解。按照我過去的認識,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而不是一切為了領導,一切相信領導,從文件裏來,到會場上去。毛主席對群眾路線有過許多光輝的論斷,可以這麽說,群眾路線就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可現在我真犯糊塗了,遠離群眾開幾次會議再回辦公室杜撰幾千字的總結就是走群眾路線?
從蘭考之行可以看出,習總應該是真的願意走群眾路線;特別從他對焦裕祿 的推崇不難發現,習總對人民群眾還是有感情的。可是我又分明感覺到,群眾路線這個經越往下就念得越歪。不客氣地講,現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許多地方 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一種新的形式主義。習總知道這些情況嗎?
就像當年一些人“言必稱希臘”一樣,今天許多領導開口閉口都是群眾路線。我以為走群眾路線最起碼的是應該廣泛傾聽群眾呼聲,這就是所謂“從群眾中來”。近年群眾最大的呼聲是什麽?是為好書記鳴不平,是希望農業部在轉基因推廣上懸崖勒馬,是希望鞏固和壯大國企而不是將其私有化,是渴望盡早結束少數人富裕的荒唐時代盡快走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頑石不禁要問:上述反響最強烈的群眾呼聲可有人聽到?抑或聽到了也是置若罔聞? 如果群眾最強烈的呼聲都聽不到,或者聽到了跟沒聽到一個樣,那這樣的現狀還能叫走群眾路線?
既然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那我們就來看看毛主席心中的群眾路線到底是個什麽樣子,這裏僅舉數例:
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 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麽人去教她們呢? 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 對麵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 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 麽辦法呢? 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
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
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
毛澤東:《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節選)》(1942年12月)
我們的第一個方麵的工作並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我 們有什麽東西可以給予人民呢?就目前陝甘寧邊區的條件說來,就是組織人民、領導人民、幫助人民發展生產,增加他們的物質福利,並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 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程度。為著這個,我們應該不惜風霜勞苦,夜以繼日,勤勤懇懇,切切實實地去研究人民中間的生活問題,生產問題,耕牛、農具、種子、 肥料、水利、牧草、農貸、移民、開荒、改良農作法、婦女勞動、二流子勞動、按家計劃、合作社、變工隊、運輸隊、紡織業、畜牧業、鹽業等等重要問題,並幫助 人民具體地而不是講空話地去解決這些問題。
毛澤東:《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節選)》(1942年12月)
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 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係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係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 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 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毛澤東:《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 (1943年6月1日)
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就好辦。部隊中的負責同誌要替士兵著想,機關、學校的負責同誌要替大廚房著想,替雜務人員著想,所有的共產黨員要替人民著想。
毛澤東:《切實執行十大政策》(1943年10月14日)
為群眾服務,這就是處處要想到群眾,為群眾打算,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毛澤東:《論合作社》(1943年10月)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裏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後再告訴群眾(宣傳),並號召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
毛澤東:《組織起來》(1943年11月29日)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共產黨員要善於同群眾商量辦事,任何時候也不要離開群眾。黨群關係好比魚水關係。如果黨群關係搞不好,社會主義製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製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
毛澤東:《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1957年7月)
各級黨委,不許不作調查研究工作。絕對禁止黨委少數人不作調查,不同群眾商量,關在房子裏,作出害死人的主觀主義的所謂政策。
毛澤東:《給張平化的信》(1961年5月14日)
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怕群眾的道理呢?有了錯誤,自己不講,又怕群眾講。越怕,就越有鬼。我看不應當怕。有什麽可怕的呢?我們的態度是:堅持真理,隨時修正錯誤。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1月30日)
如果心中真的裝著人民群眾,就請老老實實向毛老師學習怎樣走群眾路線!別玩花樣,別弄虛招,別走過場,別把群眾路線走成了領導路線、富豪路線和山姆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