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琳的博客

探索真理,為民服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土地私有化會把中國推向大動蕩

(2013-08-12 23:35:09) 下一個

土地私有化會把中國推向大動蕩

黃樹東

 . 什麽是攻堅戰?

  三十年韶華易逝。改革三十年了。

  三十年的今天,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體製在西方走到了勁頭。一場巨大的經濟金融危機正在以自身的邏輯來演繹新自由主義的內在矛盾。這場席卷全球 的金融風暴來源於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和體製,始於美國曆史上著名的“裏根革命”。現在,美國政府的反危機進入了攻堅的階段。環視今天的世界,許多國家開始放 棄新自由主義,曆史的時鍾在曆史的邏輯的擺弄下,開始向左擺。許多國家開始考慮對某些產業實施國有化。私有化,市場,減少政府幹預這些曾經非常時髦的術語,這些曾經幾乎壟斷了經濟學的術語開始為政府幹預,政府管製,國有化取代。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聽到了一句流行話:改革進入了攻堅戰階段。

  什麽是攻堅戰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談論土地改革的文章。該文作者明白宣布,【改到深處是產權】。原來如此!

  對這些人來說所謂的攻堅戰,就是要徹底的私有化,就是要通過私有製把農民投入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裏。

  原來,有些人還在用自己的邏輯取代活生生的曆史的邏輯,把曆史的鍾擺往另一個方向推。

  為什麽要搞私有製?

  理由很多了。除了以前不斷重複的提高效率這個老理由外,現在又冒出一個解決“二元經濟結構”的新理由。這種說法認為目前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關鍵是現存的土地所有製。破解的辦法就是私有製。所謂二元經濟結構說到底是分配不公的問題。私有化居然是解決分配不公的關鍵!這倒是經濟學的一大發明。尤其是這一發明產生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大衰退時期。中國在1949年前施行了幾千年的土地私有製。沒想到它還能用來解決收入不公的問題!

  其實,今天這場經濟危機,已經告訴人們,這些理論上的邏輯是多麽的蒼白!經濟危機表明,新自由主義從曆史的角度看既沒有效益,也沒有公平。美國 政府為了對付經濟危機注入了8.8萬億美元,美國銀行業直接已經損失7000億美元,而且至少還要損失7000億美元;美國股市和債務的貶值已經達到 6-7萬億,而且還在增加。不知道效益在那裏?美國三十年的新自由主義導致社會嚴重不公,基尼係數達到0.47。其二元經濟結構為發達國家之首。不知道公 平在那裏?

  那麽改革有沒有攻堅戰呢?!!改革發展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擴大收入差距?不是! 是為了建立一個新自由主義的經濟體係? 新自由主義者也許說是。但是,我看也不是。改革發展的中心還是人。以人文本,提高全體人民的福祉才是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檢驗改革發展的根本標準。今天中國社會福祉提高的最大障礙是什麽? 是收入不公,貧富差別太大。大到危害社會穩定,危害經濟的持續發展的程度。

  收入分配的格局是一種利益格局,有一種剛性。而解決這種剛性結構的要求又主要來自於在利益結構中處於弱小地位的一方。從這個角度講,政府必須通過公權力強製性介入,通過對現存利益格局的改革,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公平才是中國進一步改革的核心和攻堅,才是難中之難。

  

.  拉美的土地製度和社會經濟危機

  讓我們回到土地私有權上。土地製度不公平會嚴重約束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拉丁美洲的分配不公是世界上最高的,形成了嚴重的二元經濟結構。拉丁美洲收入不公的關鍵根源是土地製度-是土地高度集中的私有製。拉 美諸國在獨立後沒有果斷的實施土地改革,改變土地大量集中的現象;沒有解決好如何保護農民不失去土地的問題。拉丁美洲的土地分配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地區之 一。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時期,處於經濟社會和政治底層的那一部分人口,大多集中在農村。土地對這一部分人的的生存非常重要。在社會保障機製缺乏和不健全的時 期,讓農民擁有土地就相當於為農民提供一種基本的社會保障。擁有土地為農民提供了吃住等基本生存條件。在缺乏其他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失去土地的農民將不可 避免的淪為赤貧狀態。這就是為什麽拉美國家從事了長達幾十年的土地改革,力圖解決農民擁有土地的問題。然而,這種改革斷斷續續,反反複複一致沒完成。土地 集中和農民失去土地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一大批沒有地或失去土地的農民大批湧進城市。這些教育程度低,技能缺乏的新的城市居民,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而 且,城市也無力為如此大量的無地農民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

  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就淪為社會的底層。形成了更加嚴重的二元經濟。

  這種二元經濟結構成了拉美經濟發展中的巨大問題,導致了社會的不穩定。使拉美諸國在長時間內內戰頻乃,動蕩不已。為 了解決這種由於土地製度導致的不平等和社會動蕩問題,拉美政府在60年代開始大力增加社會福利支出,先後建立了基本的社會保障體係:如醫療,保健,教育 等,實行了帶有義務性質的社會保險體係,提供大量的經濟住房。這些社會支出極大的增加了政府的財政壓力。60年代是拉丁美洲政府的支出的分水嶺。60年代 以前,拉美政府的支出主要集中於大規模的經濟投資,和工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到了60年代,這種支出就讓位於社會福利支出。政府希望依靠大規模的社會福利支 出來改變這這社會不公正現象,從而極大的減少了經濟建設方麵的支出。導致經濟投入的嚴重不足,經濟增長逐漸放慢。

  這種大規模的社會支出,還導致了赤字大幅度增加,導致了通貨膨脹,導致了社會進一步的動蕩。

  進入70年代中期以後,拉丁各國先後進行了市場導向的改革。在這種改革中,政府大幅度削減福利支出,導致二元結構進一步激化。拉美許多國家,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經濟改革。但是,貧富差距越改越大,二元經濟結構越改越嚴重。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

  拉美教訓值得吸取。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地製度。


.  三十年改革和穩定的基礎是現存土地製度

  人們幾乎完全忽視中國現存土地製度的在中國長達三十年的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巨大作用和貢獻。有些人大談什麽人口紅利。其實,這三十年的發展和改革的基礎是現存的土地製度。用時髦的話講,是“土地製度紅利”。為什麽?

  第一。在過去三十年中,現有土地製度為中國各級政府節約了巨大的社會福利支出。隻要把我們與拉美各國比較一 下就明白了。假如我們沒有繼承這樣一個保障農民土地的土地製度,大批的農民在三十年的改革中,早已失去土地,流離失所,湧入城市。我們的城市顯然沒有能力 提供足夠的培訓,足夠的就業和足夠的社會保障。這些流離失所的農民將淪為赤貧階層,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必然要大幅度增加相關的社會支 出。從純經濟學上看,假如我們沒有繼承現有土地製度,沒有為農民提供的這種間接的社會保障,政府就必須提供直接的社會保障。否則,將要付出巨大的社會代 價。隻要你看看拉美,看看印度,你就明白了。

  第二。在過去三十年中,現有土地製度為中國各級政府一心一意抓經濟提供了條件。在這三十年中,各級政府為什麽能一心一意抓經濟? 也是因為為這種土地製度,為農民提供了必要的社會保障,穩定了農民,穩定了農村,穩定了大局。假如不是這樣,假如流離失所的農民大量湧入,社會問題嚴重,你能一心一意抓經濟嗎?

  第三。現存的土地製度還為經濟周期性波動提供了一個緩衝墊。經濟景氣時大部分人進城工作,經濟 不景氣工作減少時,這些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休養生息。現存土地製度為減少和緩衝中國經濟周期帶來的社會動蕩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一點,將會在這場世界 範圍的金融經濟危機中顯現出來。這是我們的體製優勢。

 
. 產權私有化真能解決二元經濟結構?

  美國實施新自由主義政策三十年,然而,二元經濟機構更加嚴重,貧富不公更加嚴重,從而,導致了今天這場金融危機。這個教訓的一點啟示就是,經濟 中的二元經濟結構無法依靠市場來解決。美國近三十年的新自由主義實驗表明,放棄政府幹預,市場自身不僅不能解決經濟二元化的問題,反而加劇了這一問題。

  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在解決貧富懸殊的二元經濟結構時是無能為力的。不僅如此市場的內在規律決定了它隻會加深而不是緩解二元經濟結構。中國在解決二元經濟結構時有許多值得稱道的舉措。當然,也有一些可圈點的地方。

  中國當前致力於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如果成功,則功在千秋。但是,有人為解決城鄉二元結構提出的思路則可能與願望背道而馳。寄希望於進一步的市場 化,甚至土地,土地產權的市場化來解決城鄉二元結構,把廣大的分散的沒有組織起來的農放到市場經濟的暴風驟雨中,會是什麽後果呢?這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 必然導致大批的農民流離失所,導致更嚴重的二元結構,導致整個社會更嚴重的二元分裂,甚至對立。到了那時候,社會矛盾將進一步激化。中國人口的大部分在農 村。中國有十多億農民,假如大部分農村人口在市場浪潮的衝擊下流離失所,那中國將進入一個非常動蕩的年代。

  提倡土地私有化的人的一個最大的理由是,現在土地征用上有許多傷害農民利益的問題。所以,土地 私有是保護農民利益的必然選擇。這種有趣的理論,把土地私有製變成了農民利益的捍衛者。其實,上訴問題,是一個權力和資本製約不夠的問題,一個腐敗和權錢 交易的問題,一個如何保護弱勢群體的問題。有人不願通過改革去觸動這種利益結構,卻讓農民來單獨承受這種社會成本,通過土地私有化,把農民推向市場。

  市場化就能解決以上三大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私有化將會導致這些問題更加嚴重。在私 有化以前,至少還有法律保障土地不能隨便征用。私有化以後,農民土地所有權的最後一點保障都被取消了。在信奉叢林原則的市場競爭裏,分散沒組織的農民,資 源和資訊都缺乏的農民,怎樣與資金雄厚,資源和資訊都充足的資本競爭?土地私有化為資本攫取土地提供了製度前提。

  有人喜好美國。其實,美國土地也不是完全私有。美國政府是土地的主要所有者之一。雖然裏根時期實施了一係列的私有化,賣掉了一部分政府的土地。美國聯邦和州政府依然占有美國大約40%的土地。在阿拉斯加政府擁有幾乎96%的土地。在曆史上,美國充分運用土地的所有權來推倒經濟的發展。例如,在19世紀為了修建跨大陸鐵路,政府通過向鐵路公司是贈於土地的方式,來吸引私人投資。從而,迅速推動了鐵路建設。

 

. 結尾

  土地私有化將抽掉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的一塊堅實的基石! 土地集中和生產規模的擴大本身並不是一定是先進生產力的標誌。中國曆史上那個曆史王朝的末期不是土地大量集中,生產規模在低水平上的極大提高?我們千萬要記取曆史的教訓,防止社會的大動蕩! 千萬不要把中國推向大動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