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琳的博客

探索真理,為民服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公知掩蓋的:蘇聯東歐國家私有化的惡果

(2013-08-10 19:45:59) 下一個

公知掩蓋的:蘇聯東歐國家私有化的惡果

來源:風之穀書院 | 作者:劉琅 |  時間:2013-08-10

  最近,王小石的一篇博文《中國若動蕩,隻會比蘇聯更慘》,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反對者聲稱此文90%的數據都是謠言。甚至,有些中國公知們認為,以國家分裂、動蕩,換來了“民主化與市場化”也是值得的,這是改革不可避免的代價。但是,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真正地進入“市場與民主化”社會了嗎?他們的市場是一個什麽樣的市場,民主又是一個什麽樣的民主?

  其實,這隻是寡頭特殊利益集團壟斷經濟與政權的民主。

   唯一得到好處的,隻能是主導“改革”的官僚階層,這是用屁股都能想得出來的。他們得以“國有製”代表者的身份,肆無忌憚地瓜分國有資產,很快掌握國家工 業與金融命脈,並利用私有化使其合法化;又以國家解體為契機,完成了向資本家與企業家階層的角色的轉換。這是一個典型的“以權力奪取金錢搞市場化,又以金 錢收買政治搞民主化”的利益集團操縱改革,篡奪改革成果的過程。

   蘇聯權力私有化的進程,現在回過頭去看已經十來年,看的很清楚了,用俄羅斯人自己的評價,原俄羅斯總理普利馬可夫說:俄羅斯現在的資本主義是野蠻的資本 主義,這是一句經典名言。還有蓋達爾,他是休克療法的設計者,也是全力鼓動私有化進程的,他說,俄羅斯的私有化是權貴階層對國家財產的私有化,是官員手中 掌握的共有財產的合法化,是權力變資本的赤裸裸過程。

  切爾尼科夫和切爾尼科娃的合著《誰主宰俄羅斯?--寡 頭們的群體肖像》一書反映了這種意見。葉利欽時期,俄羅斯當局所選擇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調整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推進 俄羅斯生產力發展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物質和文化需求,更多的是為了寡頭利益和富人利益。進一步說,葉利欽、蓋達爾和丘拜斯等人實行“休克療法”,就是為了 阻斷所謂“共產主義複辟”的可能性,造成俄羅斯迅速出現資本主義的既成事實。丘拜斯曾經說過,要“以突擊的速度建設正常的資本主義”。葉利欽時期所形成的 “寡頭資本主義”及其體製嚴重阻礙俄羅斯生產力的發展,必須對俄羅斯體製做一些比較大的調整。

  俄羅斯的私有化在世界經濟史少見,十幾萬家國有企業,以平均一家1300美元賣掉,至少有15-20%資產被大資產階級集團掠取,約2000億美元。據國家杜馬聽證會資料,私有化損失總計為9500萬億盧布(其中經濟損失5500萬億盧布,社會損失4000萬億盧布),相當於俄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2倍,二戰損失的2.5倍。

   葉利欽時代新的憲法秩序未及時建立,政治腐敗、動蕩,法律法規形同廢紙一張,新崛起的權貴資本集團大行其道。重要的權貴資本集團有石油工業家聯盟、軍工 企業聯盟、工業家企業家聯盟、商人圓桌會議、俄工商協會、交易所協會、廣告代理商協會、銀行協會、銀行家俱樂部、農業聯盟、農民與農場主協會等。前四者是 傳統產業部門的主導性組織,以大型的企業和專業市場為基礎,實力雄厚;後幾者多代表新興的產業部門利益,影響力正在迅速上升。例如,從前科學與工業聯盟脫 胎而來的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1992年起通過吸收合作生產者聯盟、租賃者聯盟、合資企業協會等團體,影響迅速擴大。該聯盟不僅邀請到葉利欽總統親自參加其第一次代表大會,還與工商協會一道,在I999年主持“俄經濟政策國際研討會”。此種利益集團由於經濟專業化發展而不斷地發生力量的分化組合,采取非體製化的活動方式,幾個大利益集團臨時磋商,采取共同行動。

  最引人矚目的是“七人金融工業集團”。199610月,別列佐夫斯基在接受美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說“六大金融集團(指七人集團中除了盧卡伊爾集團)控製50%的俄羅斯經濟和絕大部分傳媒。”七人集團有影響公共政策的巨大政治潛力。1996年為葉利欽提供300萬美元經費,組織以丘拜斯為首的10人競選班子,大選後葉利欽任命別列佐夫斯基和波塔寧為俄羅斯安全會議副秘書和政府副總理。

  對國有財產的全麵私有化演化為公開掠奪,連當年被俄羅斯請來當私有化改革的設計師、美國薩克斯教授在事後說:“我過去對大眾私有化是過度樂觀了,1991年捷克、1993年俄羅斯的證券私有化很快就變成了腐敗性的資產掠奪。”私有化將30%的俄羅斯人變成生活最低保障線下的赤貧,男子人均預期壽命降到50歲以下。俄羅斯人的幸福感在當今世界上屬於最低之列,但有世界上最大富豪,一半以上財富控製在7個 經濟寡頭及其家族手上,與國家利益產生嚴重矛盾和衝突,對政府統治能力和合法性構成嚴峻挑戰。俄羅斯民眾普遍認為,“俄羅斯改革的失敗,並不是由於缺乏經 驗導致的失誤,而是因為改革的主導權落到了利益集團手裏,所有改革措施,都是為處心積慮地維護他們自身的狹隘利益進行的。”許多普通俄羅斯人在談到私有化 以及在私有化浪潮中青雲直上的富裕階層時,往往用“仇恨”來形容他們的心情。俄羅斯的新富階層是帶著“原罪”來到這個世間的。整飭利益集團,不僅是民心所 向,也是俄羅斯複興和發展當務之急。

  俄經濟轉軌以來,在經濟生活中出現金融資本與工業資本相互滲透、不斷融合的金融集團。1996年 俄總統大選後,金融工業集團不僅越來越多地控製了俄羅斯的經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左右俄政局的重要力量。寡頭左右俄羅斯政治進程的具體表現是:首先, 金融集團頭麵人物直接進入政府,擔任要職。如“俄天然氣工業公司”的後台切爾諾梅爾金長期任政府總理,“俄國際集團公司”總裁波塔寧曾任政府第一副總理, 別列佐夫斯基擔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等要職。其次,資助政治勢力以左右政局。1996年總統大選中,金融工業集團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麵有傾向性的支持,對葉利欽再次當選起了關鍵作用。19983月至19995月三次政府更迭都與金融寡頭幕後操縱有關。不久前,別列佐夫斯基還自豪地對外宣稱,自己“在宣布普京為葉利欽接班人和總理人選等問題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寡頭經濟帶有十足的暴斂性質,典型的犯罪痕跡。俄羅斯寡頭政治最主要問題是,他們的巨額財產不是合法賺取的,不是依靠勞動和能力獲取的,斂財過程是迅速 的,幾乎不存從小生意人到大資本家的過程,實際上是大規模侵吞國家資產的過程。這就使他們的斂財經曆帶有十分鮮明的資本積累的“原罪”色彩。俄羅斯著名經 濟學家葉夫根尼·亞辛說,俄羅斯的真正問題是“寡頭資本主義”。在這種製度下擁有政治和財政大權的金融寡頭以犧牲社會利益發展自己,不僅不公正,而且阻礙 國家發展,國家資源不是根據市場,而是根據金融寡頭勢力進行分配。另一位經濟學家利沃夫認為,俄羅斯“今天變成金融寡頭和犯罪集團私有財產的不是別的,正 是從國家自然資源的利用中獲得的租金。這種租金不是通過勞動獲得的,它應當屬於大家。它成了一小撮人的財產,90% 的人無法得到這些社會財富。應當使這些錢回流,從金融寡頭那裏流入生產部門,用於提高工資,發展醫療衛生和其它社會事業,這是新戰略的主要目標之一。如果 我們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俄羅斯就有前途。如果不能,我們將會越來越窮。問題的關鍵在於沒有解決國家自然資源的所有製問題。這是我們這代人所要解決的最基本 的問題。為了按照這個原則辦事,必須堅決地實現從目前破壞性的和犯罪的私有化向國家財產製度過渡。”

  “寡頭資本主義”在俄羅斯確立的時間是1996年年初,12位俄羅斯大寡頭聯合起來支持葉利欽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1997年是俄羅斯寡頭政治繁榮時期,寡頭之間發生激烈鬥爭。1998年金融危機沉重打擊了寡頭勢力,但大的金融工業集團得以存活下來。1999年年底形成50家最大商業集團,控製60---80%的經濟潛力。1998年別列佐夫斯基表示他的帝國控製俄羅斯近一半經濟部門。199813家最大金融工業集團占國民生產總值22%,銀行存款額超過2080億 美元。俄羅斯金融工業集團對俄羅斯的壟斷嚴重地阻礙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損害了國家利益、中小企業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不打破寡頭壟斷,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就 不可能進行實質性的調整;俄羅斯國家就會不斷地受到來自寡頭勢力的壓力甚至訛詐,不可能有所作為。打破寡頭壟斷是關係俄羅斯國家長期發展戰略的大問題。

   正因為如此,覺醒的俄羅斯人民選擇了新總統普京,選擇了“國家資本主義”,終結了葉利欽的“寡頭資本主義”,這是普京與葉利欽在國家發展戰略上的最大不 同。在新權威主義的治理下,俄羅斯才有所恢複。所以,拿當前的數據來證明前蘇聯根本就不慘,甚至成了大贏家,是沒有意義的。

  在東歐國家中,哈薩克斯坦的私有化運動是較為典型的。自從1991年計劃經濟崩潰以來,經濟調整便開始,哈薩克斯坦獨立共和國的總統,前共產--黨的領導人納紮巴耶夫實行了極具危險性的私有化政策,這一政策是受國際貨幣基金會和歐洲重建和開發銀行支配的。其著重點落在開發世界市場型的原材料經濟部門。

  同時,商品加工經濟部門也遭到了毀壞。諸如機器製造業、五金業以及其它重工業部門。共和國200多個最大企業已落在外國公司手中,包括石油、天然氣以及其它冶煉業等等。以一個工業聯合企業為例,這個聯合企業原是蘇聯最大企業之一,由30個企業組成,工人多達6萬。現以一百萬美元賣給了一家英國公司伊斯帕特.卡梅特。另一設備係統是為前首都阿拉木圖供應電力的,價值幾十億美元,卻以五百萬美元被比利時一家公司收購去了。

  現時,跨國公司實際上已占有所有經濟領域--從電力部門到交通業到礦產開采。與此同時,整個地區非工業化了。哈薩克斯坦原有60多 個小城市,建在特有工業項目及礦區周圍,現在所有這些小城市正在衰退下去。許多地區的人民,在這個礦源富有的國家裏,卻沒有了電燈、天然氣和熱源:他們隻 得在戶外利用篝火煮飯:跨國公司隻要從它們利潤中抽出百分之幾付給國家預算局,而它們則可逃避交納出賣給海外公司原材料的稅款。就這樣,國家預算便被奪去 數以幾十億美元計的收入了。

  多國公司與國際貸款機構控製了哈薩克斯坦經濟。民族資產階級若同多國公司實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帶有家族性質主要是由納紮巴耶夫、他的家族以及他們的社會核心集團霸占著。

  政府政策已使共和國的人口急劇下降,從1990年的1700萬,下降到1995年的1450萬。根據兩種不同統計,一說是60%人口,另一說是90%人口已經拿不到謀生的最低收入了。

  至於失業人數,還沒有可靠數字,但可能高達500萬人。據統計,1990年有760萬人在各個行業部門工作。到1997年,受雇工人僅有360萬。工業部門失掉400萬就業機會。

  哈薩克斯坦經濟政策超越了俄國水平。通過了反勞工法,把危險性高的工業部門工人退休年齡提高到63歲,而他們的平均壽命僅55歲。教育改革卻取消了中、高級技術教育享受免費入學待遇。城市中社區服務的私有化,使社區的生活費用高過了大多數工人所達到的水平。政府正在製訂法律使土地私有化,這就為外國公司征購土地鋪平道路了。

  總結前蘇聯及東歐的覆轍看,實施休克療法的後果有三個:

  一、少數人利用國產私有化進程,趁機掠取社會財富達到暴富。而多數人在這一進程中貧困,社會急劇兩極分化。

  二、以緊縮性貨幣政策遏製國有企業的生機,導致國有經濟的大規模破產化,員工大批失業。

  三、以自由主義的價格政策激勵通貨膨脹,多數國民走向貧困化。

   總而言之,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被改造成拉丁美洲和非洲模式的資本主義體製,這種資本主義發展完全依賴世界市場和多國出口的。不過,走在這條道路上 的,並不僅僅是哈薩克斯坦。對於“改革”所造成的惡果,中國大多數精英們開始不願意承認,因為他們也是改革的收益者,害怕真相傳入中國,影響中國的改革道 路。(風之穀書院)

  2013-8-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