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聖誕的色彩炒一碗土豪版“番茄雞蛋”
俺最近去影版看了幾部電影和掃了部電視劇,順便碼字玩,結果把俺忙得都來不及做菜吃飯。
玩歸玩,但是不能喪誌,我最大最美的誌向就是---- 吃!俺要改邪歸正、迷途知返!
現在,大街小巷都飄著聖誕的氣氛、掛著聖誕的色彩——-紅和綠是聖誕必不可少的經典。想起色彩,我的思想靈光一現,回憶起一道人人都吃過的中國菜,這道菜的嬌媚外貌就體現了充足的聖誕精神。
俺的思想如劍,在俺的心頭留下入木三分的痕跡,成為俺才下心頭,卻上眉頭的抹不去。心事,你捂著眼,就會從嘴裏跑回心裏,成為一天口舌的羈絆。
番茄炒雞蛋,它是許多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眾菜肴,而它的烹調方法簡單易學,營養搭配卻極其合理。 它色澤鮮豔,口味宜人,爽口、開胃,具有營養素互補的特點還起到很好的健美抗衰老的作用。
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番茄,曾被美國人視為催情毒果,發現番茄後的百餘年,仍要烹煮良久,才可作日常食用。
雞蛋,這味平凡而不可或缺的普通食材早已是家家戶戶廚房裏的必不可少,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後最溫馨的慰藉。
讓兩種完全不同的食材,番茄和雞蛋,成為一菜的時間雖已不可考,但卻是中國的幾大菜係裏都保留了的、華夏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道家常菜。這道菜,是中國人民不辭辛苦多次經驗積累的結晶。所以,無論吃下了多少酒食佳肴,番茄炒雞蛋,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道菜。
不管我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俺奔波輾轉。上個世紀,俺整裝,啟程,跋涉,落腳,遠離家鄉,停在了地球的另一邊,俺停在哪裏,哪裏就會燃起了俺老家的灶火,一日三餐,餐餐不滅。
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今天,俺要傳授俺家二代這道普通卻不平凡的家常菜----番茄炒雞蛋。
煮飯做菜,是孩子在成為大人的演變中,必須要掌握的生活技能。
在傳授做菜的過程中,父母把味覺深植於孩子的記憶中,這是不自覺的本能。這種本能好比自然界中植物的種子,它一旦生根、發芽,即使走得再遠,熟悉的味道也會提醒孩子---家的方向。
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父母的心訣、兒女的領悟。美味的每一個瞬間,無不用心創造,代代傳承,華夏文化的弘揚隨口腹之欲曼妙流轉。
雞蛋、番茄、鹽、雞湯、少許澱粉、油、糖和酒是這道菜的所有食材。
番茄的材質單純, 卻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和C,特別是維生素P的含量居蔬菜之冠,對人體的益處是極其全麵的。
它所含的番茄紅素含有對心血管具有保護做用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能減少心髒病發作;特別的抗氧化能力,使皮膚保持白皙,特別受愛美女子的青睞。
番茄中的得尼克酸能維持胃液得正常分泌,保進紅血球得形成,有利於保持血管壁得彈性和保護皮膚,起到很好的食療作用。
無論先有雞,還是先有的蛋,反正都可以得到雞蛋。雞蛋,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寶貝,是營養豐富的食物,含有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等,對神經係統和身體發育有非常大的做用,能健腦益智,避免老年人智力衰退,並可改變各個年齡組的記憶力,這樣極大地減緩了中國大陸社會老齡化;特別也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家長給孩子提供的極佳營養品。
在蛋白質的提供上,雞蛋是唯一能夠抗衡肉類、植物性食材的天然食材。
一小匙澱粉加半瓶蓋的vodka ,仔細攪勻,再放入去殼的雞蛋,繼續攪勻,放入適量的鹽,成為一碗看似普通的蛋液。看似簡單的蛋液下,卻蘊藏著俺廚房的秘密。
酒,融合了固態的澱粉,讓蛋液不產生顆粒,口感更細膩。在熱油的刺激下,澱粉會幫助蛋液膨脹,獲取比普通蛋液更大的體積。酒,在高溫下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映,開始更深入的轉化,乙醇能去蛋腥,提升菜肴的鮮香,把普通的番茄炒雞蛋提升到最玄妙的一種境界。
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是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記憶,被半瓶蓋vodka攪得五位陳雜,一個世紀以來,前蘇聯對華夏土地的鯨吞蠶食從未停止,對故國的感情也被俺融進了這道菜裏,也就是說,能夠真真切切地感覺到菜味的,不僅是我們的舌頭和鼻子,還包括華夏傳人的憂國憂民之心。
鹹的味覺來自鹽。在中國菜裏,鹽更重的使命是調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改善某種食物肌體的質地。在中國的烹飪辭典裏,鹽是百味之首.即使用未來的標準來判斷,俺所使用的海鹽仍然是食鹽中的極品。
番茄,用開水燙過,方便去皮,這樣也讓它極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
極致刀功如同高深武術,隻有手上功夫練到純熟無比,運刀才能隨心所欲,遊刃有餘。雖然二代才第二次動刀,技法已經臻於嫻熟,不仔細分辨,刀功和神廚已無太大的區別,可以用“廚神經 ”來冠冕。
把去皮的番茄用刀切成幾塊,烹飪過程中會加速味道的融合,對“味”字賦予了神奇的含義, 似乎永遠都充滿了對成菜美味的無限憧憬。
鐵鍋不僅僅作為食材和火之間的媒介,將溫度傳給食材,讓美味釋放出來。它還在不經意之間,通過一道道菜肴,把有益的fe 元素潤進了每一個食材分子裏,分子進行重新組合,營養也得以完善。
中火,將鐵鍋燒熱,用炒的方式烹飪蛋液。陶器誕生之前,人們不一定能想到,他們的後代會吃出這麽多花樣。能夠在燒和烤之外找到另一種讓食物變熟的方法,當初探索出“炒”這種技法的“驚喜”已經變成現在每家每戶日常的烹製手法。
中式烹飪,油是鍋具和食物之間的媒介。熱力的作用,產生出奇妙而豐富的烹飪方式。植物油脂比動物油脂更易獲得,而且健康。這個秘密的發現,使人類的烹飪史前進了一大步。
追溯到上個世紀,俺家開始使用橄欖油,橄欖油的使用,在人類最早的成卷的文字記錄《聖經》裏,更是多達140次提到的唯一食用油。描述基督生平的故事裏,有關橄欖樹的描述亦俯首皆是,起到用橄欖油寓言神的靈的作用。
出產橄欖油的橄欖樹,植根大地,俺每每使用橄欖油,就把對土地的眷戀和對上帝的景仰,密切地係於一心 。像俺這種心係上蒼的華夏傳人,幾千年來綿綿不絕。一位名人這樣描述中國人淳樸的生命觀:他們在埋頭工作和低頭吃飯時,總不會忘記抬頭看一看天,感謝上帝豐富地賜予。
鍋中橄欖油在溫度的作用下,發生著變化,快速將蛋液倒入鍋中,改為大火,快速翻炒,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因為澱粉和酒的作用,在溫度和油的催化下,雞蛋液極速膨脹、凝固,發生了質的不可逆的改變,蛋液轉化成了固體,變得脆韌彈牙,內在的轉變更是精致複雜,一鍋普通的蛋液變得熠熠生輝。
廚房的的一道道美味,更多的把父母、孩子、家人的青春、情感、記憶聯係在一起。
雞蛋起鍋後,添少許橄欖油,將番茄片爆香,重新把炒好的雞蛋和適量的雞湯組合在一起,改用“煮”這種悠久的烹飪方式,表麵上是食物與火的藝術。說穿了,卻是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和諧關係。
和全世界一樣,漢字也用“甜”來表達喜悅和幸福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類的舌尖能夠最先感受到的味道,就是甜,而這種味道則往往來源於同一種物質——糖。加入少許白糖,綜合番茄固有的酸,當酸味和甜味結合在一起時,它還能使鍋中食材的味道變得更加靈動,更加通透。
華夏的子孫有著自己的生活哲學,並不以追求過於精致的奢華生活為習慣。 在看似簡單的沸騰下,鮮美的味道一點點地凝聚,再寡淡的日子,因為這鍋番茄炒雞蛋,仿佛也會變得溫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
蓋上鍋蓋,守住時間的烹調,蛋白和調料相遇,再和植物的重組,全在於時間是這道菜的摯友,被時間二次製造出來的食物,蘊藏著中華民族對於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
火候到時,調入適量的海鹽,眼前的食物,就可以是來自遙遠的大海和蒼翠平原地握手言歡,所以,有孔名丘的先生感歎:有朋自遠道來,不亦樂乎?不亦餓乎?
舌之所嚐、鼻之所聞、眼之所望、心之所盼,在中國文化裏,對於“番茄炒雞蛋“的感知和定義,既起自於飲食,又超越了飲食。
雖然有一千雙手,就烹出一千種味道;即使一萬間廚房,造就一萬種做法。我們還是可以化繁為簡,歸納起來,番茄炒雞蛋:
是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草的味道,大海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起鍋,加入蔥絲,讓聖誕的色彩得以完全,入碗上桌,一氣嗬成,完美!
關於食物的傳承,通過番茄炒雞蛋,在最平凡的日子裏,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記憶裏,永遠難以忘懷。
沿襲祖先的生活智慧,並以此安排自己的飲食,已內化為俺家特有的基因,希望二代運用自己的智慧,適度、巧妙的利用自然,獲得質樸美味、營養健康的食物。遵循口耳相傳,心領神會的傳統方式將番茄炒雞蛋傳遞下去,子子孫孫無窮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