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庵

一間。謂即一來果,由善修聖道故;或生天上,即於彼處定證寂滅。或生人間,即於此處定證寂滅。
正文

掰掰兩個詞:“恐怖”和”恐怖主義“

(2013-06-01 21:58:04) 下一個
恐怖的意思,一般是指人或動物因為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脅,本能地產生異常害怕的心理。《孟子·梁惠王上》”齊桓晉文之事“章裏,就講了有一條牛,因為要被拉去宰殺取血“釁鍾“而”觳觫“。梁惠王見了,覺得不忍心,就下令用一頭羊替換,結果被人背後議論是小器鬼的故事。”觳觫“就是感到恐怖而渾身發抖——牛也是怕死的。人是從動物變來的,當然也會產生恐怖感。

現在流行”恐怖主義“一詞,意思是指用戰爭手段針對平民進行毫無預警的公開殺傷行為。這個義項是恐怖一詞本來沒有的,是人類語言中的一個新發明。發明權不敢斷定是否屬於美國人,但把這個詞推廣到全世界成為流行詞的功勞,肯定屬於美國人。

在戰爭狀態下,一方對另一方的平民進行無預警的大規模殺傷甚至殺戮的事例,在曆史上數不勝數。侵華期間日本飛機多次對重慶市區進行轟炸,傷亡的基本上都是平民。美國飛機也轟炸過東京。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針對平民的殺戮就是在廣島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那個時候,沒有人會把這種暴烈的行為和恐怖一詞聯係起來,而是和”不人道“、”殘暴“等詞聯係在一起。戰爭總是讓人恐怖的。說戰爭行為”恐怖“其實是同義反複。小布什曾憤怒地把與伊斯蘭宗教極端分子的鬥爭稱為“聖戰”,稱為“戰爭”次數就數不清了。如果他不是在打比方的話,稱敵方為恐怖分子其實是蠻客氣的。戰爭中的敵人哪有不恐怖的?

小布什大概是太激動了,共和黨人比較偏好打仗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對美國來說,當然是有用途的,但是,這兩場戰爭也讓美國人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社會購買力下降,導致一場以房市崩潰為突破口的“金融危機”(實際上就是經濟危機);同時,又讓美國政府債台聳立,無法果斷有力及時地采取應對危機的措施,一度造成局麵失控。雷曼兄弟公司,一家戰績赫赫的百年老店(給美國政府交了多少稅啊),隻因為一口氣喘不過來而一夜憋死,政府已經虛弱得提供不了一袋氧氣了!

中國古代的兵書上,明確地把將帥仁愛百姓列為一個弱點,認為這會使將帥在戰爭中被敵人要挾,縮手縮腳,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人類戰爭史上,把百姓(不管是哪一方的)作為人肉盾牌、廉價間諜和其他戰爭工具使用的情況,也是不稀罕的。

曆朝曆代的末世出現的農民造反軍隊,都有大規模地把平民當成戰爭工具的暴行,花樣百出,完全沒有任何道德底線,許多做法,後人不看史料記載,是完全想像不到的,看了也會異常震驚甚至作嘔。中國人怎麽就沒有想到”恐怖主義“這個詞呢?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東地區的一些宗教極端分子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視為仇敵,對西方世界展開了一係列的戰爭性攻擊,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攻擊平民。

這種戰法當然是不人道的,因為這些”恐怖分子“力量太弱,無法堂堂正正地和美歐打一場”君子之戰“。隻好劍走偏鋒,通過公開殺傷平民來要挾政府滿足他們的要求。

把這種戰法稱為”恐怖主義“,迎合了美歐人民的心理,他們最不願意體驗的情緒或心理就是恐怖。

在西方電影裏,很容易看到一般民眾一旦遇到危險(比如哪裏冒出了一條火苗),就拚命地大喊大叫,身體”觳觫“成一團的鏡頭。西方人很樂意渲染這些鏡頭並放給全世界人民看,認為體現了他們文明進化達到的一種高度,是人性的自然的、完整的、純淨的表現,是一種健康的心態。

普通中國人(可能整個亞洲人吧,沒有詳細研究過),大概覺得自己的命既沒有那麽值錢,也沒有那麽脆弱,所以不太情願這樣高強度地表現恐懼之情,反而以鎮定麵對為得體,以驚慌失措為失態。這算是不同文化的差異吧。

我倒覺得,如果美國不想把平民作為一種人力資源投入到打擊恐怖活動的鬥爭中去,如果希望恐怖分子不把平民作為攻擊目標,還是不要把這場鬥爭稱為“戰爭”好些。對恐怖活動最合理的稱呼,是犯罪:野蠻的犯罪、卑鄙的犯罪、邪惡的犯罪、異常邪惡的犯罪等等憤詞兒都可盡情地潑向恐怖分子,這樣,把他們“繩之以法”就是“順理成章”的了。戰爭是談不上執法不執法的。反而是恐怖分子,一定要聲稱這是一場戰爭,以降低他們攻擊平民行動的罪惡性。

戰爭,你無法走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