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探密

注重分享銀行業/財經訊息
正文

8/27/2005 為甚麽美國沒有外匯儲備?

(2005-08-27 04:45:18) 下一個
ZT 中觀研究所 研究員 李曉莊  你觀察過國際貨幣儲備現象嗎?你知道美國為甚麽沒有外匯儲備嗎?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是美元的國際地位問題,也是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勢和變化問題,更是中國經濟未來能否傲視全球的現實問題。  美國之所以沒有外匯儲備,因為美元是霸主貨幣。目前,按外匯儲備依存度,世界貨幣可分三類:一是霸主貨幣,二是儲備貨幣,三是普通貨幣。霸主貨幣對於外匯儲備的依存度為零,普通貨幣對外匯儲備的依存度為一,儲備貨幣對於外匯儲備的依存度介於零與一之間。美元是霸主貨幣。歐元、日元、英鎊等是儲備貨幣。人民幣雖然影響很大,目前尚處於普通貨幣行列。國際經濟的發展史表明,一種貨幣在國際貨幣體係中的位置重要,經濟實力強,幣值穩定性好,外匯儲備的依存度就低,反之亦然。  在當今世界金融全球化的條件下,保持相當數量的外匯儲備,是穩定本幣幣值的重要保障。但是,儲備外匯並非沒有任何代價。第一,儲備外匯相當於持有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為他國進行儲蓄。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求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操作難度。第三,持有過多外匯儲備,往往麵臨來自對方的貿易摩擦,同時還要承擔外匯貶值帶來的損失。 專利產品 操控定價  要理解美國沒有外匯儲備的真正原因,須追溯美元取得霸主地位的曆史。從嚴格意義上講,美國也存在外匯儲備,隻不過規模非常之小,占其進口額的0.59月左右。德、法、英、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其外匯儲備約占其進口額的1.1~1.9個月;相比之下,日本經濟發展僅次於美國,又是一個金融資產大國、資本輸出大國,資本極度過剩,竟擁有13個月進口額的外匯儲備。  顯然,美國不需要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可以直接用於對外執付,毋須用外匯儲備調節國際收支、調節外匯市場和進行國際支付。這三項職能與外匯儲備的三個來源密切相關:一部分是來自商品貿易順差,一部分來自外國直接投資或外幣貸款,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其他不那麽明確的渠道進入的。  眾所周知,美元霸主地位的確立,是因國際貨幣體係變遷的緣故。美元霸權,是建立在穩定發展的經濟實力之上的。她依靠兩項製度保其經濟的世界競爭力。一是發達的高等教育製度。它通過吸收全世界的優秀學生,為其進行基礎研究,從而創造出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產品。然後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製度和科技創新製度,把這些產權轉化為直接和間接的產品,銷售全球。上產品使其擁有產品定價權,可不受世界市場波動之影響,從而能夠根據具體的貿易格局而調整這種價位,使整個美國經濟保持適當發展速度。 歐元難改 美元獨大  美元霸權的另一個來源,就是兩黨政治與獨立的美聯儲之間的合理博弈格局。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金融市場的發育較為成熟,各種貨幣政策傳導機製運轉良好,為貨幣政策的靈活運用,提供較好操作環境。國際貨幣體係的變遷最終造就了美元的強勢地位,而美國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與經濟總量的持續發展,則進一步為保持幣值的穩定及其霸主地位創造了相對良好的氛圍。  由於美元擁有太多的權力,給世界各國帶來來多的金融風險,因而改革國際貨幣體係的呼聲來高。很多專家學者認為,當前國際貨幣體係中的不穩定性恰恰來自於美元霸權,美國獲得了鑄幣稅以及通貨穩定的收益而其他周邊國家則更多地承擔了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的成本。對於美元霸權國際社會已經有些厭倦。  近年來興起的歐元正在對其霸權提出嚴峻的挑戰。很多人把希望寄於這一新生貨幣上,畢竟,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在儲備外匯之際又多了一個選擇。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貨幣可以對美元的霸主地位提出強有力的挑戰。美元事實上依舊在國際貨幣體係中占據核心位置,隻要看一看它如何維持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平衡,就大致可以知道這其中的奧秘。 金融霸權 招惹不滿  在美國周邊有兩類國家:一類是執行出口導向戰略的國家(主要是東亞國家),這些國家把美國作為最主要的出口市場,通過經常專案順差積累了大量美元儲備,然後以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保有這些儲備。從美國方麵看,它通過輸出美元獲得了實際資源的注入,這些輸出的美元又往往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流回美國國內。例如在與東亞國家的貿易往來中,由於美國通過經常專案的逆差輸出了大量美元,同時向自身注入大量的實體性資源(主要是商品),這既滿足了國內的消費需求,又有利於維持國內物價的穩定,同時還能享受到鑄幣稅的好處。  同時,由於東亞國家積累了大量美元儲備,而持有美元儲備的主要方式是購買美國國債,這有利於美國通過支付較低的利息為自己的經常專案逆差融資,從而避免了經常專案逆差的不可持續。美國財政部的資料顯示,在過去三年時間,來自亞洲的資本流入占美國外資淨流入的40%,在2004年這一比率接近50%。因此可以認為,美國迄今為止之所以還能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來自東亞國家的外匯儲備資金的重新注入。  美國周邊另一類是歐洲國家和拉美國家(包括一些OPEC國家),這些國家的投資者購買大量由美國公司或者美國政府發行的金融資產(股票和債券等)。美國通過出售這些金融資產,向周邊國家融入了大量的真實資本,並且把這些資本運用於國內建設或者國際FDI投資。  在這一構架下,國際貨幣體係明顯表現出三大特徵,一是美國的經常專案持續逆差,資本專案持續順差,以及美國外債不斷積累;二是東亞地區的經常專案持續順差和外匯儲備的不斷累積,三是歐洲國家的經常專案持續逆差,資本專案持續順差,以及儲備資產基本不變。  這樣,美國可以通過國際貨幣體係的製度安排,有效地轉嫁自身的各種風險,及時享受能夠享受的各種便利條件,從而形成了自身的良性圈。這種良性圈也決定美元霸權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難以動搖。而隻要美元霸主地位的存在,就會出現人們所看到的現象:美國沒有外匯的儲備而能夠保持其金融穩定和持續增長。問題是,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對美元霸權提出質疑,而且也會讓更多新起的經濟發展國家尋求取代美元地位的新儲備貨幣。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