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探密

注重分享銀行業/財經訊息
正文

中國特色的資本原始積累----暴富操作流程圖

(2005-08-29 05:31:15) 下一個
中國特色的資本原始積累------暴富操作流程圖:“製定圈地計劃→擺平土地批租方→最低首付資金→取得可套取銀行貸款的土地手續→用承建單位資金做到正負零→搞定銀行獲得抵押貸款→基本完成收益周期。”    這一“暴富操作流程圖”,學術味太強,一般老百姓真還看不懂。於是有人對它作了通俗的解釋:有些人根本沒錢,但可以通過各種關係將要收購的國有資產作為事先和約抵押給銀行,然後由銀行給出現金流轉給被收購企業的所有者,而收購者本人一分不出。他不承擔任何風險,成功地一夜之間就成為富豪。這種做法的荒唐之處就在於他不僅沒有用個人的資本參與市場和協議收購的競標,而是用銀行的錢來購買國有資產,然後變成自己的。      我認為,這一解釋還不夠白,還需要作更“俗”的注解,於是,到了我的嘴裏,就不那麽好聽了,這就是,這類商人極能抓住兩種類型的官:一種是地方上握有“資源絕對支配權”的“父母官”,一種是口袋裏裝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金錢的“銀行官”,然後在“市場——資源——金錢”三者之間進行“資本運作”(這是說得好聽一點的說法,說得難聽一點就叫“空手倒”)。           《華爾街郵報》文章指出, “資本運作”需要錢,然而房地產商哪兒來的錢?什麽背景都沒有的人又從哪兒來去找錢?於是,精明的商人將眼睛盯住銀行家,攻關的目標自然成了銀行家。然而,商人們的這種“用小錢換取大錢,用擔保換擔保”隻能騙得過管錢的、精明的銀行家?怎麽將銀行家們搞掂,就成了商人們的一門深奧的學問。於是,銀行家們自然就成為房地產商和批發土地官員“共富的對象”,成為“利益共同體”中的一員。銀行家一擺平,錢就滾滾而來,據學者的計算,房地產項目中有超過70%的資金是來自於銀行。          一位經濟學家就說:“中國的富豪們在短時間內積累數億元的財富,在世界資本史上都是不多見的,資本主義國家早期的原始積累大都經曆了100多年的努力,而他們隻需十幾年甚至幾年便可完成!”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