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探密

注重分享銀行業/財經訊息
正文

國內銀行發展個人金融業務麵臨新的機遇

(2005-08-21 20:02:05) 下一個
  國內銀行發展個人金融業務的現狀   在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金融體製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國商業銀行逐步將個人金融業務作為銀行的主要發展戰略之一,個人金融業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首先,各商業銀行都將發展個人金融業務提到全行發展戰略的高度上。工行明確指出,以個人客戶為服務對象的個人金融業務是現代商業銀行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及主要的支柱業務;農行表示要將個人金融業務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個人金融業務做大做強;中行提出了其“大公司與大零售並重”的發展戰略;建行已經明確把個人金融業務作為新世紀初全行總體發展戰略的四大支柱之一,強調個人金融業務在建行實施整體上市戰略中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初,中信實業銀行提出了加快發展零售業務戰略安排民生銀行也大力推動個人金融業務發展。   其次,為有效促進個人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各家銀行都確定了以信用卡、消費信貸和理財業務作為發展重點的策略。在信用卡業務方麵,各商業銀行相繼成立了信用卡中心,並相繼推出了個性化的信用卡。繼工行、建行、交行、農行相繼成立信用卡中心後,中信實業銀行在2003年整合了信用卡業務,在深圳組建了信用卡中心,推出了“中信STAR”;浦東發展銀行與花旗銀行合作在上海成立了信用卡中心,推出了東方卡。到2003年底,全國信用卡發行近3000萬張。   在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方麵,各家銀行積極成立“零售貸款中心”、“住房按揭中心”、“汽車金融中心”等,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體,包括汽車消費貸款,綜合消費貸款、教育助學貸款等多種貸款品種的貸款業務體係。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2004年上半年消費信貸達17000多億元,是1997年的90多倍,消費信貸占各項貸款的比例也由不足0.3%上升到7%。   在理財業務方麵,各家銀行之間競爭也日趨激烈,陸續推出自己統一的理財標準和服務。其中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中,無論是工行的“理財金賬戶”、農行的“金融超市”、中行的“中銀理財”還足建行的“樂當家”,都頗具規模,顯示了其爭奪高中端客戶的實力和決心。股份製商業銀行也大力樹立理財品牌,如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先後推出了“金葵花理財”、“中信貴賓理財”,還有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廣發行的“真情理財”等。   同時,各家銀行還在品牌建設、市場營銷、服務渠道建設和整合方麵展開了激烈競爭。而且,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外資金融機構也加快了進入個人金融業務市場的步伐,國內個人業務市場競爭的格局已經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總體上,隨著各行積極拓展個人金融業務,國內個人金融業務已經初具規模,有望成為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需要看到,由於個人金融業務發展曆史較短,也存在相當突出的問題。一是各行在發展個人業務的隊識上不夠統一,特別是相當多基層行缺乏發展個人業務的內在動力與外在壓力,對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二是發展理念上追求規模和市場份額,缺乏對成本和風險的評估,如部分銀行在信用卡發行中采用了免年費的價格手段。而年費在信用卡發展初期是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從國外經驗看,從收年費到免年費一般需要6~7年的時間,而國內銀行的信用卡發行才一兩年就開始免年費,這將給中國信用卡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三是由於法律配套環境不配合,個人征信製度不健全』口上各行對個人金融業務運作規律、風險規律的認識和掌握不足,風險管理製度不健全等,個人貸款審批未形成係統化、科學化的標準,效率和質量都不夠高。從國際經驗看,個人住房信貸的風險一般是在發放貸款後3~8年中逐漸顯現的,我國現在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中,80%是2000年以來發放的,因此,未來幾年個人住房貸款風險很有可能陸續暴露,截至2004年上半年,全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已超過2萬億元。四是由於科技支持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客戶信息搜集、分析、評估工具,致使業務拓展缺乏市場細分,難以確定目標客戶,產品創新開發也比較緩慢。   國內銀行發展個人業務麵臨新的機遇   資本充足的監管要求和利率市場化   宏觀調控的實施和資本充足的監管要求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具有深遠的影響。2004年2月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全麵借鑒1988年的巴塞爾協議和新巴塞爾協議,出台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管理辦法0。這要求商業銀行要強化資本約束的理念,創新管理機製,以經濟資本的做法,調整資產結構,強化風險管理,大力促進經濟資本分配係數較低的個人消費貸款等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以建行為例,2004午建行在同業中首次推行了經濟資本預算管理辦法,建立了經濟資本對風險資產總量約束和價值創造引導的雙重機製,以風險高低為依據設定的經濟資本分配係數,在貸款結構調整方麵發揮了強有力的引導作用,貼現、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等經濟資本分配係數較低的貸種,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這部分貸款的不良率也普遍較低。   2004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並放寬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和允許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這將有利於遏製這些年的銀行儲蓄分流現象,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同時也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又一重要步驟。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個人金融業務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一是利差趨於收窄,使得目前成為各家銀行競爭焦點、貸款占比在90%左右的大公司客戶對銀行的回報率已經下降的趨勢更加明顯;而個人金融業務相對公司業務來說,成本低,效益好,風險小,穩定性強,對於改善銀行的收入結構、提高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銀行需要盡快拓寬業務領域,調整業務結構和信貸結構,大力開拓個人金融業務新空間,以此拓展新的收入渠道。   居民資產結構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GDP增長平均超過9%,2003年我國GDP總量相當於1.4萬多億美元,人均超過1000美元,這使居民金融資產在數量、結構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2004年初,國家統計局對城市居民進行的家庭財產調查結果顯示,金融資產成為僅次於房產的第二大家庭財產,戶均金融資產為7.98萬元,占家庭財產的34.8%。城市家庭戶均人民幣資產為7.37萬元,占金融資產的92.4%,其中儲蓄存款又以絕對優勢排在了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首位,戶均5.12萬元,占人民幣金融資產的69.4%,其次是股票(A股)和國庫券。   因此,未來我國居民金融資產大致會出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居民的收入和金融資產總量隨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居民儲蓄的絕對量也將不斷增加,居民金融資產結構多元化也將成為必然,儲蓄存款占比將有逐步下降的趨勢,二是隨著金融競爭的加劇,金融創新步伐的加快,居民儲蓄存款在各金融機構之間加速流動和轉移,居民金融服務要求將轉向能夠提供綜合服務的金融機構。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個人金融業務、中間業務、小型企業信貸業務將會發展成為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各家銀行對個人高端客戶的爭奪將更為激烈。   國內銀行個人業務未來發展的重點   逐步形成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新模式。一是改變目前追求規模和市場份額的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和保持銀行長期發展能力為目標的發展思路。二是借助科技手段,強化風險管理理念,使風險控製數量化和科學化,控製過度風險。國內發展個人金融業務不能走公司金融業務的老路,而是要在強化風險控製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個人金融業務風險管理的目標就是將各類風險嚴格控製在董事會規定的範圍和幅度內,為股東創造最大的效益。三是改變以價格戰為主追求市場份額的市場營銷方式,注重建立低成本的銷售渠道,更多地采用外包等非常經濟的營銷方式,完善和擴大營銷渠道;注重以客戶為中心製定營銷策略,建立個人客戶經理製度,開展專業化銷售和交叉性銷售。四是在銀行組織結構逐步從層次結構向扁平化結構轉化時,以客戶為中心、市場為導向,再造個人金融業務流程,形成以個人金融業務為主線的組織架構,形成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經營架構,實現個人金融業務的“一站式”服務。   大力發展資產業務和收費類中間業務。一是整合和研發個人金融產品,加大創新力度。應該說,現階段,國內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主要是對現有的負債業務產品、中間業務產品和資產業務產品進行有機整合,並適當包裝後,冠以品牌,產品開發和創新的力度則相應較弱。需要以科技為依托,建立產品經理製度,進一步加強對市場和客戶心理及需求的調研,提高新產品的開發設計能力。二是整合銷售模式,逐步實現專業化銷售和交叉銷售。目前國際先進銀行十分注重營銷,如美國銀行,對營銷的投入是其科技投入的兩倍左右。為此,國內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將會更加注重營銷,加大營銷投入,積極探索營銷的新形式,如外包、和專業營銷機構合作等,並從一個完整的客戶概念出發,整體組織和實施營銷。   細分市場,創立品牌,確立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建立強大的客戶服務係統平台,對客戶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和評估,根據客戶的業務往來情況和綜合貢獻度等對客戶進行細分,搞清客戶的真正需求、滿足程度和競爭狀況,結合銀行自身的資本實力、實際規模、服務手段等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調整產品結構和開發新產品,製定不同的定價策略,向客戶提供包括銀行、保險、信托和證券等差異化服務,爭取一站式地滿足客戶的多層次需求,並在此基礎上努力塑造出銀行的金融服務特色,逐漸創立和形成銀行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