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浩如煙海,在史書上最早傳入中國的記錄始見於公元前二年。得益於此前之一百二十年,漢武大帝辟西域之通途,引異邦之寶物,佛經也初由陸路從西域而關中,由海路而吳楚。史籍有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遣使十二人往西域訪求佛法,三年後偕同兩位印度高僧帶回經書和佛像至洛陽,始譯部分經典,並建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因當時入寺的經書佛像由白馬馱運而至,故名白馬寺。
曆史上大規模有係統的譯經工程,可上溯至公元五世紀,由印度人鳩摩羅什開一代譯經宗師之典範。籍由當時姚秦政權的鼎力襄助和業已成就的一批具高深修養的義學僧人的輔佐,譯出三百多卷佛經寶典;而本土譯經當以玄奘大師為代表人物,出其手譯出的經文更高達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漢譯佛經工程浩繁,持續了從二至十一的十個世紀的跨度,其間參與的著名中外譯經師在二百人之上。尤為殊勝的是,這些譯經人士多為明經開悟,精通漢梵,飽學中外的出格大家,不論直譯、意譯,皆於梵語原文共循共遵共致信、達、雅境界。其譯文之義理了然、文辭溢彩,絕非今人可望其項背。且現處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經本自不待說,僅就佛經中的眾多名詞、術語,在二千多年的曆史長河中,其原意就多被曲折,於學習佛經時產生歧義,更加不易了悟經文。
何為經之正義,於原意合不合,當有一個標準。近代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菩薩化身,倒駕慈航,悲憫眾生,開示真諦,著《印光法師文鈔》,實為檢驗曲直之繩墨,普渡迷津之慈舟;又由常聽淨宗傳人淨空法師講經說法,由此,末學隨聞就筆,恭記敬錄,謹希於學佛道中共勖同勉,步步入勝,了然真意,以期同登蓮台,麵禮彌陀,親蒙授記。
(一)
六道:指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
造業:眾生一切善惡思想行為,正發生時為事,事後成業。
斷證:斷除貪、嗔、癡等煩惱,證悟宇宙人生真相。
阿羅漢:是四聖法界中聲聞乘的最高位。有三意:一、殺賊,殺盡煩惱之賊;二、無生,了脫生死不受後有;
三:應供,接受天上人間的供養。
劫:梵語“劫簸”的簡稱。指日常年月不可計及的極長時間。如一個世界成、住、壞、空的時間稱為一個大
劫,含四個中劫,八十個小劫。
十種生命:指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善道:通常指天、人、阿修羅三道。
惡道:畜牲、餓鬼、地獄三道。
三學:指戒、定、慧。即持戒、禪定、智慧。嚴持戒律為戒,內不動心為定,觀察明了事理為慧。
天帝:欲界第二層忉利天的天主(帝王)。
非想非非想天:無色界天中最高的一層天。亦即三界最高天。
業力:指善惡業的力量。善業有引生善果的力量;惡業具趨導惡果的力量。
感應道交:眾生之感與如來(佛)之應相互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