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一生

博聊天下事,網結眾生緣。
正文

中國先哲智慧,樸槿惠鳳凰涅槃之道

(2013-07-10 13:11:25) 下一個
197911月的一天,隨著幾聲槍響,現任韓國總統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熙總統被下屬情報部長射殺在宴席之上。時年27歲,因母親5年前同樣遇刺而亡,父親情深意誠,誓不再娶而女代母職,身擔“第一夫人”特殊角色的樸槿惠,此時的感受無異於天塌地陷。父親過去忠誠的部屬,秘書,律師紛紛反目,避之惟恐不及;國女兼國母的光環刹那間被褫奪,寒風淒雨之中,帶著弟妹離開青瓦台,回到了17年未進家門的首爾老屋。弟弟染毒買醉,妹妹深陷畸戀;自己3個月後因悲憤至極令致全身滋生紫斑至臉部,姑娘家最後淡定的資本亦蕩然無存。一時間,人世所有的不幸無情地降落在她的身上,齧噬著她的心誌。日月無光,天地翻覆,絕望無援之下隻能在父母的墳前痛哭悲述。 

 
木槿花是韓國國花,豔麗,生命力強,花期久長且藥食功用甚豐。父親為女兒取名“槿惠”,正喻望她能用堅韌的品格,持久的芬芳嘉惠他人,供施國家。

痛定思痛,經曆了三個月心靈的煉獄之苦,她的心緒漸漸從極度的悲憤,哀傷中緩過神來,試圖找到能使自己內心平靜下來的靈丹妙藥。她博采各類宗教典籍,哲學經論;親涉寺廟拜佛,教堂洗禮。可始終不得要領,在一種孤獨,混亂和迷茫的思緒中,這些好像都還不足以使她的心定下來,讓她在一片黑暗中找到能夠走出困境開啟心靈智慧的良方。

 
直到當中國大哲學家馮友蘭的哲學著作映入眼簾時,她內心為之一振,隱隱之中似有所感應。她的父母早年在東北生活過,曾教她說寫漢字,對中國她有一縷難以割舍的情愫。忍力堅持之下,樸槿惠克服了巨大的語言障礙,細細的體味著英文版《中國哲學簡史》和中文版兩卷本60萬字《中國哲學史》的博大精深,此時的內心猶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馮先生豎窮古今,橫遍中西的學問和眼界,對事和理深入淺出的剖析,加上大量的諸子百家原文,孔孟老莊聖賢們的智慧之光導引著她心靈境界的升華。

 
她體認到“內聖外王”是人本身最高成就的標準。內聖指心誌的修養和靈性的高度;外王指人的社會功用和對人類的貢獻,惟具有極高心靈修養的人才適合為王。她終於理清了先前大韓國民為何對她父親,雖用畢生的心血為國家的騰飛和富強鞠躬盡瘁而卻不受待見,貢獻頗豐卻指責亦甚的原因。那就是他父親有積極的社會功用,而個人修持未達足夠的高度,難以服眾。樸正熙當政時,一手大抓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另一麵極力壓製言論自由,打擊異己,拘捕殺害數萬知識分子和反對派,是乃“責之急,怨之深”。

 
中國哲人之學,難在暗示處,妙亦在暗示處。樸槿惠此時已深悟道妙,找到了內心平靜的生命慧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完成了她自己所說的:冰,是堅硬萬倍的水,結水成冰,是一個痛苦而美麗的升華過程!從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謹言慎行,簡食素衣,神采奕奕的嶄新形象。從1987年赴台灣留學,到90年代中期順勢而為,競選國會議員,直至2012年登上總統大位。她說過: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與儒家至理名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異曲同工。

 
她今天的輝煌,完美地演繹和驗證了先賢孟子所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順受。中國先哲們的思想光輝成了她智慧的源泉和行動的指南。她的行止風采折服了世界,今年訪美時,曾在法國留學的她用英文脫稿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演講了40分鍾,獲得40次掌聲,6次全場起立致敬。演講內容真摯,感恩,堅定和自信,無不折射出中華文明智慧的魅力之光。

 
相比之下,作為中華子孫的我們,近百年來,猶自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至今,卻與先哲們的祖訓漸行漸遠。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和思想遭到唾棄,文明體係幾近崩潰。對自己的好東西喪失了自信,守著一座金山四處乞討,還把一百多年來遭受到的淩辱和困苦的原因推歸到老祖宗的身上。真是可悲可歎!殊不知,在幾百年前的近二千載曆史長河裏,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都是獨領風騷,無人可及。眼前韓國總統樸槿惠的真實心路曆程更是昭示了我們中華文明的智慧和力量。


將這些先哲們偉大的思想論述斥為糟泊,就像寶珠墮於泥沼,看似於汙穢無異。愚人不知是寶,以為爛泥一團;智者識得其珠是寶,不以汙穢為嫌,從中取出,洗滌清潔,於是光明複出。又如長江之水,看似奔騰混濁,泥沙俱下,被指水質惡濁,汙染不淨。豈不知沱沱河長江源頭清澈無染,蕩滌身心。讓我們追尋先哲們的真實腳印,從樸槿惠身上看到光明和力量,願老祖宗教誨的智慧之光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