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城“環球之旅”

(2013-04-20 11:01:27) 下一個

前言:這篇文章寫於2007年的秋天。今年四月十五日波士頓馬拉鬆爆炸案再次把國際恐怖主義的話題推到了所有媒體的風頭浪尖。 謹以此文獻給這次事件中所有的受害者和家庭。




九月中旬一個普通的周末,我帶著兩個孩子去小城的公共圖書館還書。先在市中心的小農貿市場上轉悠了一下,已能明顯感覺到初秋的涼意。匆忙走進街對麵的圖書館,來到兒童書刊部,看到兩個年輕人
穿戴著墨西哥式樣的服裝和帽子正忙著在桌上擺設五顏六色的拚圖遊戲,可他們卻不像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又看到一位中年女子身著日本和服走來走去,忙忙碌碌的。經詢問才知道今天圖書館將展開一場精彩的活動"環球之旅",上午十一點準時開始, 聽說樓底下還有給小朋友吃的東西。太好了,我心想,這下子可以在圖書館裏消磨個大半天了,於是懷著期盼與好奇的心和孩子們一起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活動。

圖書館裏的人越來越多,都是大人帶著孩子。我們也按著順序排隊報名,來到前廳和其他的家長孩子們一起坐在地毯上,等待第一項節目唱歌和遊戲的開始。抽空拿出今天的節目內容和背景介紹一看,我心裏頓時一顫,原本平靜的心裏頓時激起層層的漣漪。今天的活動是由雪莉馬歇爾基金會Shelley A. Marshall Foundation組織並讚助的。 雪莉196311月出生於弗吉尼亞州北部一個名叫維也納的小鎮,從小在首都華盛頓郊區長大。2001年秋,雪莉在9/11事件中遇難於國防部五角大樓,尚不滿38歲。

雪莉的丈夫因故沒有到場,出席今天圖書館“環球之旅”的是雪莉的公公和婆婆。馬歇爾夫人,一個戴著眼鏡,中等身材,淺灰色頭發的端莊婦人走到前台,做了簡短的開場白,“很難相信,六年已經過去了。。。”她的聲音略帶顫抖,但很快平靜下來,她感謝參與今天圖書館“環球之旅”的十幾位義務工作者,然後用清晰而有力的口吻重申雪莉馬歇爾基金會的精神 “提供激發和豐富人文精神的文化活動,選擇創造性,選擇同情心,選擇以善良同邪惡抗爭,以人道抗擊非人道。”

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唱兒童歌謠“頭,肩膀,膝蓋,腳趾”(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就被它歡快,明朗,純樸而又簡潔的曲調打動。更可貴的是,唱完英文的歌,又有不同的老師用西班牙語和日本語教唱同樣的歌,不錯,教唱日本語的就是先前看到的那位身著和服的義務工作者。同樣的歌用不同的語言唱,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孩子們跟著老師的節拍,用手指著自己的頭,肩膀,膝蓋,腳趾,然後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上上下下個個忙得不亦樂乎。歡聲笑語和著歌聲此起彼伏。

這才隻是熱熱身而已,更有趣的活動還在後麵。“環球之旅”總共有21個節目,分散在圖書館不同的地方,而多元文化的主題是貫穿每一個節目的核心精神。有人專門教孩子如何製作中國的紙燈籠以及介紹中國傳統新年和十二生肖。還有一個地方示範如何製作德國和俄羅斯的小手工。就連拚圖遊戲都是教小孩子們如何把五顏六色的國家和地區拚成一個圓圓的地球村。在圖書館的二樓會議室,我和孩子們親眼目睹了無毒巨型蟒蛇。有野生動物教育家給大家講解各種爬行動物的生活習性,我也增長了見識,第一次親眼看見了足有手掌大小的南非黑蜘蛛,也第一次了解到原來大多數的昆蟲,包括蜘蛛在內,在生長周期裏都有蛻殼的現象。“環球之旅”設計新穎獨特,饒有風趣,每個小朋友人手一張“國際通行護照”,封麵上是一圈各種膚色的小朋友們手拉著手,圍繞著圓圓的地球,背麵的姓名,地址,年齡,和簽名可供填寫,上方則是“國際通行護照”的標語,用五種語言寫出,當然,第一個跳入眼簾的還是我的母語中文-―“和平,快樂,友誼”。

在地下室的會議廳裏,小城當地的十二家餐館免費捐贈了富有各國情調的小點心供大家品享。女兒坐在一張桌子邊專心畫畫。馬歇爾太太靜靜地站在一邊,時而和身邊的義務工作者交談著。情不自禁,我抱著兒子走過去,“馬歇爾太太, 我一定要告訴你,這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紀念9/11遇難者的活動,謝謝你。話還沒有說完,我的聲音便哽咽了,馬歇爾太太望著我,什麽也沒有說,就把我緊緊地擁抱在懷裏,久久沒有放開,此時此刻不需要太多的言語。。。。

等我們的情緒平靜下來,馬歇爾太太告訴我,兒媳婦遇難時,她的孫子才3歲,孫女兒才18個月大,她的兒子經曆了巨大的喪妻之痛。在接受哀傷心理疏導療法的時候,心理輔導員鼓勵他,對付喪失親人的痛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give his sorrow meaning”,給悲哀附以意義。不久,雪莉的丈夫拿出妻子生前的所有退休金儲蓄和親友們的捐款成立了以愛妻命名的基金會。“我們不想看到雪莉這樣毫無意義地死去。” “We don’t want her to die —— ” 馬歇爾夫人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without meaning anything.”逝者已去,她的生命曾經存在和突然消亡的意義則是留給親人們用餘生去詮釋與注解的命題。六年來,基金會讚助主辦的活動都體現了雪莉生前的興趣和愛好:雪莉熱愛喝茶,基金會在小城的兩家老人護理中心舉辦了60次和中學生一起參加的跨代飲茶聚會;雪莉熱愛文學和寫作,基金會舉辦了數次中學生作文競賽;雪莉熱愛藝術,基金會迄今為止讚助了五個暑期藝術培訓班,資助了60個有藝術潛力的高中生與華盛頓地區的知名藝術家切磋技藝;雪莉喜愛給她的孩子講故事,基金會則讚助當地圖書館每個月的兒童讀書講故事欄目;雪莉生前喜愛的蜻蜓如今成了基金會的標誌性圖案。 

9/11恐怖事件倒下去的不僅僅是兩座夷為平地的大廈,更是數千個遇難者的美滿家庭的崩塌。雪莉的丈夫同所有失去親人的家屬一樣,曾經在痛苦的深淵中難以自拔,及至雪莉馬歇爾基金會的成立, 他終於找到精神的力量, 逐漸走出陰影。 原來以為閃爍在愛妻眼中的光芒從此將不複存在,如今這光芒卻借著雪莉馬歇爾基金會的工作在不同的地方閃耀著,“如同黎明的光,愈照愈明,直到正午。”雪莉馬歇爾基金會的近期目標是給人們帶來笑臉,很顯然,無論是小孩,青年,還是長者,這個看得見的目標達到了;它的遠期目標則是宏大的:改變這個世界,從每一個人做起。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渺小的,無力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如同夜晚裏閃爍著微弱光芒的螢火蟲,但是億萬人行動所匯集起來的能量, 則能改變這個世界。

我深深地敬佩馬歇爾一家“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的勇氣和信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