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86)
2017 (160)
2019 (124)
2021 (91)
2022 (160)
2023 (160)
2024 (112)
這幾天每天去不同的公園賞絢麗的楓景,一個人獨立行走在茂密的樹林中,特別寧靜。
喜歡絢麗的楓景,如同喜歡絢麗的北極光,置身其中,偶爾會有莫名的刺激興奮感。
興奮的同時偶爾也會有點悲傷,一場秋雨一場寒,絢麗的楓葉很快就會脫落,剩下幹幹的樹枝,隨後而來寒冷刺骨的冬天,猶如人生。
每個人在60歲以後都是人生的秋季吧,能活到這個歲數首先就該慶祝,想想啊,有多少人年紀輕輕的就得了各類病症,很多人根本無法活到這個年齡;如果能健康的活到60歲,幹嘛自找不疼快給自己添憂?活出你的人生五彩,就像秋天絢麗的楓葉。
很快就63歲了,正值絢麗的人生秋季,父母已去天堂,兒子成家立業,自己退休6年,該吃吃該玩玩,沒有任何牽掛,如果身體健康,應該可以像楓葉一樣多姿多彩20年;雖然不是啥大富大貴,但衣食無憂,不用為日常五鬥米折腰。很慶幸自己來到這個平和的國度,不用擔心任何人過問你的生活,不用為看病辦事找人機關係,不用擔心生病沒有錢治療,兒子告訴我們,好好過自己的日子,不用省吃儉用存錢留給他;我也告訴兒子,假如我們過世,不要葬禮,火葬後扔海裏,人生來去就是一把灰,買墓地的錢也省了。
雖然我對這個世界的發展也有點悲觀,但世界如何發展/加拿大如何發展根本不是我等韭菜可以操控的範圍,物價怎麽漲跌對我也沒有特別大的影響,我能吃多少?LD喜歡吃的好牛眼肉從過去的$68/公斤漲到現在$90/公斤,自從他結腸癌手術後,很少吃牛肉了,每周2-3次魚/有機雞肉/豬肉,去乳酸牛肉漲了多少不知道,反正我家每周至少2大袋(4L/袋),雞蛋很少吃,我家隻在metro 和 Farmboy 買菜,商店每周的打折商品價並不比疫情前貴太多。
我的生活沒有好到很高尚的去操心窮人的生活,而且加拿大政府會關心自己的窮人(像流浪漢/精神疾病等政府有救濟的);其他國家的窮人那是別的國家的事,輪不到我去鹹吃蘿卜淡操心,我LD說過,真擔憂窮人,就去做義工或者給一些機構捐款,假如看到商店推購物者捐一塊商店也捐一塊,我們幾乎每次買菜都捐,但千億商家的 Walmart 最扣,從來不捐,所以我們很少去那裏購物。
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唯一不缺的就是網上各種製造焦慮和抑鬱的垃圾信息,比如左右派對任何政府部門和個人的攻擊謾罵製造政治焦慮,某些科學家和環保氣候人士宣揚世界很快就要毀滅的環保焦慮,當然更不缺地域和宗教造成的戰爭,還是那句,這些事是我操心的範圍嗎?煽情的電影電視早就不看了,這幾年新聞也不看了,環保的事我個人能做的也做了,戰爭跟我太遙遠,還是那句,北美(美國一些噴子又要說加拿大人喜歡用北美了,可惜這不是你定義的地域範疇)三國跟中東俄國北韓相據很遠,有人說某國核彈覆蓋美國加拿大,這裏沒有核彈麽?再說了,除了口嗨,誰敢扔?更進一步,真核戰了,我幹嘛要苟且活在人世?打遊戲嗎?看看 Fallout 的世界是啥樣的。
我二哥喜歡上網,連他這沒多少文化的退休工人都知道,他喜歡看啥網絡就專門給他推啥。對的,你平時喜歡看啥負麵消息,網絡就專門給你推你愛看的東西,就這麽簡單,讓你越看越負麵,越看越抑鬱。
上網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容易不自主的看別人的生活跟自己比,怎麽TA能去這麽多地方玩?怎麽TA老坐商務艙住五星酒店?怎麽TA那麽多錢?在這城裏久了,雖然你知道自己衣食無憂,但容易感覺比路上的流浪漢還窮:)。什麽得有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流動資產才能退休(不知道城裏為啥沒有幾個人像老朽一樣月月在外豪華旅遊);比如出門旅遊得住五星酒店坐商務艙吃米其林.......;平常人如我想通了就不會去比,假如你心態不那麽穩,建議你:第一不要點看相關的博客和論壇文;第二,你必須想通的是你沒有別人豐厚的遺傳家底,沒有老朽那樣的投資眼光,沒有找個有錢的伴侶;這年代紅三代富二代的人實在太多,TA們那個花錢如流水,不是那些炒股炒房和找個好伴侶的人可以想象的,他們一比照樣煩惱:),有人不就羨慕鄧文迪和翁帆嗎,哈哈;第三,最重要的一點,算算你的家底,是真花不起還是不願意花舍不得花,如果想通了,你有上百萬的房產加上退休工資,旅遊坐商務艙住五星酒店也不是花不起對吧,隻是你想吝嗇自己把錢存下來給下一代比如兒女孫輩和侄輩而已,如果你沒有後顧之憂,是不是一樣可以大手大腳的花。
很多年前,我爸就說過蠻有哲理的話,他最好的朋友是稅務局退休的,雖然當年職位沒我爸高,但退休工資高很多,可惜他不到70歲上吊自殺,我爸就說:“我活的比他長,這一平均,我拿的退休工資就比他高多了”,想想就不煩惱了。
嘮叨了半天,忘記了四季如人生的其他三季。
春天,該是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這段,相對來說,除了學習,無憂無慮。
不太記得小時候的很多事,我和弟弟2個表妹是外婆帶大的,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時間照顧我們,小學2年級跟爸媽在一起讀了一期後就隨媽媽搬去鄉下一直到高中畢業;那個年代半工半讀沒壓力,高中第二年趕上恢複高考沒考上,複讀去了一個比較好的高中才考上。文革的時候我很小,一點記憶也沒有,初中的時候學校也有大字報,但我沒興趣不參與,而且鄉下不像城市,影響小。
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要知道沒有高考的時候我的願望就是當列車員,是爸爸要我複讀考大學的;我兒子出生80年代末,剛讀初中我就帶他來加拿大了,他也算趕上了當年言論相對自由的好年代,沒有受到任何仇恨教育。
從初春到晚春(網上摘圖):
從初夏到初秋,對等於從20多歲開始工作到退休的那段人生吧。
像盛夏的向日葵,競相盛開,一路走來,坎坎坷坷,但每次都逢難化吉,做臨床做科研做行政,工作幾年後再讀碩,趕上好年代,讀書沒要自己花一份錢;在國內自我感覺最不如意的低穀時,欣然出國,從零開始,再讀本科,換了幾個工作,大多幾個城市都工作過,疫情前趕上縮編早退,有幸躲過,2年後找個 Casual, 偶爾上個班,這幾年玩了很多地方,退休工資不高,找淡季出遊也不貴,冬天早點研究去暖和地方的出遊計劃一樣可行。
這幾年我也獨自旅遊了很多地方:)喜歡玩,在國內的時候就經常出去玩,很多時候都是出差開會順帶玩的。
人生的夏季活的很精彩,太多方麵從零開始,也有很多坎坷,但總體來說還是順利,也算比較瀟灑;而且,一路走開,遇到很多貴人,感恩。
人生的冬季,很難定義的一個數字,我希望自己的冬季至少在80歲之後,到那時我沒有現在這股玩性,或者說該玩的玩了,該吃的吃了,希望健康方麵不出大問題,如果願意冬天飛去佛州過冬就可以,其他國家就不去玩了。
希望那個時候還能活到臘梅的精彩,我爸爸93,我媽86,我婆婆96,他們都屬於喜歡動不喜歡依屬別人的老人,我希望自己也同樣。
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我會跟父母和婆婆公公一樣,DNR,無憂無慮的來,瀟瀟灑灑的走,人生來去無牽掛無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