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dunke

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麽,就可以不做什麽。
正文

媽和我與蘿卜的緣分故事 袁方

(2017-12-13 09:11:25) 下一個

媽和我與蘿卜的緣分故事

 

        緣分是指人與人之間命運關係。因為某個時期,人與蘿卜也成了一種絲絲入扣的命運關係  

                         

                            

         

          蘿卜一直是男女老幼喜愛的蔬菜。它價錢便宜,又有營養價值。更有媽和我與蘿卜的緣分故事。

         記得那是1963年全民學雷鋒時期,經常在下午完成小組作業回家後,吃幾塊媽留給我和大弟弟的切好的蘿卜,它不用去皮,白白的、脆脆的,水分多,咬在嘴裏爽口得帶出水,雖無糖果甜味,也吃得挺快。口幹時,它能很好解渴。有時渴得厲害,幹脆把大弟那份也吞了。

         媽知道不但不怪我,說:蘿卜吃了清火解渴,還有利於大小便。時間一長,果真不錯,吃蘿卜後,水少喝了,口不幹了,肚子不漲舒服了,有點便秘的我也正常了。

          我開心極了,想換個嚐嚐,後來叫媽買青蘿卜給我吃。媽笑著對我說:青的辣,你吃不了,價錢也貴,不買。我急了說,不買,白的我也不吃了。於是,媽答應買了。大弟為我爭取吃到青蘿卜而誇讚我。

         那年頭,5分錢能買23斤白蘿卜,與白菜價格差不多,是鄰居街坊常備的家常菜。但青蘿卜的價錢是白的一倍多,但咬起來有辣味帶刺激,比白蘿卜更脆有嚼勁,聽說比白的更利尿通便,優點多了,所以我叫它高級蘿卜。隻是有一點不便說,吃了多放屁。

                                             

                          

 

       我回憶起早三年的1960年“災害”時期,糕餅、米麵、食用油、豆製品、雞鴨魚肉蛋都是憑票卡計劃供應。當然棉花、布料、毛線更是憑票供應。

          最艱苦時,我家五口,按每人每天一分錢蔬菜供應,隻有5分錢的菜好買 。媽常領著我去菜市場,我幫媽拎回來的是許多青顏色的還未成熟的分錢卷心菜,或是黃了葉子的雞毛菜或青菜。

        5分錢的計劃供應隻能買葉菜類的蔬菜,連青白蘿卜在那時都成了奢侈品蔬菜,媽都舍不得買。

         後來各類蔬菜多了市場放開了,但雞鴨魚肉蛋油、豆製品等仍長時期計劃供應。所以當時每月能吃一次肉或10天吃一個煮雞蛋或2月吃一次魚,我都開心得跳起來。如果這些不能實現,有好吃的東西我也會開心的。

                           

 

  到了1964年至文革前的那段中學時期,一件事發生了。

        有一天,媽媽告訴我和弟弟,今天做好吃得給你們,我問什麽好吃的,媽說,到吃時你就知道了。“到底是什麽?”心裏急想知道,想知道心越急。

        晚上媽下班回家,才知道媽讓我幫她準備麵粉、水及擀麵杖等下手活。不一會兒,見媽已經這麽快地把麵和好了,我去摸,被媽推開了手,她用紗布蓋嚴說讓它“醒醒”,說罷便拿出2根長白蘿卜,洗後刨皮,用刀段成塊,將塊切成片,再切成絲,把它們放到餡盆裏,然後把長條狀豬油切成一個個小方塊 放進鐵鍋加熱熬出滾熱的熟豬油來,待溫熱後用。

        不一會兒,媽將切好的細蔥、剁碎的豬油渣、鹽、鮮醬油、少量味精(不放糖),連同熟豬油一起倒入蘿卜絲裏攪拌,馬上會有一股混合香味撲鼻而來,表示餡料已成功。

          接著,媽就將醒好的麵團放在一塊比煤氣灶台大的木製麵板上。

        首先用擀麵杖將麵團按平,和用力推壓成麵皮,然後卷起麵皮用力來回擠壓拖動,厚厚的麵皮慢慢地被拖卷成薄薄的麵皮,再將其攤開成60-70厘米直徑的圓狀,把餡料倒在麵皮上用手均勻地攤平後,慢慢地用手卷起。

         一層一層地卷成蟒蛇狀後,再用手按成13-14厘米寬度的條形狀,便用刀將其切成每塊7-8厘米寬的長方形餅型。

          然後,一塊一塊地將其貼滿鐵鍋一圈,在鐵鍋中央放入冷水至餅底部為止,蓋好鍋蓋開大火先蒸。

         大約10多分鍾,待水快蒸幹時,改用小火,並打開鍋蓋,拎起鍋耳將鍋傾斜45度,用手慢慢轉動,完成鐵鍋一圈的轉動大約還要10分鍾時間。

         此時餅已基本蒸熟,轉動一圈隻是將餅的背部進一步烘幹成黃褐色,這樣吃起來更香脆可口。

          當香味撲鼻的餅入嘴的那一刻,因太高興我竟嚼咽得很慢,味道太好了!  

         媽的一個多小時的辛勞給我和弟弟帶來什麽?單單是餅的好味嗎?原來,媽給我們好吃的東西竟然這麽便宜,對媽來說,太為簡單了!

          我佩服我媽有做此餅的天賦。媽隻是淡淡一笑說,這是貼的沒有發酵的死麵蘿卜絲餅,她還可以做其它的蘿卜絲餅給你們吃。

   

                           

         

       後來時間長了,媽告訴我和兩個弟弟:這是她皖北靈璧縣老家傳統的豬油蘿卜絲餅,各村各戶家庭婦女都會做,媽也不例外。

        由於60年代食用油、豬肉等都憑票計劃供應,家裏54個男士,胃口大,計劃每人每月半斤的食用油和每人每月4兩的豬肉是遠遠不夠吃的,加上我家北方人喜愛麵食,尤其是我爸每天不離麵食,一個月不吃餃子要生氣。

          媽說,她想出個好辦法,去買不憑票的下角豬油,熬出豬油代替計劃供應的食用油,用熬出的豬油渣剁碎代替計劃供應的豬肉。但是,豬油炒菜太多會太膩倒胃;豬油渣又難以配菜,有些家鄉人和朋友不愛吃炒菜裏放豬油渣。所以,把傳統家鄉不放豬油渣的蘿卜絲餅改造成放入豬油渣的“袁氏蘿卜絲餅”,這就讓豬油和豬油渣都有了出路,竟然成了蘿卜絲餅的主料。而且做成的這種餅特別香和好吃甚至超過餃子。

          那個時期,常做此餅,相對緩解了我們家食用油和豬肉不夠吃的狀況。

                            

 

        到了文革中後期,媽貼的此餅慢慢變成放在鍋架上全程蒸的蘿卜絲餅。

        這是媽曾說的其它蘿卜絲餅。除了與貼的相同外,蒸不同在於:麵團是發酵的,比較鬆軟;餅皮雖厚但嚼起來省力,對牙齒不好人有利,裏麵放的豆油超過豬油量,故不膩,適合中老年尤其老年食用。爸爸特別愛吃這種蒸的蘿卜絲餅。

         那年的1975年,78歲的外公來上海探望父母和我們時,媽做了貼的蒸的蘿卜絲餅,又增加一個品名叫“蘿卜絲蔥油餅”,做法與貼蒸的一樣,但它的特點是豬油更多,放置大量的切成稍大一點的蔥在蘿卜絲裏,放到鐵鍋裏煎,幾乎不放豆油,全靠滲出的豬油煎熟而不會焦底。香味要比貼蒸的更濃。

        想不到媽的三款餅都被外公讚揚不絕,連油膩的蔥油餅他也不嫌太膩,連說好吃好吃。

         也就是那一次,外公偷偷向我講述他15年前1960年的那場“災害”,他的村莊餓死許多人,活人抬死人掩埋抬到半路自己也死了的故事,叮囑我不要傳出去。後來,深歎一口氣說,若不是做中學教師的二姨夫遞給餓得發慌的外公兩個饅頭,外公早就沒有今天了。

        他說,能吃上我媽做的麵食,這麽好吃的家鄉蘿卜絲餅是他修來的福分。

         我當時感慨得不知對外公說什麽好。

                            

 

         記得文革後期1977年到1979 年未婚前那段時期。我曾對工廠同事眉飛色舞地說起我媽做的蘿卜絲餅有多麽好吃,讓多位饞嘴的工人經常纏著我,非要我介紹其製作過程不可。

         我多次故意回避,賣關子不說出或不隻說出一半。心想,這是我們袁家食品秘方,為什麽要隨便外泄呢。

          直到1984年我離開工廠時,廠裏也無人知道我媽的餅是怎麽做的。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在我1979年結婚前的一段時期。有時工廠下班回來,尤其是周五我廠休日在家的時候,媽媽會在那天選擇做3款中任何一款的蘿卜絲餅給我吃。

        媽說,你快成家了,管好你自己了。以後媽也不會做蘿卜餅給你吃了------ 

         我聽了淚流滿麵,想想不結婚多好啊,但已經來不及了。

                             

 

         1981年到1990 年出國前的10年是我結婚生子的國內三口之家時期。

         記得有一次,我較晚回家,家裏沒留什麽飯菜,我正愁著,媽不知不覺進門,端來了一碗帶熱的黃豆骨頭湯,還有2塊給我鍋裏加熱的蒸的蘿卜絲餅,叫我趁熱快吃。

        我已經成家獨立生活了,怎麽還要父母天天惦記呢,就像今天我似乎成了有家無食的餓鬼急需父母的恩賜呀?  

         這一次,是媽推倒了1979 年的承諾,其實我的無奈早已轉移給了媽,媽已經百餘次地推倒了她的承諾,她已經成了世界最善良的“違約者“!

        這一次,我已流不出眼淚,因為,它早已留在我的心底了!

                           

 

         1990年至1995年抵英前,是我二次出國去亞歐國家旅遊工作生活時期。

         2次出國之間的19928月至19933月的7個月期間,我在國內休整。

        當時,受到退出律師編製、請退出黨、家庭離婚、追款訴訟的四重壓力。是父母天天開導給我減壓並拿出他們退休金幫我還款;我的小弟幫我四處奔波,替我排憂解難,最後無償替我還清欠餘款近4萬人民幣。

         這是父母和小弟用金錢無法買到的心血、汗水、操心替我的出國付出了他們代價。我真對不起他們!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父母和小弟。沒有他們給我幫助,我199333日就不可能平安地第二次出國,也不會有我1995 33日抵達英國的機會,更不會有今天旅居英國19年的生活。

                           

 

 媽有天底下慈母的愛心,記不住有多少次單獨把我叫到她麵前,詳細追問我2年海外吃苦情況,我回避出國艱辛、委屈甚至挨餓、無處住宿等遭遇,講了許多讓媽放心或開心的好話,媽不信,老是反複叮囑我:不要再出國了,這次不要走了!媽從內心實在疼我,不再希望我再出國受苦,一心想在生活上溫暖我失落的心情。

         她知道我最愛吃她做的3款特色蘿卜絲餅,就盡量多做幾回給我吃,讓我盡快恢複到出國前的狀態。

         那短暫的7個月裏,我吃上了好幾回媽親手製作的蘿卜絲餅,每回都有不一般的感慨。媽那時候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你吃得苦最多,父母不疼你誰疼你?”

          這正是媽和我與蘿卜的緣分故事的濃縮一墨。

                        結語

 

         今天我重新看到了21年前的這一墨。

        蘿卜是生命尤物,是曆史承載,是命運關係。

       它讓我思緒萬千,感慨無比,永久難忘。

       199333日至今的,媽和我與蘿卜的緣分故事,還有續集嗎?待我娓娓道來。    

 

                                     201433日於倫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