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客:九二共識是不存在的“皇帝新衣”--蔡英文就職周年感 2017/05/20
2015年習近平曾說,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有無九二共識?中國與台灣對此問題上爭議巨大。今天在蔡英文就職周年時,筆者重新整理以下的大量事實佐證:九二共識是不存在的“皇帝新衣”。
(壹)———台方誕生“一中涵義”的“一中各表”與中方“一中原則”的“各表一中”存在爭議
1992年九二會談分北京商談、香港商談、“一中各表”回應三階段。海協會(下稱中方)提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共1971年來沿用的舊三段論(當時錢其堔2000年8月的“新三字”未問世):“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及“香港商談”時提出的“海峽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各表一中”。
海基會(下稱台方)提出的“一個中國涵義”,是“香港商談”時的第八表述方案“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及1992年11月3日根據台灣國統會同年8月1日討論通過的“一個中國涵義”(下稱八一涵義),即1995年被海基會副秘書長焦仁和總結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之內容:“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來統一後,台灣將成為其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台方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台澎金馬。台灣故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這是香港商談中斷前和事後回應階段,海基會正式誕生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即“一中各表”。
中方“各表一中”與台方“一中各表”顯然是截然不同的關於“一個中國”政治議題的 觀點立場。“一中各表”,因各方認知完全不同,台方“一中”是指中華民國,顯然不符中方希望的“一個中國原則”要求;中方“一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顯然也不符台方期盼的國統會“一個中國涵義”要求。中方“各表一中”與台方“一中各表”之間,“各說各話”,“立場對立”、距離甚遠、爭議太大。
筆者認為,九二會談,雙方在一個中國議題上並沒有什麽意見互動、互相影響後的結果,故根本沒有九二會談共識,也更不存在所謂的九二共識。故從九二會談到2000年4月陸委會主委蘇起自創九二共識起的八年中,全世界有人提及共識,但無人提及九二共識四字;中台雙方文件、報刊媒體、官民各自交流更不見九二共識四字。可見,在21世紀前,這個名詞是不存在的。
顯然,隻有“九二會談“,“九二北京商談”、“九二香港商談”、“九二功虧一簣”、“九二爭議”,根本不存在九二共識。所謂九二共識,充其量是求同存異的“九二諒解”罷了。
為何沒有共識的九二共識,習近平會重提?為何雪藏13年後的2005年中共才承認,才在中共公文裏啟用?為何對蘇起自創的九二共識要沉默5年後,中共才認可?中共利用 “各表一中”的所謂九二共識,來壓製或一天也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和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凸顯雙方對這個所謂九二共識,存在無法共識的爭議。
為何習近平要以 九二共識為利器,威逼蔡英文520就職非認不可?目的一個,企圖以“各表一中”的九二共識,實現“一國兩製、兩岸統一”終極目標。然而,24年來,中華民國、國民黨、台灣民意堅持“一中各表”立場,也從未承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表一中”立場,更未發生習近平恐嚇的“地動山搖”。揭開以下與中共黨媒宣傳不一的“九二會談”始末,
是非常必要的。
(貳)——— “九二北京商談”,對事務性協商是否表明“一中原則”態度及澄清“一中涵義,兩會發生爭議,迫使商談暫停
1992年3月22日至27日,台灣海基會法律服務處處長許惠祐等6人與大陸海協會李亞飛就“海峽公證書使用”和“開辦海峽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問題在北京進行第一次工作商談。
海基會初提出:比照國家間駐外使領館認證做法處理大陸公證書在台灣使用;另援引國家間通郵做法解決開辦兩岸掛號函件業務問題。但兩合理要求遭中方拒絕。中方認為對國家主權有個前提認同條件,因“我們是一個國家,這個原則我們是堅定不移的”。台方以“沒有授權談一個中國問題”、各自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事務性協商無關”為由與中方發生激辯,各持己見,互不退讓。
3月30 日,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就事務性協商應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向海基會闡述“五點原則”(簡稱“唐五條”)。
唐概括中共立場是:海峽兩岸交往中的具體問題是中國內部事物,應本著“一個中國原則”協商解決;在事務性商談中,隻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本態度,可以不討論一個中國政治內涵;表達方式可以協商。
“唐五條”表麵協商,實際是批駁並拒絕台方事務性協商比照國與國的做法,是唐直接封殺“中華民國”對“一個中國涵義”的認知立場。
台方堅決要求中方澄清“一中”涵義;中方堅持商談前早已備好的“唐五條”,刻意模糊涵義,執意不予澄清,說隻要雙方表明堅持’一個中國”的態度就行。為此雙方仍互不退讓,商談無法繼續進行,隻好暫停。
(叁)——— “九二香港商談”,雙方對“一中涵義”表述,四次交鋒均無共識。台方誕生第八表述方案即“一中各表”,被中方借故撤談拋置在一邊,談判被迫中斷
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許惠祐與海協會質詢部副主任周寧就“公證書使用”及“掛號函件”問題繼續在香港進行第二次處長級工作商談。
三天裏,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表述上,先後進行四次交鋒:
第一次口頭交鋒:周提出“一個中國原則”問題,許以“事務性協商不涉及政治”為由拒絕;
第二次口頭交鋒:周再提“一個中國原則”問題,許要周澄清“一中”涵義,周以“事務性協商隻要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為由拒絕;
第三次書麵交鋒:雙方各自提出五個書麵表述“一中原則”方案。中方歸納為:海峽兩岸文書使用問題是中國內部事務。在兩岸共同謀求國家統一過程中,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考慮到兩岸不同製度現實和這類文書使用的特殊性,加以妥善解決。台方歸納為:雙方本著“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及“謀求兩岸和平、民主、統一”的原則,在此過程中,鑒於兩岸分裂狀態,雙方均認為必須把文書查證當作中國人事務加以妥善解決。
但雙方各自拒絕對方(如關於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台灣是中國一個省等)表述方案。
第四次書麵交鋒:為減少爭議,台方提出三項修正表述方案,並建議如不能達成協議,可各自口頭表述。其中第三項就是許惠祐1992年10月30日代表海基會向海協會提出的第八表述方案,該內容與“八一涵義”第一條第一句:“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內容基本一致。
對台方這個誕生於談判桌上的“一中各表”,原本打算延長半天商談,後被中方以無授權決定是否接受各自口頭表述為由,單方麵撤出談判,於11月1日返回北京,迫使談判中斷。台方“一中各表”,亦被拋置在一邊。
(肆)———— “香港商談”中斷後,中方作出“殺回馬槍”的口頭或函件“補救”,對“一中各表”
表示尊重和接受,並建議再約時間各自表述“一中原則”。台方以不再約時間同時表述為由拒絕。最終,台方的“一中各表”被擱置。整個“九二會談”未達成實際共識
中方10月30日撤談後,台方仍抱很大誠意期待談判恢複,故在許惠祐提出第八表述方案後,又於11月3
日致函海協會,表明已征得有關台灣同意,建議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同日,海協會副秘書長孫亞夫電告海基會秘書長陳榮傑,並透過新華社發布新聞稿,對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示“一個中國原則”,表示“尊重並接受”。海基會在同日發布的新聞稿中,第二次強調10月30日提出的第八表述方案為“一中各表”的具體內容。
台單方麵留在香港等待談判繼續,直到停留到11月5日談判無望,才離港返台。
直到11月16日,海協會才致函海基會,對台方“以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正式予以“尊重和接受”,並建議再約時間,各自表述“一中原則”。但海基會表示香港商談已各自表述,沒有必要再約時間同時表述。
12月3日,海基會複函海協會提到11月3日新聞稿內容,第三次強調“八一涵義”就是“一中各表”具體表述內容。但中方從未接受台方“一中各表”。“一種各表”被中方長時擱置,直至今日也未承認。
(伍)————馬英九(陸委會副主委)在《中央日報》上,用“政治勒索”一詞,抗議中斷的“香港商談”,將“一中原則”爭議曝光,並否認有會談共識
1992年10月31日,針對海協會以無權決定是否接受海基會“一中各表”為由,不辭而別,迫使香港商談中斷情況,馬英九立即公開談話予以譴責道:“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上,中共如果想用模糊的概念把我們吃掉,我們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我方不能接受不加注說明的一個中國原則。”
六天後的11月6日,因海基會代表續談無望返台後,馬英九又在《中央日報》上刊文抗議:“商談‘功虧一簣’的原因有四:1、中共凸顯政治企圖,文書驗證等為事務性問題,本不應與政治議題糾結,而中共為了要在“一國兩製”策略找尋突破點,因而堅持要談“一個中國”原則,顯然是以事務性問題掩護其政治勒索。……
2、海協會明知雙方就有關‘一個中國’的表述問題無交集,欲對外一再揚言雙方已獲得共識。這種言不顧行、行不顧言的作風,錯失達成協議的良機。”
馬英九曝光的中共“一中原則”的真麵目,是企圖將“一國兩製”強加給台灣人,最終實現中共以“政治勒索”手段吞並台灣目的。假如有香港商談共識,馬怎麽會說香港商談“功虧一簣”
?馬也不可能說海協會“對外一再揚言,雙方已獲得共識”,換句話,馬是下了會談根本沒有共識的結論 。馬妙用“政治勒索”一詞,既對海協會無政治授權的嘲諷,又對中共霸權式強推“一中原則”的痛斥,更告示兩岸人民,“香港商談”毫無共識。
(陸)————郝柏村在《中央日報》刊登對中斷“香港商談”的譴責聲音
當年行政院長郝柏村對中斷的香港商談,在1992年11月6日的《中央日報》上憤怒譴責道:“共產黨一向視談判為鬥爭手段,我們對兩會在香港會談一事,不必期望太高,也不必介意會談沒有具體結果。”他指出,“中共同意我們以口頭方式通知對方,而是經由新華社報道,最後才以電話告知海基會陳榮傑秘書長。中共此一作法,……預留餘地,這就是它一種策略的運用,既不可靠,也不能信賴,會談雙方當然沒有共識”。
(柒)------台灣《自由時報》2015年11月13日報道,中共公開反對台方“一中各表”至少8次之多,凸顯九二共識爭議巨大
1、1996年5月22日,海協會秘書長張金成說:“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從未有過‘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
2、1996年11月1日,唐樹備說:“台灣方麵解釋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那是它的事情,與當時的共識風馬牛不相及”;
3、1997年7月11日,唐樹備說:“海協會多次表明,不同意台灣方麵對‘一個中國’內涵的理解,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顯然不符合當時的情況”;
4、1999年8月4日,中國國台辦聲明:“海協會從來沒有承認,今後也不會接受台灣當局編造的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台灣當局的謊言必將被徹底揭穿”;
5、1999年9月8日,國台辦又聲明:“海協會堅決反對台灣當局把兩岸共識歪曲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識後,台灣媒體不正確概括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海基會向海協會聲明‘謀求國家統一’、‘海峽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記錄在案的事實”;
6、2000年4月28日,唐樹備又說:“1992年11月兩會協議,大陸從未同意‘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隻是‘一個中國原則’,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平等談判”;
7、2000年5月29日,唐樹備再說:“1992年的共識就是雙方都謀求國家統一,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方麵形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隻是台灣的意見不是兩岸的共識”。
8、2005年6月1日,中國官方出版《九二共識曆史存證》中說:”1992年雙方以各自表述方式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是共識,而對‘一個中國’的內涵,雙方既未討論,根本沒有共識”。
筆者認為,連國台辦及海協會都未表示兩岸就一中原則達成任何共識 ,台方堅持否認九二會談達成雙方共識就不奇怪的了。
(捌)————辜振甫《勁寒梅香》回憶錄談及“九二會談”,說雙方對“一個中國”表述無交集;在日本演講稱九二共識
應改為“九二諒解”
台灣《自由時報》報道:辜振甫在回憶錄《勁寒梅香》中說到“九二香港會談”,對於“一個中國”表述,雙方並無交集。辜說,“大陸片麵宣傳雙方確認‘一中原則’為1992年兩岸共識,這種說法與事實經過不符。台灣各界則一直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作為1992年兩岸會議過程及結果的簡稱”。
辜還說:“1992年會談期間,兩會曾先後交換13個版本的表述方案,中國稱雙方已達成‘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台灣所理解的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以口頭表述’,隨後即擱置該項爭議”。
台灣《中國日報》報道:2003年4月16日,辜在東京早稻田大學接受名譽博士學位後演講表示,當時10月30日對我方的“各自表述”,中方當場無法答複,表示帶回北京研究,3天後,來電表示尊重和接受。辜指出,關於對政治論爭打上休止符,並非是香港討論結果,而是北京接受我方提案,與其稱“共識”Consensus,他認為應改為“諒解”Accord,這樣才能表達會談真相。但其後因種種政治因素及對於“諒解”雙方的解釋不合,兩岸交涉停擺至今。
筆者從辜這番話看出,九二會談並無什麽“共識”。“共識”是牽強附會、毫無結果的空名詞。而退到求同存異的“諒解”是非常合適的提法。
(玖)————九二會談的主談許惠祐證實,“九二”是“ 各說各話”,根本沒有九二共識
2001年11月5日,“九二共識”的主談許惠祐接受采訪時表示:1992年根本沒有九二共識這個東西,是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在2000年的新發明,但是很多政治人物不先搞清楚什麽是九二共識,就逼迫政要承認九二共識,他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他表示,九二年香港會談就“一個中國”問題有過討論,但雙方未能獲共識,即使我方後來電傳大陸建議對此“各說各話”,對方也僅以傳真回複表示“尊重”,而尊重與“同意”、“承認”有相當距離,更何況,九二年之後,大陸從未公開承認過“一個中國、各種表述”。
許強調,大陸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如不先將九二共識內涵搞清楚,就忙著逼迫政府承認九二共識,這是不可思議事情,也無助於兩岸發展。
筆者認為,許身為九二北京、香港商談全程主談,見證了九二會談的全部事實經過,是九二共識存不存在的最好證明人。他的話是有力證人證言,可將中共的李亞飛、周寧、孫亞夫、張金龍、唐樹備、國台辦、等謬論駁倒。
(拾)------首次“辜汪會談”,汪道涵、辜振甫的聲明都沒有提及任何政治共識
在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新加坡首次“辜汪會談”的首日,兩位會長各自發表一份聲明。彼此都沒有提到任何政治共識。辜振甫在聲明前言中講述此次會談始末;汪道涵的聲明沒講“一個中國”,沒講“統一”,更沒講什麽“共識”,而隻講到“我們反複講,隻要坐下來談,一切問題都好商量”。
三天的會談,辜汪都沒有提及九二香港會談,也沒說到什麽“共識”。假如有哪個傳說中的“共識”促成了首次辜汪會談,為何汪道涵一字不提?其中原因會是什麽?
(拾壹)------黃昆輝(前陸委會主委)稱,“香港會談”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黃昆輝2008年6月9日拜見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時說,兩岸在92年香港會談並沒有達成任何共識,他最有資格講話,因為當時他是“陸委會主委”。黃說:“沒有共識的,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是在2000年4月才出現的,是在創造模糊的空間”。
黃指出,大陸在九二共識這個瓶子裏裝的是“一中原則”,台灣裝的是“一中各表”,如今台灣如果隻講九二共識,不講”一中各表”,國際上將會解讀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原則”,這樣台灣會吃虧的。
筆者認為,黃的講話很有哲理和說服力。
(拾貳)-————邱進益(前海基會秘書長)說,並無九二共識,他讚同辜振甫說法稱“九二諒解”更恰當
2016年3月8日邱進益在海基會25周年論壇上說,九二共識其實並無共識,他讚同辜振甫說法,稱“九二諒解”更恰當。
他說:“所以沒有一個黑紙白字的所謂共識的文件出現。這也是為什麽後來出現很大糾紛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名詞的問題……我說你用諒解一點事都沒有了,諒解本身不一定要有文字。但是你用共識,問題就出來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有共識。一個中國的內涵沒有共識”。
筆者認為,邱進益針對九二共識闡明的讚同辜老“九二諒解”的立場,既表明辜老觀點具有代表性,又佐證沒有九二共識的真實度,具有雙管意義。
(拾叁)-——陳榮傑(前海基會秘書長)稱,從“
一中原則”角度看,兩岸並沒有達成共識
2011年9月2日,陳榮傑在台灣Newtalk開放編輯室節目中表示,“香港會談”是事務性談判,沒有要處理政治性議題,但中國以“一個中國原則”做談判前提。以“一個中國原則”角度看,兩岸並沒有達成共識;以解決文書查證問題方麵看,雙方確實有達成共識。但大陸當局事後刻意截取其中“一個中國原則”部分,作為日後政治議題、宣示主權的利器。
陳表示,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一個中國為“中華民國”;大陸對外聲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國隻有一個。兩岸”一個中國原則”的解讀差異甚大。
筆者認為,陳的表示說明一個道理:“九二香港會談”在“一個中國原則”政治議題上沒有達成共識是鐵打的事實。
(拾肆)————辜振甫弟弟辜寬敏堅稱,“九二”無共識
台灣“中國評論新聞網”,2015年12月30日刊登“新台灣國策智庫”創辦人辜寬敏的談話。
他問過哥哥辜振甫,“各自表述”什麽意思?哥回答:“你這個傻瓜,你自以為聰明,但真的笨,如果有共識的話,怎麽會有各自表述?如果是各自表述,怎麽會有共識?”
辜寬敏認為,蘇起2000年發明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政治發言,以後國民黨就抓住這個東西,作為中國與台灣的基本發展,當時北京不讚成“九二會談”(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現在北京要求九二共識。詢及蔡英文執政後,如中國對談是否不要觸及政治議題?辜寬敏說,當初李登輝做法是對的,辜汪會談沒觸及政治議題……用“中華民國”憲政體製下處理兩岸關係,這是非常現實的發言。
筆者從辜寬敏親情視角看,辜振甫關於九二無共識的答案,是客觀事實。
(拾伍)————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批駁,九二共識是欺騙人民的話術
2015年12月27日,吳介民在“臉書”上抨擊說:沒有九二共識這樣東西,兩會當時隻是選擇擱置異議,以便繼續進行“事務性談判”;
吳表示,蘇起與前立委馮滬祥一直等到2000年3到5月間,才跟著中國(九二共識最早出現在1999年7月中國國台辦對付李登輝“兩國論”的唐樹備之口)起舞九二共識,它是中共統戰的產物,甚至這四個字首度連在一起登報,也出自穿梭北京華府之間,來回替中共傳話的馮滬祥之手。
筆者認為,這是吳期盼台灣拒絕“九二共識”、拒絕統戰話術!
(拾陸)————吳釗燮(民進黨秘書長)代表蔡英文不提及九二共識,但認同“九二事實”、“九二互諒”,與辜振甫、邱進益的“九二諒解”相似
2016年1月19日,應邀到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致辭的吳釗燮說,如蔡英文在總統選舉辯論會及政見發表會指出那樣,民進黨沒有否認九二兩岸兩會會談的曆史事實,也認同雙方秉承相互諒解、求同存異,讓兩岸關係往前推進;
吳說,針對2000年國民黨創造的九二共識名詞的爭議,蔡英文主張回歸到九二年兩岸會談的基本事實和求同存異的精神;未來會盡最大努力,尋求台灣與大陸之間,彼此都能接受的互動之道,不會挑釁,也不會有意外。
筆者認為,吳致辭全文未提及九二共識四字,說明,民進黨至今仍未承認或接受九二共識。
(拾柒)————前總統李登輝重申,他已講了幾十次沒有九二共識,“再講,台灣就沒有了”
2015年5月5日,受邀至中正大學演講前,李登輝接受采訪時重申,他已講了幾十次沒有九二共識。當年“辜汪會談’時,他是總統,參與對談的雙方都無共識,“哪有什麽九二共識?”,現在九二共識不斷被談及,好像除此以外,兩岸就沒有其他事可說,更重要的是,九二共識講來講去,“再講,台灣就沒有了”,這是很大的問題。
筆者認為,李登輝上述的有理言論,多次被中共扣上“兩國論”帽子予以封殺,乃是不容爭辯又不公平的事實。
(拾捌)————蘇起(前陸委會立委)稱,他自創九二共識是包裝李登輝多次引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2000年5月21日蘇起接受訪問時表示,打破兩岸最好的僵局方式是兩岸兩會在1992年11月達成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八個字的共識,但此一共識,中共不喜歡,民進黨也不喜歡,所以我才退而求其次提出九二共識,把八個字都拿掉,且內容模糊化,雙方才可以對1992年的共識“各說各話”。
2006年2月21日,蘇起坦承,九二共識是他在2000年4月28日,為重新包裝“一中各表”所自創的名詞。蘇起說,2000年民進黨勝選,國民黨還未交出政權時,他基於為兩岸解套,才用九二共識包裝“一中各表”,內涵仍是李登輝任內多次引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蔡煌瑯批評蘇起,他印證國民黨一直唬弄台灣人民,事實上從來沒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而是國民黨在麻痹台灣人民,自我催眠。
筆者認為,蔡的道理在於:九二共識是人為炮製是不存在的東西。就像安徒生童話《皇帝新衣》裏的完整故事。大家都說皇帝穿著新衣,隻有那個天真小孩敢說皇帝什麽新衣也沒穿。九二共識的“九二”等於是一個什麽新衣都不穿的皇帝,而“共識”等於是皇帝並沒有穿的虛擬新衣。而持爭議觀點的辜振甫、許惠祐、黃昆輝、邱進益、陳榮傑、辜寬敏、吳介民、吳釗燮等人就是敢說真話的“天真小孩”,他們說出了台灣人想要說的真話。
(拾玖)———陸委會2005年5月16日新聞稿宣布,兩岸對“一個中國”表述顯然未獲具體結論
新聞稿寫到:“1992年10月兩會經政府授權的香港會談,以及後月餘的發展,依據當時所有資料顯示,兩岸對”一個中國“的表述顯然未獲具體結論。而兩岸確實在秉揚相互諒解的基礎,擱置爭議,為隔年的汪辜會談鋪平陳出可行的道路”。
筆者認為,此稿亦證明“九二香港會談”確無共識可言。
(貳拾)———台北市長柯文哲懷疑九二共識何為兩岸交流基礎?提出四個“互相”替代九二共識
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後曾說,九二共識那是1992年產物,今年是2015年,為何要拿23年前的共識“來作為今天討論的基礎?他不知道九二共識實質內容,就算知道,他也懷疑一個23年前的東西是否能作為今天兩岸交流的基礎?死守九二共識 , 到底意義有多大?
柯認為,與其講共識,不如講價值。他提出四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來替代“九二共識”。
筆者從一個無黨派的柯市長視就職典禮看九二共識,它正是23年前的一堆政治垃圾。
(貳拾壹)————曆史學家辛灝年在蔡英文執政周年之際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說,九二共識是假的;蔡頂住中共壓力,堅決不承認九二共識表現了台灣人的骨氣
辛灝年說:“因為:第一,‘九二共識’是個假的,國民黨人士蘇起曾經親自在報紙上撰文說過,‘九二共識’是他編造出來的。一個編造出來的‘共識’,非要人家承認是真的,並且按照它去做,這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強迫,是專製主義在對待台灣問題上的一種強盜式的表現。” 辛灝年表示,國共兩黨的“九二共識”隻有“一中”而沒有“各表”,這是他支持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的第二個原因,他說:“‘九二共識’,‘共識’什麽?過去台灣方麵曾經說‘九二共識’上麵還有四個字‘一中各表’,可是共產黨從來沒有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讚成過‘一中各表’。沒有‘一中各表’前提下的‘九二共識’,蔡政府不承認是正確的。” 辛灝年最後說:所以我認為,拒絕這個假的‘九二共識’是完全正確的。不論台灣有些方麵為了‘九二共識’玩出了多少花樣,也不論中共在‘九二共識’問題上企圖將台灣逼上死地,我都認為蔡政府拒絕‘九二共識’,表現了台灣人的骨氣,表現了民主的誌氣。這一點我是非常看重的。”
筆者認為,辛灝年以幾十年研究中共曆史的經驗告誡大家,切不可接受九二共識之類的政治騙術,認為人民自己決定自己前途與命運,絕不容中共操控台灣人;絕不接受九二共識是全體台灣2350萬人的光明抉擇。
(貳拾貳)————台灣民意猶如精神原子彈,將中共“一中原則”炸塌 ;美國決議案猶如政治春風把“一中原則 ”刮倒
據台灣媒體今日新聞網與自由時報報道,台灣兩岸政策協會就“蔡英文總統5.20就職前兩岸議題民意調查”,委托決策民調中心,於2016年4月11日至13日,對1072位成年人成功進行晚間電話訪問。
4月14日公布顯示,有60% 民眾支持蔡英文維持現狀;63.7%民眾認為蔡就職演說重內政非兩岸;59.7%民眾認為不應在演說中提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68.3%
民眾表示,如果中共對台實施威脅手段將惡化中國形象;49.3% 民眾認為兩岸若交流減緩大陸要負起更大責任。
詢問馬英九兩岸政策方麵,33.3%讚成馬英九,不讚成比例達47.7%;其中非常不讚成的比例是25.4% 。
台灣指標民調公司(TISR)3月31日,對1004位20歲以上電話訪問的最新民意顯示:
有54.5%民眾對蔡英文信任;有26.4%不信任;19.2% 未表態;有16.4 %民眾對習近平信任;58.3%不信任;25.3%不表態;
對馬英九有26%民眾信任;有61%
民眾不信任;有55.1% 民眾認為要蔡維持現狀;有27.% 要改變現狀;
關於“台美關係”,有52.9% 認為美國重視台灣;37.1%
覺得不重視;10% 未表態;51% 民眾認為台灣要加入國際組織;33.6% 要加強經貿;5.7% 要國防產業。
台灣“聯合報”2016年3月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4%
增加到目前的73%,創下幾次調查的新高紀錄;
自認是中國人的比率為11%,創下調查以來新低記錄,其中20至29歲的年輕人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高達85 %。
還顯示,55%的台灣民眾支持兩岸永遠維持現狀,這也是比率最高的選項。
以上台灣新民意猶如一顆精神原子彈,將中共“一中原則”徹底炸塌,使廣受爭議的九二共識出現“地動山搖”。
2016年4月2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決議案,重申《台灣關係法》及美國對台“六項保證”是美國台灣政策基石。“六項保證”的第三、四、五、六條“不扮演兩岸關係調解人、不改變對台主權立場、不修改台灣關係法、不施壓兩岸談判”的白底黑字,像政治春風迅猛將中共所謂的“九二共識”核心“一中原則”刮倒,九二共識,這個大陸版的“皇帝新衣”將麵臨滅頂之災。
(貳拾叁)-----美國之音客觀分析蔡英文執政周年來的曆史顯示,當初香港會談根本就沒有達成共識
美國之音在蔡英文執政周年時稱,在台灣蔣家王朝時期起步的民進黨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追求台灣獨立,強調追求民主的台灣與奉行共產黨一黨專製的中國大陸一直是彼此獨立的政治實體。
蔡英文先前擔任台北政府主管大陸政策官員。她就任總統周年來,兩岸關係跟她前任馬英九任期相比出現惡化,因為蔡英文和民進黨拒絕接受北京所謂的“九二共識”。
北京稱,北京和台北代表在1992年談判達成了“一個中國”的共識。民進黨則稱,所謂的“九二共識”是2000年4月一個國民黨官員為了包裝國民黨政府與北京進行的成果乏善可陳的談判而淩空虛構的一個名頭。
曆史記錄顯示,1992年北京和台北代表在香港進行的談判不歡而散,北京代表先行離去,雙方根本就沒有達成台灣國民黨所說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與此同時,中國官方也否認跟台北有任何的“各自表述”的共識。
美國之音對於蔡英文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理由的認可與筆者觀點完全相同。
綜上所述,就職周年總統的蔡英文,過去承載著2300萬台灣人的民意。現在將率領她的團隊,繼續高擎自由民主旗幟,迎戰中共“一中原則”帶來的所有封殺,用日漸趨熟的“台灣共識”取代不存在的“皇帝新衣”九二共識,用“深化民主”替換“一中原則”,讓台灣永遠成為亞州自由民主新燈塔。
(2016/04/25 首次發表
;2017/05/20對標題、內容作修改後再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