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事實證明二戰時日軍是很無能的(ZT)

(2013-03-04 14:35:03) 下一個

事實證明二戰時日軍是很無能的

事實證明二戰時日軍是很無能的 現在網絡上, 有些人出於哈日或者是恐日的心態,總喜歡把二戰時日本軍隊的實際戰鬥力誇大其詞,有意無意地長他人威風,滅自己誌氣。獵人向來對此很不以為然,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過分渲染二戰時的日軍的戰鬥力,從很多史實來,二戰時的日軍從整體來講應該列入二流比較恰當。

二戰時期日本對中國的戰績有勝之不武的嫌疑

說來的確很慚愧,二戰時期,日軍最輝煌的戰績大部分都是和中國軍隊的交手中取得的。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的四年半的時間裏,日軍在中國戰場總共進行了28次軍以上會戰,從總體來說,中國軍隊的確是潰不成軍,丟掉了中東部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線。但是我個人認為在分析日軍的上述戰績的時候,必須把當時中國的特殊因素考慮進去。比如國共兩黨的矛盾,從皖南事件和黃橋會戰等事例來看,由於國內政治矛盾,在整個戰爭期間,中國是根本無法完全集中國力與日本作戰;又比如蔣介石對地方軍閥的實際控製力,尤其是在戰爭初期,像韓複_事件等很能說明當時中國國內各地方派係的各自為政而導致的軍紀渙散。所以我認為在整個戰爭期間,中國因為國內的各種政治矛盾,始終隻能動員部分國力與日本作戰,日軍的勝利應該打點折扣。

我說日軍的戰績勝之不武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場戰爭從一開始起就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日本在和中國作戰時占盡各種客觀優勢。日本對戰爭的準備工作詳細而周密,仗一開打就在北京城邊,而淞滬會戰尚未開戰前,日本已在上海占據租界多年並長駐有精銳的海軍陸戰隊,使得日軍在進攻上海時無需進行危險的登陸作戰。假使中日再戰中國軍隊可以直接從東京城邊發起進攻,戰爭的勝負將不言自明。另外日軍在戰爭中控製著絕對的製空權和製海權這一點也很重要,它極大地增大日軍的機動能力,使日軍可以隨心所欲地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選擇登陸點,切斷中國的海外補給線。戰爭期間,中國完全放棄了沿海地帶的城市也並不完全是不能守,實在是因為不可守。

實際上,日軍在戰爭中的優勢也隻是相對的,主要是在戰爭的初期。到了戰爭後期,這種優勢已經被大大地縮小了。像1944年衡陽會戰、1945 年雪峰山會戰日軍均是以優勢兵力參戰而陷入僵持局麵。此前中國軍隊之所以戰鬥力不如日本,主要還是因為部隊的裝備水平和訓練程度,而不是某些哈日痞子說的 “種族差異”,按照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的評價就是“華軍的配備若能與日軍相等,他們擊敗日軍亦非難事”。

日本海軍在戰爭初期和後期的戰鬥力差異巨大

日本在二戰時期並沒有設立單獨的空軍,而是分別配屬於陸海軍。從整體表現來看,海軍的表現略好於陸軍。

日本海軍強主要還是強在戰爭初期,它的那些戰績當然跟它慣用的偷襲戰術有關,其次就是由於日本軍隊在二戰初期奉行的精兵戰略,再加上它的武士傳統,一批職業軍人長年累月的刻苦訓練,戰鬥力的確驚人,像友永丈市、淵田美津雄等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完全算得上二戰時的王牌飛行員。但是隨著戰爭的損耗,當軍隊中的那批“精英”逐漸凋零,日本民族的整體素質的弱點還是在殘酷的戰爭麵前暴露無遺。

中國有關軍史研究者們一直忽略日本在二戰後期的慘敗,隻注意追捧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所謂“大捷”,所以往往給一些不是很了解曆史的國民造成一種日軍戰無不勝的假象。其實日本軍隊(包括海軍)在二戰後期的無能是很驚人的,即便用恥辱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我在查閱有關二戰後期日海軍的戰史資料時,常有一些驚人發現,日海軍各級指揮官的低能和部隊整體素質的低下也是決不亞於中國清末的北洋水師。比如1944 年的菲律賓海戰,中國的軍史專家們基本上把日軍的失敗歸咎於日軍艦隊司令栗田的判斷失誤和日軍的“運氣”。其實日軍整體的驚人無能才是日軍戰敗的根本原因。以下有幾個數據很說明問題,在整個菲律賓海戰期間,日本的六萬三千□級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這種□位世界上僅有兩艘)的460毫米主炮總共發射了 129發,無一命中;另一艘大和級戰列艦武藏號居然一炮未發就被美軍擊沉!重巡洋艦利根號主炮在戰役期間一共發射408發,命中率為1.7%;整個戰役期間日本海軍的平均射擊成績為:三萬米內為3%,兩萬六千米內為5%。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就是日軍在二戰期所造的□位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64800□)居然在沒有任何艦隻的護衛下就出海巡航,結果被美國潛艇射水魚號輕易偷襲得手,從下水到被擊沉不過四個月的時間,沒有發射過一顆炮彈,沒有起飛過一架飛機,成為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大恥辱記錄。這樣的愚蠢和無能即便是晚清的北洋艦隊也隻能自愧不如。

日本陸軍的優點和缺點

日本陸軍在二戰中的戰績就更加乏善可陳,除了欺負更弱小的中國陸軍和訛詐那個軟弱的英國人帕西瓦爾以外,除了失敗還是失敗。有幾個例子可以估算日本陸軍的戰鬥力,一是諾門坎會戰中日本的精銳部隊23師團在蘇聯軍隊麵前的完敗,據日本防衛廳戰後公布的資料披露:“根據該師團(即第23師團)軍醫部的調查,該師團在6月20日至9月15日,在參戰總人數15975名中間,損失了12220名,其中戰死4786名,受傷5455名,失蹤63 9名,患病1340名。這就是說,傷亡率已達到80%。”“另外,第6軍的大炮(野炮級以上的火炮)在8月攻勢中被毀28門,自己炸毀20 門,損失率竟達72%。”應該可以得出結論,日本陸軍和蘇聯陸軍不在一個檔次上,與德國陸軍的差距應該更大一些。

另外一個就是美軍在太平洋進行的一係列跳島作戰,在這一係列戰役中,美軍無一例外地獲得了勝利,盡管日軍進行了驚人的頑抗,但是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美軍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卻實現了所有的戰役目的。我查了一下資料,在這些戰役中,美日兩軍的傷亡比例基本上都維持在1:2到1:3之間,這個比例比較接近韓戰時中國軍隊和美軍的傷亡比例。考慮到越島登陸作戰中防守一方所具有天然優勢和日軍相對於誌願軍的海空軍優勢,我個人認為二戰時期日本陸戰部隊的戰力並不是像哈日派吹噓得那樣強,某些方麵應該還在誌願軍之下,當然也比不上美軍。

日陸軍的優點有兩個,一個就是所謂的武士道精神,這一點的確很值得我們敬佩,二戰時期從整體來說,日本軍隊的作風應該是最頑強的,幾乎所有參加作戰的部隊都“玉碎”到底了,沒有成建製投降的部隊。二就是日軍普通士兵訓練不錯,特別擅長近戰和夜戰,在越島作戰中,美國人最怕的就是日軍的夜襲(這一點和中國軍隊很像),下級指揮人員受過很好的訓練,執行上級命令異常堅決。

日本陸軍的弱點其實也是東方國家陸軍的一些通病:不注意戰場上各兵種的火力協同作戰,對坦克和裝甲部隊的運用遠比不上西方軍隊。中高級軍官反而素質很差,思想僵化,主動性差,習慣於墨守成規。菲律賓戰役期間,日軍坦克第三旅團長重見伊三雄少將在美軍的打擊下屢戰屢敗,驚慌失措,竟然自作主張把坦克埋進土坑裏作為固定炮台使用,結果當然被美軍飛機非常“舒服”地一一炸毀,重見少將本人也在乘坐指揮車逃跑時被連車帶人一炮打飛。這也算是二戰史上一大笑料。

日本的這些弱點並不是偶然的,我認為這跟他們的民族性有很大關係,如果再來一場戰爭,日本還是會犯這些毛病。

所以我認為中國要重視日本,但是根本沒有什麽必要怕它,他們也有他們的弱點。像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又有強大的核武庫,隻要自己國內政治清明,國民團結一致,應該是日本怕我們才是。

日本敗於美、蘇軍隊的原因是日軍是一支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模式作戰的軍隊,而其對手已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模式作戰的軍隊。

在陸軍方麵,日本沒有裝備大量坦克,更沒有組建高速機動能力的獨立坦克、機械化兵團,其坦克師團主要還是配合步兵作戰,根本沒有接受持續、大縱深快速打擊的新軍事觀念。日本的基礎作戰分隊的指揮官、士官和士兵具有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軍事素養,但大多數中、高級軍官指揮能力很差。再加上所謂皇道派和統製派的軍內派性糾紛,使部分優秀的軍官也無法得到應有的提升和重用。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陸軍除了少數高級軍官外,大多數戰地指揮官都愚蠢透頂,隻會讓部隊以徒勞的衝擊被美軍強大的火力“玉碎”。在中國戰場上,日本陸軍幾乎沒有意識到應該利用自己機械化部隊的優勢,組織過一次快速大縱深的連續奔襲,而是頑固地追求旅順會戰模式的決戰,使國民黨軍隊一次次獲得喘息,並逐漸後退至山地,建立其穩定的抵抗布局,同時,也以空間換取了時間,拉大了日本陸軍的後勤補給線。

在 1943年日本空軍喪失了絕對製空權後,如果國民黨軍隊的作戰決心再堅決些,國共軍隊在敵後的合作還保持抗戰初期的態勢,日本陸軍將會在局部戰場上麵臨一次次被切斷後勤補給線及正麵攻擊的威脅,恐怕早就會遭受重創。

在海軍方麵,日本聯合艦隊一直沒有放棄戰列艦決戰思想,在偷襲珍珠港後,沒有集中力量發展航空母艦,而是繼續建造大型戰列艦,並象陸軍一樣渴望進行對馬海峽海戰那樣的會戰。日本海軍在成功地襲擊了珍珠港時,竟然沒有在美軍已經沒有多少抵抗能力的情況下發動對美油料倉庫和修理基地的攻擊---- -這些設施被摧毀將迫使美國太平洋艦隊將基地後撤,短時間內無法對日本進行有效的反擊----更沒有利用配置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聯合艦隊機動、持續攻擊美軍海上力量,力求能誘殲其太平洋艦隊的殘餘戰艦,至少延緩美海軍的反攻。

在總體戰略上,日本人更是愚蠢透了,其與德、意接成的軸心國關係,結果那兩個夥伴根本沒有足夠的海軍力量來支援日本,也沒有其他資源能支持日本,隻是牽連日本與在亞洲保持強大軍事力量並控製日本能源、工業原料的美國、英國和蘇聯形成敵對關係。在對華戰爭中,日本在已經獲得滿蒙控製權和華北影響力的情況下,繼續擴大戰爭,迫使中國人不得不以全民戰爭回應其侵略,日本從而最終失去了原本獲得的利益(歐美本來並沒有以強硬的態度要求日本將這些利益歸還中國)。做一個大膽假設,如果日本當時站在英美一邊,其聯合艦隊是對德意作戰,那美國還會逼迫日本從中國撤軍.



作者:武間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