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國際城市藍皮書: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4)》,報告稱,北京已接近人類不適合居住。
上海被稱為“中國第一大城市”,從經濟上而言,上海確為中國內地最大城市。不過,從傳統上講,作為首都,北京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命之城。
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和北京分別稱為中國人口第一和第二大城市。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為 2069萬。上海常住人口是2347萬。就麵積而言,北京市總麵積比上海大一倍有餘,人口比上海稍少,但是,說到首都,風傳為“首堵”,為何同為大城市,上海的堵車情況,要遠遠好於北京?
一葉落而直天下秋,堵車背後,是兩個城市不同的發展模式。
北京堵車的根源,並非僅僅在於道路規劃,而在於發展的不均衡。
2011年,北京總產值約16000億。北京各個區中,朝陽、海澱、豐台、石景山、東城、西城六區的產值超過11000億,占北京總產值的四分之三左右,而其麵積,卻不到全市麵積的8%,也就是說,北京的城區經濟產出效率,大約是郊區的30倍。其中,產值最大的朝陽區,其產值超過3000億,而產出效率最高的西城區,總產值達到2100億,是延慶的大約30倍,而其麵積隻有延慶的約四十分之一,單位土地麵積產出效率足足高出1000倍左右。
城區與郊區差別的過大,固然使中心城區產生了聚焦效應,但是,也造成了郊區的塌陷。由於城市中心經濟力量的集中,北京的資源基本被城區掌握,如此,人口亦主要被城區吸附。目前,北京市區總人口超過郊區總人口。城區的人口密度,十倍於郊區。
在 此情況下,工作機會都集中在城區,北京成為一個分裂的城市。大量的人口,擁擠在中心城區的彈丸之地,各種人均資源,都非常低下。此外,還有大部分人是在城 區上班,而散居在通州、昌平、房山、大興、順義等郊區,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睡城”。而這些散居在郊區的人口,其白天的活動,仍然需要占用城區的資源,道路 交通,亦是如此,在北京,每天下班時間,往通州方向的車輛,從來都是黑壓壓一片,連綿數十裏。
不僅交通擁堵根源於此,北京的房價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核心城區發達,而郊區落後,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市區,自然人口也向中心城區集中,導致中心城區土地壓力增大。中心城區房價自然居高不下。
中國的大城市,基本都堵車厲害,但是,論其程度,上海卻較北京稍輕,一個重要原因,即是上海發展相對均衡。
相對而言,上海主城區產值,大約占總產值的40%強,而且比較分散,浦東新區是上海產值最大的區,儼然新城區,分流了上海的很大部分人口,郊區如青浦、閔行等區,產值與核心區基本持平,可謂是郊區強鎮。這些郊區強鎮,容納了大量的工業人口。而上海主城區人口,不過700萬左右,不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就發展階段而言,北京已經完成了從分散到集中的階段,在城市總產值、產業結構、人口規模、發達程度等方麵的進步,使北京初步具備了現代化大都市的基礎。從集中,到分散,從規模化發展,到功能化發展,實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進行精耕細作,將是北京未來的趨勢。
就全球發達城市的慣例而言,很多城市亦注重發展新區和衛星城。北京東部的通州新城未來計劃打造成東方CBD,實現北京中心的東移,而南部的大興,亦將重新規劃。此外,北部的順義被定為為北京未來的研發新區,其他如密雲要做北京的休閑之都,懷柔要打造北京的文化產業基地等,均可放手發展,各自精彩。
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中心城區的繁榮,還在於“小鎮式繁榮”, 而不是似當下這樣,五環內燈火輝煌,五環外一片靜寂。大城小區,大市小鎮,方是北京的未來大勢。
加快東擴南進計劃,形成北京的普遍繁榮和均衡發展,方才可以分流人口,徹底解決交通問題。而目前的限行,隻是權益之計,而非雄略之策。
北京郊區發展大計,十年可成,則“踏平北京”,解決擁堵,亦隻需十年。
相對而言,京津冀經濟區的發達程度遠遠落後於長三角。長三角不僅有中心城市上海,亦有杭州、蘇州、紹興、嘉興、無錫、揚州等等十餘個經濟發達的重鎮,就經濟總量而言,除龍頭城市上海外,蘇州產值亦超過萬億。杭州超過7000億,無錫和南京均超過6000億。這些經濟重鎮,亦吸引了無數的就業人口。分散了湧向上海的人流。
反觀環渤海經濟區,隻有京津獨大,唐山剛過5000億大關。連河北省會城市石家莊的產值都沒有超過5000億。而且民營經濟不振,幾乎所有的人口,都湧向了京津,尤其是北京,其他城市,都無法分流人口
上海相對北京的另外一個優勢是,上海雖然貴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卻無過多負擔,相反,北京作為中國的國家中心城市,集中了全國性的政治、文化、教育資源,尤其是主城區,霧霾籠罩之下,暗藏重重機關。每日“跑部錢進”的車流人流,足以投江斷流,欲求不堵可得乎?
將大部分央企總部搬出北京,將部分高校搬出北京,將部分政府機關搬出中心城區乃至分散全國,雖暫時不太現實,對於長久而言,卻不失為良策。
上海有情調,北京有地位。
北京大大咧咧所以注定有點埋汰,上海斤斤計較所以井井有條。
兩個都喜歡 要是能中和一下
好像那是不太可能的
真的是這樣,北京人很少和外地比,起碼我自己從來都想不起來,不覺得有什麽好比的
哪裏好這是見仁見智的,北京能作為封建的也好,現代的也好所處的皇城地位本身說明其風水是好的,之所以有現在的那些問題就是外地人來北京的多了,包括上海或南方甚至天津的第一代,第二代人口都比比皆是,別的地方沒有這樣的吸引力,最多就是比比別的找平衡,北京人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非常非常的少,但旅遊的很多,多半是看看建築和山水,並不愛比較這比較那,但外地人到北京短住的總是要拿家鄉的東西和北京比,故宮,中關村什麽的比個高低,挺怪怪的說。
這麽說就不客觀了,能去北京是外地人的清秋大夢,上海也是外地,所以在北京的上海人很多,反之,北京在上海的極少。
上海吃個早餐都沒什麽選擇。--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評論。 我想你可能在上海停留的時間比較短。 另外, 南方膳食相對於北方的更加精細, 如果你在北方長大的,你可能不習慣。
北京人雖然有大爺氣,但是比上海人友好一些。-- 北京人豪爽, 上海人務實。
總體來說,到過中國的老外還是習慣在上海生活,相似度和受歡迎度相對都高不少,不過,對一個城市的喜好程度不是老外能評的,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首都,擁有最好的資源,這點不是地方城市可比的,大學,醫療係統,文化體育設施,各地出名的和想要出名的雲集這裏。在國內大家最想去的是北京無疑,在國外說你是北京人,有很多人也會對你另眼相看,人性的一麵,哪裏都一樣。
北京個個是政治局編外候補委員,就會侃很能說說過就算;上海人人乃生意場正式運動成員,知道做曉得省省錢歸己。
我是北京人,但是,越來越喜歡上海。
北京人雖然有大爺氣,但是比上海人友好一些。
北京遍地都是小吃店,各地風格的都有。上海吃個早餐都沒什麽選擇。
除此之外,上海各項都比北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