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曲徑金秋時

當旅行成為一種信仰,生命永遠年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悼嘉班

(2021-12-15 17:23:10) 下一個

驚聞老張離我們而去,悲痛難言。

去年十月,收到他的微信說:下周二做第九次,然後全部治療就結束了…… 之後將全力複健。我今年中秋節,我們還通過微信互祝節日快樂,事情發生的竟會如此突然。

我是在老張擔任版主期間來到風坦,結識他的。他的熱情、博學、誠懇和寬厚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象。老張和其他版主的包容與厚愛讓我喜歡上了《世界風情》這個文學城裏與眾不同的論壇。

在文學城裏看他發的帖,我發現我們之間有著很多共同的愛好,比如旅行和攝影。那時候,每次我在攝影沙龍發帖,都會得到他的留言和鼓勵。通過閱讀他的博客,我了解了更多老張過去的經曆,這更增加了我對他的敬重。接替老張的風坦版主,更讓我感到責任的重大。我和老張從未見過麵,原計劃過幾年退休後,安排一次橫穿美國的旅行,從而有機會拜訪一下這位我敬重的老學長。遺憾的是,他的離去讓我的願望無法實現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過客,人與人之間有的擦肩而過,有的會有短暫的交集,也有的相互攜持走完一生。雖然人生的聚合離散變幻莫測,似乎全靠緣分,但人生的終點都是同一個,天國。

在一個人離世後,親人和朋友會感到悲傷,感到愛與被愛進入了不同的空間。直到現在,中國很多邊遠地區,村裏有人去世了,會請人來吹吹打打,驅除內心的悲傷。但生活在都市的人,生活在海外的華人,多是靜下來逐漸化解內心的悲傷。

年輕的時候我讀過幾本心理學的書籍。很多東西已經記不太清了,但對弗洛伊德的“死本能”和“生本能”的印象卻很深。生本能表現為使自己不受傷害和繁衍。比如有親人或摯友去世了,心理上一下子會難以接受,甚至會出現否認現實的遐想。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製,讓心理承受有一個緩衝的過程,起到療傷的作用。

寄托對逝者的哀思,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方式。每當身邊親人或朋友去世,我會反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離開這個世界後去了哪裏?經過長時間思考後我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簡單的答案;當人的軀體消亡後,人的靈魂一定是去了一個比這個世界更好的地方,否則為什麽無論男女老少,從來沒看到過有人重返這個世界?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對我們活著的人來說,不應當是一件悲傷的事。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探討哲學就是學習如何去死” 。這裏他告訴我們,接受一種麵對死亡的態度,即在不為來生做出承諾的前提下,如何麵對肉體消亡這一生死雙方都無法抗拒的現實。

人類是一個多族裔多文化的集合體,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方式寄托哀思。在印度旅行,我看到與華人相信今生今世不同,印度人更關心的是來世。站在恒河岸邊,身臨其境,我體會到他們對生與死有著不同的解讀。在他們內心深處,精神世界比物質世界更重要。

清人錢泳曾在《履園叢話》中用“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二者不可偏廢”來闡述知識和社會實踐兩者兼顧的重要性。老張他讀萬卷書才華橫溢,老張他行萬裏路人生精彩完美!當我們認同生命的長短與意義與價值不具比例時,緬懷親人曾致力於為我們活著的人創造美好記憶所做出的努力的同時,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是對天國親人最好的告慰。

向慶文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evans 回複 悄悄話 嘉陵子是我們永遠的朋友!我和你一樣,錯過見麵的機會。 在心中,他就是一位摯友,大哥.
levans 回複 悄悄話 有些人,雖然一輩子沒有見過麵,卻是永遠的朋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