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13 (16)
2014 (94)
2015 (139)
2016 (126)
2017 (121)
2018 (72)
2019 (28)
2020 (6)
2021 (1)
2022 (4)
2023 (10)
2024 (6)
2025 (3)
沈誌華先生根據冷戰後獲得的蘇聯檔案,對當時雅爾塔體...
回複 '硬碼工' 的評論 : 非常感謝您的質疑!由於眾...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哈哈,確實如此。不過他們...
烏克蘭失守,首當其衝最為驚恐的就是吃足老毛子苦頭的...
熊貓的軍費開支已經達到GDP的7%?
關於德國,早就該推其入常並擁核了,成為擔當歐洲防務...
歐洲的問題呢也是世界體係的問題,有人說美國出北約45...
說到歐洲綏靖的成分——這也是他們沒想到小澤和烏克蘭...
再謝侃兄討論。歐洲的問題在於沒有真正的擔當,80年受...
對於歐洲在戰爭進行中繼續進口俄國油氣,我個人是覺得...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盤剝白鴉穀①口栗,飯煮青泥坊底芹。何爲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鏁鬆筠②。
拗律一事當真深奧 。。。 精通拗律之人不簡單。
龍兄看看這個:http://www.guoxue123.com/biji/qing/gyck/022.htm
多謝龍兄介紹!唐人寫古風的時候有時標一下,另外“歌”“行”都可以看出是樂府。 律的概念肯定是有的,否則科考場上就不必那樣要求了。 隻是通常不明確標就是了。
讓我想起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兩句246平仄相同,而靠135的變化調整音韻。有意思。
http://doc.qkzz.net/article/e52a3ccd-a698-470d-8751-bbb19a619d0a.htm
多謝龍兄舉例。我還以為那兩個中是說要麽“仄仄平平仄”,要麽“仄平平仄仄”(都合律),沒想到還真有人”仄仄平仄仄“的。OK, 放棄之。: )
比如,沁園春裏,有五言句,2,4位置可平可仄
仄『中平中仄
況雁門厄塞
這樣反而不好判斷~。 我簡單查了一下阿母在詞中的用法,我基本看到還是用仄的,或是不清楚的(因為詞譜裏本就可平可仄)~,即使有從律句看應為平的,而詞譜位置本就可平可仄。
阿字我覺得咱們就別討論了~
另外您說得很好,驗韻必須一首一首讀全文,確保其他各句沒有拗,才可推論。俺的那兩個平聲“阿堵”就是按照這個來的。當然,無法100%保證要驗的那句就沒有拗,隻是說合律的可能性比較大。
多謝龍兄點評。“何人”那個,我是說用“平平”可以確保合律,為“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特殊拗;而用“阿誰”,變為“仄仄仄平仄平仄”,似乎原沒有前者常見,格律上也更拗一些。
個人的理解是,格律的原則是“馬蹄韻”,平平仄仄相間(一對一對的),如果是一個字一換平仄,就算拗了。選擇這樣,是為了既有起伏,又讀起來不費力。Flip bit時一般最耗能,哈哈。
另外,發現根據”以詞驗韻“,”阿母“也可讀平,和讀仄概率差不多甚至略高。現在的感覺是,如果那”某“是平聲,則”阿“為仄聲的可能性大增,如”阿誰“”阿戎“,但如果後麵的字也是仄聲,則容易找到平聲的讀法,如”阿堵“,”阿母“。想想也是,口語嘛,兩個字當然是一平一仄讀起來更好聽。
這個現在還不能下結論,隻是一個observation.
嗬嗬,俺是讀完了原文,其實那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將分類分成七古,七律,七拗, 而大多數分類將拗律並入七律範疇。
所以俺說,前人認律,感覺如基本滿足律的要求,就認成律了,即使出了,也會認為是故意為之。但這些拗律,很清楚,一眼就能看出來拗了。
完全認同,用拗律來證韻,是不妥的。 而證韻和統計分析一樣,要去除不適合的標本,就像市場調查,不是所有的答卷都是合格的,要篩選。證韻第一會篩選,拗律會排除在外,第二所有中選的標本句,同字,同一用法拗,而其它句都合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比如阿誰滴阿字。
其實,證韻這個過程,我們平時經常在做,比如當簡單的平水韻表不夠用時,就會去檢索,檢索出前人的使用習慣,當標本足夠多時,就可以比較放心的用。但這和專家編篡字典或許不一樣。
另,讀到留兄為什麽不用何人代替阿誰滴疑問, 好像很簡單,何人是平平,阿誰是仄平, 寫詩中經常會碰到當需要用平或者用仄的時候,同意詞的選擇,比如欄杆,檻;階和砌 等等,意思一樣或類似,因平仄而選用不同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