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阿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杜甫的“拗律”

(2015-06-22 07:06:26) 下一個

因和曲師的討論,查了一下杜甫的拗律,以及清朝人對是否為律的劃分標準。由於無法閱讀全文,這裏隻能轉載摘要。不過這裏我們隻想看看統計結果和分類標準,全文也就不重要了。可見被清人歸入七律的杜甫詩中,大約三分之一為拗律。對此文作者關於對仗的評論,不是太讚同,感覺那不過是沒有工對而已。

轉自
http://xuewen.cnki.net/CJFD-HNNA200904016.html

(引用開始)

“一、七古與七律

杜甫的七言八句詩現存187首,根據清人浦起龍的分類,其中151首歸入七律,36首歸入七古[1]。
後人的討論多依據浦氏的這一分類。關於七律七古劃分的標準,浦起龍沒有明說。但從他的分類中,可以總結出七律的四條標準:1,七言八句;2,平聲韻一韻到底;3,中兩聯對仗;4,平仄相間相對。凡符合這四條的就是七律,否則就是七古。

這四條中,浦起龍對第1、2條把握最嚴,沒有例外。第3條稍有不嚴....


第4條出入最大,除開拗救不計,不合平仄要求的有49首之多。不過這些不合平仄的七律,到底還是離七古較遠,就是與七古中那些平聲韻一韻到底的詩篇相比,似乎也更具備七律的資格,因為它們對仗,平仄雖不規範,但也不...         ”

(引用結束)

如此說來,老杜的詩中拗律概率還不小。用拗律來證韻,似有不妥哈。

也由此可見,唐人作詩,意第一,韻第二,平仄第三。而清朝人分類的標準,大致是8句平韻,兩對仗就可算律詩。絕句似乎更寬鬆,平韻仄韻都不論。如著名的《靜夜思》和《春曉》,在《唐詩三百首》裏都劃入五絕的。

這樣的分類顯然也會有點一致性方麵的問題。比如魏征的《述懷》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20009/5765350.htm,一韻到底,句句對仗,律句也很多,隻是沒有嚴格粘對。如果照上麵的標準,是否應列入“排律”,而不是“五古”?當然,分入哪一類是很次要的事情,絲毫不影響其文學地位。


曲師所舉的兩首杜甫拗律,都好看,尤其是第一首。貼在下麵和大家共賞。其中第二首,“昔去為憂亂兵入”一句是否為“仄仄仄平仄平仄”的例子,尚存疑,因為“為”又是個多音字。這裏似乎當平,“因為擔憂”。不過已經是拗律,討論這個問題就不重要了。

崔氏東山草堂(唐·杜甫)  顯示自動注釋

愛汝玉山草堂高秋爽氣。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盤剝白鴉穀①口栗,飯煮青泥。何爲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鬆筠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沁文----古來客 回複 悄悄話 拜讀、收藏留侯寶貼。
拗律一事當真深奧 。。。 精通拗律之人不簡單。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頭一次知道還有六句的律詩,嗬嗬。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agon' 的評論 :

龍兄看看這個:http://www.guoxue123.com/biji/qing/gyck/022.htm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agon' 的評論 :

多謝龍兄介紹!唐人寫古風的時候有時標一下,另外“歌”“行”都可以看出是樂府。 律的概念肯定是有的,否則科考場上就不必那樣要求了。 隻是通常不明確標就是了。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agon' 的評論 :

讓我想起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兩句246平仄相同,而靠135的變化調整音韻。有意思。
Eragon 回複 悄悄話 另分享一篇文章,關於文體分類的,大致看出,自唐,是分古體和律的,當然還有其它體。

http://doc.qkzz.net/article/e52a3ccd-a698-470d-8751-bbb19a619d0a.htm
Erag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是,這個以仄字一領,氣息反而落在3,5位置。 詞的句式是個很有意思的命題,阿留兄有時間研究一下,俺第一個搬凳子聽課~。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agon' 的評論 :

多謝龍兄舉例。我還以為那兩個中是說要麽“仄仄平平仄”,要麽“仄平平仄仄”(都合律),沒想到還真有人”仄仄平仄仄“的。OK, 放棄之。: )
Erag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以詞證韻理論上當然可行~,但一來複雜,二來詞的句式有很多變化,比如1-4,1-2-2, 而這些句式在律句中非常少見。而且,詞譜中,因為句式,有非常多的5言7言不是2,4,6 分明的

比如,沁園春裏,有五言句,2,4位置可平可仄

仄『中平中仄
況雁門厄塞

這樣反而不好判斷~。 我簡單查了一下阿母在詞中的用法,我基本看到還是用仄的,或是不清楚的(因為詞譜裏本就可平可仄)~,即使有從律句看應為平的,而詞譜位置本就可平可仄。

阿字我覺得咱們就別討論了~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agon' 的評論 :

另外您說得很好,驗韻必須一首一首讀全文,確保其他各句沒有拗,才可推論。俺的那兩個平聲“阿堵”就是按照這個來的。當然,無法100%保證要驗的那句就沒有拗,隻是說合律的可能性比較大。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ragon' 的評論 :

多謝龍兄點評。“何人”那個,我是說用“平平”可以確保合律,為“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特殊拗;而用“阿誰”,變為“仄仄仄平仄平仄”,似乎原沒有前者常見,格律上也更拗一些。

個人的理解是,格律的原則是“馬蹄韻”,平平仄仄相間(一對一對的),如果是一個字一換平仄,就算拗了。選擇這樣,是為了既有起伏,又讀起來不費力。Flip bit時一般最耗能,哈哈。

另外,發現根據”以詞驗韻“,”阿母“也可讀平,和讀仄概率差不多甚至略高。現在的感覺是,如果那”某“是平聲,則”阿“為仄聲的可能性大增,如”阿誰“”阿戎“,但如果後麵的字也是仄聲,則容易找到平聲的讀法,如”阿堵“,”阿母“。想想也是,口語嘛,兩個字當然是一平一仄讀起來更好聽。

這個現在還不能下結論,隻是一個observation.
Eragon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欣賞,算是仔細了解了一下拗律~。

嗬嗬,俺是讀完了原文,其實那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將分類分成七古,七律,七拗, 而大多數分類將拗律並入七律範疇。

所以俺說,前人認律,感覺如基本滿足律的要求,就認成律了,即使出了,也會認為是故意為之。但這些拗律,很清楚,一眼就能看出來拗了。

完全認同,用拗律來證韻,是不妥的。 而證韻和統計分析一樣,要去除不適合的標本,就像市場調查,不是所有的答卷都是合格的,要篩選。證韻第一會篩選,拗律會排除在外,第二所有中選的標本句,同字,同一用法拗,而其它句都合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比如阿誰滴阿字。

其實,證韻這個過程,我們平時經常在做,比如當簡單的平水韻表不夠用時,就會去檢索,檢索出前人的使用習慣,當標本足夠多時,就可以比較放心的用。但這和專家編篡字典或許不一樣。


另,讀到留兄為什麽不用何人代替阿誰滴疑問, 好像很簡單,何人是平平,阿誰是仄平, 寫詩中經常會碰到當需要用平或者用仄的時候,同意詞的選擇,比如欄杆,檻;階和砌 等等,意思一樣或類似,因平仄而選用不同的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