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阿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遠看山有色”:小學一年級學的半首禪詩

(2014-09-03 09:03:35) 下一個

記得小學一年級學的第一首詩,題為《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還配了一幅山水花鳥的插圖,小朋友們一看就明白。這首有點猜謎性質的詩歌,大家都很喜歡。

近日卻在網上偶然發現,這首原來是南宋道川和尚為注釋《金剛經》所作的偈頌詩,全文如下:

遠觀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
人來鳥不驚
頭頭皆顯露
物物體元平
如何言不會
祗為太分明
 
其含義與小學課本中的理解完全不同。這裏前四句描述的是人頭腦中的意像,而非真正的景物,體現的是“自性”,它並不隨外物而變化。後四句說自性隨處體現(頭頭皆顯露),且萬物平等(物物體元平),可是人們心計太甚,所以反而體會不出其中的妙意了。整首詩透著濃濃的禪意。格律上看,後四句有三仄尾(”皆顯露”)和失粘的問題(”如何言不會“),但考慮到李清照著名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那首)也失粘,這是否是當時的一種風格呢?

小學課本的版本改”觀“ 為”看“,平仄上倒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看”“聽”在古詩詞裏皆可平可仄。不過“看”做平聲的情況似乎多一些,如”遙看瀑布掛前川”),“聽”作仄聲的情況似乎多一些,如“夜闌臥聽風吹雨”。隻可惜當年語文課並不講平仄格律,其中音韻按照普通話的讀法,“看”“聽”正好搞了個滿擰。: )

而截取道川和尚這首詩的前四句入小學課本,雖然不合原意,卻也是不錯的再詮釋,尤其適合兒童欣賞理解。很讚賞選出這半首詩的課本編寫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