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打卡。美國的一位朋友要打卡所有美國國家公園,國內好友正在打卡中國古鎮。我要打卡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她們行萬裏路,我讀萬卷書。
茅盾文學獎自1982年首次頒發,至今有53部作品獲獎。已經打過卡的獲獎作品有:古華的《芙蓉鎮》(第一屆),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第三屆),陳忠實的《白鹿原》(第四屆),阿來的《塵埃落定》(第五屆), 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第七屆),賈平凹的《秦腔》(第七屆),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第八屆),莫言的《蛙》(第八屆)。 以上都是讀的原著書籍。 如果算上影視, 還有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一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三屆),徐貴祥的《曆史的天空》(第六屆)和麥家的《暗算》(第七屆)。
最近根據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金宇澄的《繁花》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熱播。看了三集,光怪陸離,喧鬧嘈雜,於是放棄。 讀網友文說王家衛隻是用了書中的人名和少數情節。還是去打卡原著書籍吧。
今天寫點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
大學時代有同學是河南新鄉人氏。我和她說得著談得攏成為好閨蜜至今。 劉震雲是河南新鄉延津人。 對於河南是存在地域歧視的,比如一些陝西人。 而我由於我的河南新鄉好閨蜜喜歡河南。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中河南籍作家最多呢。 我的河南新鄉好閨蜜卻自檢自省,跟我開玩笑說:“遇見河南人要小心” 我問Why? 答:“袁世凱和許家印”。
中國有《百家姓》,於是書中的人物便是老楊,老馬,老曾,老賀,老裴,老竇,老魏,老史。。。。。。。。, 就連到河南傳教的意大利籍天主教傳道士都入鄉隨俗,有了個中式名字--老詹。
老詹讓我知道了天主教曾在河南傳播。 查史,早在1613年,意大利籍和法籍神父就把天主教傳入了河南。至今在河南的開封,新鄉,鄭州,安陽,滑縣等地區,還有天主教堂寂寞地聳立在中式建築中,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讀劉震雲的文字,覺得有點纏,有點繞,但在纏繞之間又透著幽默。 意大利籍神父老詹動員殺豬匠老曾信主的那段寫得就很有意思:
老曾“梆梆”地磕著煙袋:“跟他一袋煙的交情都沒有,為啥信他呢?”
老詹“吭吭”著鼻子:“信了他,你就知道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老曾:“我本來就知道呀,我是一殺豬的,從曾家莊來,到各村去殺豬。”
老詹臉憋得通紅,搖頭歎息:“話不是這麽說。”
想想又點頭:“其實你說得也對。”
好像不是他要說服老曾,而是老曾說服了他。接著半晌不說話,與老曾幹坐著。
突然又說:“你總不能說,你心裏沒憂愁。”
這話倒撞到了老曾心坎上。當時老曾正犯愁自個兒續弦不續弦,與兩個兒子誰先
誰後的事,便說:“那倒是,凡人都有難處。”
老詹拍著巴掌:“有憂愁不找主,你找誰呢?”
老曾: “主能幫我做甚哩?”
老詹:“主馬上讓你知道,你是個罪人。”
老曾立馬急了:“這叫啥話?麵都沒見過,咋知道錯就在我哩?”
話不投機,兩人又幹坐著。老詹突然又說:“主他爹也是個手藝人,是個木匠。”
老曾不耐煩地說: “隔行如隔山,我不信木匠他兒。”
老詹在河南傳教40年,隻發展了八個教徒。不是他茶壺裏煮餃子,有嘴倒不出,實在是他沒把中國的人和事弄明白。 他的“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教義怎能和土生土長的中國財神爺競爭呢? 做了他幾個月信徒的楊摩西結婚時老詹送了個銀製十字架,楊摩西的新婚老婆吳香香轉身就把十字架讓人打了一副銀耳墜。所以, 如果老詹傳教時把教義改成信主則升官發財,他的教徒可就不止八個了。
讀到最後,深覺書中的老楊,老馬,老曾,老賀,老裴,老竇,老魏。。。。。。。們確實活得不容易。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同事,師徒為了利益時刻互相提防著,小心著,算計著。同時他們又時時被上麵的官員欺壓著。縣長老史好男色,經常和戲班的男旦在夜裏“手談”。 楊摩西給老史倒夜壺,有一次不小心驚動了正在忘情“手談”的老史,於是被罵“你給我滾”。後來不久楊摩西丟了好不容易得來的這份縣政府的差事。意大利籍傳教士老詹同樣被欺壓著。他的教堂被幾位縣長輪流霸占,自己隻能住在破廟,最後也死在破廟而不是自己的教堂。
當看到五歲的女孩巧玲被賣老鼠藥的老尤拐賣,心中更是一片淒涼。
什麽時候一份社會資源不被萬人爭搶,什麽時候人們對“人在做,天在看”裏的天有了敬畏,什麽時候當官的為了選票得去討好民眾而不是隻需討好上麵的幾個人,什麽時候人們“在弱者麵前不是強者,在強者麵前不是奴仆”, 老楊,老馬,老曾,老賀,老裴,老竇,老魏。。。。。。。們會活得容易些吧。
有人稱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是中國版的《百年孤獨》(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在其中一版的封麵上就寫著:“中國人的千年孤獨,你和我活得為什麽這麽累”。比較了兩本書,加西亞·馬爾克斯講的是孤獨( Solitude: being alone or far-off society),而劉震雲講的是寂寞( Lonely: Sad because one has no friends or company)。寂寞是憂傷的, 而孤獨在情緒上是中立的,有時還讓人享受呢。
劉震雲表達的是:“雖然人群熙攘,但能說得來的人並不多,而由於人心難測和誠信缺失,能夠坦誠交流,說心裏話的人就更少了。” 這是一種寂寞而非孤獨。 所以與其說他講的是“中國人的千年孤獨”倒不如說是“中國人的千年寂寞”。
台灣作家齊邦媛在她的《巨流河》談到“寂寞的追求”。她在書中寫到: “ “寂寞”的觀念吸引我已許多年了,早在我高中時期,開始有自己的心事,常有渴望逃出那十八張床鋪宿舍的念頭。睡在那床上,左翻身右翻身都麵對別人。小小的喜怒哀樂都沒地方躲藏。大學四年住宿舍,後來結婚生子,從沒有獨處的空間,到了五十歲才有一間小小的書房,安放一顆耽溺讀閱忘情思考的心” 。這應該是“孤獨的追求”。最著名的追求孤獨,遠離喧囂的人莫過於在《瓦爾登湖》畔築房而居的美國作家亨利·梭羅了。
這部作品還被拍成了同名電影。導演是劉震雲的女兒劉雨霖。 看了這部電影,很平淡,也沒有很好地表達出小說要表達的。正如影評區的一則留言:“可惜了她爹這麽好的一部作品”。 還得讀原著啊。
上篇 : 打卡諾貝爾文學獎之--《百年孤獨》
賈先生太色、太低俗,他的女兒也更低俗到屎尿文學級別了。。。
哎呀,和你的想法簡直一模一樣。
莫言的小說能出版,還能獲茅盾文學獎,說明中國真得進步了。
莫言感覺沒啥文采。 說的全是大白話。你說得對,能獲諾獎,就是敢揭露。
賈先生太色、太低俗,他的女兒也更低俗到屎尿文學級別了。。。
莫言文學造詣雖說比不上茅盾,但勇氣過之:《生死疲勞》暴露了所謂土改不過是一場地痞們在槍杆子威逼下搶土地浮財和地主的女兒、姨太太的壯舉。《豐乳肥臀》暴露了老共執政後就光幹壞事的各種整人運動的豐功偉績。看看大陸眾多作家們,除了胡風,誰敢?
謝謝推薦這麽多好書。擴大了我的眼界。我就看過達芬奇密碼。 以後可以多讀些英文書籍。 謝謝!
最關鍵的是,思想自由,可以無所顧忌的寫!
現代小說我喜歡Amor Towles 的書, 其中有“ A gentleman in Moscow “.
英國曆史傳記演義小說有Phillipa Gregory 的係列小說,由此可以再分許多分支。
現代名人傳記首先推薦 Walter Isaacson , 他的書我全部收藏,最近的新書當然是” Elon Musk”.
社會經濟學書,我收Thomas Sowell 的書,他無疑是當代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和智者。
寫哈利波特的J. K. Rowling 有另外一個筆名,Robert Galbraith , 是偵探推理小說係列。值得追讀。
暫且介紹這一點,開個頭。我不是某大人物僅開書單,可能從沒碰過。這都是我的書架上的英文版本的一部分…
我也不喜歡莫言,也不喜歡賈平凹。
適逢新年,祝各位新春快樂!
哈哈,咱倆肯定不是一代人。
我女兒高中老師讓讀《to kill a mockingbird》。 結果她和她朋友都不喜歡,她朋友聽說我家有to kill a mockingbird的電影DVD, 居然跑到我家把電影看完了,然後交差。 to kill a mockingbird 幾乎是我最喜歡的英文書啊。 所以年齡上的代溝確實存在。
能說一說你喜歡的英文書嗎? 我讀過一些中文版的外國書籍,也讀過一些純英文書籍。 有些不錯,有的也一般,比如麥田守望者。 另外一個不新歡英文書籍的原因是字太小,費眼睛。聽英文有聲書吧我的英文還沒那麽好。
現在地球都差不多80億人了,可讀的也就那麽幾本書。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大多還是不錯的。 大概因為漢語是母語,又在中國出生長大吧。
謝謝評論。
理解。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比如賈平凹的《秦腔》和莫言的《蛙》,我覺得一般,但人莫言還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到蠻喜歡《穆斯林的葬禮》。
聽你的,下一部讀張潔的《無字》。謝謝推薦。
我看過《人到中年》電影。 諶容的諶還曾被我讀成kan.
謝菲兒!
你旅遊的地方多,那也是一種學習。這是我羨慕你的地方。
很佩服fengxiang,矛盾獎的書,我隻讀過四本。你的文章總是很有自己的思考。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