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9)
2020 (38)
前文鏈接:博茨瓦納-每一個轉角都有一份期待
在離開津巴布韋的前夕,精確地講,是在登機前數小時,我和小夥伴們又爭分奪秒地瘋狂了一把:我們和“大貓”散步了。對,你沒聽錯,大貓,就是那威風凜凜的獅子或者那英姿勃勃的獵豹。風輕雲淡,信步閑庭,我們要和它們在一起,近距離地在一起。
說真的,前一夜我做了幾回噩夢。次日淩晨,當朋友問,“準備好了嗎?”我半點沒猶豫:“走,遛貓去。”不知是腦子太瘦?還是膽子太肥?
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停車後,我們魚貫地進入了一個私人動物保護區,開始聆聽向導的“約法三章”:請勿走到獅子前麵,請勿佩戴垂墜物或穿著飄逸,請勿彎腰撿拾地麵的物品…向導還介紹道,參與漫步的獅子屬動物保護項目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我們交的150刀是在為保護野生動物做貢獻。
一輛觀光列車從保護區的地盤穿過。

“有、有、有過意外嗎?”我詢問道,有些結巴。
向導的回答是“政治正確”的:“這裏的獅子三個月大就來到我們,已習慣了與人類相處,但它們的行為仍然是難以預測的。在過去的運營中,幼獅攻擊人類的事件非常罕見,但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他給每人發了根“拐杖”/自衛武器。
接著,驚心動魄的時刻到了。幾位飼養員牽著三隻雄赳赳的獅子來到麵前,我本能地後撤了幾步。獅子個頭超大,還是白色的,帥s啦!向導風趣地介紹,“中間這位是雄獅,3歲了,另兩位是它的‘老婆’,比我幸福嗬!”,這“老婆”二字,他用的是中文。我的心理很快適應了,仿佛麵對的不是萬獸之王,而是家中的寵物。


我們懷著忐忑之心,輪流地撫摸著傲嬌的獅子,並和它們遛彎兒,留下了數不清的同框圖片,更有一位攝影師追隨在我們前後,實況錄下每個開心瞬間。友人準記錄了獨特而難忘的體驗:“雪白的大獅子是個溫柔可愛的‘男子漢’。它任由我們給它撓癢癢,甚至可以抓著它的尾巴一起散步。走著走著,它還會張開大嘴,仿佛在對著我們開懷大笑,露出一副特享受的萌態。”


在和“大貓”不可思議的美妙互動中,工作人員始終全神貫注地偵探著獅子的一舉一動,隨時糾正我們任何一點點的出格行為。一位馴獸員在獅子前方十來米外處,像孩子般地做出各種調皮的姿勢。獅子們癡癡地注視著耍寶的他,隨便我們心花怒放地在它們身旁做花式擺拍。

和草原大王親近的歡樂而緊張的場麵,為我們的津巴布韋之旅畫下了完美的句號,我們依依不舍地與白獅子告別。我開玩笑地和向導聊天,“你家裏不會養這樣大號的寵物?”他笑答,“哪裏養得起,它們太能吃,吃很多的牛肉。”
回途中,我腦中忽然冒出個問題,“年輕的獅子們好可愛,它們大了呢?”沒有向導在身邊,讓我去請教萬能的AI吧。
“幼獅兩歲後,隨著年齡、個頭和氣力的增長,不可測性愈加增多,這時,它們就不再適宜參與“獅子同行”的活動了,因為它們對人類,即便是日日相伴的飼養員,也是有危險的!”
那長大了的獅子去了何方?動物園的容量畢竟有限,放歸野外啦?或者解甲歸田,安享晚年?我有些困惑。
我看到了殘酷的現實:任何被訓練成信任人類、失去了捕獵天性、無需付出努力就能享用“大肉”的獅子,永遠都無法回歸到大自然了。
顯然,嚴峻的問題擺在麵前。獅子的壽命有10-20多年,那麽,在它們年紀輕輕就失去了“工作能力”之後的漫長歲月裏,誰會為它們需要的大量肉食、獸醫費用和“家”埋單呢?
與遊客閑步的獅子到底去了哪裏?這是一個讓人不寒而栗的故事。
大部分年紀尚輕的獅子要在獅場狹小肮髒的籠子裏再待上幾年,然後被賣給圈養狩獵場(canned hunting)。獅子被困在圍欄裏,成為無需任何經驗的“狩獵者”的近距離標靶。獅頭骨或獅皮作為戰利品被“驕傲的獵人”帶回家炫耀,獅骨則會被賣到亞洲市場去替代傳統醫藥虎骨。聽起來這更像是一場電遊,而非傳統意義的狩獵。(下為網圖)


這是一條殘酷的生產線,我們隻是其中段的一個環節,它的上遊是另一個天真美好的童話,有興趣的你可以自己去挖掘;它的下遊結束在讓人觸目驚心的圈養狩獵場。作為遊客,我們是舞台的中心,所有的聚光燈都打在我們燦爛的笑臉上,所有的服務都因我們而有意義,並為我們精心打造。我們滿足而歸,把與大貓同框的相片處處pose,在朋友圈裏獲得了一長串的點讚。
確實也有一些機構,以lion walking作為籌款方式,來開展其為野生動物謀福利的課題,作為遊客真是很難分辨真偽。我不得不發出靈魂拷問:我們到底是排在關愛野生動物的隊伍,還是無意中加入了abuse它們的行列?
剛剛,我打開了維多利亞瀑布城的旅行指南,我驚訝地發現,“與獅同行”的項目被一些單位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是遠距離觀賞幼獅的嬉戲。好吧,讓我們為這個轉折點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