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裏花香飄夢外

精神明亮,夢裏夢外都幸福
正文

筋膜粘連與治療( From Wechart)

(2017-03-07 16:17:30) 下一個

筋膜粘連與治療? (Copy)

 

筋膜勞傷時,身體常常會出現很多不適的反應:全身緊繃繃的,象被繩子捆住一樣;雙腿沉重,象灌了鉛一樣;腰酸背痛,頭昏腦脹,易疲勞,手腳麻木、冰涼等。總之,感覺很累!
當治療師觸摸患者身體時,可感覺到:肌肉發僵、發硬、發緊,局部皮溫低、潮濕;肌組織鬆懈、無彈性或彈性下降、凹陷;皮下、肌肉深層、骨縫間有不規則塊狀或條索狀堅硬的組織。這就是推拿上所說的筋膜勞傷。

 

軟組織的損傷模式:
肌筋膜粘連-----攣縮-----硬化→鈣化-----增生→骨化 是粘連組織逐漸萎縮變化的過程。

 

一、筋膜粘連使組織氣血運行不暢通
血管:血管是具有彈性的軟管,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張力,如果被緊密堅實的結締組織----肌筋膜包圍著。如果這些堅實的筋膜組織受傷攣縮,就會對血管產生壓力。血管就失去了張力和彈性,就會被擠扁、擠細,造成血液的流通不暢和堵塞。特別是在下肢的粘連部位,血液的回流不暢,血管就會逐漸萎縮、變形、彎曲,形成靜脈曲張。

經絡: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稱為“內經隧道”也就是身體元氣的通道,更確切地說就是人體內軟組織間的縫隙,縫隙受壓就會越變越窄,以致不通,造成肌肉萎縮。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人體筋膜是經絡存在的物質基礎。筋膜是人體的幹細胞庫,針灸是通過對筋膜層的幹細胞調整而起作用。

 

二、肌筋膜集結處是容易出現粘連的部位

易形成粘連的部位:1.頭部、麵部、頸肩 2.肩、肘、腕、手、手指 3.椎體、肋間隙、肩胛骨 4.骶骼關節、骶骨、尾骨 5.跨部、膝、骨腓骨間隙、腿外側 6.腳腕、跟骨。
人體的很多部位都有可能形成粘連,特別是以骨關節部位為核心,最易產生粘連,粘連周圍組織發生變化。如肩背痛,是頸椎、胸椎、鎖骨、肋骨與肩胛骨之間的複雜的粘連造成的。他們之間有重疊的骨結構、有相鄰的骨結構,椎體本身又有著複雜的小關節,這個部位由於骨結構非常複雜,所以最容易形成粘連。

骨骼要運動、要伸展,彎曲。這時骨骼間隙必然增大,重疊骨之間會有錯動;回縮時,間隙縮小或閉合。 這些複雜的骨胳運動是依靠軟組織的運動帶動和配合的。所以在運動時,軟組織由於過伸、疲勞、僵硬,很容易使骨與軟組織的運動速度不一致,使肌筋膜組織擠壓在骨縫裏,或者筋膜軟組織自身出槽。這樣的粘連點,會帶來了以後重複的粘連。

這些粘住的組織使相關的軟組織產生了動態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相關組織變形,形成新的粘連。這樣反複粘連就會產生大麵積的軟組織粘連,從而形成大麵積的組織硬化、萎縮。粘連使骨胳肌的受力不均衡,特別是椎體所承受的力不均衡,造成椎體變形、錯位。

 

骨病的病理模式:

粘連的點----粘連的線----粘連的麵-----粘連得體-----筋結-----軟組織鈣化----軟組織骨化----造成應力不平衡----骨結構的生物力學平衡被破壞----造成骨病。

嚴重情況下在椎體上、在鎖骨上、在椎體與肩胛骨之間的縫隙、 塞滿硬硬的粘連組織,這就阻礙了徑絡運行和正常的組織代謝,影響椎體附近的血管和神經的傳導。根據病位的不同,會引起諸如運動、呼吸、消化、循環、內分泌、交感神經等係統的功能。出現如:頭疼、頭暈、耳鳴、腦供血不足、心肌缺血、記憶力減退,視力下降、眼痛、血壓異常、胸悶氣短、哮喘、胃痛、胃脹、膽囊炎等等疾病。如果是腰椎、骶椎出現粘連,還會引起泌尿、腰痛、腹瀉、便秘、痛經、月經失調等多種疾病。
在粘連初期時,一般沒有明顯症狀,有的人感覺抻了一下、扭了一下或摔、碰、搽了一下無所謂。殊不知,身體的筋膜是有儲存記憶功能的,這些小傷小痛會儲存累積下來,從而引發日後的粘連、攣縮、硬化、鈣化、骨化。所以,肌筋膜勞損諸如項背疼痛,切不可掉以輕心!


三、異常組織的形成及治療
在剝離這些粘連組織的時候,可以感覺到這些組織扭曲、變形、互相擠壓、互相影響,象亂麻一樣絞纏在一起,核心組織多數是擠壓在骨逢裏,還有一部分是半繞纏在出槽的條索狀組織上。這些組織由於得不到氣血的濡養,就會很快萎縮、硬化,但這些組織隻是處在休眠狀態。
休眠狀態的組織是被一種“力”所束縛,這就是筋膜內壓和張力,要使這些組織脫離束縛,要以“力”解“力”,推拿就是最佳的選擇。 按摩的方法就是用巧力將擠壓、絞纏的組織撥開、理順經絡。血管沒有了壓力、阻力,氣血自然就能夠疏通,使休眠的組織恢複正常的狀態。其效果是藥物及其他治療方法所無法達到的,既不損傷肌體組織,又沒有任何副作用、沒有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四、對按摩手法的要求
1、力度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剛柔相濟,既要柔和,又要深透不可用蠻力。
2、要手摸心會,分辨出那些是正常組織,哪些是不正常組織,確認損傷組織被擠壓的位置。
3、用力要滲透,要入裏,不能浮在表麵。要根據具體病位的情況,確定所發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和要達到的深度。

 

五、鬆解筋膜粘連組織的基本步驟
1.鬆解淺層筋膜:
a、組織僵硬型:觸診時表麵光滑,堅硬,無彈性。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僵硬的組織逐步得到氣血的濡養,休眠組織恢複,逐漸變軟鮮活。
b、全身緊繃者:經過一段治療,淤阻住的氣血得以宣泄,身體逐漸變軟。而部分硬化的組織被暴露,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僵硬的組織得到氣血的濡養,使休眠組織恢複,逐漸變軟、恢複彈性。

手法:a.推撫法,雙手手掌要想吸盤一樣緊吸患者皮膚,在患處做推撫,頻率:70次|分鍾。b.掌揉法:分單掌揉法、重跌揉發 。c.撥運發 。以上三法主要作用於淺筋膜層。

2.鬆解中層筋膜:

淺層組織鬆解後,再治療一段時間,中層淤阻的筋膜組織開始鬆動,逐漸散開,這時候可以摸到一層層,或一條條的縱橫交錯的條索狀或絞纏在一起的疙瘩等,這些就是粘連住的筋結。

手法:a.肘撥運法,用力柔和但要深透,要帶動深層組織。對中筋膜層做有效牽拉。達到鬆解之目的。b.鐵指鷹爪功,這是鬆解中深層筋膜的有效方法。有誌於推拿的人,必須連成。它是手法中的特種兵。有出奇製勝的治療效果。它可以深入肌間隙,去剝離深筋膜的粘連。

 

3.中筋膜層,力要深透:

在柔和深透力的作用下,由於“功”的積累,粘連組織量變到質變。有些粘連的組織分離了,大的條索逐漸散開,分散成細小的條索,小條索再分散,恢複成正常的組織,大的硬塊分離成小的硬塊或疙瘩等,在分離的間隙中有時可摸到膠粒狀的小顆粒,這些小顆粒會慢慢消失,最後被組織吸收。

4.深層筋膜鬆解:

推拿手法基本不能解決深層筋膜鬆解的問題,深層的筋膜結節,必須用針和刀。針藥並用,要采用多種方法。


5.整骨不整肌,等於不懂醫;整肌不整椎,病痛一大堆淺中層的粘連被分開了,深層攣縮的組織又開始暴露。繼續以上的方法鬆解,同時配合整骨手法,使錯位的關節或椎體恢複正常的解剖生理位置。直至把整個粘連的組織徹底分離開來。這一步,又是光靠手法不行,需要配合其它的方法。如:針刀、筋膜針、銀質針等。

手法:a.葉氏正骨十法。b.馮天有新醫正骨法 c. 龍氏正骨法。

總之,推拿治療是一個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功力、需要技術、需要力氣的治療方法。在治療的過程中,要用心體會去感覺組織攣縮牽拉的程度。還要考慮粘連周圍組織的“麵和體”的問題。粘連不是孤立存在的。

有時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感到冷、熱氣體在釋放排出體外。病人有局部的酸脹感,或象做針灸時反射區的酸麻脹痛涼等感覺。這是經氣能量被激發,病邪被驅逐出體外的現象。每撥開一層粘連組織,就可以感覺到這些組織的從卡壓處脫離回縮。就象抽絲剝繭,民間有句俗語叫“去病如抽絲”,在這裏能體現出來。病人會有輕鬆的感覺。但推拿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不可急躁。
隨著這些“病絲”不斷地被抽掉,粘連組織不斷地減少,鸞急的筋膜對身體捆綁不斷地被解脫。氣血的運行障礙被清除,髒腑的功能逐步得到恢複,很多慢性病也就逐漸地不治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