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月品茶夜談

生於美麗的杭州。小時愛在西湖邊上賞月納涼,品茶夜談。好詩詞,小說,和數學。1989年人在北京,那一天,那些人,那些事,從此改變了我。風花雪月隨歲月遠去,政治,曆史成為了我的新寵。
個人資料
正文

主流中國經濟學家為什麽不明白過剩經濟和短缺經濟之間的區別

(2019-07-19 12:02:11) 下一個

東方明月

 

當年幼稚的我們笑話過小農經濟意識,以彰顯我們思想的先進性。但是今天的過剩經濟和短缺經濟之間的區別一點也不比小農經濟和商品經濟的區別小,卻似乎沒有一個官方的經濟學磚家準備去搞明白簡單幾個例子:

 

在短缺經濟年代,話語權在賣方,賣給誰,什麽價格都是賣家說了算;在過剩經濟年代,各種產品家可以挑挑揀揀,產品需求和價格的話語權在買家那裏。 

 

在短缺經濟年代,製造為王,你能生產越多,就越富強;在過剩經濟年代,銷售為王,你市場占有率越高,就越富強,製造業已經成為了產品鏈的下遊,不再是一個國家富強的首要標誌。

 

在短缺經濟年代,速度為王,你發展越快,就越富強;在過剩經濟年代,需求為王,沒有需求的發展,是泡沫,這樣的發展越快,對經濟危害越大。

 

在短缺經濟年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過剩經濟年代,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科技產生不了半毛生產力。

 

在短缺經濟年代,多造房子可以造福子孫;在過剩經濟年代,多造房子卻是搶了子孫的飯碗。

 

在短缺經濟年代,廉價出口是幫助進口國渡難關; 在過剩經濟年代,廉價出口產品是扼殺進口國經濟,是變相的經濟侵略。

 

在短缺經濟年代,人們需要抱團取暖,團結 才能求生存;在過剩經濟年代,隻有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才智才能競爭全球,集體主義扼殺創造力。

 

在短缺經濟年代,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弱肉強食是常態;在過剩經濟年代,花花轎子人抬人,大家富了才能產生更多消費市場,靠掠奪或戰爭最終隻能減少市場需求。

 

可是當今主流中國經濟學家們卻有意識無意識的混淆兩者,把中國經濟學變成了詭辯經濟學。比如:出口廉價產品是幫助於進口國,(按短缺經濟的概念)。增加關稅的是幫助進口國。(按過剩經濟的概念)。總之,怎麽有利於自己怎麽說,可以完全不顧邏輯和事實。這大概就是官方不願意讓人們搞明白過剩經濟和短缺經濟之間的區別的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藍色的小溪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讓人增加視野。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