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月品茶夜談

生於美麗的杭州。小時愛在西湖邊上賞月納涼,品茶夜談。好詩詞,小說,和數學。1989年人在北京,那一天,那些人,那些事,從此改變了我。風花雪月隨歲月遠去,政治,曆史成為了我的新寵。
個人資料
正文

在別人痛心和憤怒的地方,為何你隻會“感動”?

(2018-02-12 11:49:35) 下一個

   文/雷歌

 

   近幾天,一張“坐地孕婦”工作照在網上熱傳,引發無數的點讚和“感動”。

 

   照片中的孕婦是寧鄉中醫院的護士周陽春,已經懷胎9月。由於醫院病人多,工作忙,小周還在上班。但是藥櫃低矮,小周挺著碩大的肚子無法下蹲,隻能背靠牆壁,慢慢坐到地上艱難取藥。這張照片展示的,正是她坐在地上,扭著笨重的身體從藥櫃取藥的場景。

 

   

 

 

   看了這張照片,我隻有心痛。

 

   一個已近臨產,早該回家安心養胎的孕婦,依然要有這種方式工作,我真不知道他們在點讚什麽?

 

   前一陣,雲南“冰花男孩”的那張照片也紅遍全國,引來無數國人的點讚和感動。

 

   “冰花男孩”小小年紀一直在貧窮和寒冷中艱難跋涉,是“生活所迫”。大量“冰花男孩”的存在,是這個國家的恥辱。那張照片不過是無意中暴露了這一殘酷現實。有些人卻點讚,還感動了。他們到底在點讚什麽?感動什麽?

 

   臨產護士還要用這種方式工作,同樣也是環境使然,“生活所迫”。在城裏,誰家的新婚孕婦不是金枝玉葉,誰不想舒舒服服在家安心養胎?可大量像小周一樣的孕婦還得超期工作,因為單位太忙,有的一休息就收入大降。可即使堅持工作,也應有人性化安排。讓一個臨產孕婦如此坐地工作,真不知道人性何在!你還要點讚,並且感動?

 

   

 

 

   有人可能會說:我點讚的是“冰花男孩”不畏困厄頑強奮進的堅韌,我感動的是“坐地孕婦”犧牲自己奉獻他人的崇高……

 

   好吧,你能從“冰花男孩”的困境中看到他的堅韌不屈,你還能從“坐地孕婦”的艱難中看到她的崇高奉獻,你沒有辜負這國幾十年如一日的“無私”教育。

 

   讚美苦難,美化殘忍,已經是這所“無私大學”畢業生的標配。恭喜你,你從“無私大學”合格畢業了。

 

   隻是,如果“冰花男孩”是你,“坐地孕婦”是你,你願意這樣“堅韌”、這樣“奉獻”嗎?    

 

   2017年12月16日淩晨,安徽六安市一個叫方培虎的醫生在工作崗位上猝死,年僅31歲。英年早逝的原因,就是太忙、太累,工作連軸轉。

 

   當地的區衛計委發了個《關於在全區醫療衛生係統開展向方培虎同誌學習活動的決定》,本想樹個典型,這是司空見慣的套路。

 

   不料這次卻在醫生中引發了廣泛的抵觸。許多醫生表示憤怒:不學,我們要好好活著!

 

   有人調侃說:學什麽?學習如何更好地猝死在崗位上嗎?誰號召的誰先做個表率吧。對不起,我不向任何猝死的人學習!

 

   嗬嗬,說得真好,不向任何猝死的人學習!旗幟鮮明!

 

   有人因為工作太忙猝死了,不去反思深層原因,不去改善現實環境,卻用“崇高道德”來包裝體製弊端,轉移視線,引導大家繼續“無私奉獻”,這是我們見慣了的套路。我們已經從各種“主流媒體”上,看過太多類似於把自己11個月大的女兒綁在床上病死無人管、自己卻一心撲在醫院為他人看病的“全國道德模範”。好像人要崇高,除了自虐或虐待親人,就別無他途。

 

   這種宣傳邏輯,在為“冰花男孩”的感動、為“坐地孕婦”的點讚中得到了完美響應。在本該痛心乃至憤怒的地方,現在許多人隻會點讚和感動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會為許多事情感動和點讚。但再感動,我們也別喪失了區分正邪的良知,也別模糊了明辨是非的理性!

 

    歡迎關注本號“顛倒的黑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