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月品茶夜談

生於美麗的杭州。小時愛在西湖邊上賞月納涼,品茶夜談。好詩詞,小說,和數學。1989年人在北京,那一天,那些人,那些事,從此改變了我。風花雪月隨歲月遠去,政治,曆史成為了我的新寵。
個人資料
正文

謊言堆砌的王朝,隨謊言破產的滿清

(2017-01-06 06:48:46) 下一個

歪嘴和尚:

 

   掩蓋一個謊言需要兩個謊言,掩蓋兩個謊言需要四個謊言,然後是十六個,甚至六十個六百個這樣幾何級數爆發的為“謊言詭辯”的謊言、為“謊言詭辯的謊言”而詭辯的謊言!

 

   最終到沒有任何人相信謊言的程度,謊言越來越多,牽涉越來越廣,使得一錯再錯無所不錯,當謊言徹底破產,甚至可以令一個製度崩塌!

 

   1

 

   第一次鴉片戰爭,咱們的正能量大英雄林則徐同誌,今天抓了法商漢奸,明天圍了英國使館,國際法在他眼裏都跟狗屁一樣,直到斷水斷糧把英商大使義律逼急了,被堅船利炮頂在腦門子上了,還敢給大老板道光皇帝的戰報裏寫上:七戰七捷。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林則徐,水勇們向林欽差匯報自己的“輝煌戰果”,林則徐從來不疑有詐,發揮了我國“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的光榮傳統,告訴大老板道光皇帝我軍“戰無不勝”。

 

   其實你看當時的戰報是相當有意思的,裏麵文學創作的氣息非常濃,讀起來很像武俠小說:

 

   戰報中的英國人往往是抱頭鼠竄,一觸即潰,最神奇的是從來不會留下屍體,不是滾落懸崖就是落水無法打撈,隻看到水麵上漂浮著洋夷的帽子,我們的兵器上則沾滿血跡。

 

   一句話:戰況激烈,七戰七捷,戰果豐厚,證據,嗬嗬,沒有。

 

   2

 

   而道光和林則徐這兩個人連帶著滿朝文武,都已經被忽悠得高潮迭起了。

 

   後來的戰事就不做細表了,反正清朝一路勝利勝利再勝利,前進前進再前進,慶功宴一天三頓,嘉獎令一日五發,這邊正端著茅台慶賀,突然,Duang的一下就敗了,而且敗得極為徹底,至少在道光眼裏是這樣的

 

   道光滿臉懵逼:這場戰爭支出的戰費比英國人高三倍,還捷報頻傳,怎麽就敗了呢?

 

   這裏麵正兒八經花在戰爭上有多少錢最起碼還有個極限的,但這捷報中謊言的幾何增長卻是沒學過代數乘方的道光同誌永遠無法知曉的天文數字。

 

   我始終覺得道光不是因為《南京條約》割地賠款抑鬱死的,而是捧著半米高的捷報,在百十萬字裏麵尋找真話的時候累死的…..

 

   要麽就是發現連標點符號都是“文學創作需要”的時候,氣死的。

 

   對了,道光掛得早些,也免得鹹豐等急了上演一出手足相殘,父子反目的“宮鬥”大戲,三千年傳承的文化,就幹這個最拿手。

 

   3

 

   話說要是一般人稍微有些智商,最起碼也懂得前車之鑒吧?但前麵說什麽來著?這幫子二貨,對己爭權奪利的智商超過愛因斯坦三倍,對內防民愚民之術經千年淬煉,爐火純青。

 

   對外?嗬嗬,都一個吊樣!

 

   鹹豐同誌手裏拿著當時任廣州老大的葉名琛送來的八百裏加急“捷報”,洋人要進五口,洋人要進廣州城,洋人要自由貿易……雖然這都是第一次戰爭被揍服帖了之後簽的條約,但葉名琛“為國為民心係社稷,忠於朝廷忠於萬歲,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西洋……”

 

   依舊發揚我國“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的光榮傳統,匯報鹹豐說打了無數個大勝仗。

 

   鹹豐在堆積在龍書案的捷報裏也跟他爹一樣,看到大清又一次的戰無不勝了

 

   雖然說今天把英國戰船轟成碎渣,明天把法國將軍立斬馬下,甚至還幹掉了英軍的總司令,不過這些敵酋高官全被“憤怒的愛國百姓”剁成肉醬喂狗了,連個頭都沒能給萬歲爺留下看看….

 

   興奮的鹹豐心裏簡直把葉名琛當了匡扶社稷的救世主,理性的批示說:幹得好,不過也別把英國人逼急了,等他們來悔罪時給個台階下就行了。

 

   4

 

   當時雖然曾有大臣秉明實情,結果鹹豐回複說這是英夷“造言聳聽”,令該大臣“勿為所惑”。

 

   此後葉名琛派人去香港收集英國的情報,不過他犯了個大錯:他自己對鹹豐撒謊,手下又怎麽可能對他說實話呢?

 

   搜集回來的情報不是英國被俄羅斯痛揍,就是英國被印度痛揍,要麽就是財政緊張、入不敷出、經濟危機、失業狂潮、工人罷工,總而言之一句話,英國日薄西山,即將完蛋。

 

   直到戰爭如他老子所經曆的那樣,勝利勝利再勝利,Duang一下就敗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位大老板看著一摞子捷報最上麵擺著那份昨天還是大英雄的葉名琛被“城破兵敗人活捉”戰報時的表情。

 

   5

 

   敗了咋辦?認輸唄,簽約唄…再說,認完輸人家說退兵就退兵絕不含糊。

 

   這個鍋鹹豐可不背,誰呢?救世主葉名琛唄,此時咋看咋合適,這模樣,這做派,這大英雄活脫脫就是個祖傳背鍋的小癟犢子。

 

   來呀,剁了丫的,消消氣兒!

 

   但英法使團要進京簽約的時候,被騙習慣了相信大清戰士天下無敵的鹹豐,這邊安排鄉勇阻截使絆子,那邊又讓僧格林沁在大沽口炮台伏擊。這邊慶祝完“大沽口大捷”那邊撕毀自己親筆簽名蓋章的《天津條約》。

 

   結果,當然是再一次的被聯軍胖揍,把僧格林沁剛剛打完人家使團“大捷”的威武之師打成了豬頭。又敗了,敗了咋辦?認輸唄,然後呢?認完輸簽約唄,最起碼簽完了人家就能退兵,也算是“權宜之策”。

 

   英國派出巴夏禮和威妥瑪談判,本來所有條件都談好了,鹹豐又徹底犯二了,他竟然想起一條古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於是指示僧格林沁俘虜英國使團一行39人,準備以此為人質,與英法談判。

 

   襲擊使團,國際法之大忌,全世界都在喊:打,打死他個小丫挺的!

 

   聯軍一直挺到了北京城外。大清的根基終於震動了,此時法國得到情報,皇帝在圓明園休假,於是派兵前往,守城清軍望風而潰,結果皇帝不在,撲了個空。但法國人一入圓明園,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這群土老帽全被震撼了,媽呀!長這麽大沒見過這麽多寶貝!這真的是在中國嗎?

 

   法國人二話不說,馬上動手洗劫,可惜人手有限,沒能洗完。周邊淳樸的大清子民和愛國民兵團聞訊而至,終於將圓明園洗劫一空,順便放了把火——請注意,圓明園的第一把火是中國人放的,隻不過手法太不專業,殺傷力有限,至於第二把火還得過會兒再說。

 

   話說仗都打成這樣了,連皇帝的私家會館院都給打殘了,鹹豐隻得放下自己那點可憐的皇家威儀,終於答應了外國公使的一切要求,包括入京麵聖不必遵守藩屬國禮節。不過讓外國公使鬱悶的是,如此大費周章最後還是沒能見到鹹豐

 

   因為鹹豐這一口氣咽不下,掛了。

 

   6

 

   PS:(這段算送的,字數免費,可以忽略)

 

   至於圓明園被燒是源自一件更令全世界震驚的事發生了。

 

   英法要求中方釋放使團,於是巴夏禮等一行39人,不對,是19人,被放出來了。這19人的狀態用三個字形容叫“半條命”,剩下20個幹脆被大卸八塊。這簡直是莫名其妙,中方本想拿使團做談判籌碼,結果還沒談完就先行撕票了,說到這裏,我已經不知該怎麽解釋清政府的行為了。

 

   總之,友邦莫名驚詫,英法一商量,這口惡氣忍不下去,不給個迎頭痛擊是不行了,一定要在皇帝頭上撒泡屎。後來兩國產生了分歧,英國說要燒圓明園,法國說燒那有球意思,不過是個皇帝的度假村,要燒就燒皇宮。雙方爭執半天,最後英國說服了法國,於是大隊人馬殺進圓明園,這回是專業縱火隊,圓明園基本所剩無幾。

 

   不過在此也許應該感謝一下英國,不然的話,就算躲得過那十年浩劫,也不過是多了個買門票的地方。

 

   7

 

   如果說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是優良傳統的話,那麽與之伴生的就是寧死都不認錯,不見棺材不掉淚!

 

   一個林則徐的錯,成了廣州城的錯,成了外交的錯,成了朝廷的錯,成了大清子民的錯,割地賠款,成了香港的錯,又成了華夏的錯。一錯再錯,一個可糾正的偶然錯誤變成一種須堅持的必然錯誤,它便變成一種製度的錯誤,一個政權的錯誤。

 

   道光掛了之前,是否覺得合算?。

 

   一個葉名琛的錯,成了廣州城的錯,成了外交的錯,成了朝廷的錯,,成了大清子民的錯,成了圓明園的錯,成了華夏的錯。一錯再錯,一個可糾正的偶然錯誤變成一種須堅持的必然錯誤,它便成一種製度的錯,一個政權的錯。

 

   鹹豐到死那天,是否覺得合算?

 

   8

 

   他們固執的認為,隻要沒有人指出他的錯誤,就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永遠沒有錯誤。以至於為了讓自己永遠的正確下去,不惜消滅掉一切敢於指出他們錯誤的人

 

   最起碼,他們認為這比改正被指出的錯誤來得更加容易,甚至寧可花掉千億百億去消滅指出錯誤的人,也絕不想花哪怕十塊錢去改正一個昭然若揭的錯誤。

 

   如鹹豐一般,寧可割地賠款,寧可不要圓明園,寧可一口氣咽下去,也絕不給番邦平起平坐的機會,皇家的威儀絕不能丟。

 

   中國人直到如今依然不習慣認錯,不肯認錯,絕不認錯!不但不認錯,反而有一萬個理由,掩蓋自己的錯誤。甚至集團性有組織的玩兒:“閉門思過。”

 

   思誰的過?思對方的過!

 

   於是幫親不幫理的事兒就屢見不鮮到老百姓見怪不怪的程度了。

 

   9

 

   比如發生醫療事故醫患糾紛,一個醫生的錯會變成一個科室的錯,一家醫院的錯,一個群體的錯,無數“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人痛心疾首的寫下:

 

   “有種你全家這輩子有病都別進醫院!”

 

   “下輩子都不幹醫護”

 

   “這職業不是人幹的,辭職,辭職….”

 

   殊不知就是這種一錯再錯之下把一個可糾正的偶然錯誤變成一種須堅持的必然錯誤,最後變成一個行業的錯,一個體製的錯,一個xxx的錯。

 

   再比如,發生警民衝突,一個民警的錯就會變成了警局的錯,市局的錯,市府的錯,……一個群體的錯,一個行業的錯,依然還會有無數“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人痛心疾首的留下:

 

   “以後看見賊可不敢摁倒了,償不起命!”

 

   “下輩子都不幹警察”

 

   “這職業不是人幹的,辭職,辭職….”

 

   同樣的一錯再錯之下,把一個偶然錯誤變成央視的錯,司法的錯,演化成一個製度的錯,一個政quan的錯。

 

   堅持維護這種錯誤………各位皇上覺得合不合算?老王實在不敢妄言妄議,但真的從未見到喊“辭職”喊得嗓子冒煙的人,真去有膽識魄力去辭職的,真的,最起碼上網聽“辭職宣言”這十年來,一個都沒有。

 

   從另一個層麵來說,他們動不動“老子不幹了”與農婦“我死給你看”一樣,事實上,越是拿著飯碗職業當要挾籌碼的人,越是把這東西看得重,砸了他飯碗跟要他命一樣,說說罷了,可能嗎?

 

   況且,他們辭職了,真的會餓死的。


   嗬嗬,這也算是中國特色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