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複旦少年班校友在紐約流浪,美國怎麽教育早慧少年

(2024-01-06 16:26:26) 下一個


作為流落紐約街頭的複旦校友的江蘇老鄉,朱先生在拍了那個viral視頻後,今天又分享了複旦留美博士的視頻。這次是在紐約街頭,孫衛東博士在大冬天睡在薄毯子裏。視頻拍攝者給他送來牛奶和蛋糕作為早點,孫博士這次是一如既往的不悲不亢,也很有禮貌。

朱先生曾經幫助過孫博士,將他安排在自己家的隔離住,還為他支付過房租。但是孫博士還是覺得要去紐約街頭或者住紐約不太安全的地鐵,雖然他也知道在大冬天生病後會很麻煩。

應該是在朱先生的幫助下,孫博士重回了他所熟悉的圖書館,並正襟危坐地讓朱先生拍照。據說他在美國學術界做博士或博士後的時候,發表過30多篇的SCI論文。所以正如我以前所說的,他的落魄不是因為美國沒有機會,而是他的精神疾病造成的。現在知道他因重度抑鬱入院治療過,前妻也在無奈中離開了他。

原來那張照片是複旦少年班合影的局部,他們受到了謝希德校長的接見。根據現在擁有的信息,孫衛東大概生於1969年,他在19歲時於1988年抵達美國留學,現齡54歲。以此推算,他入讀複旦讀本科時隻有15-16歲,所謂少年大學生。他在如此年幼時從江蘇江陰老家去大上海讀書,或許對他沒有好處。

從朋友分享給我的表格信息看,孫衛東那年留美的CUSPEA學員都是20歲出頭,最年輕的是隻有17歲的曹宇。他真是個乳臭未幹的小夥子,美國還真是相信了他。現在查到來自中科大少年班的曹宇從加州理工博士畢業後也沒做學術,如今是“好耶集團首席產品官,全麵負責好耶集團的產品戰略與執行工作,同時負責建設好耶產品管理部”。

這些通過李政道項目留美學生的絕大多數都轉行了,我見過從CUSPEA轉行變成醫學物理學家的。他們到華大醫學院受訓,腫瘤科醫生讓他們計算放射線的劑量,對他們最困難的是需要背大腦的解剖結構。

我一向不主張孩子們過早離開父母,也不熱衷將兒子送到新英格去讀住宿高中。我們兒子當時受到波士頓附近的Philliphs Academy的申請邀請,我們也對去那裏讀書沒有興趣。主要的原因是舍不得,一下子減去了與孩子的四年親近時間。對於從中國到美國讀高中的學生,那是不得已。但是遇到國內學生家長征求我的意見時,我首先會問學生的心智有多麽成熟。

現在準確說,我們熟悉的中科大以前意義的獨立的少年班已經不存在,它成為了中科大本科榮譽學院的一部分,也是科大談化少年班教育的一部分,這是個好消息。

那麽美國人是怎麽做的呢?美國也有少年大學生。西雅圖華大就有這樣的班級,專門培養智力超常的學生,我以前就有學生去讀。我以前也寫過二位身為諾貝爾獎得主的少年天才大學生,美國少年大學生多是讀家周圍的州立大學,根本不去什常春藤。因為他們雖然智力超群,但是他們的心智與生活自理能力還是需要父母的幫助,所以最好是離家近些。

近期兩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也曾是少年大學生

雅美之途

(2013-11-28 14:47:38)

前幾天,大家好不熱鬧地討論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成才記錄,一位現任職於華爾街的科大少年班校友為我們提供的翔實資料顯示,少年班畢業生在不同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比例確實高過中國的任何大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2012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三位華裔裏的二位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大的少年班,他們分別是應用超分辯率顯微技術研究生命體的哈佛教授莊小威和斯坦福的神經生物學家駱利群。

英雄自古出少年,還有網友分享了她年僅四歲的兒子如何解答AMC-8題目的令人震撼的事實,顧名思義,AMC-8是美國為八年級數學成績優異的的學生設計的數學競賽試題,那男孩幾道難題所展現的數學思辯之美令一些人直呼高斯重現。美國雖然沒有像中國科大己經停辦的少年班,但美國大學裏確實也有少年大學生,隻是他們混合在美國大學校園裏與年長的同學們一起上課罷了。本地幾年前就有一位高中生跳過12年級直接申請了斯坦福和普林斯頓,他家裏決定僅申請兩名校是考慮如果當年不成功的話他會第二年再大麵積申請,結果他被兩所大學都錄取而選擇放棄斯坦福去了普林斯頓。

最近幾年的美國生物諾貝爾獎得主裏麵就有兩位曾經是少年大學生。以前的就更不用說了,DNA雙螺旋發現者之一的沃森15歲入芝加哥大學讀本科,他從印第安納大學博士畢業時才22歲。


1。Andrew Fire, 在首都華盛頓的卡內基研究所因發現RNA的幹擾現象而獲得2006年的諾貝爾獎。他19歲從伯克利數學本科畢業,25歲從MIT生物博士畢業。他博士導師Phil Sharp和劍橋博後的指路人Sydney Brenner均為諾貝爾獎得主,再次證實諾貝爾獎師生關係中的近親繁殖現象,Sharp也是靠做RNA的工作獲得的諾貝爾獎。

Andrew Fire現為斯坦福教授,他出生在斯坦福的附屬醫院並且在舊金山灣區長大,但據說他當年是被斯坦福拒絕後才去的伯克利,現在終於如願能在斯坦福的農場做學問了。但願Fire對華裔的最大貢獻是引導了文學城曾經的名ID西西媽的的兒子投身科學研究的領域。西西媽曾著文展示兒子讀斯坦福本科期間受Fire吸引而入他實驗室做研究的經曆,她的公子後來去了麻省理工讀博,剛好也是Fire獲得博士學位的學校。


2。Bruce Beutler

Beutler因發現TLR4為內毒素的受體而獲得2011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現為UT西南醫學中心的教授,他的諾貝爾獎工作也是在西南完成的。當年諾貝爾獎選擇他而忽略另一位發現TLR的耶魯教授Ruslan Medzhitov確實有些意外,幾十位全球頂尖的免疫學家在《自然》雜誌發表公開信為後者鳴不平。我唯一能解釋此授獎方式是因為Medzhitov在發表《自然》文章時還是位博後,當然他後來成就非凡,而完成TLR理論框架和發現的著名耶魯教授Janeway在2003年已經去世了。

據說Beutler現在的實驗室有很多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和博後。這位諾貝爾獎主18歲就從UCSD(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本科畢業了,他拿到芝加哥大學的MD學位時隻有23歲,也就是說他直到醫學院的第三年才滿法定的喝酒年齡,他當年在戀愛交友等社交場合遇見的困惑就可想而知了。

Fire和Beutler兩位都應該是猶太裔科學家,他們的大學本科都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聖地亞哥分校等離家近的學校完成的。如果將擁有早熟特質的學生強行放在普通班級裏,時間久了確實會使他們乏味,而那麽小的年齡就去上大學,非學業方麵的心智成長又特別需要在旁邊的父母的關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xiaoxiao雨 回複 悄悄話 most of people here are looking at them as normal people without giving extra attention.
localappleseed 回複 悄悄話 孫衛東少年得誌,也比不上現在天天網友拍視頻,再出名,才是更大悲劇。
世事輪回 回複 悄悄話 孫衛東進入CUSPEA 是1989年,不是1988年。北大有相關網頁。
估計孫是第一代大學生,父母幫助不上。
CUSPEA 隻是撮合研究生申請過程。TG官員隻關心少年班的新聞效應。
這次上熱搜是TG要的另一種新聞效應。
Torence Tao 是一個成功例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