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工作到生命終點的美國人

(2018-06-02 21:54:00) 下一個

我在朋友圈為此報告寫道:如果你想感受世界水準的臨床科學家的風采,大家別錯過Atkinson(阿肯森)的演講。這是屬於內科大查房的性質,所以在醫院裏獨有的坡度很深的階梯教室裏舉行。臨床醫生早晨六點上班是常事,我們這些聽報告的人當然也需要起個早床。阿肯森臨床做到每年被評為全美的最佳醫師,他參與發現新的疾病;基礎做到HHMI(休斯醫學研究院成員)和院士,他領導的研究組克隆新基因和分析蛋白質的結構域。這在醫生科學家聚集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都不多見,中國大陸因為土壤和文化上的差異,基本上還沒有產生這樣水準的綜合性醫學人才。

阿肯森在40歲左右獨立發現CD46,他的研究組從蛋白到基因找到這一重要的免疫調節蛋白。後續世界範圍內的跟進研究證明:像病菌的吸鐵磁一樣,CD46為麻疹病毒或淋病杆菌等多種微生物的受體,該蛋白質還涉及生殖功能和調控T細胞。生命機體的基因有限,編碼出的蛋白質必須執行多樣的功能。阿肯森的研究組還與哈佛和Case Western競爭或合作克隆了CR1和DAF兩個補體受體或調節蛋白的基因,蛋白質為別人發現的。這樣他們在基因組裏發現了編碼係列免疫調控蛋白的基因區域,他們將該區域命名為RCA。

阿肯森在臨床上與華大的眼科教授合作發現了一種被稱為CRV的小血管炎症,為一種涉及全身多個器官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病因不明,病人在40歲左右發病,出現腦和眼底等器官的血管炎症,幾乎全部死亡,有的還有精神毛病而犯罪坐牢。阿肯森曾經把他們的腦組織保存,有些放在自己辦公室的桌下,直到一對英格蘭/蘇格蘭夫婦日夜工作在實驗室裏,才找到CRV的病因為DNA外切酶Trex-1的突變。林瓔設計的水壇就是阿肯森的CRV病人家屬捐贈的,為華大醫學院的永久性標誌。Clayco建築公司老板的捐款目的是為了紀念他去世的太太,他們家族還成百萬美金地捐款給華大進行探討疾病機理的研究。

這個演講是為了紀念Charlie Parker(派克)。阿肯森從NIH來華大的派克教授實驗室做的第二輪博士後,從他那裏獨立出來的。派克這人特老實,美國君子,我剛來時猶太老板說,對麵這老頭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諾貝爾委員會當年把前列腺素的獎給了瑞典人。派克的家很好玩,他和太太的五孩子裏的四個為MD, 美國清教徒很少這樣逼孩子學醫的。派克的女兒Kathy是醫學院教授,還有一位叫Keith的兒子在擔任西南醫學中心教授時英年早逝。我們經常開玩笑說,派克教授當時賺足了華大的福利,因為當年教授子女不僅讀華大的本科免費,甚至讀華大醫學院都免學費。派克的太太也是MD,但是長期在家當家庭婦女,有次我們共同在6樓等電梯,他太太不客氣對派克說:“查理,把褲檔的拉鏈拉上”。

我來美國後就沒有見過派克風光過,他幾十人的顛峰實驗室因為失掉資助變成了他和印度人兩人,後來印度人也走了,他隻有自己洗瓶子,特認真的那種人。學校逼他關門,他當時60多歲,而他當時的頂頭上司大內科主任是自己的學生阿肯森,所以本質上是前學生根據學校規定讓他關門。他曾經自語說:我還要跟John (阿肯森)談,最後派克要求用自己的錢買試劑和雇人,學校拒絕,他隻好完全關門。但是他不願呆在家裏,仍然來上班做實驗,先在HHMI的David Chaplin實驗室弄到一個桌子和實驗台,David向實驗室人員說:“對他客氣點,他是我的老師”,Chaplin去UAB當係主任後,派克轉到另一位助理教授的實驗室。他有時也跑去自己當教授的女兒Kathy Ponder (取丈夫姓) 的實驗室, 老頭來後,Kathy就問實驗室的人:“他又來偷了什麽?”。你們說說,這人窮困潦倒了,恐怕連狗都嫌。

派克直到83歲的去世前不久,還在醫學院的走廓上走,讓我好懷念與他的聊天。他那潦倒的樣子,頭總是低垂著在想問題,時而忘記將襯衣放皮帶的褲中。這次報告阿肯森還在調侃,他從來沒有見到查理這樣打過領結。有次華大請來哈佛的Frank Austen做報告,我曾與派克聊及Austen,派克說:“他比我會講多了”。確實如此啊,成就或許不相上下,Austen在80多歲還有經費經營實驗室,派克在60多歲就開始流浪了。以前看一個“美國中年人”的熱帖,講述很多美國中年人都十分努力,讓我想到派克和Oliver Lowry,今天才有機會講派克的故事。他們都是我見到的工作到生命終點的美國人,我們已經完全不能用錢來解釋這些情形,他們在暮年還自己取冰做實驗,我把這看作為好奇心未滅的表現。因為華大擁有豐厚的退休計劃,他們去世後的財產都會超過百萬美元。

美國學術界以前也有65歲的退休年齡,現在學術界則是由你的同行通過經費評選決定你是否退休,原因很簡單,因為還有大量的傑出科學家在他們70-80歲時還相當多產。在華大,前病理係主任拉斯卡獎得主Emil Unanue過80歲了,仍然在經營實驗室。血液科前主任Stuart Kornfeld也是這年齡,還會遞表申請NIH五年的R01研究資助。這種體製的殘酷性是你如果不行則拿不到資助,也是你的同行讓你走人,很多人做不到正教授,做到後如果不產出也是關門走人,但是如果你足夠優秀,又願意繼續前行,同行認可你則沒有退休的年齡限製。歐洲在T和B細胞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Harald von Boehmer和Klaus Rajewsky,他們麵對瑞士或德國的強製性退休年齡都跑到了美國,曾經在哈佛經營過實驗室。

講點阿肯森實驗室的好玩的故事,以前阿肯森和研究生Rebecca共同寫了篇論文,美國基本上所有論文必須研究生先寫,然後導師改。在這過程進行時,Rebecca覺得形勢不對,她就把每稿都放在桌子邊的地上。阿肯森不斷改,Rebecca把所有版本收集,待文章接受的那天,那些手稿的紙張可以從地上幾乎達到桌麵這麽高。他們發過一篇J. Clin. Invest的封麵文章,探討CD46分子在精子中的生理與病理功能,就是這次演講的幻燈之一。文章被接受後JCI提供封麵的機會,幾個精子就擔任了此重任。阿肯森在會上半開玩笑說:上麵幾個是年輕人的,我的精子是橫著的這個,他的那個確實有點無精打采。

現在誰也不知道上帝為什麽把一個補體蛋白安排在精子的內膜中,有次阿肯森在會上摸腦袋說實在對此不懂,並且老鼠和人的CD46在精子中的結構還不同,直到一位資深女科學家說:“約翰,你沒看過大鼠性交?那麽髒,當然需要補體的保護分子了!“,阿肯森說:“我在農村長大,還真沒看見過那場景!”。

阿肯森早年與Donald Schreffler合作過,當時他們那幫年輕人最怕的就是Schreffler的那根鉛筆。有位博士後在文稿經過英文專業的老婆或其他人修改後,以為會在Schreffler處過關,但是Schreffler的鉛筆仍然令博後幾乎昏倒。大家發問:“Schreffler是Caltech的,這家夥在哪裏學的英文?”。阿肯森不會打字,六尺多身高的男子漢,字寫得也仔細而沒有看相,所有500多篇文章都是靠他的筆修改成的,沒有秘書的話,他是活不了的。Schreffler為華大著名遺傳係的創係主任,以發現MHC III的Locus而載入醫學史冊,我同意他人的這評語:“His place in the “Immunology Hall of Fame” is secure.”。Schreffler為非猶太的德裔後代,長在伊利諾的農莊,又是農民的兒子,本科香檳,博士Caltech。寫這些的目的是希望“70%論文做假”的天朝科學家,學那麽一點點美國或西方的科學文化。

借此阿肯森今天演講的幻燈講個概念,關於達爾文進化理論的選擇壓力的知識,因為我麵對太多神創論的朋友和對進化論的理解有偏差的科學家。2005年的重大遺傳進展揭示:一種很常見的眼底退化性疾病(AMD,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調節補體活化的蛋白Factor H的基因突變造成的,三篇Science和一篇PNAS,同時發表,轟動學術界。如果機體不能抑製免疫係統的活性,代謝等生命過程產生的垃圾物就沉澱在眼底的Macular(黃斑), 而黃斑正是光線聚焦通過視神經傳遞信息的區域。那裏的病變會讓你辛苦工作一輩子,80歲後看不清孫子的麵孔。原因查出是Factor H的402位置的氨基酸從Y(Tyrosine, 酪氨酸)變成了H(Histidine, 組氨酸),也就是Y402H。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人群中大概30%擁有Y402H突變,為什麽這麽普遍?

微生物實驗告訴大家,原來我們擁有此突變是因為進化壓力使我們保留下來的:細菌為了逃避免疫的攻擊,常常借用機體的成分來對抗免疫係統,因為細菌的基因組不夠用。細菌與人體的Factor H結合後就能抵抗人體免疫係統的攻擊,細菌變得為所欲為,人則麵臨死亡的命運。但是研究發現鏈球菌或鼠疫杆菌與擁有Y402H突變的Factor H的結合能力下降,這樣擁有Y402H變成對抗細菌感染的保衛性突變,使自己的免疫係統不被細菌濫用而更容易清除細菌。這樣在瘟疫殺死大量人群時,擁有Y402H的人群就存活了下來。活得長後,眼睛又看不清了,真是有得必有失。

我是十分驚奇很多人都把達爾文學說弄成什麽人是否源於蟲子的無效爭執,其實達爾文學說最核心的理論就是發現了自然界的這個選擇壓力,也就是自然選擇理論,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他的一切理論的基礎,其他都是推論,容易造成循環辯論,沒有必要爭論。大家應該知道:抗菌素耐藥性,病毒逃避機製,三維結構裏病毒為生存的變異以及CRISPR, 這些都可以用達爾文的選擇原理來解釋。英格蘭那麽小的地方,出現了與牛頓同輝的達爾文,我常以此原諒英倫人的冰冷與高傲。

我最近在Mid Campus新樓的11樓拍Peregrine Falcon時,從這個角度攝到水壇。有人把它形容成細胞核與細胞質,我倒看有些像儒家的中國太極八卦。

Charles W. Parker紀念講座。

Donald Schreffler。傑出的免疫遺傳學家,聖路易斯華大遺傳係創係主任。

CD46與精子膜結構。

達爾文選擇原理與細菌逃避免疫攻擊的機製。

關於阿肯森贏得國際補體協會最高獎項,這是來自該協會的新聞報道:

The Hans Müller-Eberhard Lecture

?Tues Sept 18 - ICW 2018
?
As the 2018 recipient of the HME Award, Dr. John Atkinson will present the Hans Müller-Eberhard Lecture at the International Complement Workshop being held ?September 16-20, 2018, in Santa Fe, New Mexico.
 
Dr. Atkinson was selected for this award for his pivotal research discoveries, his lifelong service to the complement field, and his mentoring of numerous students and fellows that have continued to mak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complement research.  Dr. Atkinson is one of the Founding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lement Society and the first President (2002).

Several decades ago Dr. Atkinson's laboratory identified several members of a multi-gene family of receptor and regulatory proteins that inhibit complement activation and serve as receptors for complement-opsonized antigens.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cell signaling, microbial interactions and disease associations of these complement inhibitors and receptors have been a central focus of his laboratory's efforts.

In the past 10 years, key highlights of Dr. Atkinson's laboratory have be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complement inhibitors that predispose to human diseases in which thrombi develop in the microvasculature (for example, 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nd the discovery of an intracellular complement system that activates cells to influence metabolic pathways.

Among multiple other awards, Dr. Atkinson receive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s Steinman Award for Research in Human Immunology in 2012 and is an elected member of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r.Müller-Eberhard (May 5, 1927 - March 3, 1998) was a distinguished molecular immunologist who did pioneering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is native Germany. The areas of investigation upon which he left his mark include the immunoglobulins and the complement system. Awarded the gold Robert Koch Prize in 1987, he served as a mentor for numerous students, residents, and fellows at both the pre-doctoral and post-doctoral level. The award signifies the profound commitment that Dr. Müller-Eberhard has shown towards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omplement.

Dr. Irma Gigli, representing the Müller-Eberhard family, will be in attendance and will present the award to Dr. Atkinso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xinn2005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很好看,嚴肅加搞笑,曆史加科普,還有點小八卦。不過這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留言真的讓人無語...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saline' 的評論 : 唯一的解釋是想借此地發聲吧。
Rosaline 回複 悄悄話 唉,雅美先生,你這談科學家的文章怎麽引來這樣的跟隨評論。很困惑????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思壯思通' 的評論 : 為什麽放我文章的後麵呢?
思壯思通 回複 悄悄話 注:我希望這篇文章能上首頁,給我一個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因為我相信這是美利堅,自由平等博愛的美國精神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如果,《文學城》認為我隻是一介草博,而不給我這個公平公正的機會的話,那麽請原諒我。

川普,金三和網絡霸淩
覺得自己該寫點兒和生計無關的東西了,樹欲靜而風不止,盡管我不想把精力放在這不務正業的事情上,但是我現在所處的博客環境逼迫我不得不這麽做。
我不喜歡談政治,隻是感覺似乎川普和金三的關係和我目前與某些博主的關係類似,這種感覺不一定對,因為川普是政治家,我是一個Labor,似乎有點兒不搭杠。可能是我這個人生來自我感覺良好,總以為自己本應該成為一個總統總司令之類的人物,隻是時運不濟才淪落至此的原因吧,加上我對川普的雷厲風行的直率性格極為讚賞,所以也順便為他辯護一下。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發現《文學城》博客裏有網絡霸淩的事件出現,如果有的話,隻能說是“網絡騷擾”,我就碰到一位,她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3653/
看此人的博客文章,她似乎是70年代的女知青,現在應該在六十六七歲的樣子,初看她的文章的時候,覺得此人是一個真實有幽默感的人,一直記得她的“赤腳醫生搶雞蛋吃”的描述,感覺非常接地氣,於是想留言讚許一下,誰知當天我的Windows出了一些故障,漢字隻能在一個特殊的窗口輸入,換了個窗口就不行了(我已經對她解釋過一次了,現在我不得不再一次地解釋。),但是如果不留下痕跡的話,覺得對她的文章是一種侮辱,所以我就在百度裏輸入拚音“hehe”,然後在網頁中把“嗬嗬”兩個漢字拷貝出來,算作給她的留言。沒想到,噩夢從此接連發生。(這也是我現在絕不出去留言的原因,除非是非常好的朋友,說錯話也不會生氣的,否則我絕不留言給別人。)
我是一個為了夢想不惜一切的人,所以我經常發表“演說”,在年輕的時候,在現實社會中我喜歡演講,現在沒有那種機會了。所以在我的博客上,我一樣發表演講,這時候來了一位50來歲的女士,她先是在沒讀我的文章的情況下,把我臭訓了一頓,對此我沒有在意,還和顏悅色地告訴她來龍去脈,但是當我發現在我的演講詞下,她留下“哈哈哈哈”的留言的時候,我憤怒了,因為她是故意的,有目的而來的,貶損別人不是她的天性,而她卻選擇了我作為她在《文學城》博客中唯一的貶損對象,這不合情理。
後來,從“小溪姐姐”的行為中,我明白了,在“小溪姐姐”看到我的“嗬嗬”留言後,向別人傾訴了自己的“憤怒”,而一個自以為是的打抱不平者來我的博客上為“小溪姐姐”報仇。如果這兩個留言不是同一個人,同一時間留下的,我不會產生如此大的震撼。說老實話,這種做法,讓我對整個美利堅的華人素質產生了質疑,因為在我博客上留下“哈哈哈哈”的那個女人,號稱是xxxx政治局常委的朋友,有照片為證,如此優秀的人,卻做出如此低俗連老百姓都不如的事情,那麽,現在身在美利堅的華人中,還能有幾個比她更好的呢?
我承認我是一個情種,上大學的時候,我連大自己兩歲的女老師都想親幾口,想抱住她在床上打滾。也許天下男人都是情種,隻是有些男人敢於刨白自己,不怕扯淡。而有些男人,則極力掩飾自己猥瑣的內心,生怕別人發現,不是他不敢扯淡,是因為他就沒蛋。所以我欣賞川普,做了就做了,沒做就沒做,沒必要偷偷摸摸,隱隱藏藏。愛一個人,讓她知道,不愛一個人,也讓她知道,這是我的做法,也是我的自由,無可厚非!我因此收獲過美滿的愛情,也不會因為自己所做的後悔,永遠不會!
那個“小溪姐姐”倚老賣老,在以後的日子裏,她就象一個幽靈,緊緊地跟在我的屁股後麵,先是在別人的博客上留言,罵我“大灰狼”。後來,發現罵錯了,找不到共鳴者。這時候如果她能夠誠懇地向我道歉,那麽我會原諒她的。但是她沒有,當她發現自己的挑撥離間沒有奏效時,她便自稱“狼外婆”,似乎在告訴別人,“我不是說思壯思通是大灰狼,我是說我自己是大灰狼”,一個六十多歲的女人,為了掩蓋自己的陰暗,居然狡黠到了如此地步,試圖侮辱他人的智商,以此來模糊他人的認知,真是可悲。你為什麽不道歉?即使在你知道自己錯了的時候,你寧可改名“狼外婆”,也不向被你傷害的人道歉,這就是你的道德標準嗎?而且,你還在繼續你的罪惡,以“狼外婆”的名義。讓我道歉?先告訴我,我思壯思通錯在了哪裏?說服我。我覺得我錯在了認識了你,所以我要遠離你,越遠越好!
在這之後,這個叫“小溪姐姐”的女人,利用我在某些人關博客之後的“瘋狂”做法,而又到處留言罵我,而且用語極為惡毒,完全不像是一個六十幾歲的人,更不象一個女人,倒更像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的造反派,我感覺到,她的生活唯一樂趣就是到處貼大字報,謾罵,攻擊,然後裝可憐,以受害者自居。用陰險狡詐無恥來形容她,一點都不過分!
所以,在我眼裏,她就是金三,本來幹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之事,卻要偽裝成一個弱者和一個受害者。而我則不知天高地厚地以為我就是那個川普,傻乎乎地根本就不想了解她們背後玩的手段,總是以強者自居。事實上,真正的強者不是我,而是小溪姐姐,因為她得逞了,很多人被她的眼淚迷惑了甚至打動了,所以,一大批人開始為她大動幹戈,對我口誅筆伐,以顯示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有一個叫“每日一講”的男士,就是其中一位。幫他做一下廣告,請看他的文章:《網戀-互聯網世界的偉大創舉》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806/72524/927.html
這些正人君子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文章寫的冠冕堂皇滴水不露,但是在評論欄裏進行刪減屏蔽,以不對等的手段對待當事的雙方,看來新聞管製不是某些專製國家的專利,很多在平凡的世界中,以“大道德”自居者,都是利用自己能夠控製的一點點的對公眾輿論產生影響的能力,而進行對自己有利的“新聞管製”的,在這一點上,“每日一講”是一個高手。
“每日一講”先是刪掉了我心平氣和的辯詞,然後留下能產生和讀者共鳴的的留言,以激起讀者對我的憤恨。他做到了,因為這是他的領地,他在完成這些表演後,就把我加入了黑名單,然後我再也沒有在那裏說話的機會了。
聲明一下,我一直反對網絡霸淩。我以前打網架,不是和普通博客打,像什麽“每日一講”,“小溪姐姐”這樣的博客,在當時的我的眼裏,根本算不上對手,今天算是抬舉你們了,你們應該感到慶幸。我們當時是和如日中天知識淵博的大嘴,大嘴的弟弟,孔向東,當時的中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某些大儒,還有作家協會的人打。其中有幾個人關了博客,包括孔向東,大嘴弟弟,還有一些知名但是道德敗壞的作家。大嘴自己是因為皮糙肉厚,才幸免於難的。
如果你們真的有本事,真的有道德,那麽別在我這個卸甲歸田的老人麵前耍威風,去中國吧,那裏才是你們的戰場。另外我建議你們,到了那裏後,別剪輯自己文章下麵的留言,這種丟人的事情,連那些壞透了的中國大儒們都不屑一做,太丟人了!
如果《文學城》不是被這些人掌控的,那麽,讓我這篇文章上首頁,我要公平的說話的機會,而且,就像我的所有文章一樣,我會保留任何人的留帖留言,但是那些匿名的除外。

注:我希望這篇文章能上首頁,給我一個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因為我相信這是美利堅,自由平等博愛的美國精神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如果,《文學城》認為我隻是一介草博,而不給我這個公平公正的機會的話,那麽請原諒我。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收益。謝謝分享!
肥肥乖乖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讀你的文章,有趣!
煤炭 回複 悄悄話 留下的老東西基本上都是吸血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