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實博士,照片來自他在光明網的博客,像是同濟時代的留影。筆者與同濟聞名的校友劉實兄素昧平生,此文得以成形的全部信息得益於劉實兄開朗的性格所公布的訊息。雖一氣寫成,但為求準確,文章在校友網上廣泛征求意見並多次修改。
劉實常說他是煤礦裏長大的孩子,不怕黑,其實他是一個正宗的武漢伢! 一位校友告訴我,"不怕黑"為武漢話的"不怕嘿",也就是不畏懼別人嚇唬的意思。 他中學時聰明絕頂,以15-16歲的不成熟年齡於1978年跳級考上當時還算著名的武漢醫學院,他不讀臨床而專攻更能影響大眾的衛生專業。但他的才華絕不僅在書本上,他曾是同濟交際舞場上顯英姿的俊才,可以頂著被批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風險在舞池裏跳得汗流夾背,頭頂發光。八十年代初,他追女生的方式就已經相當美國化,直率而真誠,從而使他闖入醫療係的領地和現在的醫生太太在同濟定終身。
劉實理想一向宏大,同濟本科畢業考研時僅瞄準同濟的大牛教授,先是藥理的江明性,得知江教授當年不招生,遂轉考衛生係的蔡宏道教授的研究生成功。二位名教授都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博士生導師。劉實碩士學業出類拔萃,僅讀兩年就被推薦直接攻讀博士。
但是那時他的眼光早已投向了美利堅,他放棄同濟博士而直奔美國西部牛仔的故鄉俄克拉荷馬,讀那裏的生物醫學很不錯的Oklahoma大學。他當時申博還因獎學金過少而被迫放棄霍普金斯大學,本以為他也會像很多名人說出放棄哈佛耶魯也能成為"高人或超人"之類的人生感悟,但他現在卻說如果當年讀了霍普金斯也許現已為某領域的大牛。他也沒有像施一公那樣從Iowa State University轉學到霍普金斯去讀博士,劉實隨一而終成功在俄克拉荷馬大學拿到博士。由於他專心讀書做實驗,不暗美國紅脖子的橄欖球,他出席老板家的聚會時想拍老板的馬屁卻因穿錯了球衣而拍到了蹄子上。
劉實博士畢業後向東部尋找成就職業生涯的機會,先在田納西州美國著名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後。在此階段他成就非凡,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論文,其轟動效應不僅CNN連中文報紙(世界日報)都予以報道。(Thermophilic Fe(III)-Reducing Bacteria from the Deep Subsurface: The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Shi V. Liu, Jizhong Zhou, Chuanlun Zhang, David R. Cole, M. Gajdarziska-Josifovska, and Tommy J. Phelps。Science 22 August 1997: 1106-1109. )
但是在劉實眼裏,這篇Science並不能代表他最高的學術成就,他硬是完全獨立於老板之外,做出了他認為日後會使他得諾貝爾獎的實驗結果和理論。用他說的居委會老太太都懂的語言,該結論可總結為"細胞可以不分裂但能生殖",他應該是用微生物為材料做出此結果的。他先將實驗證據整理成文投稿Nature,Science和PNAS,結果均不被國際大老們欣賞,這也埋下了他日後對國際頂尖雜誌和大老們的不滿。他這時想到的還是祖國親,所以他將論文改投英文版的"中國科學",經過超過一年的慢長審稿,祖國科學界向這位海外赤子伸出了援手,最終發表了劉實的論文!
這時劉實兄已轉到了費城的不太入流的MCP醫學院做第二輪博士後或Research Associate,他那同濟校友的太太也已完成了住院醫生的訓練而麵臨行醫的地點的選擇。當劉實麵對人生的重大訣擇時,他最終選擇家庭的前途而放棄了作為實驗科學家的一切,加入美國環保局做永久職位的研究員。
劉實一家隨後南遷在北卡羅萊納州的研究三角工作與生活,他成為他所言的同濟校友中職位最為穩定的政府科學家,太太好像是內科主治醫生。這裏也為同濟年輕的校友中考醫師Board的打打氣,要想體驗醫生今後的美好生活,先去劉實的新浪博客上看看他豪宅外的網球場。雖然他沒有報具體數字,但他驕傲地聲稱他家去年為美國做貢獻的交稅數額比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還高。劉實自稱為無黨派人士,除了他曾在同濟擔任過團總支副書記之外。在美國他不願投票給大政府養窮人的政客應屬政治觀點偏右,但因劉實在一些重大的涉華事件中與祖國人民站在一起而經常被美國右派誣陷成毛式左派。看來這東方和西方,左和右,誰也說不清楚。
劉實與方舟子交惡的經曆這裏略去,他罵方舟子像狗咬人,他太太則以"你也像狗一樣咬回去"把他鎮住。劉實與國際大老們辯論幹細胞的文章也眾所周知,並且超出本文作者的知識能力去評說。希望此文為他即將開始的返國演講提供一些"道聽途說"的背景資訊,劉實加油!
謝謝分享。有此才能太可惜了。不過科學是講究事實的,願若幹年後他的成就得到承認。無任個人性格如何,成果是不容抹煞的。
by 廖俊林
劉實在相關研究上進行了極大的跨躍,他的實驗數據與觀察與後來者相比,非常地單薄,但在如此單薄的實踐基礎上,他極為大膽地,某種程度上是缺乏根據地進行了理論上的大幅跨躍。不管你是否喜歡這一品質,在曆史上,那些稱為科學大家的人往往都有這一品質,是區分大家與小匠的關鍵。舉例而言,病毒的發現者是伊萬諾夫斯基(D.Iwanowski),他發現了病毒,但不能突破舊有的細菌學說,堅持認為那是一種不知名的細菌,基於同樣的實驗研究,拜耶林克(M. Beijerinck)卻大膽地宣稱發現了“傳染性活液”,也就是病毒。拜耶林克在發現病毒史中就比伊萬諾夫斯基更為重要,缺了他,病毒發現要推遲,缺了伊萬諾夫斯基,病毒發現不會推遲。
拜耶林克是科學界絕對的紳士,因為他並沒有因為伊萬諾夫斯基發表成果的語言是俄文而否認伊萬諾夫斯基的發現優先權,反而是他的朋友為他鳴不平,認為他才是當之無愧的病毒首先發現者。拜耶林克是科學界的異類,如果是其他科學家,多半會發生優先權之爭。劉實沒有遇到拜耶林克算是科學界的正常表現。
劉實的最大麻煩是他的文章發表在中國,雖然是英文的雜誌【3】,但除了中國人讀,外國人幾乎不讀。所以後來者宣稱他們是獨立發現或者首先發現,並非完全撒謊。劉實覺得自己很冤,因為除了在中國的英文雜誌上發表文章,他也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過,而且後來者也參加過該學術會議,讓其宣稱的獨立性備受懷疑。劉實還曾在美國申請相關專利【0】,其專利也極具前詹性,起碼後來發表在高端學術雜誌上的有關論文就幾乎是其專利的實驗證實。【1,2】
在這種情況下,劉實變成了科學界的竇娥,“高端學術打假”的鬥士。劉實注冊了鷹院,創辦了諸多的自己的個人雜誌,其目的就是希望獲得他的發現優先性所應帶給他的學術榮譽,他持續地批評《科學》與《自然》等高端學術雜誌,在此過程中,不惜餘力地推銷自己,在理論跨度上越來越大,從而讓這些雜誌編輯由同情變為厭惡,由厭惡變為憎恨。劉實卻不依不饒、不管不顧,毫不在乎他的學術批評最終淪落到成為對這些學術雜誌的持續騷擾,而他獲得認可的機會越來越小。
劉實有其性格上的極大缺陷,所以他的主張並未獲得他的“表姪”、中國著名海歸、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教授的支持。饒毅教授比劉實會做人,而科學研究也是循規蹈矩緊跟正統的,他沒必要為別人的榮譽而讓自已承擔與執掌學術雜誌發表權的編輯們生分的風險。因此,這對“表叔姪”構成了強烈的反差,饒毅教授憑數量在學術界混得風生水起,而“表叔”憑質量卻不得不在無人光顧的鷹院中自娛自樂。這種反差讓劉實心態極大不平衡,於是乎成了饒毅的最強烈的批評者之一,失意者(Loser)批評既得利益者(Winner)在中國社會已經普遍至極,不用大驚小怪。
同樣地,劉實是認識不到他被科學界邊緣化已經讓他的挑戰沒有意義,至多是對成功表姪的騷擾而已。
劉實有著一張大嘴,比方舟子的嘴還大,他的自大心態往往在跟他交往三句話就可以體現無遺。他的這種心態讓他的文章難以下咽,即使是學術文章,他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毛病,越往後期,他的寫作越是“深奧”,可能在他的心目中讀者理應理解他想說什麽,然而讀者卻莫名其妙,不知道他想說什麽,或者他的結論究竟為何意,或者從何而來。這大概是劉實失去科學網博客的根本原因。
劉實在早期的開創性發現之後,幾乎不做具體的實踐研究繼續擴展自己的發現,在相關領域繼續做貢獻,而是在每一個相關發現發表出來之後,他馬上宣稱他的理論再一次獲得證實,然後因為發表者沒有引用他的發現而開始鳴冤打假,開始新一輪堂吉訶德之旅。當然,明眼人一看便知,他的騷擾不會起作用。竇娥情節一旦產生,便會極大地增強攻擊性,劉實針對科學網的批評便是如此,跟方舟子的順我昌,逆我者亡並無不同。
You are right as he still has a job to do in explaining his results.
聯邦政府的職位還是相當地decent。
當時我們醫學院女生遠少於男生,男女比例大概是三比一。
中國醫學院女多男少,還用追?
沒人在這裏跟你比學校。
多餘的大家去網上讀。
啊哈,霍普金斯大學當年被愛因司坦reject, 就是因為它給出了比普林斯頓高的薪水。
同濟醫學院從來就是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