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魯校園,照片版權:雅美之途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是華裔建築師林瓔設計的,她從一千四百多件的競爭設計中勝出時,還是一位21歲的耶魯四年級的本科生。評委們後來接受釆訪時說,他們從此作品的細膩程度推測它可能出自一位女性之手;但令他們同樣迷惑的是寄此方案的信封的落款地址為耶魯所在地紐黑紋巿的一個集體宿舍。
林瓔設計方案公布後,受到了一些美國越戰老兵的強烈反彈。他們認為,既使他們參與了一場失落的戰爭,但他們想像的戰爭紀念碑理應是能體現英雄氣概的傳統意義上的豐碑,而不是如此簡單而斜入地麵的一個V字形的牆。林瓔也態度強硬,堅拒要求她修改設計方案的抗議聲,甚至到美國國會為自己的方案辯護。最後妥協的結果,是大家看到的紀念牆的入口處的一座幾位美國士兵的小型雕像。
與此同時,林瓔也遭遇了多民族的美國所固有的醜陋的種族歧視。主戰場在一個亞洲國家,越戰是美國曆史上第一次以完全失敗而告終的戰爭。史料也證實了中國曾派士兵假裝成越南人間接地參與了這場戰爭。而它的紀念碑又如此戲劇般地由亞裔麵孔的華裔設計。種種諸如此類的原因顯然令一些美國人不快。克林頓時期曾代表改革黨參選過美國總統的羅斯•普諾,也說過一些涉及林瓔族裔背景的歧視言論。為避免爭議進一步地擴大,組委會在1982年越戰紀念碑正式啟用的議式上,甚至沒有提及它的設計者的名字。
現在的越戰紀念碑是華盛頓最受遊客喜歡的景點之一。人們在逝者名前駐足,漫步前行,而士兵的親人則用紙放在牆上印影出他們的名字。林瓔後來在一次答聽眾提問時說,或許是人類天然的心理反應,既使是孩子在走入紀念牆前的小徑時,他們會很快從孩童的喧鬧變成大人般的肅靜。考慮到她的設計方案公布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我們也慶幸這是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公開競標設計,評委們僅以作品的質量而作決定。林瓔也認為,當初如果不是以匿名的方式進行,她的設計方案是肯定不會被選中的。我們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抹去申請人的背景資料的完全匿名的美國大學申請,將會使哈佛耶魯變成什麽樣子?
林瓔的設計方案也是她在耶魯畢業班的一個作業,據說還沒有得到A。她這門課的指導教授當年也參加了越戰紀念牌的競標,當然是名落孫山了。畢業後林櫻又回耶魯完成了她的碩士學位。她離開耶魯後在紐約開創自己的建築師事物所,和同城的貝聿銘一樣擠身於世界一流的建築師行列。前些年,她在耶魯校長萊文的強力支持下,成功當選代表校友的耶魯董事會成員。 2009年奧巴馬總統授予林瓔代表美國最高榮譽的國家藝術獎章。
2007年林瓔曾訪問過聖路易斯,她先在華盛頓大學作"在藝術與建築之間"的演講,隨後出席了聖路易斯現代藝術館為她舉辦的題為"係統性的㬌觀"的藝術展。與貝聿銘的香港中銀大廈和波士頓的漢卡克等摩天樓不同,林瓔集藝術家和建築師於一身,她的作品可以是很小的工藝品,樓外的㬌觀,住宅和紀念碑。我們每天經過的,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的噴水池,也是林瓔的設計作品之一。
那天與我一同去欣賞藝術展的女兒能有機會與林瓔交談。林瓔說她也有一位年齡相仿的女兒。為紀念母親,林瓔特意將母親的中文名字取做女兒的中間名。這也是美國第二代華裔長大後,文化再認同的一個例子。因為她生長在華裔很少的俄亥俄州的大學城雅典巿,她在一次采訪時說,她離開雅典前往耶魯之前還真沒有刻意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當我女兒告訴林瓔她的哥哥正在耶魯讀書時,林瓔隨即問他在耶魯是屬於哪一個學院的。因為哥哥剛去耶魯不久,當時女兒麵對此問題還有點反應不過來。後來從耶魯的招生宣傳片中得知,不相識的耶魯校友在外麵相逢,自我介紹時不出三句話,就會相互提及自己隸屬的學院。顯然耶魯的學院在他們的大學四年的學習與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那麽耶魯的學院到底是什麽呢?
耶魯創校可追溯到1701年,開始一百多年都是培養本科生的耶魯學院。隨著1810年創辦醫學院,1843年法學院開始招生,耶魯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它的研究生院更是授予了美國的第一個Ph.D.,耶魯於1887年將名字從學院改為耶魯大學。這裏我們必須提到耶魯人才輩出的與藝術相關的四所學院:音樂學院,戲劇學院,建築學院和美術學院。大量好萊塢和百老匯的名星出身於耶魯。 2001年耶魯三百年校慶,耶魯校長在審視過去展望未來時指出,耶魯這四所學院是美國除了單一的專科學院之外,綜合性大學的類似學院中最為傑出的。專科學院指的是像紐約的朱麗亞音樂學院,紐約帕爾森或羅德島的設計學院等等。
麵對學校的發展,耶魯認識到本科生存在著過分專注於獲得實用的知識以供今後謀生的傾向。與此同時,學生在人類思想文明史,人文和科學那些核心的思辯能力的訓練則相應被忽視。大校園也不利於營造可能受益終生的同學情誼。為了本科生能在國際研究型大學內,享受小環境的緊密接觸,耶魯校長於1922年提議建立耶魯本科生的住宿學院製度。受益於像漢克尼斯等耶魯成功校友的康概解囊,從1933年至1962年耶魯相繼建起了12所住宿學院。一般情況下,耶魯將每年錄取的一千三百多新生,在入學前隨機分配到十二個住宿學院。當然他們會考慮性別,族裔和新生其他背景的不同,使各學院的四至五百名學生處於一個多樣化的環境。對於校友子弟,他們有權選擇父母所在的學院,布什總統的三代人都是戴維波特學院的校友。幾乎毎個學生在進入耶魯後,都會被他們各自學院的環境所感染,而即刻認為自己的學院是最好的。各學院的新生一般都在優雅的老校園度過他們在耶魯的第一年,然後再轉入各自的學院。可以這樣說,你在耶魯看到的最古香古色的樓宇,多半是供學生居住的住宿學院。
毎個耶魯學院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各異的庭院。送兒子入學的那個周末,我們和他室友的父母一同參觀了他們所在的布蘭福特學院的內部。他們有自己的圖書館,活動室放著台球桌,各學院還有自己單獨的餐廳,學生學做飯的廚房,健身房和出版物。各學院的球隊則參與住宿學院間的比賽。室友的媽媽感歎,如果她能從頭再來,真希望自己也能來此讀書。我們做父母的,好像已被各自的經曆證明是很難擁有後代的機遇和能耐上耶魯的。
在學院建製與管理上,耶魯毎個學院都有位主管學術和對外聯絡的院長。院長定期邀請社會各界的名流來學院與同學進行小型的茶會座談。學院還配備一位教務長管理學生日常的生活。院長一般是耶魯功成名就的教授,教務長則不一定擁有教授頭銜。另外,學院還定期安排一些教授的全家住在學院裏,以方便解答學生在學業與生活上的疑問。
2008年耶魯董事會批準了耶魯新建兩所住宿學院的計劃,如能實施,將使耶魯本科生增加15%,使其人數接近哈佛的數量。長期以來,耶魯招生辦都說,他們能從被拒的學生中再招收同樣數量的學生,也不會影響耶魯新生的質量。網上公布的耶魯建築學院院長史坦恩設計的新學院,也是鍾樓加庭院式的建築群。選址及舊屋的拆遷工程己基本完成,但由於金融風暴,兩所總耗資三億多美元的建築預算被迫暫停。前段時間還在耶魯校友中征集新學院的名稱,畢業於耶魯的中國第一位留美學生容閎也在考慮之列。按耶魯的傳統,住宿學院的名稱多為耶魯校友或與耶魯相關的地名,像莫爾斯學院為紀念來自耶魯的電報和莫爾斯密碼的發明人,愛德華曾是耶魯著名學者也是普林斯頓的創辦人之一,而布蘭福特則是耶魯鄰近的一個小鎮。這次耶魯校長萊文也明確表示,盡管耶魯仍需努力為新學院募捐,但新學院的冠名權不會向金主們拍賣。
為了加深對提及的學院的感性認識,我選幾張近些年拍的照片,以展現耶魯和牛津劍橋學院的景觀。你現在已知耶魯的學院連百歲都沒有,然而你看見的諸多耶魯的建築總是樓身暗舊,好似建的比新移民來美洲大陸的年代還要早。你可千萬不要被這一假像所迷惑,因為耶魯人故意向樓身上潑酸使各樓的曆史沉澱感與牛津的有得一拚。一棟好似中世紀的建築,它的地基處卻注明是1932年建造,這就是好虛榮的耶魯!
牛津和劍橋都過了八百歲的生日,牛津的曆史比劍橋更悠久。不知道劍橋對此牛津版的說法是否買帳。牛津學院創辦後,牛津學者與牛津村的鄉親的關係並非一直很和睦。 1209年,一位當地的婦女被牛津學者殺害。作為報複,牛津鎮上的人吊死了作案者的兩位牛津同事。因害怕進一步的報複,一些學者從牛津跑到了倫敦北麵的劍橋。他們在靠近現在的聖約翰學院的康河邊開始繼續研討他們的學問,並創立了劍橋的第一個學院:彼得學院。這也從此開啟了牛津劍橋幾個世紀的競爭關係。英文則出現一個Oxbridge的詞特指它們。
作為對比,美國資格最老的哈佛是三百多年前劍橋伊曼紐爾學院的畢業生約翰•哈佛,在他們落腳不久的新英格蘭殖民地創辦的。中國最老的大學,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則創建於1895年。北洋是在英籍德國人的呼籲下,通過李鴻章的幕僚在朝廷資助下創辦的第一所以西學為主的學堂,這是中國痛定思痛的結果。
牛津劍橋可以說是伯仲之間,劃船比賽是劍橋贏得多。諾貝爾獎得主劍橋88名,牛津48位。英國首相27位出自牛津,14位畢業於劍橋。英國總共的55個首相,牛津劍橋的占了75%;而作為出總統最多的二所美國大學,哈佛耶魯的總統人數不及美國44位總統的30%, 美國總統林肯和杜魯門連大學都沒畢業,英國的精英治國傳統由此可見一斑。這也從另一側麵說明英國其它大學與這兩所世界名校的差距。盡管英國人在自己的世界排名中有抬高英國大學的傾向,其實英美大學的綜合實力對比,英國除牛津劍橋外,還真沒有一所大學超過伯克利加州大學或芝加哥大學的。
我們可能得到劍橋重科學牛津偏人文的過於簡單化的印象,你可用很多反例去糾正此說法。牛津劍橋都熱衷於一對一的導師輔導的教學方式,近乎於中國以前的私塾。一般學生毎周與不同科目的導師見麵數次。在牛津呆過一年的同事告訴我,牛津學生是自己學東西,導師則用他們的時間去激勵學生做更深層的學術探討。一位劍橋的教授說,劍橋維持了這種印刷術發明之前完全靠口授筆錄的教學方式,他毎周見同一學生一至二次。每次學生在教授的辦公室一小時左右,三年下來老師的角色就像學生的學業上的父母。當然也有一些大課性質的講演,特別是對於學醫的學生,這些相對的大課一般是在大學範圍內進行的。我們在美國談論的文理教育的小課教學,是指毎堂課20人左右,學生都可能擁有授課老師的手機號以便答疑,而劍橋的資深教授通常是麵對一個學生的授課。牛津劍橋這種十分昂貴的教學方式,使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都有深刻的了解。當年達爾文就是在他劍橋的植物學教授的推薦下,才作為博物學家踏上了他的五年之久的環球科學考察,此改變曆史的航行使達爾文觀察到生物界驚人的多樣性,進而揭示出自然界的選擇壓力。
近代人類文明史的一些偉大的思想都誕生於劍橋,劍橋教授把這些歸功於那裏所特有的做學問的環境,使學者們沒有太多的壓力而能安心思考問題。劍橋的一個卡文迪許實驗室,就為我們帶來了麥克斯維爾的電磁理論,湯姆遜的電子和沃森與克裏克的DNA結構。曾經給牛頓創立經典力學帶來靈感的蘋果樹的後代還在三一學院,而電磁理論則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奠定了基礎。
我們這次先去的牛津後訪問的劍橋。火車從倫敦往西開,不到一小時就抵牛津。牛津站比中國大部分的中型火車站都要小,離站不遠是歐洲較常見的自行車存放處。步行十幾分鍾就到了牛津市中心的街上。牛津雖以牛津大學而著名,但是牛津首先還是牛津巿。這點對我們遊客來說,牛津劍橋沒有區別,因為它們都是與城市融為一體的大學。但是細說起來,牛津千年的曆史使它更具中世紀古城的味道,而劍橋則曾被稱為康河旁的貨物集鎮,比牛津要寬敞不少。看見兩側盡是現代商鋪的牛津步行街,我想大多數遊客與我一樣,腦海裏會問牛津大學在㖿裏? 從牛津的遊客信息中心出來,無意中發現一棟三層樓的淺黃色的老式建築,這建於十三世紀的貝尼歐學院便成了我們參觀的第一個學院。幾乎所有的學院對遊客都是收費的,貝尼歐可能是門票最便宜的,每人三英磅。受遊客青眛的學院,像劍橋國王學院,三一學院或牛津的基督教堂學院,門票可以高達七八英磅。但是國王學院大教堂的傍晚舉行的祈禱儀式是免費的,這樣可以省錢進入國王學院。
從好似老得都打不開的黑色木製門踏入學院,你瞬刻間就進入了一個寧靜的世界。中央有塊修剪得不能再好的草坪,園工正在鋤那些己經很短的草,他笑著說英格蘭人就是這樣整理他們的草坪的。草坪四周被四棟風格各異的房子環抱,這樣就形成了典型的中世紀的庭院。毎個學院都有不止一個大小各異的庭院,劍橋的聖約翰學院可能是最多的,方形的全封閉的庭院連在一起,共有五個之多。美國藤校房子上爬藤的傳統可能也來自牛津劍橋。靑䕨在牛津古老的房子上爬出一定的圖案,有時青藤覆蓋整麵的牆;看過一學院的門被藤環繞,像人頸子上係的綠圍巾。庭院四周的建築一般都會有一座是教堂,一個是他們非常重視的學生吃飯的餐廳,而二三層樓房子的窗台上常放著花籃。餐廳的高屋頂,配有整齊餐具的長桌,以及餐廳四周掛滿學院的創辦人或傑出校友的油畫,牛津費盡心思來營造這種放鬆的餐飲社交環境。大家對餐廳的第一感觸就是像哈利波特書所描述的,它的電影就是在牛津基督教堂學院的大餐廳拍的。這種中世紀和尚的就餐傳統,也或多或少地在耶魯得到保留,普林斯頓還有專門的就餐俱樂部的學生社團。
牛津和劍橋都與水結緣,劍橋的康河和牛津的切威爾及泰晤士河從兩所大學流過。自然流淌的河水給學校帶來靈氣,也與牛津劍橋的學院生活密不可分。劍橋的美景使遊人舉起相機隨時都能取景。他們的目標可以是康橋,仿威尼斯的歎息橋,以及康河畔近十所學院曆史悠久的建築物。在環繞劍橋諸多學院的康河上泛舟是件再美不過的事情,撐船的杆子大約六七米長,預示河水也不太深。我們從近國王學院的橋邊用五十英磅租船45分鍾,一般掙外快的年青人替遊客撐船,我們遇到的是一位品位高雅的英國女士。她以前是劍橋的一個學院畢業的,學的是攝影。由於數碼相機的誕生,以前學到的攝影技術已經過時了,她初夏在康河上為遊客講解百看不厭的風景和劍橋的遺聞趣事也不失為一件暇意的事。船往返於康河上的幾座橋時,她特別提到徐誌摩的詩"再別康橋"。後來發現徐誌摩也在國王學院的著名校友之列。詩人坐在學院的草地上讀書,康河就在眼前,還有岸邊的垂柳以及穿梭的小舟。普通人都會觸景生情,詩人留下名篇也就不奇怪了。我們也有機會停留於女王學院數學橋的康河南岸,在楊枊邊看來住的船隻,也透過康橋下的橋孔看國王學院的大教堂,草坪,以及教堂旁的白色長廊般的建築。
走在牛津劍橋的街上,你能享受到美國所欠缺的曆史感以及由此而生的氛圍。與德國一些小鎮相比,牛津劍橋都不是管理得最為精致的。牛津劍橋通常是步行街,既使有車也很慢,而在耶魯時常會有學生過馬路被穿過耶魯校園的車子創傷的報導。牛津劍橋的這份安全感,使人們更有閑心逛街邊精美的商家,品味各式餐館,以及欣賞學生模樣的音樂家表演的弦樂。雖然紐黑紋直接麵臨大西洋,但是沒有支流與耶魯校園相鄰,而靠近海的地方則被紐約通往波士頓繁忙的95號高速占據。那些紐黑紋海邊的工業設置以及高犯罪率的美國內城,完全破壞了水可能給我們帶來的祥和。
大家都是受旅遊資訊的指引,去看那些應該參觀的景點。如果讓我給出此行令我們最為難忘的,而旅遊指南可能匆略的地方,當屬牛津的麥德林學院。它是我們牛津的最後一站,麥徳林學院似乎是位於牛津巿高街最東端的一個學院。再往東過了麥德林橋之後便是大片的草地了。從麥德林塔的入口處進學院,過了幾個小庭院後你會來到一個更大的庭院。一棟建於三百多年前仍被稱為新樓的建築物呈現在我們麵前,樓的底層擁有二十多個拱門,拱門上麵是二層整齊的窗戶。麥德林的學生則在樓前的草坪上讀書或玩小的球類遊戲。與其它的庭院不同,它的兩側是開放的。穿過右邊的橋和別致的鐵門,我們來到了屬於麥德林學院的野生草地和花園。我們開始不明白,但直覺告訴我們沿著眼前的這步行小徑走,我們應該能回到麥德林學院的另一端。結果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才把這三角形的草地走完。幾百年曆史的石子鋪路的埃迪森步行道長約一英裏,它沿牛津的切威爾河延伸,路的兩側被幾十年老的樹與外麵的草地隔開。打電話給麥德林的管理人員,他們也不知道草地和花園到底麵積有多大,隻是告訴我,整個麥德林學院占地一百英畝。除了河裏牛津學生劃的小舟,或遠處學生的派對傳來的微弱的喧嘩聲,走在小路上的隻有我們一家人。接近學院時,麥德林著名的鹿園就在我們的眼前,數目可觀的鹿群以欄杆圍著的公園為家。據說草地在春天開一些綠紫色的花,花季過後的夏天和秋天,學院園工會把大量的鹿放進去。
耶魯和牛津劍橋學院最大的差別應該算是資金財產的擁有權和管理。耶魯僅有愛德華學院擁有數量很少的校友基金,供學生派對或一些指定活動的開銷。劍橋每個學院都有獨立的基金,最富的三一或聖約翰學院各擁有六億英鎊左右的淨資產。牛津和劍橋都各有一個聖約翰學院,它們在牛津劍橋巿以外擁有大片的土地,據說你能踏著兩所聖約翰學院的土地從牛津一直走到劍橋。這歸根到底是因為牛津和劍橋都是以學院的形式出現的,學生生活的大部分都在各自的學院進行。後來有了大學也沒有將這些學院整合在一起,雖然學生最後的文憑是大學發放的。我們可以從下麵的一些例子看出劍橋大學與各學院的關係。出名後的三一學院的牛頓被任命為國王學院的院長,但這項任命被後者封殺。劍橋國王學院的大教堂可能是世界笵圍的最宏偉壯觀的大學教堂,它完全受國王學院的支配與管理。而馬路對麵的小得多的聖瑪麗教堂則是劍橋大學使用的主教堂。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學生報誌願是報考各個學院,而不是直接申請牛津劍橋了。牛津劍橋的大學範圍內的各科係,像曆史係與生物係,與各學院之間的協調恐怕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耶魯的住宿學院則完全接受專管本科教育的耶魯學院院長和耶魯校長的撥款與領導。創立耶魯往宿學院不以承擔教學任務為目的,各專業的學生混合在這些社交的微環境中。
牛津劍橋和耶魯錄取學生都是通過申請過程完成的,英國也有類似美國普通申請表的程序,隻是它的遞表時間更早些。由於牛津劍橋沒有美國SAT和ACT這樣的標準考試,校方必須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來審議每位申請人。牛津劍橋的錄取最初是通過高中最後兩年的A水平課程的成績,還有更高的A*課程的表現。一般來說,美國可供選的二十多門AP課程相當於它們的A水平課程,也就是高中生選修的大學課程。另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牛津劍橋強調學生申請前應該確定自己的興趣和主修,它們叫course,美國稱major或專業。牛津劍橋則通過隨後的篩選過程評價申請人對其專業的準備程度。不僅A水平和A*的課程,個人申請的陳述也需表述自身學術興趣的發展與確定的過程。美國則更重視通識的教育,因為大家都明白很多學生在十七八歲時,根本不知道以後想幹什麽。耶魯學生毎人都有一個網上的帳號,專業那一欄,你可以在大二結束前隨便更換。
牛津劍橋的錄取過程與耶魯的不同,還在於他們的麵試是帶考試性質的。拿一位申請牛津的主修PPE(哲學,政治和經濟)學生的麵試為例,小夥子和麵試官坐下來後,就被開門見山地問及他的學術興趣。學生就自己讀書的名目和學術興趣的發展而侃侃而談。麵試官緊接著問他剛剛談到的經濟學家的主要觀點,隨後則直接考他一些經濟學的概念。最後的麵試還包括演算一道代數題。整個麵試過程,確實能反映出申請人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以及由此產生的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麵試在美國靠當地的校友組織的麵談是基本不會出現的,我在這裏用麵談以區別牛津劍橋的麵試。完全沒有麵談的斯坦福大學,還嘲笑哈佛耶魯走麵談的形式有歧視申請人之嫌疑。
英國還有一個獨特的現象,一般英國大學的第一把手是位行使校長職能的副校長,校長屬名譽職位而由皇室成員或一些爵士擔任。劍橋校長是沒有學術背景的女王的九十多歲的丈夫菲利浦親王而牛津校長為前香港總督彭定康。這種稱呼哈佛耶魯的校長們是不會接受的。國際會議上,英國人還需解釋他們的學術職稱Reader相當於美國的副教授或正教授。美國給年青學者直接的助理教授職位,他們在決定研究方向,經費申請,雇和辭退人的權力與資深教授的完全一樣。這一公認的有效體製,使得很多學者的最引以為自豪的成就是在他們的三十四歲創造力的黃金期完成的。我們欣慰得知,中國現在著手從淸華北大開始,逐漸實施從助理教授做起的終生職位的評議製度。耶魯校長在去年清華百年校慶致辭時說,淸華早期的五位校長中的四位曾在耶魯求學,清華引進美國鼓勵獨立與創新的體製應該是此傳統的延續。
這次旅行正好遇上英國女王的鑽石登基慶典。從格林威治回倫敦的船上,一位蘇格蘭的紳士說,最近的英國民意測驗仍有百分之八十的民眾支持保留皇室。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應該是個奇跡。當時兒子擬定我們需參觀的劍橋諸多學院時,他列舉了查爾斯王子,牛頓和培根都畢業於三一學院,我則開玩笑對他說,你還是不要把查爾斯與牛頓並列為好。當然英國實施的憲法製約的君主製使得王室不能幹預政治,但我們還是慶幸生活在不必向任何國王或女皇鞠躬的美國。剛到美國時,朋友告訴我美國擁有槍枝的最初的原因,是協助公民自衛以抵抗美國政府的可能入侵。美國人的這種獨立精神,使得他們在數次的戰爭中將擁護英國的保皇派趕往北邊。英國查爾斯王子的最大貢獻,恐怕是養活了英國人鍾情的,倫敦店裏的八卦小報的攝影和新聞記者。
文中的插圖及注釋: 圖一。耶魯大學老校園。老校園裏麵有耶魯最古老的樓以及耶魯幾位名人的雕像,包括說出"我隻能為我的國家犧牲一次"的美國英雄黑爾。四周不同時代的樓圍出了一個長方形大庭院式的開闊地,耶魯大型活動都在此舉行。主要功能則為耶魯本科生特別是新生的宿舍。
圖二。耶魯老校園的門樓。由於潑酸水平有限,不是所有的磚都呈黑色,耶魯人崇古愛虛榮可見一斑。
圖三。耶魯布蘭福特學院的庭院。耶魯學院的代表性庭院,曾被美國詩人Frost稱為"最古老和美麗的庭院"。
圖四。耶魯布蘭福特學院內的小庭院。這個小庭院位於宿舍的前麵,一位學生在吊床上讀書。
圖五。耶魯布蘭福特學院的門樓。右邊是院長的會客廳,也是舉行院長茶會的地方。通過遠方的門則進入另一個學院。
圖六。耶魯大學標誌性的建築:漢克尼斯鈡樓。這是從布蘭福特學院內的角度拍的,當天剛下過雨。
圖七。牛津大學的地標性建築Radcliffe Camera。這實際是牛津主圖書館的環狀閱讀室。 Radcliffe為捐款醫師的姓。與哈佛合並前的女子學院也叫Radcliffe學院。 Camera為意大利語"房間"的意思。
圖八。牛津的貝尼歐學院。我們參觀的第一個牛津劍橋的學院,精心修理的靑藤在牆上爬出圖䅁。
圖九。牛津的基督教堂學院。牛津最為知名也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學院。英國國王將其教堂升格為西敏寺級別的大教堂。名為湯姆塔的上方為著名的湯姆鍾,每天晚上9.05準時響101次。傳達學院大門關閉的信號,晚回者需付費才能進入。 101代表基督教堂學院最初的學者數,9.05表示牛津在倫敦以西,比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晚五分鍾。
圖十。牛津基督教堂學院的大餐廳。跟中國的文化相近,牛津劍橋很重視餐飲的地方,格局和氛圍。老師進入時學生需起立以表尊敬。掛著牆上的曾改變過世界的前輩們的目光,毎天似乎也在審視年輕學子的品行。哈利波特電影的一些就餐的場景就在此大餐廳內完成。
圖十一。牛津麥德林學院。英格蘭人確實是管理他們的草坪和花園的專家。
圖十二。牛津麥德林學院的埃迪森步行道。走在這1600多米長的野外步行道上,你不可想像這屬於一個學院。右側就是牛津巿的切威爾河,樹旁邊則是草地和花園。
圖十三。牛津麥德林學院的鹿園。鹿園與校園緊鄰,鹿在學生的視野範圍內。夏秋鹿會被放到更大的學院擁有的草地去。
圖十四。劍橋大學的基督學院。達爾文從愛丁堡學醫綴學後,父親要他在此學院學習神學以便日後任牧師為生。但他後來對自然界的動植物發生興趣,受劍橋植物教授的推薦,他踏上"小獵犬號"完成了五年環球航行,整個生物學因此而改變。
圖十五。劍橋國王學院。劍橋大學最美的風景之一。由於我們參觀時為學生考試期間,謝絕遊客進入學院。隻能從很遠的草地外拉長焦距拍攝,所以康河撐船的人和河邊吃草的動物都很小,大教堂後麵的龐大身軀也無法顯現。
圖十六。劍橋三一學院。這是它最大的庭院,中央為儲水潭,水從學院以西1.5英裏引入供早期的學生洗澡之用。前方的主樓是可容納250人的餐廳兼活動場所。
圖十七。詩意盎然的康河。岸邊的垂柳和花園,說不完故事的橋,俊男美女撐幹的遊船,確實讓你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