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於小紅:於光遠的五個女兒

(2013-12-04 11:17:34) 下一個
於小紅:於光遠的五個女兒

       今年十月間我在北京參加了兩個父親的追思會。在會議上我決定把我們姊妹五個,特別是三妹介紹給大家。

首先由衷地感謝各位追思父親的同誌們。父親對各個領域所做的貢獻能被大家認可,在地下也能得到安慰了。我是學工程的,對他的學術工作不了解,就從父親如何教育我們,使我們學業事業有成說起吧。

我是學工的,也曾被丁肇中點名到他的實驗室學習工作過。從小父親就著重培養我們的好奇心。好奇心驅使我從一個學科跳到另一個學科。最終一千美元白手起家,在美國成了光纖技術的早期創業者。我在廚房做出的產品讓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成了我的第一個客戶。現在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我的團隊擁有了一些國際領先的技術和專利,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開的
中國科學家論壇。上大學前我隻讀了初中。高中數學物理是我在寧夏幹校在父親指導之下用三個月時間速成的。自己動手,開動腦筋,克服困難,從中得到的創造的樂趣是無窮的。我對父親說,我創辦公司更像是有獎智力競賽。立足中國的小公司如果在某些技術上能贏過美國的大公司,是很過癮的事。我見他時,他從來都很有興趣聽我談科技進展。

在大數據時代中國必須掌握別人也
沒有的關鍵核心技術。不能受製於人,否則又會再次落後。高速數據網絡涉及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麵。我想向各位經濟學家呼籲一下,建議國家建立一套綜合評估體係,重視發展小型民營科技創新型企業。

二妹小康是學數學的,專業是計算複雜性,介於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之間。在她初中畢業失學的年代裏,家裏的藏書使她自學了數學物理哲學歐美文學。父親的科學家朋友提供了幫助,中科院的胡世華先生,楊東屏先生,黃且圓先生(楊樂夫人)都是她的恩師。跳過高中和大學,她成為78年文革後科技大學為中科院代培的第一屆驗究生,後來赴美取得博士,在兩所美國大學先後取得終身教職。

大家沒有聽說過的三妹小蓓是學醫的,很早去深圳參與創辦公司。她最終還是回歸本行,經營醫院,推廣開發微創手術的技術和設備,同時做救濟山區學校的慈善事業和綠化。

小東
妹妹是學經濟的,在北大任教多年,帶研究生,同時編輯經濟學術雜誌。她也是對父親晚年的工作幫助最大的,姐妹們對她為父親的付出都很感激。小慶妹妹在美國取得經濟學博士以後,進入世界銀行,主要從事教育、健康與社會保障方麵的經濟政策研究。

父親教育我們關懷我們的故事很多,今天就不一一講了。

父親一生經曆坎坷,多次受到政治運動的衝擊。我的母親孫曆生也是反右和文革的受害者的代表人物之一。那個特殊年代造成許多人間悲劇。在追思會上說這麽多家事,也是想告慰父親,我們姐妹五個都很和睦,而且繼承了父親樂觀的人生態度,最終都活得好好的。我們的再下一代,有學社會科學的,也有學自然科學和工程,醫學法律金融的。我們都會為保存父親的精神財富繼承發揚父親的思想盡一份能盡的力量。

再次謝謝大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於小蓓是我醫學院同學(1977-1982)。
隻是好奇想問一下:為什麽於小蓓不能算是於光遠的女兒,隻是因為她是於光遠離婚了以後才出生的? 那麽於光遠離婚時他妻子已經懷孕了,從這個角度講於小蓓還是他的女兒呀。

謝謝禾虹!
太皇太後 回複 悄悄話 最有個性的是小康:養了三個聰明可愛的娃,一點也不耽誤她的愛好,常常自己開車200麥到NY去聽京戲......
JYYXHEN 回複 悄悄話 老大老二都非常漂亮, 小東沒有遺傳爸爸的外表
laozheng 回複 悄悄話 這個‘組織’害人不淺。祝小蓓永遠健康,永遠快樂.
禾虹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的內容對我來說是新聞。
這篇文章的關鍵有曆史的,也有現實的。 於光遠培養下一代路線很正確。這是曆史的關鍵。 於小蓓是於光遠離婚了以後才出生的,在官方的記錄當中不算於光遠的女兒。 這就是現實的考量,是現實的關鍵。
用這樣的方式來強調於小蓓的身世非常的恰當。 但是有著對於"組織"的盼望,這就不能夠算是清高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