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麵小郎君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正文

這幾個神叨叨的刺客(一)

(2013-10-03 00:25:26) 下一個

刺客列傳所記五人中,曹沫最瀟灑,專諸最成功,聶政最慘烈,豫讓最搞笑,荊軻最莫名其妙。

先看下原文: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複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麵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複予魯。


簡而言之,就是曹沫替魯國率兵打仗,輸了,割地給齊國。兩國元首會麵的時候,曹沫拿刀子逼著齊桓公許諾歸還割地。 桓公想出爾反爾,管仲說算了算了,都答應了,就還給他們吧。

苗哥曰:曹沫之瀟灑,在於虛張聲勢地挾持一下齊桓公,兵不血刃,就解決外交大問題。最酷的是在齊桓公“許盡歸魯之侵地”之後, 曹沫的表現:“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麵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當然,他的瀟灑表現離不開桓公和管仲的大肚量。桓公要是認真起來,出爾反爾不說,拚著與魯國交惡,治曹沫一個以下犯上之罪,拖出去斬了,也是分秒間的事。曹沫的瀟灑很有點藺相如的風度,但是我們不能忘了,這兩個臣子的政績,與被他們挾持的國君的言而有信是分不開的。不過曹沫的故事讀起來還是很蕩氣回腸,很浪漫主義,很理想化。刺客列傳對曹沫著墨最少,但人物形象的光輝絲毫不弱於其他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