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幾句中國的“蛟龍號”

(2012-11-07 08:58:23) 下一個

 


說幾句中國的“蛟龍號”


我首先嚴重聲明我是100%的、絕對的、必須的外行!


但是我還是要先說幾句啥是科學,嘿嘿


科學這玩意兒,本來在西方也是當宗教看的,是宗教的一部分,開始也是從教堂裏生出來的嘛,當年生產裏低下,也隻有教堂養活了一些閑人。


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西方是把科學跟民主是一起推銷的,“得先生”和“塞先生”這一對兒先生把反對一戰後代表西方主流的“巴黎和會”的“五四運動”都給綁架了。


二個明顯的現象就是西方市場價值裏科學是沒有知識產權的,科學論文和科學書跟聖經一樣是送的,幾個老中烤幾個好萊塢的碟宣傳西方文化都能讓美國總統跟中國政府急。


但是呢,量變到質變,老中對“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都背了幾千年了嘛。


當然啦,科學還是必須跟技術相結合滴,技術與科學不同,技術可是有知識產權滴,科學是公開的,還是到處講學的,技術是保密的,還是封鎖的。


這裏,言歸正傳,我就說幾句中國的“蛟龍號”。


現在,公開的數字是中國的“蛟龍號”下潛了7000多米。而且好象是同一個“蛟龍號”從5000、6000、6500等等等等一路走過來的,7000多米還有好幾次,這一點在技術上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比7000米更重要,這個我最後再說。


當然了,最後我還要猜一下軍事價值,嘿嘿。


有人“有一句說一句:單從技術上講,“蛟龍”號並非下潛能力最深的載人潛水器”,他說,“中國人不怕死,敢把設備的能力用到極致。鬼子們卻不敢,設備提供7000米的能力,他們最多敢幹到5000米了不得了。大概鬼子們更強調“安全第一”吧? :)”


這裏有一個下潛“能力”的概念,我後麵說說設計能力與實際能力。


既然“設備提供7000米的能力”,那到6999米就應該是安全的,因此到6999米就應該還是“安全第一”。


當然了,如果你不相信你的“設備提供7000米的能力”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說理論設計和製造工藝還是試驗檢測等等等等都證明你的“設備提供7000米的能力”的話,可你還是不去6999米,那就不是你怕死或“安全第一”的問題了,而是你不相信自己的理論設計和製造工藝和試驗檢測等等等等,也就是說你不相信自己的科學技術。


那麽,為什麽你不相信自己的科學技術呢?


當然是你的失敗告訴你的啦,反正不是你的成功告訴你的。


再說不怕死,其實說什麽“中國人不怕死”是愚蠢的成見加自相矛盾的看法。


中國人不怕死嗎?你是中國人嗎?你不怕死?


誰都怕死!


說不定中國人還比西方人還更怕死也說不定哪,因為眾所周知西方人比中國人的冒險精神強嘛!


說什麽“中國人不怕死”的人其實還應該說那句跟“中國人不怕死”一起說的話,類似與“中國人舍不得東西”,嘿嘿


難道如果中國的“蛟龍號”下潛7000米死了人的話,“蛟龍號”那些設備還可以完好回來嗎?


說“蛟龍號”的時候拿什麽“中國人不怕死”說事兒的人給說說看,中國人怕不怕丟設備?


所以,怕死隻是怕的一部分,其實是怕失敗,就算中國當官的不在乎失去那些下潛的人們的生命,他們也怕失敗。


就算那些下潛的人即便是自己不怕死也有父母親還有老婆孩子,中國當官的還怕丟設備哪,忘了?


再說這些人也不是街上隨便拉來的,即便是他們自己不怕死,中國當官的也不想失去他們,自己的兵嘛,而且還是數量有限的幾個好兵。


這是我從微機百科抄來的:“2012年6月24日17時41分,順利完成手控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與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7000米新紀錄的3位潛航員葉聰、劉開周、楊波分別在太空和海底互相表示祝賀和問候。”


如果我他們6人差不多是同一級別滴,你同意嗎?


誰還要拿什麽“中國人不怕死”說事兒?


現在說設計能力和實際能力


設計能力不等於實際能力應該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實際能力是否達到設計能力是需要實踐檢驗滴。


具體到深海潛水器,當然,最好是可以在陸地上建造可以產生若幹米深海底的壓力和溫度等等條件的什麽試驗“艙”,然後再把你的潛水器放進去試驗。


中國有沒有這樣的試驗“艙”?


我不知道!


中國的“蛟龍號”在下潛7000米是不是在這樣的試驗“艙”裏試驗過?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蛟龍號”的各個零件的設計指標是必須滿足的,這些是可以通過試驗檢驗的。


但是,無論如何,即便是有試驗“艙”裏的模擬,模擬也不等於實際深海潛水。


因此,設計能力是必須通過實踐檢驗滴,我們都喜歡改革開放,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嘿嘿,理論設計不是標準。


我沒見過中國的“蛟龍號”,當然不知道她的下潛過程和操作程序,特別是安全性的判斷邏輯,也就是說我不知道“蛟龍號”是如何通過一係列數據決定她的安全狀態是否良好,也就是說決定是否繼續下潛,最後一路走到7000米!


但是,我知道“蛟龍號”下潛到7000米的過程就是對她的安全狀態的不斷的判斷,然後決定繼續,最後一路走到7000米的過程。


網友們,我前麵說了,“蛟龍號”的各個零件的滿足設計指標是通過試驗檢驗的,但是,把這些零件組裝成“蛟龍號”,然後“蛟龍號”達到設計能力就是係統工程了。


“蛟龍號”的設計潛水深度為7,000米,因此,“蛟龍號”下潛到7000米的過程就是對她的設計能力的實踐的檢驗過程。


所以,我以為對“蛟龍號”在不同深度的安全狀態的判斷是了不起的技術。


現在,我說同一個“蛟龍號”從5000、6000、6500等等等等一路走過來的,這一點在技術上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比7000米更重要,因為這裏涉及大家眾所周知的材料問題,當然還有整體設計和組裝工藝問題。


整體設計、組裝工藝和材料經受同樣的考驗,隻說材料,任何材料都有使用壽命,差不多就是使用次數,用一次就少一次,每一次對材料的使用都給材料帶來某種程度的損耗或疲勞,特別是下潛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深海下潛又是一個慢長的過程,大家可以想象組成“蛟龍號”的材料在下潛到7000米的過程中是要經受相當長時間的考驗的,第六次7000米級海試差不多9個小時。


這是我從微機百科抄來的:“北京時間6月30日5時23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被布防入水,開始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六次、也是全部海試中的最後一次下潛試驗。9時56分,“蛟龍”號到達今天最大深度7035米,並坐底。下午14時33分,“蛟龍”號浮出水麵,完成了中國“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的全部試驗。”


最後我還要猜一下軍事價值,嘿嘿。


整體設計、組裝工藝和材料的軍事價值是顯然的,對“蛟龍號”在不同深度的安全狀態的判斷方法同樣有軍事價值,特別是對於發展多次和長時間使用的無人深海裝置和保證它們的可靠性。


我如果記得不錯的話,普通子彈在水裏的殺傷裏隻有幾米,所以,深海裝置潛水越深也就越安全。


潛水裝置、船還有潛艇都是一樣,雖然它們要承受壓力,但是它們最怕壓力差,嘿嘿。


最最最後,我必須說,必須的,不管知道不知道我也必須說: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印度、台灣、南韓、等等等等國家都比中國先進十萬八千裏,就是孫悟空一個筋鬥雲的距離,哈哈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