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香港特約記者 麥燕庭
發表日期 10/01/2010 更新日期 10/01/2010 14:24 TU
寃假錯案是反右運動的後遺症,這位從右派毒害醒悟過來的劇作家在劉曉波獲判重刑後首次公開分享他的感受時,自然地用上這個警醒中國不要重蹈覆轍的曆史用語。
他憶述,聽見判刑時大吃一驚,「我心都涼了」,遙想,判刑前是平安夜,但劉曉波心裏一定很不平安;在聖誕節舉家歡樂的日子,劉曉波卻不能回家。
他說,和絕大多數有良知的人一樣,期望並且堅信,劉曉波不會坐滿十一年的牢。但中國顛簸的曆史動搖了他的信心,不忘補充一句:「可能我太樂觀了。」
沙葉新是劉曉波入獄「罪證」之一的《零八憲章》的簽署人之一,他說,當年是劉曉波拿著憲章底稿來請他簽署的,他仔細看過,認為憲章提倡的,是普世價值,非常和緩,比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推動的還溫和,又很能說明問題,跟他的理想一致,所以加入聯署。
這位在劉曉波開審前聯署與劉不可分割、願意共同承擔責任的編劇家,顯然至今仍然認為憲章是個好東西,他說,憲章是推動中國改善憲政,不是推翻國家,事實上,憲章推動的,跟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和黨中央在八十年代推動的黨政分家等體製改革是同步的。可惜,當權者派係太多。
在一九八七年的共產黨第十三次黨大會上,時任總書記趙紫陽在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黨政分家、政企分家、中央下放權力等建議,惜因舊有勢力阻撓而未能落實,不久便因八九民運黯然下台,其建議亦被束之高閣。
沙葉新還以他對被打成右派人士的覺悟為例指出,曾與劉曉波見麵,覺得他不是壞人,有些時候,見過了,便知道對方不是青麵獠牙,而簽署《零八憲章》的,都不是壞人,是滿有愛國心的人。
這些道理,香港人都明白,也許,更應該聽的,是中國領導人。
獎座幸遇沙先生
這副德性,在中國自然不會仕途順暢,所以即使他著作等身,聲名鵲起,又曾經是上海藝術人民劇院院長,沙葉新在八十年代中後期起,一直與獎座擦身而過,直至日前,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曾獻平藉《江青和她的丈夫們》在香港公演,特別把該會首次頒發的最高榮譽 – 評委會特別獎帶來香港頒予沙葉新。
這個獎可說是饒富意義,事緣沙葉新去年獲選為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但卻被學會主管部門「關心」,表明不希望他當會長,更不想見到他參加去年五月一日的會員代表大會或發言,結果,學會拒絕更改沙葉新當名譽會長的會員選舉結果,但同意把會員大會改為五一勞動節慶祝大會,不過,還是按原來計劃讓沙葉新發言。
當上名譽會長後,沙葉新堅持拒絕學會把他的作品《幸遇先生蔡》放入評選名單,這等於拒絕獲獎及領取一萬至十萬元獎金的機會,故此《幸遇先生蔡》「沒有入圍」,評委會去年下旬知道事件後,決定授予評委會特別獎。
於是,早應來到的獎座失而複得,而且位格更高,隻是,那刻有象征「是花是草都可以自由生長」的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徽號的獎座,隻能在香港這自由之地頒發。
原文載於:http://www.rfi.fr/actucn/articles/121/article_18687.asp
~~~~~~~~~~~~~~~~~~~~~~~~~~~~~~~~~~~~~~~~~~~~~
沙葉新(1939年-),回族,江蘇省南京市人,後移居上海。中國大陸作家,曾經化名“少十斤”。
目錄 |
1957年從南京市第五中學畢業後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1961年大學畢業後,保送進入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創作研究班學習,1963年在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擔任編劇。1985年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1993年為打破終身製主動棄職。近年沙葉新號稱:“不為權力寫作。”較為關注大陸的民主,亦對中共持諸多批評。曾被大陸高層點名批評。
• 多謝提醒。 -ZoyaWashington- ♀
(0 bytes) (0 reads) 4/24/13
• 在大陸,像沙葉新這樣尚存良知的知識分子實在少得可憐 -牛歌- ♂
(0 bytes) (5 reads) 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