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 文革口述 » 惲仁祥:憶1974年國慶招待會

(2013-05-29 05:24:43) 下一個
小 中 大引用 推薦 編輯 隻看 複製
惲仁祥:憶1974年國慶招待會
惲仁祥:憶1974年國慶招待會


惲仁祥


 

1974年,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國建國二十五周年國慶招待會,於9月30日晚上,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由人民敬愛的周總理主持下舉行。

宏偉的天安門廣場華燈齊明,紅旗飄揚,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裏燈火輝煌。宴會廳主席台正中懸掛著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巨幅畫像。畫像兩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出席招待會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朱德、張春橋、董必武、江青、姚文元、李先念、鄧小平、陳錫聯、紀登奎、華國鋒、汪東興、吳德、陳永貴、蘇振華、倪誌福、吳桂賢、宋慶齡、陳雲、李富春、徐向前、聶榮臻、郭沫若、阿沛•阿旺晉美、周建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滕代遠、沈雁冰、許德珩;以及各條戰線、各個方麵的代表和人士,來自世界各地的來賓,共四千五百多人出席了招待會。本人有幸以英雄模範人物代表應邀岀席了這次招待會。

7 點30分招待會開始時,周總理穿了那套人們很熟悉的深灰色中山裝,剛到宴會廳入口處,幾千人同時站了起來,大家使勁鼓掌,激動的流下熱淚,不少人“周總理!周總理!”喊了起來,周總理向大家招手致意。後排的人們一下擁到前邊,都想離總理近點,不少外國客人到了忘了禮儀而激動地站在椅子上,以便更清楚地看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敬愛的周總理。熱烈的掌聲響徹全場,經久不息。攝影記者緊緊跟在總理左右,盡量多拍一些總理的鏡頭。在周總理的一再示意下,人們才漸漸地平靜下來。宣布國慶25周年招待會開始,樂隊奏過《國歌》之後,周總理致祝酒詞。全場又一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周總理被掌聲送上了講台,用人們耳熟的清脆的聲音,宣讀著祝酒詞:

“ 貴賓們,朋友們,同誌們:二十五年前,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二十五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勝利前進。

………

我代表偉大領袖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中國政府向全國各族人民表示熱烈祝賀。向全世界人民和各國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給予我們的支持和援助。我們將一如既往,同世界人民一道,把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進行到底。現在請大家為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為世界各國人民大團結,幹杯!”

周總理每講一句話,人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周總理的祝酒詞不到四百字,人們的掌聲遠遠超過了他致詞的時間。當總理提議“為中國各民族大團結、為世界各國人民大團結幹杯”時,會場的氣氛達到了最高潮。人們舉起酒杯目送總理回到主賓席的座位上,遙向總理祝酒,祝願總理健康。

任何一個中華兒女,親睹如此熱情揚溢的場麵,誰不為享有如此崇高威望的共和國而自豪!在毛主席、共產黨英明領導下,幾億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汗水沒有白流,短短25年,把一個被外國人汙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建成了世界上名列第三的強國,引來許多國家貴賓,包括一些大使夫人,忘掉了禮儀站到椅子上親切地看望我們共和國總理為榮。回想此時此景,誰不深情地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周總理!

這次盛大的國慶招待是周總理生前主持的最後一次招待會,也是“文化大革命”以來最隆重的一次招待會,有其特殊的紀念意義。

早在1965年,周總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屆人大的政治工作報告就提出,從第3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15 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第二步,在本世紀內,全麵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事實證明,1974年前,我們提前五年多完成了“第一步,用15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而於這次國慶招待後不久,周總理在1975年初,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把上述第二步,更明確提岀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因此,建國二十五周年,是承前繼後的一年。曆史還證明:在這前,我們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接著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相繼提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繼而提前完成了用15年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至此,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按預定計劃完滿完成了,而且都提前完成了。這證明,在毛主席領導下,中央人民政府對國力、人的主觀能動性,摸得一清二楚,製訂的計劃很準確,還確實實現了毛主席關於:訂計劃要留有餘地,經過努力,要有產可超。那麽,某些人憑什麽說毛主席“頭腦發熱”、“隻講多快不講好省”、“超越規律‘極左’”、…?豈不是一派胡言。有諷刺意義的是,毛主席、周總經理一去世,一些人打著“撥亂返正”的旗號、喊著“四個現代化”的口號,結果至2000年,“四個現代化”不見了影子,以至已實現了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都保不住,而倒退為帝國主義的“組裝廠”,淪為半殖民地;“四個現代化”不敢喊了,換來一個建“小康社會”,結果小康到了被全國上下公認的老百姓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連死了也火葬不起;而占總人口0.4%的財主,卻占有70%的財富,……。這些年又打起“科學發展觀”,發展到了用八億件襯衫,換人家一架飛機,而本國市場上掛了洋照牌的國產布襯衫,少則每件幾十元,多則一、兩千元,而在馬路地攤上的不掛洋品牌的國產布襯衫,每件20元左右。更有中華民族的建築學,曆來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然而,嘴裏無休止的喊著“科學發展觀”,竟化上百億元聲稱為北京“標致”性建築的新中央電視台,請洋專家設計,結果搞成了嚴重損害我民族聲譽的無法直言的而隻好戲稱為“大褲檔”的中央電視台。包括那宣揚得神乎其神的“鳥巢”,我不少親友來了非去一睹為快,我勸他們說:我雖人家送給票我,我也沒有去看,從圖片和電視上看,不就像舊社會我們家鄉罩在火盆上的用竹子編的烤小兒尿布的那個罩子,沒有一點民族氣息,不值得去看。他們不聽勸,但去看了回來無一不後悔。還有古巴領導人在中國“領袖”麵前用華語高唱“東方紅”這首催人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歌曲;還有我們的政府“首腦”出國訪問,接待國的群眾竟砸來硬硬的皮鞋;…。更有我們的駐外使館被炸、飛機被撞、領土和領海被瓜分。每個正直的中華兒女,看了這些,極大部分都會掉下悲痛的眼淚,而感到受羞辱。而我們的宣傳媒體還在不停地叫喊:“太平盛世”、“和諧世界”、…。這30來年,一些人大話說絕、空話說夠、套話說遍,但就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沾邊。結果是,被汙蔑“不懂經濟”的毛澤東,他領導下製訂的所有經濟計劃,都能提前完滿完成;而號稱“懂經濟”的“博士”、“工程師”、“院士”等“專家”治國的30年,恰沒有一件大的規劃兌現,甚至不聲不響而不了了之。

1974 年國慶招待會,不僅是周總理生前主持的最後一次招待會、文化大革命以來最隆重的一次會招待會;也是中華民族以社會主義強國舉行的最後一次有4500多人參加的盛大招待會。這次招待會後不久,1976年初敬愛的周總理去世,相繼朱老總、毛主席去世。走資派篡了權,中華民族失去了頂梁柱、脊梁骨;而一步步走上修正主義道路,複辟了資本主義,最後是飛船上天而紅旗落地,勞苦人民又讓“三座大山”(修正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重重地壓在底層,這已是公認的事實。近些年,在“科學發展觀”的推動下,以乎中國從此真“科學”了,中國有“專家”說“月球有開發價值”,“有可用於發電的礦可以開發、解決地球上的 ‘能源危機’”,……。人們都伸了脖子、踮了腳在燎望“登月計劃”。但很可能又是一次泡影。我在發表的三篇文章建議仃止這項毫無把握的“開發月球計劃”,把這筆錢用在捍衛領土完整上。但很可能事實會證明,我的預見是正確的。據最近有同誌著文說,美國送給某國的“珍貴禮品”“從月球挖回的石頭”,經反複化驗鑒定,證明是一塊普通的石化了的木頭。可能就是我們常見的木化石。從一些國家對月球的探測證明,月球無空氣、無水、無生命,說明月球沒有樹木,也就不存在石化了的木頭。由此引起了思考:從目前科技水平,美國鼓吹在月球登陸,而後又返回地球,不可能實現,是個科技大謊言。這使我想起,當時美國公開的是模擬圖,介紹如何在月球軟著落,但沒有看到在月球上如何把登月的人發射升空,而脫離月球引力並最後轉入繞地球運行軌道,最終返回地球。而且見到到月球的是一輛登月車,沒有見到從月球用什麽航天器(火箭之類),以及發射設備等等。雖然月球引力比地球引力小很多倍(忘了具體數據,是否是1/9?),但也要有足夠的燃料和相當大推力的發動機的飛行器,才能把人送離月球,……,而返回地球。就不算這些,那在月球上的發射架怎麽運送去的、火箭又怎麽搬到發射架並豎立起來,……?這一係列的問號,可以推定,美國人“登月”極大可能是假的。而是當時急於在航天領域趕超蘇聯而編造的科技大造假。如果這個分析和判斷是正確的,則中國在“科學發展觀”聲浪下,而實質是一次“洋務運動”,化巨額資金的“登月計劃”,最後隻能是一個很不體麵的結局。比給全國人民造成7000億損失的鐵礦石案,將會是更慘,因為鐵礦石案,畢竟還撈了一些鐵礦石,而“登月計劃”將是貨真價實的“水底撈月”一場空。這就看岀毛主席、周總理停止登月計劃高明。將會有愈來愈多的事實證明,毛主席、周總理把“大老粗”、工人、農民、賣菜的選撥到黨和國家領導崗位,社會主義建設振振日上;而“專家”治國的這30 年,反到科技無多大創新,“改革開放”的這場洋務運動,使我們的科技同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大大拉大了(除航天領域外),而且岀了不少偽科學,鬧了不少國際笑話。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不妨回憶回憶30多年前共和國二十五周年的輝煌,使我們有個更清醒的頭腦,相比那25年的輝煌,我們做得怎麽樣?是後浪趕前浪、一浪高一浪;還是一代不如一代,反而沒有盡頭地腐敗下去?

2009年9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