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房寧:我們不能迷信改革——蘇聯解體教訓 2013-02-18 20:49 來源:鳳凰曆史 號: T|T

(2013-02-19 12:06:44) 下一個
房寧:我們不能迷信改革——蘇聯解體教訓
2013-02-18 20:49 來源:鳳凰曆史 有0人參與
收藏 打印字號: T|T
  核心提示:蘇聯解體給我們提供的教訓就是要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第一,我們不能迷信改革,不能迷信製度的變革就能解決一切,不在於製度要不要變革,不在於改革要不要改,而在於怎麽改。第二,改革是充滿了風險的,這是最大的共識。改革也許會帶來好的,也許會帶來壞的,我們再不能把改革單純地作為一個好東西,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
  嘉賓簡介:房寧,1957年6月生,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學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等。以其獨特的“第三世界視角”觀察、研究當代世界經濟體係的發展變化,揭示在資本全球化條件下的第三世界工業化發展的特殊規律,對於當代民族主義複興的曆史背景做出了新的詮釋。代表性著作:《現代西方政治理論》《現代資本主義發展引論》等。
  對蘇聯解體的認識影響了中國20年來的曆史
  鳳凰網曆史:1991年12月25日蘇聯正式解體,至今已有20年,以您的研究,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房寧:蘇聯解體原因幾乎講了有20年,蘇聯解體如同蘇聯誕生一樣是20世紀最重大的曆史事件之一,至於蘇聯解體什麽原因,我覺得談具體內容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透過這一重大事件認識曆史。
  人類曆史充滿了奧秘,是很難破解的,曆史上從來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一樣的,曆史規律難以認識,但人們又在鍥而不舍地探求曆史的奧秘,而探求曆史奧秘的重要方法就是抓住重大曆史事件進行解讀,重大曆史事件是探究曆史奧秘的窗口。曆史並不是在任何時空條件下都可以認識的,認識曆史需要時機。
  中國人對蘇聯解體原因的認識,影響了20年以來的中國曆史。今年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中國共產黨的三大經驗和三大挑戰》,三大經驗中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善於從實踐中學習,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我認為從蘇聯解體以來,我們有三大學習,其中之一便是從蘇東劇變中汲取經驗教訓。這不僅是我的看法,也是美國有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的意見,他認為中國20年來的曆史,中國共產黨20年來做出的一係列重大政策和決定,與其對蘇聯解體的認識有關。這是我對蘇聯解體這個問題重要性的看法。
  蘇聯解體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遷有關
  我認為不是單一原因導致了蘇聯解體,蘇聯解體有多方麵原因,是複雜的。也許20年前的人們並不這樣看,可能強調某一方麵多一些,但我現在覺得20年來人們逐漸達成共識,即導致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我更傾向於從多個角度看蘇聯解體,一定說哪個就是主要原因,這似乎有簡單化的嫌疑。“主要原因”也是從那個角度上看。
  在我看來,蘇聯解體與戰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遷有密切關係。要說蘇聯模式解體,就要說到蘇聯模式。蘇聯模式是從斯大林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它是高度的動員體製,高度集中的計劃體製。
  這種模式建立之初其實比較順利,它推動了蘇聯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模式,作為主戰場的蘇聯才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頂住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最後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戰結束後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模式其實仍然是比較奏效的,但後來這個模式失去了它的光彩。
  這其中的原因和整個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變化有關,或者說跟經濟全球化有關。蘇聯的出現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要經曆一個從上升到滅亡的過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終究會束縛生產力發展,當其到達一定發展極限後,資本主義就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乃至二戰結束之初,這種局麵似乎還在發展。毛主席當時曾經說過,東風壓倒西風,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那個時代比較混亂,充滿了戰爭與衝突,列寧稱之為資本主義的總危機。這種危機是呈規律性出現的,兩次世界大戰相隔不遠,一戰從1914年到1918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又開始了,而且更加嚴重,持續1945年,破壞非常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的影響非常大,資本主義陷入了危機。但這種情況在20世紀60年代發生了變化,60年代以後,西方逐步穩住了陣腳,從美國到歐洲,以及朝鮮戰爭之後的日本,西方陣營不僅穩住了陣腳,而且又有了新的發展。
1 2 3 4 5 下一頁
關鍵字: 蘇聯模式 蘇聯解體
責任編輯: 方樂迪
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