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中美如果軍備競賽,誰能撐到最後? 2013-1-25

(2013-01-25 11:33:38) 下一個
張誌坤

中美如果軍備競賽,誰能撐到最後?
2013-01-25

中美如果軍備競賽,誰能撐到最後?
2013-01-25
  中美之間正在進行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嗎?
  許多人中國一提到這一話題就不寒而栗,他們往往就此警告說,當年的蘇聯因此而垮台,我們千萬不能落此陷阱,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無法支撐一場新的軍備競賽,這關乎中國和平發展的既定方向,關乎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似乎一旦不幸發生,中國就將大難臨頭,國將不國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海內外都有相當一些專家學者嚴厲警告中國,千萬不要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不管美國怎樣打造日趨嚴密強大的反導係統,也不管美國怎樣發展完善“一小時打遍全球”的裝備體係,也不管美國如何策劃“空海一體戰”,也不管美國怎樣裝備完善其太空戰爭體係,中國都不要因應跟進,否則就有挑戰美國霸權的嫌疑,就有惹起新一輪軍備競賽的風險。更有甚者,還有人在和平發展的大旗下否認戰爭的必要性、可能性,說什麽“人類文明的進步,戰爭不解決問題了”,而隻能靠“互利共贏”解決。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在今後的人類曆史中,戰爭將永遠地退出國際政治舞台,言外之意,就是中國應該放棄一切戰爭準備,用他們的一句著名的宣言就是,“不要拿我的稅款去造航空母艦”!認為隻有這樣,中國才能有效規避軍備競賽的風險,才能避免重蹈前蘇聯的覆轍。
  既然這樣,我們不僅要問,中國真的能夠躲避這樣一場軍備競賽嗎?如果不能躲避,中國就注定要遭殃失敗嗎?
  一、軍備競賽是否可以避免。
  關於如何避免中美新的軍備競賽,迄今為止,避免論的擁躉們隻給出了兩個方法,一是自廢武功,如上述那樣,任由美國發展能打擊全世界——當然也包括中國的軍備,對此置之不理無動於衷;二是深化合作、加強互信,讓美國相信中國絕不挑戰美國,從而避免新興大國與傳統霸權之間的對撞,在中美之間構建其“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
  我們說,第一種方法等於是戰略投降,不過是當年汪精衛路線(或者說貝當路線)的現代翻版,沒有討論的價值。第二種方法想法美妙,辦法乏力,事實已經證明,誰都找不到一根支柱能夠支撐中美之間的戰略互信,而嚴酷的現實是,美國越來越不相信中國,也越來越不尊重中國,對美國來說,“合作”可以,“共贏”不行(有關這個問題,可以參閱筆者《中美合作,誰“合”誰,誰“作”誰》一文)。所以,第二種辦法也沒有實現的可能。
  因此,我們認為,新的軍備競賽難以避免,而中國必然被卷入其中。支持這一結論有三個方麵的理由:
  一是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推動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競賽化。人類的技術能力呈加速度式的發展,新技術新手段總是最先最快地應用到軍事裝備領域,更新換代的周期日趨縮短,這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在這樣一種大趨勢下,更新軍備、爭奪戰略製高點的行動就如同競賽一般愈演愈烈,不但在超級大國之間展開競賽,地區中等強國之間也競相比拚,甚至連區域小國也不甘落後,沒有哪一個國家不力求用最新技術裝備自己,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甘願在軍備上落後於人。所以,自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大大小小不同規模的軍備競賽就沒有一刻停歇。今天的世界也是這樣,盡管美蘇全球範圍的軍備競賽因蘇聯垮台而湮滅,但軍備競賽並沒停止,以色列與伊朗,巴基斯坦與印度,導彈與反導,隱形與反隱形,等等,各種形式的軍備競賽隻能用日新月異四個字來形容。
  二是軍備競賽乃霸權本能,沒有誰可以攔住美國不搞軍備競賽。凡“霸”都是打出來的,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沒有一個“霸”不是這樣誕生的;不但靠打成“霸”,而且還要靠打稱“霸”,否則霸權也不能維持,這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有霸權都遵循的規律。要“打”就得武力強大,就要在軍備上超越一切其它力量,這是一切霸權的本能,美國也不例外。做為有史以來最大、最突出的全球霸權,美國的霸權野心永無止境,美國的軍備發展永無止境(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閱筆者文章《美國的霸權野心究竟有多大》),它所追求的就是絕對安全,就是隨心所欲的戰爭自由,美國有權利打擊任何目標,而任何人都不可擁有還手的能力,否則就是威脅,就是挑戰,力量對等是霸權所不能容忍的,戰略平衡也是霸權所不能容忍的。所以,美國要拚命發展最新最好的武備,要壓倒所有國家的軍事能力。要把與其它力量之間的技術能力差距拉得越大越好,要無限地拉開距離。它過去是這樣幹的,現在正在這樣幹,今後還會更加努力的這樣幹。當前的幾個具體表現是:它要盡可能剝奪別國家的核能力,抵消其它國家的彈道導彈打擊能力,建立一小時全球打擊的力量體係,發展可以毀滅敵人而自身零傷亡的裝備體係,等等,其代表性的武備係統就是NMD、TMD、X——37B、X——47B,這些都是已經披露出來的,秘密在研和在裝的還不知道有多少。美國就是要搞這樣的競賽,不管是財政困難還是經濟困境,都不能讓美國有所動搖;也不管是誰來反對阻擾,同樣也絲毫不能讓美國有所動搖。簡單一句話就是:美國要搞軍備競賽,誰也攔不住,中國也不在話下。
  三是戰略競爭必然導致軍備競賽,不以人意誌為轉移。中美兩國之間到底是什麽樣的關係,迄今為止大致上有三種描述:第一種,合作的關係,“隻能合作,除了合作別無出路”;第二種,競爭的關係,或者“合作+競爭”的關係;第三種,對抗的關係;現在看來,第一種描述已經被無情的事實擊得粉碎,現在不值一提;第三種描述被認同的不多,而第二種描述正大行其道、廣為流傳。筆者其實並不讚成第二種描述,以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但為著討論問題起見,我們不妨順著第二種描述的邏輯、以其為起點進行討論。討論一下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中美之間的軍備競賽的問題。
  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能避免軍備競賽嗎?
  所謂戰略競爭,其目的是奪取戰略優勢,而在任何戰略優勢中,軍備優勢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礎,這是最基本的戰略常識。戰略優勢並不等於軍備優勢,但沒有一定軍備基礎的戰略優勢則荒誕無稽。所以,要想爭取戰略優勢,在軍備上就不能被對手所壓倒,必須具備足以自衛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緊密跟蹤對手的軍備技術發展,就隻能去縮短彼此之間的差距而不是拉大這個差距,否則就將被剝奪戰略發言權、逐出競爭行列而被淘汰。
  所以,與美國進行戰略競爭,中國不能坐視美國拉大其軍備與中國之間的差距,不能任憑霸權進一步強化其相對於中國的軍事戰略優勢和霸權的總體優勢,而應力求逐步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包括軍備水平的差距,也就是說,也必須在軍備方麵進行競爭。這就是說,戰略競爭中不可能沒有軍備競爭,也無法排除軍備競爭。
  二、中國不能在軍備競賽中被淘汰,更不能自行退場。
  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對永久和平充滿了向往,期盼著有朝一日能鑄劍為犁,化幹戈為玉帛,所有的人都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之中。
  也許正是出於這一強烈樸素的願望,所以今天中國特別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以便能夠專心致誌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應該說,和平發展或者和平崛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最優選擇、最佳路徑。但是,任何選擇任何路徑都必須麵對現實條件,都隻能在現實條件允許的範圍內行動。在現實條件下,中國不能在軍備競賽中被淘汰,更不能自行退場。原因在於:
  第一,“和平發展” 與軍備競賽並行不悖。
  現在,國內外總有人把“和平發展”與軍備建設對立起來,一說到中國重視軍備加強國防的正當舉措,就好像是對“和平發展”的動搖,在他們的鼓噪下,“和平發展”差不多成了套在中國頭上的緊箍咒。
  這根本就是錯誤的!
  不管什麽發展,其終極目的都是爭先爭優,也就是要獲取戰略優勢,和平與否不過是手段與途徑之別,目的並無二致。“和平發展”不等於放棄戰略優勢,爭奪戰略優勢就不能在軍備上落後,就必須在軍備建設上趕上時代的潮流與發展的潮流,也要把曆史上的欠賬追補回來,非如此,“和平發展”就要失去根本的保障,概括成一句話就是,“和平發展”與軍備競賽並行不悖。(有關這個問題,感情趣的可以參閱筆者文章《當代中國能否經得起戰爭的考驗》)。
  第二,捍衛國家利益,必須具備強有力的軍備水平。
  中國利益正在麵臨諸多挑戰,這些挑戰正日趨嚴峻,這在今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怎樣才能有效地捍衛自己的利益,長期以來,有一些頭麵人物大肆鼓噪“合作”、“談判”的曲調,他們說,隻有加深“合作”才能應對挑戰,隻有放大彼此的利益才能避免互相之間的衝突。因為這類人物都非同等閑,所以他們的聲音空前放大,一時間儼然成了中國社會的“主流”聲音。
  但是,事實無情地粉碎了他們的夢囈。挑戰中國的霸權集團無意於在戰略上平等對待中國,他們隻不過是打著“合作”的幌子對中國實施戰略壓迫;周邊勢力無意於在領土爭端中與中國談判,這已經從日本、菲律賓等國的政府聲明中得到驗證;大大小小的野心集團正試圖用武力手段訛詐中國,這也路人皆知……所以,這些頭麵人物所謂的“合作”、“談判”,現在變得淒淒惶惶,形象如同可憐的乞丐,在寒風中捧著一個上麵寫有“合作”、“談判”字樣破碗,用一種近乎哭泣的呻吟請求著別人的施舍。但讓人感到驚訝的是,盡管這個乞丐一直在寒風中很勤勉地哀告,但碗中依然空空如也,好不悲傷!
  人們常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句經典的名言包涵兩層意思於其中:一是決心,二是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強大的軍備是國家戰略能力的基石,沒有強大的軍備,中國難免為人所犯,也無法在為人所犯之後去有力地犯人,更不用說什麽應對利益在全球擴展所帶來的挑戰了,恐怕連“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都要力不從心。武器的批判隻能用武器來回答,這就是人類的基本現實。
  第三,落後就要挨打,軍備落後將使挨打的危險直接成為現實。
  “落後就要挨打”。這一膾炙人口的名言是對人類社會叢林法則最經典的概括,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還將是這樣。近一個時期以來有一種戰略上的忽悠,這就是所謂的“軟實力”一說,弄得中國的“專家”、“學者”也跟著神魂顛倒,似乎隻要中國的“軟實力”上來了,應對戰略挑戰就遊刃有餘了,更不會“挨打”了。
  其實,“軟實力”一說到底能否成立大可疑問,“實力”就是真實可信的力量,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硬邦邦童叟無欺,這樣的實力還有什麽“軟”的部分嗎,從字麵上理解,“軟”與“實”根本就是截然相反的東西,“軟實力”這一概念本身就自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
  拋開概念的文字釋讀不講,叫嚷“軟實力”的國家哪個不是在拚命打造軍備實力呢?美國是這樣,日本是這樣,俄羅斯是這樣,印度也是這樣,他們都不想在軍備上落後,因為隻有在先進軍備的支撐下才能攻打別人,即美國侵略占領伊拉克、阿富汗,俄羅斯攻打格魯吉亞,印度攻打巴基斯坦;而落後就要挨打,如蘇丹,如巴勒斯坦,如利比亞、敘利亞等等。
  中國也是這樣,軍備落後也直接麵臨挨打的現實危險。美國轟炸中國駐南使館的例子就不消細說了,僅僅就說現在,美國不是威脅要打擊中國的核地道嗎?不是準備摧毀中國的軍事基地嗎?日本不是準備同中國再打一場新時代的甲午戰爭嗎?如果中國沒有反擊能力,這樣的打擊隨時可能降臨頭上。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曆史經驗表明,美國也好,日本也好,他們發動軍事打擊總是行動迅速,且從不提前通知,更不會與受打擊者商量可否。
  三、誰先倒下,誰能撐到最後
  毋庸諱言,軍備競賽必然給各國帶來沉重的負擔與壓力。
  首先是財政上負擔。現代化武器裝備的價格簡直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沒有強大的財政支持,軍備競賽難乎為繼。
  其次是經濟上的負擔。發展軍備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這些資源投入到國民經濟的建設中,將有效地提升經濟發展的水準。
  最後還將在相當程度上成為社會的負擔。社會全體成員都要不同程度地承受軍備建設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降低了他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因為有上述這些負擔,所以軍備競賽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有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將不斷向政治、經濟、文化精神等各個領域擴散。這並沒有什麽秘密可言,可以說是盡人皆知。
  但是,盡管如此,古往今來的政治家、戰略家卻都對之情有獨鍾、樂此不疲,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孫子曾經說過,“夫不盡知用兵之害者,不能盡知用兵之利”。辯證地理解這句名言,就是說,應該既知道用兵之害,也應該知道用兵之利。具體到軍備上來說,這裏麵蘊藏有極大的戰略利益於其中。
  其一,這是伐謀所必須的內容。“上兵伐謀”,人們往往簡單地將其理解為外交捭闔,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戰略上“伐謀”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謀劃在軍備上建立和完善高出敵人水平的軍備係統,謀劃如何克製對手,包括裝備可以出敵不意、製敵死命的秘密武器,用眼下時髦的話就叫“殺手鐧”。隻有在軍備上棋高一著,才能為戰場上棋高一著奠定可信賴的物質基礎,才能獲取應有的戰略優勢。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發明的坦克,二次大戰美國發明的原子彈等,無不是這一精髓的產物。對此,中國古代的謀士曾用一句高度凝練的話予以概括“國之利器不可示人”。事實上,當年的美蘇之間軍備競賽,也完全不是簡單的技術和裝備的競賽,而是比拚智謀互爭上遊的戰略競爭。
  其二,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手段。人人都知道“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略的最高境界,但怎樣才能做到呢?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或者說重要途徑就是在軍備上壓垮對手,這是一個直接而有效的手段。相比於其它手段而言,這種辦法破壞最少、代價最小、效益最大。現在回頭來看,冷戰後期美國裏根政府之所以大張旗鼓地搞起什麽“星球大戰”計劃,其戰略用意也在於此。曆史上的確有很多大小霸權,它們不是被戰爭摧垮卻是被軍備競賽拖垮從而退出了曆史舞台。
  總之,軍備競賽是戰略競爭和戰略博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大戰略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一盤大棋中的主力棋子。這大概就是不管多麽高明的戰略家都明知其有害卻難以置身事外的原因,其中的關鍵就在於看誰能夠把握得好,運用得好,看誰能趨利避害,從而淘汰別人、自己勝出。
  現在,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已經拉開大幕開始上演了,中國躲也躲不開,那就隻能勇敢麵對,利用自身的優勢演出好戲。對中國而言,這不無危險,但更多的則是戰略機遇。筆者以為,利用現有的條件與機遇,中國能夠推動軍備競賽使之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第一,中國已經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基礎。
  今天中國的GDP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已經有相當的經濟實力,這一點,已經超過了當年前蘇聯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還一直保持著高增長,在經濟上已經對美國及西方的優勢構成了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適時地將經濟優勢轉化為戰略優勢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而且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果中國僅僅滿足於經濟優勢而不主觀能動地做戰略轉化,那麽就將麵臨美國及西方集團運用戰略優勢破壞中國經濟優勢的巨大危險,中國的經濟成就有可能成為戰略抵押品而毀於一旦。進行這樣的轉化,競爭戰略優勢,必須把軍備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瞄準美國的軍備發展動向,在追趕的同時,著力創新發展自己的戰略“殺手鐧”。為此,適當地犧牲一點生活水平,犧牲一點增長速度,付出一定的代價是完全值得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為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與百年大計,當代中國不能不這樣做,也不得不這樣做。這裏我們必須再次強調一句,這與和平發展並行不悖,不存在任何矛盾衝突。
  第二,可以做到在戰略上小投入大產出。
  投入與產出,戰略上也講究這個問題,中國軍備上的投入在戰略上可以獲得大的產出。這場競賽不僅是中美之間的事情,而是如一場浩大的台風那樣,席卷一大片。現在,日本、俄羅斯、印度已經卷了進來,韓國、越南、菲律賓、印尼等正擁身投入,朝鮮、巴基斯坦、伊朗等不得不參與。這是一件大好事,中國可以一帶五、帶六甚至帶動更多,在戰略上坐收“四兩撥千斤之效”。一些國家狂購武器,對中國而言表麵上看是壞事,但從長遠看卻是一件大好事,因為這場競賽的程度越來越激烈,壓力越來越大,進來容易,出去就將是被淘汰,而被淘汰的下場肯定不會好受。第一輪被淘汰的將是那些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的小醜,接下來的就是印度、俄羅斯、日本,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夢、有聲有色大國夢,勢將因為這樣一場競賽而葬送,這就能化解中國許多戰略難題,免除相當多不必要的麻煩。
  第三,不給霸權以喘息之機。
  現在,美國還在財政的困境中支撐。不給其削減的機會使其繼續加大國防費用開支,這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這是必須的;美國還在經濟的泥潭中掙紮,它要重振製造業,實現經濟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讓更多的美國企業以軍火為業,不亦宜乎?這也是必須的;美國已經有若幹戰略負擔了,除上述兩項之外,所謂的反恐依然揮之不去,它急於收縮戰線、集中力量對付中國,卻仍然難於從中東脫身。在這種情況下,再給美國增加一項更大更重的戰略任務,即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這不是中國對美國對最大的信任和對霸權大國非常負責的表現嗎?這也更是必須的。
  所以,軍備競賽正當其時。這場競賽時間越長越好,範圍越大越好,程度越深越好,最後的結果必將給全球帶來一個嶄新的麵貌。
  那麽,這場軍備競賽到底誰撐不住,誰能支撐到最後呢?
  我們說,一場浩大的新軍備競賽已經開始,這已經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美戰略博弈的重要內容。同任何一場競賽一樣,這樣的競賽注定要決出高低、淘汰不堪,但與其它競賽所不同的是,這樣的競賽關乎民族的興亡國家成敗,勝出者將贏得戰略上的勝利,失敗者將以悲慘的麵貌收場。這場比賽不僅有中美兩大國參加,還有俄羅斯、日本、印度、越南、韓國、朝鮮、印尼、菲律賓等國一並在你追我趕。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任何人都找不到中國應該下場的理由,任何人也都看不到中國能夠被淘汰的可能,感到危機甚至有點煌煌不可終日的是別人而不應該是中國。這大概就是中國帶來的最嚴峻的挑戰,也是“中國威脅論”的最大動力源。
  所以,最後誰會撐不住,很可能並不是中國。


所有文章隻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人人網 更多 0
上一篇下一篇 打一巴掌給個台階,美日的雙簧能夠得逞嗎
文章評論
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轉到頁
[9樓] 評論人: frizzy 查看評論專輯
我看到這篇文章很惋惜,從佛教上講,造武器的人都是要下地獄的,直到這件武器完全銷毀了才有出期,發這樣文章與這樣評論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用這些上萬萬億的錢去造武器為何不拿出幾億錢,用來培訓有中國傳統佛道儒文化的人士去全世界傳教,讓大家共同放下武器呢。
2013/1/26 0:25:10
[8樓] 評論人: frizzy 查看評論專輯
我看到這篇文章很惋惜,從佛教上講,造武器的人都是要下地獄的,直到這件武器完全銷毀了才有出期,發這樣文章與這樣評論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用這些上萬萬億的錢去造武器為何不拿出幾億錢,用來培訓有中國傳統佛道儒文化的人士去全世界傳教,讓大家共同放下武器呢。
2013/1/26 0:24:02
[7樓] 評論人: rhc135 查看評論專輯
古往今來,總有言戰與言和兩派。而反觀曆史,言戰派的風險卻大得多,因為一旦開戰,真正的言戰派必然要衝上戰場,既使打勝也是拋頭顱灑熱血的結果,如果戰敗,言戰者不死也必將被逐出政治舞台。所以,不管言戰者出於何種目的,但首先必須要捍衛國土的完整,這是值得人們讚賞的。
2013/1/25 17:35:40
[6樓] 評論人: windmill 查看評論專輯
把握幾要點:其一軍備競賽不是堆砌競賽--不是現役打仗軍械、當量、載具 堆砌。
2013/1/25 11:57:13
[5樓] 評論人: 黃鬆明 查看評論專輯
中國文人有一個思想誤區,以為和平環境才能夠發展經濟。
其實剛好相反,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是同步發展的,這是英語國家幾百年來的發展道路,他們的經濟發展是打出來的。
英國的工業革命不是依靠紡織機機的技術,而是依靠海軍艦艇的建造技術發展起來的。它需要技術要求最高,質量最好的鋼材;它需要炮身最堅固,射程最遠最準的大炮;它需要馬力最大的蒸汽機,經得住惡劣氣候和最大海浪的考驗。
科學技術是因為有迫切的需求發展起來的,熱力學,金屬材料學,炮彈軌道的實驗和理論,等等,有數不盡的科學技術需要發展,和得以發展。
英國是靠近歐洲大陸的幾個大島,擁有一大片的海外殖民地,需要大量的海軍艦艇、貨船、客船來維持人員和貨物來往。英國占領香港以後,並不急著在香港建紡織廠,而是建兩個大型船塢,太古船塢和黃埔船塢。太古船塢一度是亞洲最大的船塢,後來才被日本的船塢趕上來。
英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和海外擁有充足物質的補給線。幾百年從來是英軍在歐洲大陸作戰,歐洲大陸軍隊無法渡過英吉利海峽在英國登陸作戰。1588年8月
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圍攻英國,但英國用小型靈活的艦隊就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靠的是海上作戰策略和艦艇炮火的技術力量。
從此英國走上科學技術建軍,和依靠海軍作戰謀略的道路。英國打鴉片戰爭,事先做足了“知己知彼”的工夫。英軍打廣東、福建沒有占什麽便宜,而打舟山進入長江口,切斷了大運河的北京糧食補給線,清廷就屈服了。
今天我們在思想上還繼續打敗戰,我們以為是敗在英國的“船堅炮利”,但要知道當時從英國到中國是需要一百多天的航程,以當時英國的財力根本無法負擔長期的持久戰爭。當時英國是需要從鴉片貿易得到國家稅收的,一旦沒有了鴉片貿易,還要負擔龐大的軍費,戰爭能夠維持多久呢?清廷屈服,英國後來財源廣收增強了實力,侵略野心更大,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從香港出發攻入北京,中國遭受天大的屈辱。
實際上我們是敗在沒有戰爭意誌。
2013/1/25 11:42:03
[4樓] 評論人: mayachief 查看評論專輯
如果美元還是儲備貨幣,那麽中國不可能在軍備競賽中獲勝。中國要想贏得與美國的軍備競賽,1,要削弱、顛覆美元的儲備功能;2,不能透支自己的經濟實力;3,打持久戰,以13億人們的勤勞、智慧最終戰勝美國人的貪婪。
2013/1/25 9:45:16
[3樓] 評論人: wysh121 查看評論專輯
關鍵還是經濟作為後盾。
2013/1/25 9:38:02
[2樓] 評論人: RanD 查看評論專輯
中國不被軍備競賽拖垮的前提是,金融不能失守.
2013/1/25 9:36:56
[1樓] 評論人: ynwstsh 查看評論專輯
備戰、備荒,為人民!大家懂的。
2013/1/25 9:28:53
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尾頁 轉到頁
評分與評論 真差 一般 值得一看 不錯 太棒了

評論員用戶名 密碼 注冊為評論員
最新通過審核的評論員: lmljx20001 劉金華的博客 滄海無影 品眾文化 zcw001 zgr008 seo0168 爛漫陽光 coop 低調飄過
發貼後,本網站會記錄您的IP地址。請注意,根據我國法律,網站會將有關您的發帖內容、發帖時間以及您發帖時的IP地址的記錄保留至少60天,並且隻要接到合法請求,即會將這類信息提供給有
關機構。詳細使用條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