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專家:美對遏華失敗有準備中國也應最壞打算 Zt

(2012-12-27 07:42:23) 下一個

無論美國如何掩飾其亞太再平衡戰略,都無法改變遏華事實。

  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現在還是繼續演進的過程中,還沒有全部到位,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連美國恐怕都不能完全預見到。我們來回顧一下,從美國的戰略名稱定義的變化,可以看出它的戰略還不是很成熟的,還有可變的因素。

  應該說冷戰結束以後,我們經曆了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美國戰略重心仍然是歐洲,這是毫無疑問的,主要目的是擠壓前蘇聯戰略勢力範圍。第二個十年,發生了9.11事件,美國把大量資源、精力投入中東,但是戰略重心還是在歐洲。現在已經進入第三個十年的第二年了,應該說美國看到了世界大趨勢正在發生變化,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外交等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成為全球力量正在上升的地區。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出於自己的全球利益,出於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把戰略重心移向亞太地區。

  美國全球戰略有一個地區戰略,叫亞太戰略,它取了好幾個名字。第一個說是“重返亞洲”,後來又說美國早就在亞洲存在,不存在重返的問題。過了一段時間,也就是今年的6月份,美國國防部長在新加坡安全論壇上明確指出:美國在亞洲戰略再平衡。這說明什麽問題?美國自己內部也有爭議。有很多估計,第一,歐洲人聽了不樂意,特別是中歐國家像波蘭,一看美國把戰略中心轉到亞太地區,他們很失落。第二對中國有很大刺激,你跑到亞洲幹什麽,不是針對中國嗎?第三東亞一些國家也產生一些不安定的情緒,美國來了,中美如果搞對抗,會影響地區經濟安全形勢。這種情況下,美國改成亞太再平衡戰略,這個戰略是用新名詞掩蓋它的戰略意圖。這個名詞也有點中性,說再平衡就可以說並沒有指向誰。現在美國官方或者學術界都一口咬定亞太再平衡戰略並沒有扼製中國的企圖。


  美國再平衡戰略到底平衡什麽?到目前為止,美國官方或者學術界沒有一套係統性的、權威性的說法。但是根據國內外學術界一些專家分析,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幾個平衡。第一,從全球範圍來看,向亞太地區傾斜。第二,從亞太本身來看,從過去更多關注東北亞,現在向東南亞或者南海地區、南亞地區轉移,更多的關注南邊地區。第三,從軍事手段來講,它的布局很明顯要加強空海一體戰的平衡。第四,美國對東亞國家或者美國盟友國家,也要搞平衡,即平衡中美關係與美國跟其他盟友或者東亞國家的關係。這種平衡不管怎麽說,都不能脫離它的本質。

  一,就是要到亞洲來鞏固它的主導地位或者霸權地位。簡單來說有三條:1.著眼於亞太地區有利經濟態勢,要尋求經濟利益,鞏固它的主導權。2.把矛頭指向中國的和平崛起,因為它根深蒂固認為,中國的和平發展最終結果是要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它要千方百計地限製中國的和平發展,或者不讓你崛起。3.美國有一種宗教思想,認為美國的利益是全球的,是上帝賦予這個使命,要求美國維持世界的秩序,主導世界的秩序。小布什當政的時候曾經說:我是上帝的兒子,我的任務就是領導美國管理好世界。美國人普遍有這種思想:我們是上帝的子民,我們跟你們中國人、其他人都不一樣,美國是來拯救人類的。所以美國的對外戰略,從獨立戰爭到現在,就四個字:拓展擴張。

  二,是美國戰略意圖對中國扼製到底是什麽程度?跟過去的接觸加扼製有區別嗎?我的結論是有區別,扼製的程度在加強,但是沒有根本性的區別,還是有兩麵性,搞對衝戰略。它一方麵跟我們合作,另一方麵又防範我國,如果扼製不住中國,它也有最壞的打算。我想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準備。中美關係是一個動態的關係,不僅僅取決於美國,還要取決於中國。所以對中美關係,我們要向更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思考。

  三,是應對美國戰略調整,中國有什麽優勢和製約因素,對這個問題也要有清醒的估計、實事求是的估計。第一,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的發展,隻要把自己內部的事情搞好了,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沒法兒扼製中國,這是關鍵因素。第二,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或者說再平衡,不能不顧及中東、歐洲的問題。目前中東問題很多,伊拉問題、敘利亞問題、埃及問題,美國沒法兒全身而退,所以到2020年,美國60%的海空力量調到亞太地區,能不能如期實現也是一個問題,還要看這些熱點地區的發展狀況。第三,經濟上中美有相互依存的關係,但是這個關係是脆弱的,是不對稱的,我們處在一個比較弱的地位,美國處在比較強勢的地位。在美國當前經濟情況困難的情況下,這一條是比較有利的因素。如果在經濟上中國不行了,美國失去了中國這個市場,對它的經濟還有利嗎?這是它必須要考慮的。所以美國對中國的定位:不是敵人也不是朋友。這個定位跟過去冷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全麵扼製政策是不一樣的。美國在對中國的關係中,有時候強調合作,有時候強調扼製,但是美國對我們的遏製在加強。

  中美關係能否健康、穩定發展,主要問題在美國。我們在這方麵也有許多工作要做。(作者:唐寅初,前駐德國國防武官,少將,中國國家安全論壇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劉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