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呂大樂:不理解(港人)戀英情緒 ..
(2012-12-02 22:31:24)
下一個
21
呂大樂:不理解戀英情緒
【明報專訊】近年社會出現一股緬懷英殖的情緒,前港督麥理浩興建公屋及反貪等政績更特別被港人推崇。港大社會學係主任呂大樂在新書《那似曾相識的70年代》中,卻反駁1970年代的英殖時光非想像中美好。他稱不理解本港目前「戀英」的情緒,但指政府回歸至今仍未摸索管治及重新拓展的方式,令管治出問題,社會充斥怨氣。
港英發展新市鎮 因有工業
在70年代讀書成長的呂大樂說,70年代香港社會經過極大轉變,包括基建發展及家庭電器化等,不少港人至今仍對時任港督麥理浩有高度評價,特別欣賞其「十年建屋計劃」、興建地鐵及成立廉政公署的政績。不過,他親曆「那些年」,指當時有不少重要問題未獲處理,港人亦不信任殖民政府,更指出麥理浩最為人讚頌的政績,亦隻是繼承上任,「不要當戴麟趾無做斃」。
呂大樂稱,麥理浩打從開始已將施政定性為政治問題,希望透過搞好社會服務及經濟,將香港變成國際城市,令市民覺得居於香港較內地優越,從而抗衡中國。
梁班子推行新界東北發展碰壁,新市鎮被擔心淪為「內地富豪後花園」,呂大樂分析,港英政府成功開拓觀塘、荃灣等新市鎮非因計算精密,而是有「天時地利人和」,認為目前在缺乏製造業支撐下,開拓新市鎮難度將更高,「過去你有工業區,就有人搬入去住,之後就自然發展飯堂、大牌檔及市集等,這些都與工廠有密切關係」。
批人口政策 輸入專才漫無目的
呂大樂批評,目前政府的人口政策與發展新市鎮一樣迷失,政府雖有輸入人才的「專才計劃」,但卻不清楚要集中發展哪個產業,「你無目標,隻說要吸納叻人,現在我們有內地女明星、鋼琴家、大陸投資者(入籍),但我們要他們做什麽呢?」他指出,要發展新市鎮,政府同樣必須想清楚新市鎮的經濟基礎是什麽,否則新市鎮人口將與當區就業及配套錯配。
21
我對這篇文章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