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之二:最近追溯李登輝與釣魚島相關言論報導....

(2012-11-11 22:41:13) 下一個
李登輝“出賣釣魚島給日本”的思想根源

李登輝在日本拍的武士照

李登輝親日,源於其對“日本精神”的好感

李登輝當政之後,就從不掩飾對日本的好感。在其卸任後,就更不諱言對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精神的推崇。李登輝在日據時期的台灣長大,留學京都大學,甚至日本戰敗後李登輝回台繼續念大學,教授也還幾乎都是日本人。李登輝在《日本的教育與我》的演講中稱,若非接受了日本教育,“恐怕現在的我也無法建立拯救自己生命與魂的基本想法。”

李登輝對日本文化最激賞之處,就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李登輝曾撰寫《武士道解題》一書專門談他對武士道精神的理解,精髓在於“高貴者更應盡其本份”,這使他養成了“重視忍耐、自製與秩序並且為公奮鬥的努力精神”。卸任後的李登輝一直在推崇日本這種傳統精神,並認為台灣人應該學習,雖然他也承認這種日本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這個國家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引起戰爭”,“但隻要錯誤部分改過即可”。

李登輝對傳統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過度推崇,還令他對日本現在的狀況感到不滿,他認為日本政府對美國過於軟弱,對中國甚至是“卑躬屈膝”。為了重振日本,曾經身為日本人的岩裏政男(李登輝日本名)還曾重新演繹維新誌士阪本龍馬的“船中八策”,向日本年青人提出建言。…[詳細]

某種程度上,日本確實開啟了台灣的現代化進程

李登輝對日本的好感,還來源於日據時期他對日本人建設台灣的直觀感受。他的最大感觸是,日本人用教育把近代觀念引進台灣,使台灣人蛻變成為能夠守時、守法,具有金融貨幣、衛生與新經營觀念的新時代份子。到了1920年代,台灣人受到西方新思潮影響,建立各種社會團體,提出議會民主、政黨政治、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地方自治、選舉、自決獨立等等主張,並且要求“日本必須給予台灣人應有的權利”。

李登輝曾舉過兩個對台灣建設起過重要作用的日本人來說明日本對台灣的貢獻。一位是曾興建台灣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他主持修建水壩,不僅是為了讓水路暢通,還非得要讓農民能夠取得水源進行灌溉。為此他研究各種可讓農民順利取得水源、有效利用水源的做法,終於成功。李登輝認為他“誠實並且認真,完全展現了率先垂範、實踐躬行的日本精神”。

另一位李登輝推崇的對象則是曾擔任台灣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在這位能吏的主持下,“台灣竟從三千年太古時代,一躍進入二十世紀進步文化,一掃瘧疾與瘴氣,成為名副其實的福爾摩沙。現在台灣各都邑,不論土木、教育,乃至於各種設施,比之內地,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日本殖民後開啟了台灣的現代化進程。這種殖民與在朝鮮、後來在中國內地不同,並非全然的掠奪和壓迫。對於李登輝這種本土出生的台灣人來說,對殖民者痛恨的意識相對淡薄甚至沒有就不足為奇了。…[詳細]

割裂釣魚島與中國聯係是為了“台灣認同”

李登輝情願把釣魚島“出賣”給日本,更大的原因恐怕還在於有意割裂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因為,即便主張釣魚島僅屬於台灣而非中國,從法理上追溯,也是必須要用到明、清的官方史料的。但對於李登輝來說,這正是他所不情願的。近年,李登輝多次聲稱他並不主張“台獨”,一度讓人懷疑他再度轉變了政治立場。但李登輝實際上的意思是,他已經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隻是名分還有問題而已。

李登輝反對“台灣是大中華文化圏的一部分,所以台灣屬於中國”這一說法,在他看來,“僅以言語或文化之相同性,國家是無法形成的。更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對生活基礎之土地皆有摯愛的心。謀求新天地移居到美國之英國清教徒,包容其他民族,另創立新的國家。”李登輝認為台灣從中國“另立出去”,可以類比為美國從英國手上獨立——經曆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的民主化改革,他認為台灣人已經是獨立的新的存在,台灣人已經具有台灣人之認同,台灣人就是台灣人,而不必非得還是中國人了。

因此,李登輝打心眼裏就不願意讓台灣跟中國扯上關係,而要主張釣魚島的主權,則勢必與中國有所糾葛。此一心態,在台灣人中為數不少。…[詳細]

去年民調顯示僅4%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2012年02月28日06:02人民日報

字號:T|T

台灣“中國統一聯盟”近日舉辦座談會,呼籲掃除教科書中的“台獨”毒素。

這一次,說破“皇帝的新衣”的是一位90多歲的老人郝柏村。

郝柏村近日投書台灣媒體,呼籲“正視中學史地課本”,引發台灣各界不吐不快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潘朝陽說,台灣曆史課綱上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並列,這樣的基本架構已經形成“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概念。

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說,地理教科書上“中國第一大島是海南島”、“我國最高的山是玉山”,諸如此類都是在貫徹“一邊一國”,似乎“中國不包括台灣,‘我國’不包括大陸。”

直擊教科書,可以看清一個更真實的台灣。

列祖列宗變“劣祖劣宗”

如果說一個人的世界觀是他讀過的書的總和,那麽,教科書就是一個人世界觀的基礎。台灣的教科書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都是統一編寫的“統編本”,曆史、地理講的是秦皇漢武、長江黃河。“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馬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這樣的詞句中小學生耳熟能詳。多年前記者采訪一位台灣的飯店經理時,他的一段話令我至今不忘:“我1990年第一次到大陸,當飛機上播報我們正飛躍長江時,我激動得心要跳出來,這就是我在小學課本上念過、以為一輩子也看不到的長江啊……”

上世紀90年代,台灣實行教育改革,課本由“統編本”改為在課綱(教科書大綱)指導下的“審定本”,即民間出版社可編輯課本送審後印刷,各中小學自行采用。此時台灣也開始進入李登輝、陳水扁時代,教科書就在“台獨”意識形態之下漸漸“去中國化”,比如南京大屠殺被從曆史課本上抹去,“抗戰勝利”變成了“終戰”,“日據時期”變成了“日治”,陳水扁在位時還推動過一個“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劃”,列出5000多個“不當”詞,結果,國劇改成“中國京劇”、國畫改為“中國水墨畫”。此外,壓縮“國(語)文”課、刪除文言文,以至中學生語文水平下降,把“列祖列宗”寫成“劣祖劣宗”。此事見諸報端,引發詩人餘光中發起“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不能以短暫的政治主張來幹擾文化的傳承。”

認同下降的主因

近幾年,兩岸關係有諸多突破,人民往來日趨熱絡,但是,各種民調數字顯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卻在下降。根據2011年的一項民調,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降至4.1%,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則創下54.2%的新高。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認為,因素當然很多,但主因是教育使然。

台灣佛光大學文學係主任謝大寧教授認為,教育對個人對國家的認同有深遠影響,從李登輝當政起,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同開始撕裂;陳水扁更進一步推動以台灣意識為主的曆史教育。例如把台灣曆史劃分為荷蘭時期、明鄭時期、清代、日本殖民、國民政府遷台,幾段曆史等同敘述,一概被劃為“外來政權”,這樣的曆史課綱“是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安排”,造成現在30歲以下人的認知就是兩岸“一邊一國”。

潘朝陽指出,李、扁在台執政20年,以教育塑造“台灣認同”確實非常成功,在提倡全球化與多元文化的口號之下,教科書強調台灣的原住民文化、歐洲文明、民主自由人權、日本現代化建設等,而中華文化則成為封建腐朽代表,好像台灣人已經不是中國人,而隻是華裔、華人。

是曆史不是政治

針對近日的這場教科書大討論,台灣負責審查教科書的教育研究院對外回應,將立即組成檢核小組,全麵檢視中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內容,並在兩周內召開教科書編審聯席會議。

目前,台灣教科書仍然依照陳水扁時代的課綱編寫,因此,重修課綱的呼聲很大。身兼高中曆史課綱修訂委員會委員的王曉波說,他屢次在課綱修訂委員會要求修改課綱內容,但勢單力薄,隻能修改若幹枝節。直到2008年後,委員會才吸收多位不具“台獨”意識、正直有聲望的人加入,現在關鍵是至少在2014年修訂課綱,而且必須重組委員會,否則開多少次會都徒然。

中原大學助理教授王立本指出,台灣學子對中國概念架構模糊,一方麵是感情的疏離,一方麵也不認為有其急迫性與重要性。未來曆史課綱修正,應加強台灣與中國文化的連結,闡明1949年兩岸分離的事實與客觀曆史原因,論述台灣未來發展前途與大陸的關係,這樣才可能把大環境造成的情況扭轉回來。

潘朝陽提出一個新的思路:兩岸共同修史。他說,1949年後,兩岸現行曆史講述有諸多吊詭之處,曆史之外,國文、地理、公民憲法等學科都受影響,這是全麵性的問題。因此,台灣史撰述應回歸中國史、延續中國文化曆史書寫脈絡,兩岸可考慮共同麵對這些問題。

對於郝柏村掀起的這場大討論,“獨派”當然也有話說,他們把教科書的討論又拉進族群、“統”“獨”之爭。套用一句現成的話:能否不分藍綠,傳承文化?能否拋開政治,還原曆史?

已有5310條微博討論#台灣#話題 點擊參與

分享到:

騰訊微博

QQ空間

微信

朋友

新浪微博

人人

QQ郵箱

開心網

相關閱讀:

·台“國防部”否認新加坡與台灣中斷軍事交流 2012.02.27

·外交部:反對建交國與台灣進行任何官方往來 2012.02.22

·台灣退役上將稱“國軍”共軍為統一目標一致 2012.02.11

·馬英九許諾:第二任期大刀闊斧 讓台灣脫胎換骨 2012.02.06

推薦微博:換一換

蔡奇

浙江省委組織部長

向東

十八大代表

舒斌

中共十八大代表

格桑花

十八大代表

三灣村官邢鐳

十八大黨代表

馬劍霞

“五四獎章”候選人

全部收聽注冊微博

讀完這篇文章後,您心情如何?

6846

68

58

2288

521

471

58

188

[責任編輯:alexzhuo]

李登輝認為中國對釣魚島主權的主張反映了“亞洲專製觀念”

李登輝稱,大陸主張的釣魚島主權,是站在“中華帝國霸權主義的領土觀,把過去的朝貢國都當作是最外側的領土。” “大陸對釣魚島,就好像皇帝看到了美人,就主張說是自己的老婆一樣。”

李登輝的這種心態,與他自詡為台灣民主革命的領導人是分不開的。李登輝經常稱,亞洲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國家還非常少,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所謂“亞洲的價值”,簡單講就是一種帝製的統治架構。因此掌權者對領土的要求是一種霸權主義。

李登輝認為,隻有日本和台灣實現了民主革命,建成了民主社會,所以與其讓大陸得到釣魚島,還不如讓給日本。

顯然,在領土問題上應用這種邏輯是完全說不通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