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珍珠英文名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自小到中國生活直到42歲,有關“賽珍珠”的中文名是仿效清末名妓“賽金花”而來的說法,大抵是個誤會。老書新讀:賽珍珠的《大地》
一口氣讀完獲諾貝爾獎的The Good Earth 《大地》,流著淚。從沒有這麽近距離地從第三者角度看中國,感覺這本小書沉甸甸的。
賽珍珠的這部作品不像是在寫作而更像是在錄像,如此細致入微地記錄著王龍一家人的命運。她筆下的人物看似麻木:他們極少言語,偶爾突兀地笑著,卻有板有眼地、默默地、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非常偉大的理想。她不去猜測他們怎麽想的,隻要讓讀者看到她筆下的人物怎麽做的就一目了然。在那個時代的發達國家眼裏,中國人落後、愚昧、無知、甚至無可救藥。可是賽珍珠卻用《大地》這本書告訴世界,王龍和阿蘭們如同辛勤工作的老牛、蜜蜂和螞蟻,你看著他們渺小甚至可憐,你笑話他們周而複始地坐著平淡無奇的事,你以為自己是那麽了解他們甚至不屑於了解他們,總有一天你會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感到吃驚,為自己對他們的輕視感到無顏!當你看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們竟然做出了那些驚人的事情,你隻有承認天道酬勤,隻有感歎堅忍的力量、信念的偉大。
雖然該作品在中國屢遭批判,但是在那個時代,賽珍珠能夠從如此角度觀察和理解中國人,理直世界看中國的那副眼鏡,或者說引領世界從另一個積極的角度看待中國,絕對是功大於“過”(如果有“過”的話)。今天它的意義所在,則是讓“暴富”了的和“走出去”了的中國人從另一個角度重新看待自己。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那一代人受到的教育,是農民不可能成為地主,農民不會想成為地主,農民隻會恨地主。我從沒有想過農民的命運會是富起來,會成為土地的所有者;也從沒想過農民對地主的感情可能是複雜的,比如在仇恨之外還會有些羨慕甚至嫉妒。我更沒想過農民成為地主之後也會妻妾成群。如果沒有中國的變化,沒有我的美國經曆,我是永遠不會理解賽珍珠的,因為我的潛意識不允許我那麽想事情。現在我想,農民靠著勤勞和智慧一點點獲得土地(誰讓地主揮霍浪費一點點傾家蕩產呢),不是很公平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嗎?偏要把農民和地主之變成水火不相容,不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嗎?王龍成為地主之後,不是雇了很多人而且對他們很好嗎?不是幫他們致富嗎?賽珍珠在那個時代就能夠看到中國農民命運的另一種可能性,即通過勤勞和智慧富裕起來,這和改革開放之後農民翻身致富的事實不是不謀而合嗎?——甚至不僅映射中國農民的命運,更映射今天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果真如此的話,真不敢想象她竟然那麽有遠見。
農民和革命的必然聯係不是我這裏想討論的話題。我期待並相信,作為一個日新月異的國家,今日中國的發達程度應足以讓廣大人民具備胸懷甚至幽默感。無論有多少人把《大地》當作政治符號來批判和謾罵,從文學意義上講,這實在是一本史詩般的巨著。它的偉大意義遠遠超出它的“狹隘”和“片麵”。換言之,它的“狹隘和片麵”瑕不掩瑜,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我為這本描寫中國的作品獲得諾貝爾獎感到慶幸。它的偉大,是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生活,用一種世界語言把中國拉到當時的現實並以平等姿態成為世界公民;它的偉大,是把中國的曆史定格在世界的史冊中,永存千古;它的偉大,是透過中國農民一家的命運寫出了人性。
書中的阿蘭,比任何人都有魅力。阿蘭形象的塑造,真的是把中國人骨子裏的東西給寫出來了。阿蘭們大智若愚,極其平常甚至醜陋的外表下有一個非常善良和執著的心。他們深諳生存之道,有著不可低估的精明;同時又懂得應和命運,看似逆來順受而實際做著主宰者。他們才真正有原則,真正懂得生命中哪些更加重要——哪些沒有或者失去也並不不可惜,哪些東西卻要牢牢守住。阿蘭們十分忠誠、那麽具有奉獻精神,為了所愛的人可以奮不顧身。他們才真正懂得愛和尊重。他們的要求總是少的可憐,竟還可以為了別人忍痛割愛放棄掉!
阿蘭讓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公婆和所有偉大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城裏人”,我從來沒有在農村生活過,我的所有親戚沒有一個是農村人,即便有我也從來沒有和農村親戚來往過。過去在中國的時候,我以為農民和城裏人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今天,在這個時代、在離開中國若幹年之後看《大地》中的農民,我感覺自己和他們是那麽地接近,我感覺這本書寫的不隻是農民,而是所有中國人。我感覺像王龍對土地的摯情一樣,我和中國的某些東西有著那麽深厚的感情。那些東西本是生下來就有的,更隨著年齡增長一點點吸到我的肺裏,長到我的骨子裏、肉裏,融進我的血液裏;那些東西無論走到哪裏、無論富有還是貧窮我都沒有辦法和它割舍開;那些東西無論中國發達的地方有多麽發達落後的地方有多麽落後我對它的感情總是一如既往,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那些非常微妙和神奇的東西:
——即使我成了美國公民都不會變的東西;
——即使我變了它都不會變的東西;
——那些決定我永永遠遠黃皮膚黑頭發的東西。
——我的基因。
王龍對大地的依戀,是他對生命的依戀。大地是他的根。累了,他在大地上躺一會就不再疲勞;煩了,他在田埂上走一圈就不再煩惱。他因大地而生,最後也魂歸大地。但是王龍的兒子們呢?他們自小遠離大地,如沒有根的浮萍。他們隻把大地看成一個物件,一條生財之道。他們注定要背叛大地,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根在哪裏,沒有人知道遇到老天的捉弄時他們能不能像父親那樣挺住煎熬並絕處逢生,更沒有人知道漂泊過後,他們能不能像父親那樣有一個從來不會背叛他的、一如既往愛他的、可以停靠的港灣。
《大地》給我心靈的震撼,是一下子重拾起久違了的記憶,是一下子認出就快要認不出了的自己。西餐再好再習慣,也還是最好家鄉那口菜。就是這麽簡單又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