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 國父紹興之行

(2005-09-05 13:43:03) 下一個
今年為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大陸籍此機會,大量對辛亥革命的歷史文物,進行修茸,在海外看來是中共的統戰工作,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對內安撫民眾思念國民黨的心情,這也是經國先生開放探親,投資大陸所產生的政治效果。 在筆者故鄉紹興,於十月一日,開放了大通學堂,將大通學堂的建築分為三部,中間三進為門鬥,序廳和徐社,序廳正中是徐錫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組成的人物群像,兩麵牆上是光復大事記和光復會活動史跡圖片,徐社是徐錫麟的紀念室。西麵前兩進陳列光復會史跡和辛亥革命烈士遺物,後麵為辛亥革命九十週年畫展,東麵兩進為原狀陳列,依次為教室,教師辦公室,校長室,會議室,和秋瑾辦公室。 光復會成立於上海,根子在紹興,第一任會長蔡元培,和主要成員秋瑾,陶成章,徐錫麟,王金發等都是紹興人,民國成立以後,國父對這些同誌表示了極大的懷念,除了 國父到杭州時兩次往秋墓致奠,並親筆題了「巾幗英雄」的匾牌,和「江戶矢丹忱,多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來吊秋女魂。」的對聯,更於第三次來杭州後,到紹興親奠徐,陶兩位先烈。 國父紹興之行,詳細紀錄不多,筆者先嚴趙上子下衡,係大通學堂學生,秋社社員,在 國父蒞紹時參加了接待工作,抗戰勝利後,年己古稀,回紹興渡天年,每逢秋社紀念會,必談 國父來紹情況,年伯朱仲華先生來舍時,也多次談及此事,筆者有幸得聞此情,由於所談有不同說法,現再根據當時之上海民國日報核對,恭述於後。 民國五年八月二十日, 國父離杭州經蕭山西興,乘越安輪到紹興西郭門外育嬰堂船埠上岸,到時己經傍晚,縣知事宋承家及紹興士紳,市民傾城前往歡迎,國父乘轎進城,上轎即吩咐打起轎簾,不要禁街戒嚴,既可讓市民仰睹豐儀,也便於自己觀察市容和民眾見麵,沿途民眾,夾道歡迎,至花巷布業會館下榻。 第二天(八月二十一日)上午,國父與隨行人員胡漢民,鄧家彥,朱執信,周佩箴,陳去病一行遊臥龍山在越王殿小憩後,到覺民舞台作演講,覺民舞台當時為全省最寬廣之會場,有三層樓,可容觀眾兩千餘人,當天清晨,歡迎和來聽演講的群眾己擠得舞台內外水泄不通,上午十時許,國父由宋承家縣知事及商會正副會長高雲卿,陳秉衡,縣教育會長阮建章,越鐸報社長孫德卿,記者陳瘦崖,王鐸中等陪同入場,國父身著白色中山裝,頭戴草帽,精神奕奕,步入會場,全場起立歡呼鼓掌,歷時十分鐘之久,國父登台後,由商會會長高雲卿致歡迎辭,略謂:「我國封建專製己數千年,中山先生效法華盛頓,組織同盟會,創立三民主義,領導我們推翻君主,建立共和政體,使全體人民享受共和之幸褔,都是 先生之功,今天 先生由上海轉杭州來到紹興,實為我紹興人之福,今天又能聽到 先生的演講,更是大家的幸運。」\r 接著 國父起立脫帽,向群眾行鞠躬禮,然後作了大約半小時的演說【註】,說明此次來紹興,是憑吊辛亥革命先烈遺跡,觀覽紹興風光,並稱紹興是文物之縣,合一縣眾人之力將紹興之事辦好,此乃僕寄希望於紹興諸公者。在演說中特別強調了當今之國家,非一人之國家,乃我人民之國家,國家之強弱,人人有莫大之責任! 下午,國父一行去下大路徐社(紹興易手後,徐社房屋遭紹興酒廠佔用,徐社也就化為烏有,這次大通學堂開放,方被遷往該學堂之第三進。)公祭徐錫麟,國父一行向徐烈士像行三鞠躬禮,禮畢由知縣及中國銀行行長孫寅初,及士紳代表陶蔭軒陪同乘三明瓦畫舫到禹陵遊覽,進禹廟謁大禹神像,登窆石亭,參謁摩挲古碣,然後轉南鎮,仰望香爐?,國父詢問秦始皇刻石甚詳,直到夕陽西下,國父才坐轎入南門(稽山門)回布業會館,由陶蔭軒設晚宴招待,席間 國父暢談振興實業之重要,酒後,國父親筆揮毫書【經緯萬端】四字贈給陶氏,因陶係紹興布業之牛耳,書【有道】二字給中國銀行行長孫寅初,書【博愛】二字贈給縣知事宋承家,當晚胡漢民突然生病,上吐下瀉,由紹興名中醫裘吉生診治,一宿即愈,為此 國父立書【救民疾苦】四字贈予裘吉生。 二十二日 國父一行由宋承家知事陪同坐船至偏門外鑒湖,暢遊陸放翁晚年詩會之所「快閣」,然後轉婁宮,騎騾到蘭亭,參觀王右軍祠,鵝池,欣賞王右軍書法碑刻,並在曲水流觴處小憩,秋俠之內姪秋壬林,住在離蘭亭八裏之漓渚鎮經 國父於當天上午電約趕來晉見, 國父對他慰勉有加。 隨後 國父一行由王鐸中,張天漢,孫德卿等陪同乘舟到東湖,在「陶公祠」公祭陶成章,陶氏家屬陶輯民在「稷山藏書樓」大廳舉行歡迎會,並設宴招待,國父登樓參觀了藏書並題【氣壯河山】四字作陶社匾額,(陶公祠一直保存,文革時曾遭破壞,民國七十八年,筆者去紹興探親,見陶公祠又修復,但僅空室而己)。 下午 國父一行往縣商會回訪,與陶蔭軒話別,步行轉到利濟橋回訪陳秉衡,沿途由於 國父關照不要戒嚴,不要設崗,沿途民眾駐足拍手歡呼,國父回到布業會館小息片刻,由孫德卿陪同出昌安門去離紹興城三十裏之孫端鎮孫德卿家,(孫為老同盟會員),並到紹興最早之「上亭公園」小坐,瞻仰了明末朱舜水先生遺像,同時應孫之請,手書【大同】兩字留贈(此二字己做匾掛在上亭公園),再為「越鐸日報」社書【博愛】二字。 二十三日晨,國父一行從孫端乘舟往曹娥,在當地軍民歡呼聲中渡曹娥江到百官鎮乘火車去寧波。 紹興民眾為了紀念 國父的蒞臨,在 國父所到之臥龍山越王台一帶,開辟「中山公園」設「中山紀念堂」以資紀念。大陸易手後,被改為龍山公園和越王殿原名。估計現在應再改稱中山公園和中山紀念堂了。 【註】 演說全文見國父全集二冊366頁,但與上海民國日報所刊全文有出入,演講日期全集為二十三日,報載為二十一日,由於該文刊於二十三日之報上,故可能全集有誤,標題不同因記者不同之故(報上之標題為「必須合眾人之力,而後可以成為世界最強盛之國」,)演說全文也有出入,但內容基本相同,現轉抄如下,以供參攷: 僕此次來紹,是憑吊辛亥革命先烈遺跡,觀覽紹興風光,欣賞稽山鏡水,蒙諸公不棄,備極歡迎,且感且愧,僕為民國宗旨既定,山可移而誌不可改,若吾國既為民主國,僕當盡民國一份子之義務;若吾國為君主國,若名為共和,而實則專製,僕惟有亡諸海外,以俟機會,再與諸君共造共和民主,使吾民能享共和之褔,前因袁氏破壞共和,僕隻得暫避海外,此次袁氏己死,黎公元洪繼任總統,共和再造,故亟行歸國,以與諸公謀麵也。夫專製為一人之國,共和為眾人之國,此乃盡人皆知,毋待贅述,惟國家強盛與否,非一人之力可以成功,必須合眾人之力,而後可以成為世界最強盛之國,何也?譬如數椽破屋,人苦其不能遮風雨,欲棄其破屋,而改造華廈,人皆贊成之,既贊成,則群起拆其舊,重建新屋,庶幾人人可享新居之樂矣。若僅贊成,而仍袖手,豈但安樂之不得享,直將受碎磚破瓦之打擊也。浙民較他省知識為優。西子湖畔之烈士墓,紀念碑,屹然尚存,紹興之烈士祠坊碑亭也不少。此非表明浙人之有知識而何?但亦有應加改革之處,僕亦請一述之。如路邊廁所急宜遷移,勿使臭氣四溢,河道之水,宜使清潔,衛生之事,宜加講求,體育為民族健康之本,應視為教育之先。努力倡導,身體健壯,腦精自足,知識自可提高。今日之國家非一人之國家。乃我人民之國家。既知國家為人民之國家,則國家之興亡,人人有責,合全國人民之力,共建共和。吾國不強盛者,吾不信也。能把一縣之事辦好,國事自然也會辦的好。浙省是文物之邦,紹興是文物之縣,合一縣眾人之力將紹興之事辦好,此乃僕寄希望於紹興諸公者。(上海民國日報民國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刊出)。 更有根據家嚴與朱仲華先生之回憶,謂演說中更有「紹興為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地,報仇雪恥之邦,要繼承越王勾踐奮發圖強之精神,群策群力,積極參與國家建設。」等語。一併提出。 國父之講話是白話。而全部記錄則係文言。當然會發生不盡相同之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