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的哥哥鬱慶雲
(2005-08-10 16:47:18)
下一個
錢塘江在杭州六和塔以西,成之字形,名為之江,再上溯就是風景秀麗的富春江了,富春江畔有座綠樹濃蔭的鸛山,是當地著名之風景區,山頂有座雙烈亭,是抗日勝利以後,富陽縣參議會為紀念鬱達夫和他的哥哥鬱慶雲而創建的。
鬱達夫是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時期在印尼工作,勝利之初遭日寇殺害,是烈士,而其兄的情況就不為多數人所知了。
鬱慶雲後改名鬱華。字曼陀,係鬱達夫之長兄,生於一八九四年(民國前十八年,即光緒二十年)早年留學日本,先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法大學,攻法律,民國三年返國後歷任京師高等審判廳推事,大理院(最高法院)推事,並兼任朝陽大學及司法儲才館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刑法教授,國民政府成立,任司法行政部科長,民國十八年任最高法院東北分院推事及庭長,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者想利用他是日本留學生和他在司法界的威望,特地派人和他聯絡,希望他留在瀋陽,並保証委以要職,鬱華堅持民族氣節,連夜化裝逃離瀋陽,回到北平,民國二十一年調任江蘇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當時上海屬江蘇省管轄,第二分院設在上海租界內,抗日戰爭以後,上海淪陷,第二分院堅守司法崗位,對日本特務,漢奸的罪行,依法予以嚴厲製裁,上海淪陷後最先遭日偽暗殺的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其兇手曹阿毛就是當場被愛國民眾所捕獲,由鬱華判處死刑的。
當時上海租界己是孤島,敵偽勢力無所不在,在判此案時鬱華曾收到日偽的警告,並有人親往請托,但鬱華不顧自身安危當庭痛斥兇手以及前來關說之人,一時成為美談,但他卻因此深遭敵偽忌恨,民國二十八年日偽以「鋤奸團」名義,再寄恐嚇信對他威脅,並表示如果鬱一意孤行,將生命不保,鬱得信後,大義凜然,立即作了公開答覆,表示「頭可斷,血可流,誌不可屈,民族氣節決不能喪失,」不料於十一月二十三日在上海慘遭日偽特務暗殺,以身殉國,當時其弟鬱達夫遠在新加坡,親筆書寄挽聯:「天壤薄王郎,節見窮時,各有清名聞海內‧」「乾坤扶正氣,神傷雨夜,好憑血債索遼東,」成為全國報章紀念鬱華新聞之題材內容。
大陸易手以後,鬱達夫原來是共產黨員,烈士身份當然沒有問題,而鬱華卻是國民政府高官,是否可以稱為烈士,受到質疑,後來廖承誌在交待他個人歷史時指出一九三三年,他在上海租界被捕,堅不吐實,就是鬱華依法交保釋放的,當時國民政府軍法處要求引渡,也是鬱華引用有關法律條文,行使庭長職權而抵製的,何香凝曾親筆繪過一幅「春蘭秋菊」圖送給鬱華,一九五二年更經鬱華犧牲所在地上海市人民政府報請北京批準為革命烈士。不料到文化革命,此亭也成了革命對象,全部拆光,文革後再經修復,亭上所懸掛的匾為茅盾所題,中間的大字是「雙鬆挺秀」,上款是鬱華,鬱達夫烈士,這是重建後所掛,雙烈亭畔有一小築,名鬆筠別墅,係鬱華於抗日前夕所建,預備日後在此奉養老母陸太夫人,但未及搬入而抗戰軍興,富陽淪陷陸太夫人走避不及,淪在日寇鐵蹄之下,竟絕食殉國,真是一門忠烈,
雙烈亭畔有鬱華先生之血衣塚,鬆筠別墅則陳列二鬱之文物,現在成為南洋一帶華人最喜歡的旅遊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