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0)
2019 (44)
2020 (54)
《追北極熊之旅 3:曼尼托巴博物館拾憶》
若敏
2025年8月7日,陽光斜斜灑進酒店房間,
我立在窗前,看見時光縫隙裏漏下一抹寧靜,忽而心生念想:
(酒店的大堂)
導航顯示步行隻需十二分鍾,仿佛旅程裏的一枚輕巧伏筆。
(酒店大堂)
二點五十分,
【時光旅伴】
小寧,80後,長居瑞士,
有些相遇,像銀河贈予的星軌,讓旅程多了溫柔的回響。
【一小時初識博物館】
Manitoba Museum,二十四加元的門票,不僅是一紙憑證,
北極狐的毛皮,柔若月光,在指尖流淌;
北極熊厚厚的脂肪層,
講解員引導我們觸摸比較,
白鯨的標本靜靜佇立,光潔的表皮仿佛還回蕩著北冰洋的歌聲。
【雪原民族與傳奇帆船】
因紐特人展區裏彌漫著雪原的氣息。
他們不喜歡“愛斯基摩人”
轉角處,迎麵便是傳奇的 Nonsuch 號。1668年,它首次駛入哈德遜灣,
展館裏的這艘船,是1968年的複製品。動人的是,在入駐之前,
我與小寧登船,狹窄的船艙裏,卻氤氳著17世紀的海風與勇氣。
【時空回廊】
九個主題展廳,像九道折疊的時空。
前一刻,野牛群奔騰如雷;
老藥店的琉璃瓶盛著琥珀色的時光;電影院裏,
最動人的,是那些不經意的細節:
玻璃展櫃裏,
【船歌】
最終,我們仍回到 Nonsuch 號身邊。橡木船身凝固著冒險與開拓的史詩。指尖輕叩船板,
我不禁想象:1668年它破浪而行時,水手們是否見過北極光?
短短一小時,卻似跨越數世紀的漂流。博物館最動人的,
閉館鈴聲響起,我與小寧依依不舍,轉身告別。
溫尼伯最大的博物館,果然名副其實。它不僅收藏,
世上的博物館,皆是時空的膠囊,
【溫尼伯的夜色】
回到酒店稍作休整,便收到 Shawna 與海東的消息——他們終於抵達。傍晚六點半,
熱氣騰騰的牛肉河粉,湯清味醇,牛肉鮮嫩,片片堆疊得出乎意料。
飯後分頭而行。Shawna 與海東繼續他們的“打卡”行程,而我們——小潔、小敏、
【溫尼伯聯合車站:百年回響】
這不僅是一座仍在運作的火車站,更是一扇時光之門。門外,
大中央車站的“姐妹作”
聯合車站由紐約大中央車站的設計團隊 Warren and Wetmore 設計,1911年落成。它承襲法國美術學院派的典雅風格,
車站裏陳列著許多曆史照片,仿佛是一座小型博物館。此刻,
移民的門戶
20 世紀初,無數新移民在此下車,踏上草原三省的土地。
今日的地標
隨著鐵路客運的衰落,聯合車站在1976年被列為“
走進大廳,仰望高聳的穹頂,觸摸石牆紋理,
離開車站,我們在公園裏與加拿大鵝逗趣,
(我和小潔)
夕陽西沉,天空漸漸染上金色。
(小寧拍攝)
我們踩著長長的影子,迎著晚風,
此刻,曆史與當下,建築與自然,
(完稿於2025年9月27日,美國亞特蘭大)
(攝影:若敏,感謝小寧攝影師拍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