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矽穀教畫畫

藝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藝術. 一個人隨著年齡的成長,學到了很多的美術知識,卻忘掉了自己小時候怎麽畫畫.小時候,就是那麽一支筆,一張紙,隨心所欲,毫無顧忌地畫啊;一片樹葉,一個小小的石頭,一個小小的樹枝,一片輕輕的羽毛,就是最寶貝的藝術品.生活裏處處充滿了新
正文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兒童美術教育(原創)

(2013-05-13 12:40:35) 下一個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一 個人的成功,是他自己本身具有強烈的內因,教育不過是在於點燃他生命的火花,而這個生命之光,是他本身早已具備了。教育的藝術之處就在於不經意間,讓他吸收,消化,融合。喜歡那種活潑潑的教育,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暫放出生命的火花,處於其中是一種非常放鬆,非常享受的狀態,就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 聲”。這種教育首先是人格的感染,其次才是智識的教育。當我在從事專業的時候,很像畢加索說過的話,“我用很短的時間畫的像個大師,卻要用一生去學習畫的 像個兒童。”當然我還不能像畢加索一樣畫的像個大師,但是美術技法卻是早已熟練掌握。技法掌握後,如何運用去表達表現,卻又每每心生艱澀。羨慕兒童畫麵中 流暢自如的表達,至純至善的境界、不和這個物質世界一模一樣,卻又那麽鮮活那麽真實感人。所以深入地去體驗他們的思維情感,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享受和他 們共度的時光,是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他們是簡單的、隨意的、活潑潑的、無拘無束的、自由的,他們的世界是那麽的獨特神奇感知卻是最真實最豐富最鮮活。畢加索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如何讓他長大後仍然是藝術家真正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後,發現兒童美術教育不能等同於學院式的成人教育,我們不能用成人理性的思維去幹預孩子感性的表達與創造。如 果把教兒童畫物象的技藝當作目的,就像傳統兒童畫教學,認為不教兒童畫,他就不可能會畫,強調要教兒童繪畫“詞語”。把成人創造的的形象,當作是表現某個 物體的“公式”來傳授,教師先入為主地教兒童畫鳥用一個對號,畫太陽先畫圓,再在周圍畫出向外輻射的光線。這時候產生的兒童畫千篇一律,沒有任何心靈觸動 的地方,有的隻是程式化標準答案。太陽是圓的,房頂是三角的,房子是方的,草地是綠色的,小朋友,或者動物,都是常見的卡通形象,畫的很工整細致,顏色漂亮,但一堂課下來,每個小朋友的作品大致一樣。這種公式化的符號教學就成為兒童畫的定式。如果教師說人頭是圓的,在二分之一處畫眼睛,那麽兒童就不會去觀察人物的形象特征,去背畫“公式化”人物,其結果必然使兒童喪失繪畫的信心,限製了表達的自由和空間,蒙住了孩子敏銳的眼睛和觀察束縛了孩子的創造力 ,壓抑了兒童的本性,畫的再象再漂亮又有什麽用呢?

    怎樣教孩子?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好孩子?
尊重他們的心靈體驗,嗬護他們的繪畫興趣,激發創造靈感,引發孩子創作熱情和欲望,是我長久以來深深思索的問題。這 也是我認為從事美術教學的意義之處。記得有個故事是說,文革的時候有個城市舉辦了一個大型畫展,全國各地的人都來參加。裏麵的作品全都是畫的毛澤東,有個 外國人看了,豎起大拇指說,畫的真不錯啊,這個畫家真勤勞,一個人畫了這麽多畫。聽起來很好笑的故事,也說明了一個問題,藝術是思維的顯現,如果束縛了思 維,就扼殺了創造。

    在麵對授課的對象是一群小孩子的時候,特別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更是常常去體味如何與孩子交流,常常去思索什麽是教育,怎樣才能不著痕跡的引導他們,而不 讓他們反生或壓抑或逆反之心。記得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常常聽到一個師姐在和她女兒細語呢喃的聊天,等見到她女兒的時候,驚歎少年人端莊好學,聰明有 禮。習慣了教育就是居高臨下的態度,先入為主的方式,忽然生出好的教育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有人說過”關注生命的教學才能立住腳跟,滋養靈魂的教育才能永放異彩”。美術教育是美的教育,人的教育,情的滲透,愛的流露。我常常看著孩子們的畫,久久的沉浸在其中,一方麵帶著深深的情感去感受孩子們畫麵中的天真無邪,一方麵看著他們純真可愛的笑臉,無暇透亮的眼睛又常常默默的審視自己的教學有沒有越廚代庖,有沒有保護他們在創作中那份快樂,唯恐由於自己的不慎會給孩子造成“善意的傷害”。

    兒童教育家Dr Montessori說: “真正的教師不僅僅是一個能不斷努力使自己變得更美好的人,還應該是一個能不斷消除內心障礙的人,因為,這種障礙使他不能理解兒童,他必須檢查自己,必須 消除他心裏用外殼包住的傲慢和發怒,他必須變得謙遜和慈愛。必須使自己內心發生一次根本的變化,防止從成人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兒童。”

       蹲下來聽他們說話,如果你不知道怎麽教他們的時候,蹲下來和他們保持一個高度,沒有距離,沒有障礙,融入到他們的思維中去。美術教育,也是人的教育。“幫助我讓我自己來做。”如同兒童教育家Dr. Montessori描 述的:“成人應該給用一種方式去幫助兒童。為他們提供一個生機勃勃而不是死氣沉沉的環境,這個環境讓兒童可以獨立的自由活動,可以自己支配和享受樂趣的環 境,並且還要幫助他們來發揮作用的環境,既不是包辦一切,也不是放任自流”。孩童時期,他們對外界的感知狀態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去吸收那些幫助他們成長的東 西。所以我在給孩子提供一個美術教育的課堂的環境體驗時,注重不做範畫灌輸式的教學研究和實驗,注重孩子的創造思維的開發,個性化語言的表達。力求用最簡 單的教學方法,去挖掘孩子真實的感受,達到純真自然的狀態。融合孩子們生機勃勃的精神世界,和他們一起去體驗、探索,把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多姿多彩,通 過語言描述,視覺體驗,感官觸摸,場景設置,讓孩子置身期中引發心靈的共鳴與觸動。在情感的驅動下啟發想象力,激發靈感,調動潛能,點燃智慧的火花,感知 生命的歡唱,用色彩斑斕的藝術語言去表現生活。讓孩子在不經意間把這種美好的情感深植於心,即使他們在不畫畫的時候心裏也有畫,隨時心裏麵都有一副生命的 畫作,這個畫作那麽的幸福,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