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緣小屋

小說,隨感,生活故事,讀書筆記。
原創作品,謝絕轉載。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筆記】畢飛宇的作品

(2022-07-08 21:53:48) 下一個

畢飛宇的作品,首推《推拿》,其次《玉米》。

最先讀的是畢飛宇的《玉米》。《玉米》描寫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軌跡,凹凸了權力對三個女性命運的影響。讀的時候心裏有一陣一陣的痛。很慶幸自己沒有經曆文革,那麽壓抑扭曲的青春。

我對那個年代隨後的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很不屑。離得太近,人們心中有痛,但看不清很多東西,看清的也不敢大膽寫出來。而現在,五十多年過去了,曆史在沉澱,是非曲直也越來越清晰。那一輩人漸漸老去,正是該寫出來的時候。現在看到一些反映文革的作品,拍案叫絕。

讀《青衣》,讓我想起了浙江的越劇。八十年代,大陸的流行音樂還未起來。然而當時人們認為文化的春天來了,被封的戲劇開始解禁,蕭條的地方戲想振興,但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翻演舊劇,推出現代劇,折騰了一陣。曆史的滾滾洪流中,港台歌曲,流行音樂,好萊塢大片,現代綜藝節目,鋪天蓋地而來,尷尬的戲劇終於退出了曆史舞台。《青衣》寫的就是這個環境下的故事。對藝術的執著,在現實和名利之前化為一地雞毛。

我那時是中學生,因為媽媽是越劇迷,又有美女鄰居考上了浙江越劇團,就跟著媽媽追星,把小百花越劇團和浙江越劇團的新聞和八卦聽了個大概。感覺文中的人和故事還挺熟悉的,讀完隻有一聲歎息。

《推拿》是畢飛宇的的一大力作,我認為應該是他迄今最好的作品了。畢飛宇“從盲人推拿師的視野,深入盲人的內心深處,塑造了一個多姿彩的盲人群體”。這一篇的背景雖然是我們熟悉的背景,卻與卡勒德·胡賽尼的作品一樣,讓我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個世界一片漆黑,但是同樣有豐富的情感和高貴的尊嚴。可以這樣說,生活中有許多美,隻缺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耳朵。

工作中,生活中,遇到過一些盲人,總覺得他們挺不容易的,但從未想過去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從《推拿》中摘錄一些經典句子:

“一部分眼睛看得見光,一部分眼睛看得見黑……看見的不一定真實,看不見的才都存在。&rdquo

“這世界有人眼盲有人心盲,眼盲的人可以用心去感受,心盲的人有眼也是擺設。”

“盲人和健全人終究還是隔了一層,道理很簡單,他們在明處,健全人卻藏在暗處。這就是為什麽盲人一般不和健全人打交道的根本緣由。”

讀到沙複明聽客戶們說都紅美,但先天失明的沙複明無法想象什麽是美,非常苦惱。覺得我們健全的人再抱怨生活,真是太奢侈了。

《平原》,寫文革時的農村,愚昧,苦悶,抗爭,妥協,不是我喜歡的題材。

《上海往事》是畢飛宇的早期作品,文筆有用力過猛的痕跡,是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劇本。當年聽了張藝謀和鞏俐的八卦,去看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看完覺得電影沒有像評論說的不堪,情節很不錯,原來是畢飛宇的作品。目前看畢飛宇的創作還在上升階段,應該還有力作出現,期待。

【初稿:2017年1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