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民眾安全感嚴重受挫之際,law and order是不是出路?

(2022-10-19 18:31:22) 下一個

紐約消防局悼念艾莉森·魯索-埃林的官方推文截屏,推文大意為,魯索-埃林每天都在試圖幫助別人。

9月29日下午大約2點15分,紐約消防局(FDNY)皇後區的一名緊急醫療技術人員(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s,簡稱EMT)艾莉森·魯索-埃林(Alison Russo-Elling)中尉吃完午餐,往工作地點走去。不料在第41街和第20大道的拐角處突然遭遇一名男子的襲擊,被刺了20多刀,送醫後不治而亡。

凶手就是住在附近的彼得·齊索普洛斯(Peter Zisopoulous)。周圍的店主、居民、熟食店工人、機械師——凡是知道齊索普洛斯的人——都把他描述為一個奇怪、安靜的獨行俠,每天在街區裏來回走動,仿佛周圍的人都不存在。人們試圖對他示好,但他看起來總是很不正常。他很奇特,但似乎無害。沒有人發現他有暴力傾向。他也的確沒有前科,沒有逮捕記錄。據一位高級執法官員說,警察曾因為一個電話去了他住的公寓,原因是,他給一個朋友發了一條令人不安的短信。當時他的母親告訴警察,她的兒子在服用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那次他被帶到醫院進行觀察。除此之外,現在還沒有發現他有其他不正常的信息。

被害的魯索-埃林61歲,已經在紐約市緊急醫療服務機構工作了24年。她曾參加了對世貿中心恐怖襲擊的救援。在當地,對她所服務的人來說,她是一個類似於母親或祖母那樣溫暖的人。紐約的EMT在服務滿25年,年齡達到62歲時,就可以享受最好的退休計劃。魯索-埃林距離此目標隻有一步之遙了。所有人都知道,再過幾個月她就要開始享受退休生活了。而這又給予這一凶殺事件更多一層悲劇色彩,更令人難以承受。



民眾安全感嚴重受挫,政府部門何去何從?

魯索-埃林的被害讓人不可能不聯想到其他類似的隨機、惡性攻擊事件:今年1月一名婦女在時代廣場的地鐵前被推搡致死;4月在N線地鐵上發生的至少23人受傷的大規模槍擊事件;5月在Q線地鐵上發生的無端謀殺......而這類事件最挫傷人的安全感,因為任何人都可能是目標,還防不勝防。

所以這類襲擊事件的增加給居民帶來恐懼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很自然地,人們要求政府不僅要嚴懲罪犯,還要采取措施保障一個安全的環境。

但是,降低犯罪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犯罪率為什麽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連續下降30年,至今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學者和政客有各種不同的理論:更好的治安,重新引入死刑,更強大的經濟,鴉片流行的消失,當然也少不了那些專門針對高犯罪率的政策等。但是,law and order(法律與秩序,指強化嚴厲的執法和懲罰)越來越不被看成是成功的手段之一,甚至普遍被認為負麵效果大於正麵效果。

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造成普遍犯罪率下降的原因是墮胎合法與汽油中鉛含量減少這兩個因素,因為隻有這兩個因素是最具普遍影響的。其餘的政策或措施變化都是局限於某些州或城市,無法解釋全國範圍的“統一”現象,特別是那些在降低犯罪率方麵什麽也沒做的城市或地區也同樣發生了犯罪率的大幅下降。而將犯罪率下降歸功於這兩個因素的研究也是同類研究中被最常引用的。

簡單地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兩個研究,就是(1)90年代開始的犯罪率大幅下降與1973年美國高院對羅伊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判決,奠定了美國憲法保護孕婦選擇墮胎自由有極大關係。(2)兒童時期接觸鉛可能會導致成年後的犯罪行為。(詳情請閱:我們真的了解美國犯罪率為什麽高漲或下降嗎?

是什麽造成了連續30年的犯罪率下降,也許還沒有達成廣泛認可的共識,但有些政策、措施,包括“法律與秩序”,產生了相反的效果,特別是長期效果非常負麵,甚至會增加犯罪率,卻是有相當共識的。現在政府迫於壓力,又沒有好的點子,就再次走上老路,這才是很危險的事情。

新冠疫情開始後,大幅增長的不僅是犯罪率。同時發生的還有酒精銷售猛增,毒品過量也創造了新的記錄,而機動車死亡人數也出現了違背常規的增長。如果說,犯罪率的增長往往會成為政治話題,那麽機動車死亡率則不具備這樣的“政治屬性”。我們不妨看看關於機動車死亡率的變化是不是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車禍死亡人數激增

說實話,疫情開始後兩年的機動車死亡數據令專家們震驚:2020年美國公路上有38,824人死亡,是2007年以來最多的一年,而這還是在因為疫情關係大大減少了駕駛的情況下。專家說,路上的這種行為反映了普遍存在的孤獨、寂寞和抑鬱的感覺。很可能壓力過大的美國人在寬闊的道路上釋放了他們的焦慮情緒。

《洛杉磯時報》對疫情期間車禍驟增情況的報道,標題大意為:在新冠疫情期間,車禍死亡人數激增。原因是這些。(《洛杉磯時報》網站截屏。)

自疫情始,人們的關注重點都在新冠死亡率和犯罪率上,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機動車死亡率。其實機動車死亡率與犯罪率幾乎呈現了完全相同的規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公路上的安全狀況一直在改善,這要歸功於安全帶法律的執行,安全氣囊的出現,以及改進的製動和穩定性控製和其他安全功能。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報道,即便駕駛人數在不斷增加,許多州還提高了速度限製,每年的死亡人數依然從1970年的約55,000人下降到2019年的36,096人。

維基百科車禍死亡部分數據內容截屏。最中間一項為每一億英裏行駛所發生的死亡數。

但是疫情改變了這個趨勢。根據維基百科(不同來源的數據稍有出入,但區別不大),2020年每一億英裏的行駛就有1.34人死亡,比2019年上升了22%。2021年的該數字為1.33,比2020年略有下降,但如果把2021年與2020年做比較,2021年第一季度每一億英裏行駛的死亡是繼續上升的,而後麵三個季節都是下降,這才造成2021年的整體數字略有下降。就是說,雖然沒有任何研究證明了死亡率上升與疫情有因果關係,但的確有關聯關係。



車禍死亡人數激增的數據特征(或無特征)

研究人員在探究統計數據時,很難將死亡人數的增加歸因於某一個因素,即看不出有什麽明顯特征: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地區,高速公路還是小路,夜間還是白天,工作日還是周末,死亡人數都在激增。16至65歲之間的每個年齡組的死亡人數都在攀升。而且死亡人數的增長遍及41個州——其中南達科他州、佛蒙特州、阿肯色州和羅得島州的增幅最大。

然而,也有一些模式浮出水麵,其中最主要的是,黑人的死亡率比整體的死亡率上升了三倍多。專家認為這種差異可能反映了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貧困社區的更深的絕望感。

最明顯的跡象之一是魯莽行為的增加,因為隻涉及一輛車的致命事故不成比例地增加。數據還顯示,涉及超速、非法藥物或未係安全帶的致命事故大幅增加。

代表全國50個州,代表官員由州長任命的華盛頓非營利組織“公路安全管理協會”(Governors Highway Safety Assn.)的執行主任喬納森·阿德金斯(Jonathan Adkins)表示,人們在路上無視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是全國文明程度下降的一部分,這種下降在疫情期間加速了。

我感覺,無論把車禍死亡人數激增的數據定義為有特征還是無特征,其變化趨勢及發生的普遍性都與犯罪率非常相似。我真的認為我們有理由假設背後都是同一個推手。但不管這個假設成立與否,迫於壓力重新走上以前“法律與秩序”的老路是不可原諒的,因為已經有太多的研究證明了,當初采取的那些措施非但對降低犯罪率於事無補,反而還帶來了很多副作用,尤其是對少數族裔社區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所以,在我們能夠真正證明事情的因果關係之前,萬不能病急亂投醫。



犯罪率上升是司法改革造成的嗎?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人把犯罪率的上升怪罪於一些城市或地方的司法改革。如果隻是因為在時間段上這兩者正好湊在了一起就得出因果關係的結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果關係必須是經過證明的。學術界非常強調相關性不代表因果關係(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我們千萬不能犯常識性的錯誤。對此統計學上有一個經典的比喻:大部分人是死在醫院的,但這隻是相關關係,我們不能得出“去醫院就很容易死”或“不去醫院就不會死”這樣因果關係的結論。

有些州或地方的司法改革與犯罪率上升同時發生,隻是因為疫情期間犯罪率就是上升了,哪裏都一樣。不管犯罪率上升的背後原因是什麽,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司法改革造成的。事實上,有些州或地方的司法改革因為早於疫情好幾年,效果就很明顯,新澤西的保釋金司法改革就是一個例子,不僅減少了被囚禁的人數,犯罪率還同時有下降。(詳情請閱:新澤西成功的保釋金司法改革可為其它州提供借鑒。)

但是,當整體犯罪率處於上升階段時,如果司法改革的效果不能抵禦上升的犯罪率,人們就很容易把犯罪率的上升錯怪在司法改革上麵。其實,有一個比較很說明問題:疫情期間的犯罪率上升是全國性的,包括那些沒有進行任何司法改革的州、城市或地方。其實這也是用統計數字做研究時一個最基本的控製手段,即把采取了某種改革措施的地方與沒有采取這樣措施的地方做比較,否則就無法證明獲得的效果是因為這樣的措施。隻有當采取某種措施的地方,在去除了各種控製條件產生的效果後依然有明顯效果,才能確定該措施很可能是造成這樣效果的原因。

既然實際情況是,犯罪率在全國範圍內都呈上漲趨勢,就不能輕易下結論說其上漲是由地方的司法改革造成的。事實上主流媒體一直報道說沒有任何研究能夠證明司法改革導致了犯罪率的高漲,包括舊金山市。所以,不久前因積極進行司法改革而被罷免的舊金山地方檢察官博徹思(Chesa Boudin)並不是犯罪率高漲的始作俑者,而是做了替罪羊。

這裏特別說明一下,一項司法改革效果好不好是與改革前的相同條件做比較。如果整個大環境變化了,就不能把大環境的變化歸罪於改革。我們必須明白,如果不是100%監禁的話,沒有一個刑事司法係統能夠確保所有被告準時出席庭審,也沒有辦法保證在決定誰應該被監禁,誰應該被釋放時100%判斷正確。失敗的個例改革前就有,也永遠會有。我們必須比較整體效果,不能以個例作為獨一無二的評判標準。

改革的第一個目標應該是至少不比原來更差,然後爭取更好。選擇一個係統的原則應該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美國的司法係統問題重重,不改革不是出路。但我們也應該明白,司法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長期的投資和努力,也需要不斷的改進和細調。出現失誤甚至失敗,都應該是繼續努力的動力,而不是放棄改革的理由。




全國性的精神健康危機也許給出了信號

今年9月,一個醫學專家小組首次建議醫生對所有65歲以下的成年患者進行焦慮症篩查,這一指導意見強調了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困擾美國的非凡壓力水平。這是一個名為“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的谘詢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該小組由聯邦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一個部門任命,從疫情發生之前就開始準備該指南。其在今年早些時候對兒童和青少年提出了類似的建議。

該小組工作成員之一,馬薩諸塞大學陳氏醫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家和教授洛裏·普伯特(Lori Pbert)說,這些建議是在“迫切需要”的時候提出的。美國人一直在報告超常的焦慮水平,以應對各種壓力,包括通貨膨脹和犯罪率,對疾病的恐懼和新冠病毒造成的親人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截屏。

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也警醒所有國家必須加強精神衛生的服務與支持。

去年夏天,《紐約時報》發起了一個全國範圍的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調查,了解他們對疫情所帶來的長期心理健康影響的看法。共有1320名治療師回答了問卷。兩個令人吃驚的結果是:全國50個州無一例外地都經曆了精神健康危機,這種“一致性”是罕見的,而且老年人、有色人種、年輕人、保守派、自由派——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尋求治療。

因為超負荷工作,這些心理健康工作者自己也在經曆精神健康危機,這種現象在這個行業是罕見的。

其中一個小故事非常說明問題。時報發表調查報告時,網上版本有些部分做出了有詞語滾動的視覺效果,那些詞包括焦慮,不知所措,筋疲力盡,壓力大,沮喪,孤獨等。互動設計師丹尼·德貝魯斯(Danny DeBelius)說那天他在設計時,他的妻子瞥了一眼他的iPad,問他:”你正在創作的這個東西是什麽,它怎麽描述了我此刻所經曆的所有情緒?”

該項目最大的結論之一是,全國各地的治療師被這種大流行病壓得喘不過氣來。由於對他們的服務需求增加,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拒絕接受病人。時報該項目發起人,健康專欄作家塔拉·帕克-波普(Tara Parker-Pope)說:“我認為這個教訓是,治療師正在承擔這場心理健康危機的全部負擔。他們真的在獨自承擔。他們基本上在說:'我們無法繼續了。我們真的無法獨自承擔。'”

有沒有發現這個精神健康危機與車禍激增、犯罪率飆升也是非常相似啊?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疫情隻是一根導火索,暴露的是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這麽多病人,這麽範圍廣泛的病人,每個人背後的原因不會完全相同。如果我們現在就有針對性地去解決疫情給人們帶來的問題,尤其是造成嚴重精神壓力背後的問題,也許,多年後我們竟然發現,這是做了一件治標又治本的大好事。也許,這也會間接地解決了暴力犯罪率飆升的問題?

我本人是相信巨大的貧富差距這類問題是美國各方麵問題的最主要根源。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隻有民主黨的政策才是從跟子上解決問題的。

真的要治本,特別是如果我們發現巨大的貧富差距等因素真的就是背後的根子之一,那就需要全社會的投入。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政治勇氣,有沒有這樣的大智慧? 

選舉日在即,這也是考驗選民大智慧的時刻。

 

參考資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2/09/30/nyregion/queens-man-charged-murder-paramedic-stabbing.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2/09/30/nyregion/alison-russo-fdny-emt-stabbing.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2/09/20/health/anxiety-screening-recommendation.html

https://www.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1-12-08/traffic-deaths-surged-during-covid-19-pandemic-heres-why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ransportation/2022/05/17/road-deaths-fataliti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tor_vehicle_fatality_rate_in_U.S._by_year

https://www.who.int/news/item/02-03-2022-covid-19-pandemic-triggers-25-increase-in-prevalence-of-anxiety-and-depression-worldwide

本文原創首發於“正義補丁”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