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華人期待高院改判“哈佛歧視案”,亞裔在藤校錄取中到底有沒有被歧視?

(2022-01-26 05:51:49) 下一個
“最高法院將審理對哈佛大學招生的挑戰”——哈佛大學的官方新聞機構《哈佛公報》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接受告哈佛案子的報道。(《哈佛公報》截屏。)

本周一(1月24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同意聽取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有種族意識的招生計劃是否合法的案子,口頭辯論很可能安排在今年10月,判案則可能要等到2023年夏。

在美國華人圈裏這是個大事。很快,消息傳遍了各個微信群。

說到底,這兩個案子涉及的就是《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簡稱AA),即大學招生時能不能考慮族裔因素。本來AA法案是為了照顧弱勢群體的,但具體實行中有產生逆向歧視之嫌,亞裔(特別是華裔)認為大學在照顧黑人的同時還歧視了亞裔。所以,就有了類似這樣的官司。

在過去的40年,高院一直是支持大學AA的,最近的一次高院判決是2016年。現在這兩個官司聯邦地區和上訴法院也都支持學校。但是,最高法院在川普任上一下子換了三個大法官,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比為3:6,很多人期待這個法庭會給出不同的判決。而且,一個案子被高院接受,說明至少有4個大法官認為該案值得重新考慮。所以,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都給起訴方帶來很大的希望。

隻是,這個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那麽簡單的。也許了解一點曆史會對我們的認知有些啟發。

 

加州通過209提案廢除AA後沒有亞裔預料的效果

根據維基百科,209號提案(又稱加州民權倡議或CCRI)是加州的一項投票提案,在1996年11月以55%支持45%反對獲得通過後,修正了州憲法,禁止州政府機構考慮種族、性別或族裔,特別是在公共就業、公共合同和公共教育領域。

從此以後,加州公立大學就不再考慮族裔因素了。也就是說,加州自那時起就廢除了AA。大多數華人認為從那時起加州大學就會多招亞裔學生了。而且,很多華人相信後來的數據支持這樣的信念。

《紐約時報》曾發表過一組涵蓋幾十所大學從1980到2015的互動錄取數據。我利用這些數據做了幾個簡單的圖。(鏈接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7/08/24/us/affirmative-action.html?_r=2,讀者可以自己去看原始數據。)

加州大學伯克利、洛杉磯、聖地亞哥和爾灣分校廢除AA前後各族裔新生錄取走向。

上圖是209號提案通過的前後幾年的數據。因為是96年11月通過的,那時97年新生錄取已經接近尾聲,所以該法案98年才全麵生效。用放大鏡看,U.C.Berkekey和U.C.L.A.亞裔的錄取比例是連續兩年往上走,談不上一下子發生了轉折。U.C.San Diego也沒有看出大幅上升,而U.C.Irvine則是從97年開始下降。關鍵是,如果各個大學綜合看總趨勢,即看下麵兩張圖,可以說98年沒體現什麽大的轉折。

一般認為,亞裔孩子的玻璃天花板是AA造成的,所以廢除AA,會給亞裔孩子進入一流大學帶來極大的益處。但是,如果加州96年廢除AA的209號提案是個實驗田的話,那麽結論是,效果有一點,但不那麽顯著,而且沒有看到長期的效果。

很多人說加州大學招收亞裔的人數明顯比較多,但那是因為加州亞裔人口多啊。在209號提案之前,加州大學就是招收亞裔比較多的。

既然209號提案沒有達到亞裔期待的效果,即便這次高院在全國範圍內廢除了大學AA,我們有什麽理由期待一個不同的結果呢?

 

AA是照顧了一些黑人和西班牙裔,但亞裔的主要競爭者還是白人

還是利用《紐約時報》的數據,我們再來看看美國幾所頂級大學的錄取情況變化。

哈佛、普林斯頓和哥倫比亞大學各族裔新生錄取走向。
耶魯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各族裔新生錄取走向。
芝加哥和斯坦福大學各族裔新生錄取走向。

不知讀者有沒有這樣兩個發現:第一,亞裔也是AA的受益者。結合曆史知識,我們應該知道,沒有AA,亞裔在一流大學的占比不會增長這麽快。第二,亞裔那根線的走向幾乎總是與白人那根線的走向相反,一個走高,另一個就走低,反之亦然。

現在一般都是認為,高校實行AA的結果是,黑人與西班牙裔因為AA得到了優惠,而白人和亞裔都因此吃虧了。可是,我們從數據中看到的是,因為對亞裔的逆向歧視,白人其實也是占了便宜的。換一句話說,當下的情形是,白人也是大學AA的受益者。隻有亞裔才是吃虧了的。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對2007和2008年招生情況的一個內部調查報告得出這樣的結論:學校招生時給申請人的評分是帶有偏見的,黑人和白人學生分數偏高,亞裔學生則是偏低。如果完全公平地給分的話,以2008年為例,黑人多招了121人,西班牙裔多招了41人,白人多招了98人,亞裔少招了294人。

所以,那種認為隻是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搶了亞裔名額的認知是不對的。而且,照顧黑人和西班牙裔是有道理的,而照顧白人卻說不出理由。所以,亞裔主要的競爭者還是白人。

 

大學的錄取政策不取決於如何說,而取決於如何做

上麵UCLA的報告告訴我們,哪怕是在已經廢除了AA的加州,隱性的AA還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學校如何說是一回事,如何做又是一回事。看看美國大學招生標準變化的曆史就再清楚不過了。

1)哈佛最早期是以單一的考試成績做標準,但是考試內容中的拉丁文與希臘文就是為了保證招入的都是來自私立學校(也稱為貴族學校)的學生,因為隻有那些學校教授這類課程。

2)因為猶太學生特別擅長考試,哈佛的猶太學生越來越多。哈佛監督委員會就采用整體評分的係統來限製猶太學生的人數。所以,今天的所謂整體評分製度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出台的。

3)今天,專門用於對付猶太人的優惠校友後代政策與整體考慮學生素質政策並沒有因為不再歧視猶太人而取消,而且可以拿來靈活運用,適合各種需求。

一篇標題為“精英大學的錄取方式就是用以保護特權的”《大西洋月刊》文章。照片為耶魯大學1880年完全由白人組成的橄欖球隊隊員合影。當時的學生組成也是如此。(《大西洋月刊》網站截屏。)

大學錄取的那把尺子是學校定製的,而且隨時可以換新。當初可以從單純看考試分數改成看整體評分,現在也可以從整體評分中把SAT/ACT拿掉,讓考試成績的比重大大降低。

繼芝加哥大學宣布SAT、ACT考試將不再是申請大學的必要條件後,哈佛也開始步其後塵了。先是因為疫情關係,哈佛大學2022年入學的申請生不必提交SAT或ACT考試成績。不久前,哈佛宣布,今後四年的招生都不要求SAT或ACT分數。這離取消考試還有多遠呢?

如果學校存心要限製亞裔學生的人數,哪怕最高法院判AA違憲,各個學校還是可以設計出表麵上冠冕堂皇的政策、理由來排斥亞裔的。

這也再次告訴我們,是否歧視亞裔,並不取決於學校的公開政策,而更是看如何具體執行政策,而這又是受大環境影響的。所以,為一個平等的大環境努力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

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們曾經是AA的受益者,現在還有弱勢群體需要AA,上車關門的事情做不得。

 

再一次問:亞裔在藤校錄取過程中到底是不是被歧視了?

其實,亞裔在大學招生過程中是不是受到了歧視是一個挺複雜的問題。如果要我回答的話,我會說,答案是Yes,也是No。

說Yes是因為以目前大學的招生標準來衡量,對亞裔學生的確有逆向歧視的問題。這個本文前麵已經具體談過了。說No是因為我相信學校真的認為現在招收的亞裔學生的比例是“公平”的。

當然,這裏的“公平”裏麵是不是有歧視的成分,則是見仁見智了。

亞裔學生在藤校所占比例遇到了玻璃天花板這個現象,究竟是歧視造成的,還是公平而論亞裔真的隻配占這麽多?

如果把眼光盯在考試成績上,結論肯定是歧視,畢竟亞裔SAT的錄取分數硬是要比其它族裔高100分以上;如果看看亞裔,特別是華裔,在社會和職場上的表現,那麽維持現在的錄取比例也無可厚非。哪怕在華人紮堆的地方,比如矽穀,擔任高管的華人也少得可憐,更不要說CEO等職位了。印度裔的表現要好很多,但總體來說,擔任高職的人數還是偏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別強調培養領袖人物的哈佛招收的亞裔占學生比例20%以上,而占人口比例不到6%的亞裔,要證明被哈佛歧視了,有點難。

本著職場上“不是拿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情,而是做多少事情才給多少薪水”的原則,亞裔必須先做出成績來,多做社會服務,多承擔社會責任,多產生公眾人物和企業領導,必須先讓哈佛信服亞裔也是對社會有所擔當的,也能成為社會領袖。也許,那時候不用打官司,亞裔學生的錄取率就自然而然地上升了。

 

反歧視也需要政治智慧

我曾經寫過一篇“說歧視,說AA,說千道萬,美國社會還沒準備好華人出人頭地”的萬字長文,深入探討了AA及當前愈演愈烈的對亞裔的歧視甚至仇恨。也談論了華人反歧視反仇恨的道路怎麽走。

總的來說,我一直傾向於打造有利的大環境。當社會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接受某種平等時,“提前”到來的平等是會有副作用的。這些年愈加頻繁出現的亞裔在街上被人喊“滾回你的國家去”,與某些白人受不了奧巴馬當總統是一樣的道理。有時候你的成功所引發的歧視反而是更強烈的。如果孤立地看待亞裔大學錄取所遭遇的天花板,就是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

當一流大學裏亞裔學生的比例已經遠遠超出了亞裔人口的比例時,我們不得不考慮,亞裔單獨站出來,拋開其他族裔,時機是不是成熟了?你在社會上是不是已經具備足夠的實力來接受各方麵的挑戰了?亞裔單挑出來高調反對現行的AA,隻怕是最後的結果是適得其反。

不要說藤校可以改變招生標準,就算什麽都不變,依現在的情況,要美國人接受藤校40%以上的學生是亞裔,有多大可能呢?

在支持AA的人看來,如果一個社會讓底層沒有向上移動的機會,不僅不公平合理,而且將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對所有人都不利。

有時候公平與否不是強調1=1,而是如何讓1能夠與2對等。中產或中產以上家庭的孩子本來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人脈等軟實力,來自藤校的“加分”已經不是決定性因素了。相反,對來自社會下層甚至底層的孩子,藤校卻是真正能夠改變其命運的,而這也更突顯了大學在社會上提攜弱勢群體的重要作用。

2012年10月10日,華盛頓,抗議者在美國最高法院前。當時高等法院計劃聽取Fisher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案的辯論,並負責裁決該大學在招生中考慮種族因素是否符合憲法。(Photo by Mark Wilson/Getty Images)

海洋上行船有個規矩,大船要照顧、避讓小船;靈活的船要讓笨拙的船。一般人不會對此行船規矩有什麽質疑,因為大家都明白,目的是為了避免海難,是為了共贏。但仔細想一想,大船是不是會多消耗一些能量,是不是會稍稍晚一點到達目的地?

AA也是同樣的道理呀。看看來自亞裔中產家庭的孩子,哪一個不是聰明過人,前程似錦。就像有能力避讓小船的大船一樣,已經什麽都占了優勢的天之驕子,讓弱勢群體也能較多地享受藤校提供的社會資源,讓社會更穩定,更進步,讓整個社會共贏,實在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也許AA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相信,華人孩子哪怕沒進藤校,也能取得與藤校畢業生同樣的成就,而後者把不能進藤校看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研報道肯定了前者的理念。

 

加州209提案的真正後果是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受害,白人和亞裔學生卻幾乎沒有受益

伯克利大學的經濟學家紮卡裏·布雷默(Zachary Bleemer)收集了1994年至2002年期間申請加州大學係統八個校區的每個學生的匿名數據庫,包括他們的高中成績、人口統計、收入和SAT分數。他追蹤了他們上大學的地點,無論是在加州還是其他地方,以及他們的學術專業和學位。對於那些在加州的學生,他還跟蹤了他們所學的課程,以及他們畢業後在就業市場上的收入情況,研究加州209提案所產生的影響。

該法案通過24年後布雷默的研究報告發現,該法案的效果導致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在加州大學係統中的人數減少了,同時降低了他們完成大學學業、進入研究生院和獲得高薪的機會。與此同時,該政策似乎並沒有給取代他們的白人和亞裔美國人學生帶來很大好處。

具體來說,209號提案對該州精英大學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旗艦大學伯克利和洛杉磯分校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的入學率急劇下降,整整影響了一代人。

研究發現,在209號提案於1998年全麵生效後,整個加州大學係統的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入學率下降了。在禁令實施之前,本應在旗艦校區就讀的學生,在係統內選擇下一層次的大學就讀。這又把其他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排擠去更下一層的學校,他們在選擇性的階梯上整體逐次往下退。那些本來處於底層學校的學生則徹底失去控製,完全退出了這個係統——他們失去了讀大學的機會。

而209號提案實施的時間更加劇了其負麵效果。20世紀90年代末的加州正處於技術創造財富的爆炸性增長的邊緣。該州的精英大學的學位是通往矽穀財富的門票。由於209號提案,研究中的有色人種學生每年的平均收入減少了5%,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研究期結束,他們30多歲的時候。對工資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西班牙裔學生身上,他們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09號提案的另一個副作用是減少了申請加州大學係統的高素質黑人和西班牙裔高中生的數量,也許是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自己不會被錄取。

而最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在關注那些進入選擇性最強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生時,研究發現,白人和亞裔美國人的學生幾乎沒有從該政策中獲得具體的好處,因為無論如何,他們都會在其他地方進入同樣具有選擇性的大學,並有同樣的機會畢業和開始成功的職業生涯。

對德克薩斯州前10%錄取優惠的另一項研究發現了類似的結果。通過在德克薩斯大學的選擇性校區就讀而受益的弱勢群體學生更有可能畢業並獲得更高的薪水,而被取代的學生則沒有受到同樣措施的影響。

換句話說,加州的209號提案似乎讓一代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倒退了,把他們推到了加州大學係統之外,並幫助擴大了種族財富差距,而其他學生似乎沒有獲得什麽相應的好處。

 

亞裔和非裔、西班牙裔能不能共贏?

既然研究數據表明亞裔在“讓利”的同時並沒有犧牲自己的長遠利益,而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卻能從AA中極大地獲益,我們為什麽不能暫時犧牲短期利益,放棄一部分藤校名額,為提升弱勢群體做一點貢獻呢?

近些年,華裔尤其擁抱用經濟階層取代族裔來照顧弱勢群體的理念。說實話,我也曾認為這是最好、最公平的出路。但隨著我對美國社會,尤其是對黑人現狀了解的不斷深入,我已經越來越懷疑這是不是最佳答案了。

提攜一個弱勢群體難以一步到位。如果隻是普遍照顧經濟階層較低的,有可能在學生數量上無法保證足夠的弱勢少數族裔,而這也是哈佛一再強調的,沒有足夠的數量,就沒有真正的多元,就無法為學生提供一個有代表性的學習環境,不利於學生認知的提升。

史蒂維·旺德(Stevie Wonder)是非常有名的歌唱、作曲、演奏全能黑人藝術家,同時也是個製片人。他自小就顯露了超人的音樂天賦,11歲就獲得Motown的簽約。維基百科說,“作為一個神童,旺德被認為是20世紀後期最具批判性和商業上最成功的音樂表演者之一”。很不幸的是,旺德出生不久就失去視力成了盲人。但是旺德說,較之於膚色帶給他的困難和艱辛,眼瞎根本就算不上個事!

這就是美國社會的現實。膚色對人的影響不亞於經濟階層,甚至可能超過。我們實在是還沒有到可以忽視族裔的時候。

也許無論如何照顧都做不到讓大家達到同一起跑線,但我們至少要向接近這個目標的方向努力。在考慮經濟階層的同時也考慮族裔,就是更接近這個目標的手段。

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一句話堪稱至理名言:“隻要有一個地方的不公正就是對所有地方公正的威脅。”

同樣道理,隻要有一個族裔還被歧視,所有族裔就都有被歧視的危險。所有的族裔都應該把任何族裔遭遇的歧視看成自己的事情。隻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比較快地推動社會的進步。

所以,為任何族裔的平等地位抗爭,就是為自己平等地位的抗爭。當這個社會越接近平等的時候,也是我們華人最能夠被平等對待的時候。幫人就是幫己,在這裏應該是最好的體現。

參考資料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7/08/24/us/affirmative-action.html?_r=2
https://www.nytimes.com/2020/08/21/upshot/00up-affirmative-action-california-study.html?searchResultPosition=2
https://www.nytimes.com/2018/03/09/opinion/sunday/longevity-pritikin-atkins.html

本文原創首發於“加拿大和美國必讀”公眾號“細說美國”專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TexasIns02 回複 悄悄話 很多華人出身貧寒,受到封建教育影響很深,作者這篇文章對這些落後思想教育出來的華人來說,是對牛彈琴。
jinhui20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繞了半天,碼了這麽多字,就一個意思:亞裔不要反對哈佛歧視亞裔。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我早就說過,哈佛這樣的私立學校,目的是培養出最多數量的出成就人物,才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提高未來賺錢能力。華裔畢業出來後大部分很平庸,因為華裔的目的就是醫生律師,哪個大學畢業都可以,沒有必要去哈佛。Movers and shakers of the world 需要很有專門才華的人,就是很偏科的人。華人注重的“全麵發展”人才一般都不會有很大創新。很多華人子女學這學那,參加各種比賽和義工,目的不是自己真的感興趣,而是為了給大學錄取部門看,這樣的學生將來出才子的機會少,學校自然不願意接受太多。

培養自己孩對人生充滿熱情,才是真正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上哪個大學影響不是很大。

但大部分人普遍思想固化,很難改變即成的思想。比如大家都知道鹽會產生高血壓,對身體不好,但總是找理由借口把菜弄得很鹹,因為沒有能力去改變僵化的大腦-固化的口味。
ahhhh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天哪,按種族錄取,教科書版的歧視,居然也要被洗?值得嗎?不管你的初衷是什麽,結果是什麽,看種族膚色,有人被優待,就一定有人被虐待。
你說AA主要歧視的是白人。套用樓下的說法:隻要有一個族裔還被歧視,所有族裔就都有被歧視的危險。
過去歧視黑人,現在歧視白人。我們一樣有危險。所以一定要反對。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件事上高法的判決並不會在哈佛招生問題上產生任何實際影響,因為這是關於“權利”的判決,不是具體招生方式上的判決,高法也沒有權利做這種判決。哈佛可以簡單地改變招生方式就能避開。
關於哈佛的事情,其實是關於學校的status,從學校的角度考慮,如果都是基於成績而進入的亞裔,也就失去了elite status,畢竟美國社會不是以亞裔為主,更不是以華裔為主。
而如果哈佛失去這個status,華人是否還會打破頭進去?當然不會。
今年的福布斯美國大學排名已經讓哈佛落到了第七名,盡管過去有過幾次第一名,也是看著在衰落。
哈佛的亞裔學生比例是22%,這個比例遠遠超過亞裔占美國人口比例,因此很難說具有人種比例的問題。
選民 回複 悄悄話 無論判決結果是什麽, 都沒有什麽實際意義了. 各大學都已經紛紛取消 SAT/ACT 的要求, 以後也就沒有什麽人的成績優於其它什麽人的說法了. 學生的平時在校成績, 完全是各校老師自己定, 各校為了提高錄取率, 會盡量給學生高分. 當然好處就是今後大家也不用出高價搶購學區房了, 在差學校得高分, 比在好學校得低分, 對入好大學更有利.

將來學校的錄取率隻要沒有任何一個種族明顯低於該種族在總人口中的比例, 就不能說有歧視.
內務府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繞了半天,碼了這麽多字,就一個意思:亞裔不要反對哈佛歧視亞裔。隻有允許歧視亞裔,才能製造一個對所有族裔更公平的社會。

War is peace.
Freedom is slavery.
Ignorance is strength.
Discrimination is equality.

這文章比奧威爾的《1984》的真理部口號更進了那最後一步。真令人五體投地。
rockymonkey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你的文章,非常受益,謝謝!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sharing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一句話堪稱至理名言:“隻要有一個地方的不公正就是對所有地方公正的威脅。”同樣道理,隻要有一個族裔還被歧視,所有族裔就都有被歧視的危險。所有的族裔都應該把任何族裔遭遇的歧視看成自己的事情。隻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比較快地推動社會的進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