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對美國中小學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感慨

(2021-08-05 10:09:52) 下一個

在美國養孩子的一個“福利”就是跟著孩子從幼兒班到高中畢業走一回,比較具體地了解了美國中小學教育。

不是說華人家長都注重教育嗎?我在跟著孩子一路走過時自然沒忘記審視美國教育的點點滴滴,也免不了對中美教育做比較。可以說,感慨不少,其中有吐槽,有驚喜,更多的是認可。

今天將我的個人感悟做個零碎總結。先聲明一下,此文內容是反映對教育體製和學校中一些零星現象的觀察和思考,不是係統考察,更與爬藤指南無關。

 

老教師的驚人洞察力

美國一般是6歲入學。但絕大多數學區設幼兒園班,接受5歲的孩子。女兒5歲時,進了我們家附近小學一個幼兒班和1年級的混班。帶混班的老教師D開學第一天就讓我們家長見識了她的厲害。後來得知她在同校老師中德高望重。

那是女兒去學校第二天,送她進教室時老師問“她回家說喜歡學校嗎?”回答說,應該可以吧,反正她沒有抱怨。沒想到老師回了一句:“她是個會抱怨的人嗎?”不得不佩服了,因為我這個女兒的確是乖得出奇,非常的克製。老師第一天就看到了孩子的骨頭裏去。

D老師比較喜歡搞活動,因此家長去學校的次數也比較多。印象最深的是“國際午餐”,就是每個孩子拿出自己所屬族裔的特色菜,家長孩子老師一起分享。美國不愧為各族裔的大熔爐,每次“國際午餐”的食物都是五花八門,也極具特色。當然,背後忙碌的都是家長。

作為華人,我自然是做餃子。幸運的是,並不擅長做菜的我做的冬瓜蒸餃真的很好吃,口感也很有特色,被D老師譽為“世界著名的餃子”,說超過了西安“餃子宴”裏的任何一種。我隻聽她說有親戚剛從西安回來,不知道她本人是不是去過,居然可以這樣下結論。

後來班裏幾次搞活動還專門讓女兒來問能不能給送餃子過去,我當然不敢說No啦。參加活動多了,對班裏孩子就比較熟悉。學年結束時,D老師會搞一個戴畢業帽的畢業儀式,每個孩子不僅都有一張畢業證,還有一張獎狀,而每個人獲獎的內容是不同的。這時候我才發現,D老師對每個孩子的了解和鼓勵是多麽細致入微,也是在第一個學年結束時,我才知道老師在我女兒身上花的功夫。

D老師在孩子們剛入學時曾給了每個家長一封信,告知她教育孩子的宗旨。我看了很有不謀而合的感覺。現把信的英文原文及中文翻譯與大家分享。

 

靦腆寡言的女兒被老師特殊關照

也許因為乖,女兒也比較靦腆。是在D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她才慢慢開始參與課堂的發言。有幾次我去參加班級活動,D老師都特意給女兒機會表現,我能夠體會出老師的用心。但我是一年後才得知女兒當初在班上是怎樣的寡言。

每一個學年結束時,老師都要與家長開一對一家長會。第一年的家長會上,D老師說女兒回答問題還是不夠踴躍,不是每一次都舉手。我說,也許她不知道答案吧。老師回答得斬釘截鐵:“她什麽都知道的。”並告訴我,因為女兒不說話,在孩子剛入學時就請專家做過鑒定,看她有沒有問題。當時主要是懷疑她語言不通,看是否要提供雙語教育。結果專家鑒定說,這孩子非但語言沒問題,她懂得的東西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回家後我轉告老師的話,女兒一句“沒有人什麽都知道的”就把我給嗆住了。沒想到的是,後來連續三年的一對一家長會,我都要麵對不同老師同樣的問題。我每次都告訴老師,孩子說了,沒有人什麽都知道的。幾乎每個老師都是先哭笑不得,然後又忍俊不禁。說起來女兒“什麽都知道”一點也不稀奇,在她話還說不利落時家裏就每天給她讀故事書了。小孩子記性好,自然就什麽都知道了。

不過這件事也讓我體會到學校對“後進生”所做的投資。試想,如果女兒真的有語言障礙,學校就要提供雙語教育,這可是很“貴”的服務。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隻要沒有特殊障礙,扔到一個英語環境裏就行了,根本不需要額外的投資。給個雙語服務,反倒是延長了克服語言障礙所需要的時間。這也讓我反思美國學校對“後進生”的投資。

 

頂部和底部不均衡的投資

美國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一直有關照底部遠多於關照頂部這樣的傾向,而小布什“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政策更加劇了這種傾向。

女兒所在小學,那一年整個年級也就72個學生,卻有不少孩子經常離開自己的班級去上特殊班。這是根據每個孩子每個科目的情況定的。有的隻有一門課需要特殊教育,有的好幾門。對個別情況比較差的學生會給配備一個助理,這個助理所有課都跟著這個孩子,隨時可以一對一輔導。

另外還有一個固定的特殊班,就是這些孩子所有的課都在特殊班上。我們整個學區我女兒那一屆也就大概300個孩子,小學時有十二、三個孩子固定上特殊班。我知道這些數字和信息,一方麵是因為我特別留心了,另一方麵是學區為了節省開支,四個小學把特殊班的學生集中在了一起,而這個特殊班就設在女兒讀書的那個小學。說實話,我覺得從學生人數看,特殊學生的比例高了些。我不是在談投資,而是擔心正常孩子被區別對待對孩子自信心的傷害。

女兒讀小學時,我曾有機會與學區的總監(superintendent)有過交流。我說學校對底部和頂部的投資不成比例,他完全同意,說投資方麵天平是徹底傾斜的。說話時,他用手代表天平位置,一隻手抬過了肩,另一隻手壓到比跨還低的位置。他說他也希望改變一些投資比例,但是很難做到。我知道因為小布什的政策學校壓力很大。小布什的班子一直強調該政策縮小了好生與差生的距離。

數據表明,那些年,底部的提升遠遠大於頂部,以至於有專家質疑,投入那麽大,為什麽頂部沒有明顯提升?不知道在奧巴馬政府改變政策方向,推出“衝向頂部的賽跑”(race to the top)的政策後,情況是不是有所改變。我認為,好生與差生都需要社會給予特殊的、比例適當的投資和關注。

遺棄差生是對這些孩子的不公,也將給明日的社會造成額外負擔;遺棄好生則不僅是對這些孩子的不公,長此以往,美國將被世界遺棄。我承認,當初對學區總監抱怨的部分原因是出於華人家長的那種焦慮,總覺得自己孩子還有潛力卻沒得到足夠的投資。

但我後來想想,除非是超級天才,在那個年齡真不需要著急猛跑。美國小學時期把重點放在底部,初高中時才把重點移到頂部,還是有道理的。普遍來說,美國是從初中開始幾乎每個學科都分普通班和提高班(AP),有的學科還分不止兩個級別,實行因材施教。

 

“天才班”是小學時期唯一的頂部投資

我們學區小學時期唯一的頂部投資就是“天才班”了。英文是Gifted Class或Talented Class。天才班是比較通俗的稱呼,並不是說進入那個班的都是天才。

天才班不是真正的分班,隻是被選中的孩子每周在一起上一堂課,其中大部分時間用來做一些項目,也參加些超出一般孩子水準的競賽。天才班有名額限製,隻能取學生總數的3-5%,必須是IQ過線(我隻知道女兒三年級那年是125,據說這個“線”是變化的,30年前是120),成績優秀,再加上老師推薦。

這一過程每年來一次,所以天才班的成員也是每年變化的。我們學區天才班三年級開始,六年級結束,總共四年。(說明一下,女兒讀書時我們學區的學製很特別,是一到四年級初小(primary)。五到六年級高小(upper primary),七到八年級初中,然後四年高中。學區的很多安排都與這樣的學製有關。

美國大多數學校是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據說我們學區現在也改成這樣了。)女兒三年級天才班第一次上課時,老師給了一些材料。其中一份是聰明孩子與天才孩子的比較,我覺得挺有意思,就收藏了。下麵是英文原文和我翻譯的中文。

 

老師有相當的自主權,各顯神通

美國小學教育要求不高,老師在課堂上有相當多的時間可以自主支配。於是每個老師就各顯神通了。D老師除了搞活動,另一個特點是讓家長做作業,為此我沒少吐槽。她喜歡搞孩子們力不能及的項目,比如,編一本書,介紹每個小朋友自己民族最重要的節日。

作為華人,當然就必須講春節的故事啦。說實話,我們這一代,除了因物資缺乏對年貨記憶深刻外,哪裏經曆過真正傳統意義的春節呀!好在已經是網絡時代了,我就連圖帶文全部從網上盜版,還真學到了不少東西。

女兒四年級的M老師也獨具特色。不知她通過什麽關係免費弄來不是免費的地方報紙,每天一人一份。她教學的重頭戲之一就是每天讀報。從新聞政治,文化生活,體育比賽到氣象預報,什麽都不漏掉。學生們輪流讀,然後討論。

這個老師強調學生要具備真正能夠闖蕩社會的本事,讀報就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學生必須知道怎麽讀報,怎麽有效地吸收信息,分析信息。還有,她強調要有比較強的數學技能,直言不諱美國孩子數學太差,所以,做她的學生每天要做數學速度練習。

女兒告訴我,這個班絕大多數同學說將來要做氣象預報工作,該不是每天讀氣象預報讀出來的效果?我始終難以忘懷的是M老師對學生視如己出的那份在意。

老師的自主權還體現在報名參加各種校外活動。每個老師會根據自己和學生的喜好,為學生報名參加一些活動或競賽。因為老師主動做有心人,孩子們就獲得了額外的機會,也獲得了一些獎項。女兒也是獲益人之一,為此十分感激願意額外付出的老師。

說到額外付出,一直感覺音樂老師首當其衝。大家知道,美國任何普通學校都可以拉出一個像模像樣的管弦樂隊或管樂隊。學校裏往往還有參加比賽的軍樂隊及各種小樂隊。這些都需要課外時間組織練習。其中很多是早上課前排練,要起大早。學生不容易,老師也不容易。

我印象最深的是,幾位音樂老師在帶學生練習和演出時那種發自內心的對音樂的熱愛。真的,那是一種具傳染性的熱愛。心裏總說,有這樣的老師孩子們有福了!

有一年,小學音樂老師為孩子們報名參加了一個大合唱項目。那是整個新澤西州報了名的學校以在線形式進行的大合唱。

正式演出那天家長被邀請去觀摩。臨開始時老師宣布:報名是我報的,但歌不是我選的。我不是歌唱家,有一首歌調子太高,我是唱不上去的。到時候,你們就自生自滅吧!(我意譯的,原話是 You are on your own。)這話是對著學生說的,其實是說給家長聽的。大家都笑噴了。

 

細膩處見平等和開放,不搞“一考定乾坤”

我們學區 6年級時分了數學提高班。提高班用特別的教材,一年學完普通班6、7年級兩年的內容。這也是為接下來初中各科都分普通班和提高班打基礎。可以想見,尖子差不多都在這兒了,每次天才班上課,提高班就空掉了半個教室。

在我看來,天才班隻是做做樣子,數學提高班才是真正為頂部學生提供了向上成長的空間。雖然名義上隻是數學提高班,其餘課都與別班用同樣的教材,但幾乎所有課的老師都對這個班的學生有更高的期待,教學方式也不同。所以進了這個班,就等於所有的課程都往上走了一個台階。

令我特別高興的是提高班的一個副產品:班風好。人人都有向上的心勁,學習好的受人尊敬。在這樣的班裏,平時習慣了霸淩的孩子也都自覺收斂了,因為沒有市場。但最令我感慨的是提高班的“招生方式”。

我知道女兒讀六年級那年隻有一個數學提高班,就想當然地以為隻收一個班的學生。但在剛開學不久的“返校日”——一個讓家長了解學校情況的活動,整個晚上,家長每門課、每個教室20分鍾,走馬燈一樣把所有學科的內容和老師熟悉一下——我發現數學老師桌上班級合影中上一屆有兩張不同的照片。

這才知道,這個分班不是以人數來卡線,而是以具體標準來卡:5年級數學成績達到B。分幾個班取決於有多少人合格。繼續與老師聊,我又了解到這個班級是處於“開放”狀態的:一年中可以不斷進出。提高班內跟不上的人就及時轉到普通班。不是懲罰,而是為了對學生負責,讓每個人在最適合的環境中學習。

普通班的人想往上走,可以去問老師要一本提高班的書,自學後參加提高班的考試,成績過B就可以轉班。(為什麽是去問老師要書呢?美國的高中義務教育也包括教科書免費,所以書是學校提供的。但不是送給你,而是讀完了要還回去,給下屆學生用。我覺得這很不好。哪怕真的把知識還給老師了,有本書吧,底氣也可以足一點。所以,我們一直給孩子買教科書。這樣,一是以後有本書留著,二是每天來回學校不需要背那麽重的書。)不知為什麽,學生們並不都知道這樣的規矩。我回去後立即把消息告訴了女兒的一個閨蜜。這個孩子腦子挺好使的,就是對學習太不上心,所以一直是數學競賽成績名列前茅,平時數學成績實在談不上好。沒能進數學提高班她挺沮喪的。我拚命鼓勵她自學後去考試,果然,她後來通過了。不過,我也聽說差得太遠的學生去要書,老師居然不給。這很出乎我的意料。

類似這樣開放式的項目還有不少,比如學校的管樂隊人人都可以參加,但隻有練得不錯的人才能進一個小規模的樂隊Ensemble,以便於老師排演幾個有點難度的曲子。對肯努力的學生來說既是榮譽,也是多一個學習機會。開始沒能合格的人隻要肯花功夫提高自己,就還有機會進去。

反正總的宗旨就是,隻要你肯努力,你就有機會,而且機會永遠是在那裏的。這也與美國整體社會的思維相吻合,比如類似於中國高考的SAT等考試,都是考壞了可以再來,絕對不搞“一考定乾坤”。

 

重視提供機會,重視機會均等,也不排除向弱勢傾斜

說到機會,美國非常強調機會均等。然而,這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為了盡可能公平,美國社會經常有向弱勢傾斜的情況。

Photo by Jeswin Thomas on Unsplash

記得在國內讀小學時,每天早上喇叭裏說話的播音員都是“百裏挑一”的伶牙俐齒的學生。我問女兒他們學校誰是播音員,結果被告知沒有固定的播音員,而是高年級全體同學輪流。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唯一有額外機會的是特殊班裏那些說話“有問題”的學生。老師會組織他們利用早廣播為全校做一些朗誦表演。

我讀小學時做了三年播音員,深知搞點特殊節目不容易。當然這也和我們那時對很多事情過分嚴肅對待有關。但不管怎麽說,老師為我們那些挑出來的,有點“才華”的學生排節目都非常辛苦,組織這些“問題”學生準備節目那得花多少心血啊。我第一次聽說這事時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美國學校重視機會均等還體現在很多細節上麵,比如每個學年都重新分班,讓孩子們有機會與更多的人近距離接觸,交朋友。還有,雙胞胎或更多胎的,沒有特別原因,一定不分在一個班。類似的例子不少,總的原則就是,要創造機會,更不要浪費現成的機會。回想我們小時候國內小學6年,班級組成就沒變過。

不知道我就讀的小學分班情況有沒有代表性,我們當時幾個班級是按照新村分班的,而每個新村又各有特色,結果就是某個班全部來自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某個班全部來自工人家庭,某個班是帶農民色彩的,某個班有相當部分來自部隊家庭。

像這種來自不同新村的,如果打亂,不就提供了很多了解不同背景家庭的機會嗎?還有,我們班主任是跟班的。我的班主任從我們入學到畢業,從來沒換過。班主任都是語文老師。當時我們學校班主任老師分三種,一種是一年級到六年級的,第二種是一年級到三年級。再一種是四年級到六年級。你有沒有機會四年級換班主任取決於你入學那年是哪種班主任老師。

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我的班主任老師特別要強,組織了一些連校領導都不敢想的活動,給了我很多非常特別的機會。如果不是她,我的小學生涯會完全不同。但是,我也意識到,我們那時候絕對不是機會均等的,機遇的成分太大。

當然,我們沒有機會得到“多樣化”的班主任對所有人都是損失。我至今還記得我被查出近視後,那個“農民班”的班主任問過我一句話,“你說為什麽我的班裏沒有近視眼?”我猜測地半問半答:“因為他們看綠色的時候多?”老師笑了:“因為他們從來不讀書。”雖然這個老師從來沒教過我,但我很喜歡她,因為她的一些作為告訴我她是一個有人生智慧的人,一個有趣的人。我們之間很有默契,包括上麵的對話,我知道她是在用一個“不正確”的答案教我什麽。可惜的是,當時的小學沒有提供我們直接接觸“農民班”孩子的機會。

 

幾個讓我感動、感慨的故事

(1)老師的“不恥下問”

女兒小時候對動物特別感興趣,我們當然就為她提供條件,日積月累,她幾乎成了動物百科全書。 三年級的一天,老師課堂上講動物的內容。美國小學生在課堂上會提出各種各樣,甚至是奇奇怪怪的問題,思維之活躍超出大人的想象,這個我去女兒班裏給孩子們講中國春節傳統時領教過。那天就有很多問題老師回答不了,是女兒救的場。事後老師對我說:“他們問題那麽多,我哪裏懂啊!我幹脆就把課堂交給她了。”

Photo by Agence Olloweb on Unsplash

老師說得那麽自然,高興,我倒是愣住了。一方麵為老師的坦然吃驚,另一方麵,我又為老師的“不恥下問”感動。不禁想起自己讀小學時學校裏的傳說:一般老師都不願意教那個學生都是來自高知家庭的班,有時教那個班的老師病假都沒有人願意代課,因為這個班的孩子動輒會說,“老師,你講錯了!我爸爸說過是這樣的……”我們小學時的經曆都是,老師不會承認自己錯了或不懂。

(2)嗬護任何一點點“火花”

女兒4年級班主任M老師在與我的一次談話中鄭重其事地告訴我,這個孩子非常有創造性,一定要好好嗬護。原來,女兒把一個特大號回形針改形成一個卡片架。

我心裏說,這不就是我嗎?我經常有創造性的點子啊,而且真的看見自己的一些想法出現在新產品中。老師看出我沒太當回事,著急地反複對我強調孩子的創造性非常難得,讓我再一次體會到M老師對學生視若己出的那份在意。這種在意在美國的教育者中很普遍,很多後來成為體育明星的人都是因為在很小的時候天賦被老師或教練及時發現。

我最感慨的是,有的教練會告訴家長,必須去找水平更高的教練了,否則就耽擱了孩子。今天碼字至此,才忽然想到,我早就忘了老師這個鄭重其事的關照了,希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做家長的沒有扼殺了什麽。

(3)老師鼓勵學生做生意

女兒喜歡做點小手工,小學二、三年級時曾照一套模版,把小珠子串起來做小動物掛件。班上好幾個同學喜歡,女兒就做了送給他們。五年級時有個小男生看女兒和她一個閨蜜用彩線編織的手鏈不錯,主動出價收購然後拿去賣。消息傳到老師那裏,一位老師(不是班主任)馬上借給女兒一本書,標題大致意思是teen女孩如何創業,如何成為企業家。

我當時對家人開玩笑說,美國老師怎麽不是督促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卻鼓勵不務正業。不知是不是那本書的作用,反正女兒和閨蜜開始做生意了——賣珠子動物掛件。我是事後才知道的,那時候她們已經做了幾筆生意了。我直呼開價太高。她們自己也意識到了。其實價格高是因為當初收購的那個小男孩開價太高。但是,他隻付了一半款,後來就一直“忘記”帶錢了。這等於半價了。

因為客戶都是同學,中途降價對早先的客戶難以交代,兩個孩子很為難。我也想不出好主意。沒想到兩個孩子腦風暴兩周後,推出了套餐銷售,等於變相減價。我心裏大呼厲害,也意識到做生意還真鍛煉人。那個小男孩一直“忘記”帶錢,也讓女兒學會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再遇上小朋友買東西說沒帶錢,她就說放心吧,這一件一定替你留著,等你錢帶來了再給你。這期間,我們就是做供應商,沒有幹預孩子的任何運作。

記得有一次接到一個“大單子”,某個顏色的緞帶不夠了。孩子她爸搶在商店關門前幾分鍾帶著女兒完成了“進貨”。後來就看見女兒不斷擴大業務範圍。記得家門口為孩子過馬路攔車子的“過路護衛”也買了好幾個小動物掛件。我心裏說這主要是為了鼓勵孩子吧。本來聖誕節時我就會讓孩子給“過路護衛”也送一份禮,那一年送禮的原因又多了一個。

 

校長、老師都強調不要讓學生超負荷

美國學生三年級開始參加州統考。這個統考主要是評估學校的教學質量,對個人沒什麽影響。女兒三年級第一次考試日子臨近時,校長給每個家長發了封信,叫千萬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不要給額外的作業,卻隻字不提如何設法把孩子的成績提高一些。

從這封信中我了解到美國家庭作業的標準是一個年級每天十分鍾作業,讀幾年級就是每天幾十分鍾作業。如果都符合這個標準的話,那麽到高中最後一年十二年級時,每天也不過是兩個小時的作業。我曾經讀到過報道,教育學家倡導,研究數據也證明,五年級之前的孩子要讓他們玩夠了才能保證心智正常發展。所以作業量不能太大。

大概是6年級學年結束時,女兒暑假前最後一天帶回的成績單信封裏有一篇文章的複印件,標題是Doing Nothing Is Something (什麽也不做是很重要的),副標題是The overscheduled children of 21st-century America, deprived of the gift of boredom (美國21世紀日程安排超滿的孩子被剝奪了百無聊賴這樣的禮物)。我把文章縮減刪節,大致翻譯如下與大家分享。(原文鏈接:https://www.newsweek.com/doing-nothing-something-145211)

【暑假到了,好激動。想起自己兒時的暑假,沒什麽事情可做,即使去夏令營也無非是瞎玩,很無聊的夏天。但也正是這些造就了我,作為一個人,一個作家。無聊之時,正是我們真正成為我們自己的時候。我不相信不經曆無聊就能寫出詩、作出曲,能成為演員。相反,我們需要相當多的無事可做的階段。正是在這樣的階段中,悄聲移動的時間滑輪,點燃我們的創作欲,滋養我們具創造性的靈感。

於我看來,這也是今日美國孩子的生活中最悲哀的事情之一。足球聯賽,表演課程,補習班,等等,孩子們的日程排得和我們一樣的超滿,而這是很說明一些問題的。這情形已經糟到家長不得不刻意留出不安排任何活動的時間。今年初,新澤西州的特優學區Ridgewood(注:該學區在全美名列前茅,房價非常貴)宣布了一個家庭之夜,這一晚沒有家庭作業,沒有體育運動的練習,沒有學校的課外活動。我以為這該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動的事情,沒想到的是,這不是每周一個晚上,而就是唯一的那麽一個晚上。大量心理研究顯示,被我們稱為“什麽事也不做”的時間,正是人經曆其最佳思維的時候,正是創造靈感來造訪的時候……】

我把文章遞給女兒,她讀後大為讚賞。我感謝老師的良苦用心,更感慨老教師的慧心。現在還有幾位家長能真正明白個中道理。其實美國也有不少孩子超負荷努力的事例,最普遍的就是運動尖子,特別是那些衝刺奧林匹克等世界頂級競賽的。還有就是在奧數、奧物、奧化或拚字等比賽中衝刺到頂尖的人。但是,美國強調的是,第一,孩子的確有天賦。第二,是孩子自己喜歡,而不是為了家長。這樣的原則體現在很多項目中,甚至包括公立磁校高中的錄取過程中,這個後文會講。

 

一個特殊機會讓我看見不少孩子身上不健康的東西

一般每個學校都會在小學的最後一年安排一次宿營活動,三天至一周不等。女兒的學校是六年級時去紐約州的Frost Valley營地三天。

這種活動往往會需要相當數量的家長誌願幫忙。那年的費用是每個學生200美金,家長也同樣自費。就因為孩子她爸一句“去體驗一下,也是了解美國文化”,我用了三天珍貴的假期,成了家長誌願者中的一個。

去之前,學校召集家長誌願者開會,明確責任和義務,還看了一個錄像,讓我們對營地情況和活動內容大致有數。其中一個徒步旅行需要走一段鋼索才能越過一個山穀。一個媽媽問,不走這個就過不去了嗎?活動負責人說別擔心,我們到現在還沒有發生有孩子走不過去的。那個媽媽說:“我不擔心他們。我是擔心我!”全場笑翻。

那是在山裏,海拔高,又是冬天。我們那幾天正好遇上寒流,山上的氣溫居然低於華氏零下十度(攝氏零下二十至三十度之間),也算是見世麵了。大部分活動都在室外。幸好大家都裝備齊全,沒被凍著。其實最怕冷的是家長,孩子們好像身上都自帶個火爐,真的!

營地的活動豐富多彩,我個人認為最有意思的是採冰。營地有湖,冬天結了厚厚的冰。百年前這塊地的主人就做冰的生意。除了從理論上了解採冰、儲冰和運冰的過程,孩子們還得到了動手實踐的機會,真的採了一塊冰,用的竟是地的主人留下的原始工具。剛被割離的冰叫活冰,活冰的處理很有講究,如果不小心被凍在結成冰的湖上或與其它採下的冰凍在一起,就成了死冰,前功盡棄了。

我總以為此行最大的收獲是對孩子們有了更接地氣的了解。遺憾的是太多負麵印象。回家後,我對女兒和老公總結說,這一代孩子普遍有三個不健康:吃得不健康;消費得不健康;玩得不健康。

營地把吃的教育也作為一個重要內容。第一,不浪費,吃多少取多少。第二,不提供垃圾食品,每餐都是認真準備的那種“外婆家的菜”(即從原始材料做起,不用現在流行的速凍或半成品),品種多樣,有葷有素有湯,味道可口不重樣,還每餐都有多種水果管夠吃。但唯一不足的是,美國人早餐吃的麥片隨時供應,因為麥片機器是固定在飯廳裏的,任何人隨時可以去取。

就因為這唯一的不足,大概95%的孩子每一餐都是吃的麥片,而對營地精心準備的正餐食物碰也不碰。我一點也沒有誇張,若不是親眼看見,真不敢相信絕大多數孩子是如此對待食物的。

營地有個小賣部,出售一些紀念品,包括有限的幾款衣褲,都價格不菲。有幾個堪稱校花的孩子一去就買了有營地標誌的衣服,而且一人買三套,每天換一套。從孩子們的消費方式明顯可以看出有攀比之風。還有,室外活動結束回到飯廳後,女廁所排幾十米的隊伍,不是為了方便,而是排隊用鏡子整理頭發和麵容。媽媽們私下笑話:這個年齡女孩子情竇初開,男孩子卻還毫無感覺,白打扮了。是不是這麽回事,我也不明白,反正覺得那些女孩子太在意外表了。

在營地的三天,每天都有豐富的很有意義的活動內容,如越野滑雪(cross country skiing),室內攀岩,snowtubing等,當然也包括不少帶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採冰就是其中之一,還有了解、參與剩飯剩菜發酵製土和學習動物知識等。在我想來,孩子們應該是玩得興高采烈的。可惜完全不是那麽回事,有相當部分的人居然對各種活動不顯示絲毫熱情,說像木偶人一樣走過場不誇張,以至於我下結論說他們玩得不健康。

事後想想,可能也不能責怪這一代,很可能一代代人都是如此。成人中的攀比風一點也不遜色。不愛運動,對什麽都沒興趣的成年人也不少。吃的習慣,可能是一個特例。

我見過好幾個孩子,小時候吃得非常不健康,除了麥當勞之類的快餐,別的幾乎什麽都不吃。但大了以後,能夠接受的食物範圍越來越廣,口味也越來越健康。所以,這很可能是一個過程。而這也更說明了學校組織這類活動很有必要。

我從校長那兒打聽來,此行全年級300多人中共有26人沒去。我不知是不是經濟原因,問校長,他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字斟句酌後說,有的家庭是不讓孩子出門的。我不是很理解,但覺得不便再問,隻好放棄。

 

美國公立磁校是怎麽回事?

女兒高中讀的是郡裏的一個公立磁校。磁校這個名稱來自英文Magnet school,指設立專業課程的學校,往往需要考試錄取。也有稱精英學校的。

隻有本郡的居民才能就讀本郡的公立磁校,按人口比例每個鎮分配學生名額。想去的學生報名參加錄取考試,然後參照這個考試成績,七、八年級兩年的學習成績,老師的推薦信以及麵試表現考慮錄取。

獲得麵試的孩子中隻有1/3會被錄取。麵試的方式很特別,不是一對一,而是一組孩子圍著座談。女兒入學後我從校方了解到,麵試前早就決定了錄取名單,麵試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確定被錄取的孩子有自推的動力,而不是在為家長讀書。這也的確非常重要,因為接下來的四年絕對是超負荷的四年。很多孩子經常忙到隻睡2、3個小時,據說有的孩子長期每天睡眠不超過4、5個小時。學校認為,如果不是孩子自己有目標,如此拚命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是公立學校,又因為美國是義務高中教育,而所謂義務教育都是地方負擔,所以每個鎮要為自己郡裏考上郡公立高中的學生支付學費。女兒入學那年,每個錄取的學生,鎮上要交給磁校大約1萬美金。當然,磁校還有另外的資金來源,特別好的磁校資源上能夠與好的私校齊肩。

每個鎮分配到的學生名額是最高錄取名額。如果沒有足夠的學生達到要求,就隻錄取夠格的,以保證生源質量。我們鎮在女兒讀高中前連續三年都是被錄取7個孩子,我還以為保證每年7個呢。結果女兒那年隻錄取了兩個。這也是對學生負責。這種學校的課程非常重,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學得辛苦不說,最關鍵的是會跟不上。事實上是有學生不得不回到自己鎮上的學校去的。

美國高中都多多少少設一些AP課程,可以理解為提高班吧。就是說一門課分普通班和提高班。高年級的AP很可能達到大學水平。不少大學承認這樣的學分。有的大學還允許用中學的AP課省學費。不過,藤校都不給這樣的待遇。

好的磁校裏麵基本上沒有普通班,或者它們的普通班比普通學校的提高班層次更高。別的不記得了,印象依然深的是,女兒那個磁校,數學居然分了4個等級,而第一個等級的大多是去衝刺全國甚至國際數學競賽的人。事實上拿下某年國際奧數冠軍的三位美國代表之一就是該校學生。雖然拚奧數的大多數是亞裔孩子,那位可是正經白人學生哦。

女兒所在學校有不少各種國際比賽的尖子,包括世界級玩魔方高手等。每年的歌劇表演也直逼專業水平。後來了解到,那些孩子都是周末去曼哈頓的朱麗葉音樂學院上課的。反正在這樣的學校,學業上按部就班就行了,出彩的都在課堂之外。

說句真心話,那些孩子好討人喜歡。一個個都是陽光向上,對一切充滿了好奇,求知欲爆棚。學校提供很多活動項目,大家根據個人喜好和特長做選擇,每個人都忙得坨坨轉。有一次我發現女兒兩隻腳上的襪子不配對。我說你這樣太難看了,同學不要笑話你嗎?她說:“媽媽,別擔心,我們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哪裏顧得上注意別人的穿著?沒有人會看見我襪子穿錯了!”

很多家長抱怨學校課業太重,校長介紹過,說學生每天應付作業的時間因人而異,大致範圍是2-10小時。我想起女兒小學校長說的家庭作業應該是一個年級10分鍾,那麽高中作業就是最多2小時。用這個標準來看,該校最好的學生剛好在範圍之內,等於是以學霸的標準來決定課業分量了。

 

美國高中吸毒相當普遍,公立磁校也許是個例外

美國高中生嚐試毒品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用了解行情的家長的話說,如果孩子們開爬梯,說保證不喝酒不玩毒品,那他們一定是在撒謊。喝酒是一定有的,而玩毒品也是一個高中生幾乎一定會遇到的。這些家長其實是在說過來人的經驗。所以,及早給孩子打預防針是家長必須做的功課。

吸毒問題,不是公立高中的專利。私立高中吸毒現象不是有過之也是無不及。那些“精英”私立高中的情況一點也不比其他學校更好,就好像美國藤校大學吸毒相當嚴重一樣。 說真的,就吸毒而言,很可能公立磁校是個最安全的地方。即便如此,也還是不能放鬆警惕。一方麵是沒有人能保證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另一方麵是孩子們經常會參加跨校爬梯,這種時候情況就會非常複雜。

下麵是女兒告訴我的護身方法:

去參加聚會時,切記隻喝自己倒的飲料,隻吃自己取的食物,哪怕是你熟識的人遞給的東西也不能接受。自己取的食物或飲料,如果杯盤曾經離開過自己的視線,剩下的東西就不能再入口了。

如果去參加大部分是外校學生的聚會,最好能夠約比較多的本校學生同往,一旦有什麽事情大家彼此可以照應。

 

家長努力做後勤,因為孩子太辛苦了!

在磁校,孩子們個個自推,學校又把什麽都安排好了,所以家長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後勤了。

因為同學都住得比較遠,一旦有個活動不能坐校車回家,或同學中有些來往,就需要家長接送。我們夫妻倆時間上比較機動,往往是做接送的首選。

有些全國性組織的跨洲活動規定要有家長監護,我們都主動請了假去幫忙。女兒在某個組織涉入較深,我們自然是全力以赴。記得第一次去外州開會,需要兩位家長監護,我是其中之一。第二年孩子爸爸報了名。臨近日子了,老師非常不好意思地來找女兒,說你家長已經做了很多很多,但是,我們現在還缺一位家長,能不能請你媽媽也去?老師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已經買了回國的機票,不等他開口我就會主動報名。還好,後來老師找到人了。

我發現,當時努力做後勤的家長比比皆是。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孩子們太辛苦了。都說中國孩子讀書太苦太累,其實美國磁校高中和一流私校高中的學生和他們絕對有一拚。主要原因是,本來課業就不輕,然後每個人還都給自己攬了一大推課外活動,最後就隻能擠睡覺時間了。

說到底就是為了爬藤。爬藤越來越難了,壓力自然就越來越大。這也是社會現象,就好像運動員要衝刺奧林匹克,難度必須越來越高。

我們有幾個家庭每年春節必定要聚會的,那年春節的聚會竟然拖到4月,就因為兩個當年高中畢業的孩子忙不過來。令人欣慰的是,聚會時已得知兩個孩子都進入了理想的大學。其中一個女孩的笑臉讓我感慨萬千。

那是個很懂事,很討人喜歡的孩子,高中考進的是一個頂尖公立磁校。每次見麵她都耐心地,彬彬有禮地回答大人們的問話。(討厭的家長們!)我從來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論長相,這孩子幾乎是沒缺點的。但直到這一次聚會,我才發現她的笑容原來是可以那麽那麽美的!姣好的麵容,自心底發出的笑,完美地詮釋了青春的驕傲和自信!

沒比較就沒傷害。我這才意識到,以前每次見麵時,這孩子的笑從來沒有如此放開過,她的精神從來沒有這樣毫無負擔地輕鬆過。可見她給了自己多大的壓力。

我明白上個頂尖學校帶來的優勢是非常誘人的。心高的孩子能占上這好處自是對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鋪墊。隻是,代價付到何種程度才是太大?

我沒有答案,隻是心疼孩子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Jiajia28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分享!謝謝你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留言和建議!
alpha123 回複 悄悄話 多謝分享,很好的文章
maynard61 回複 悄悄話 I agreed with elfie. I am in a Michigan small suburb city. My kids are i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ow. I think that they are doing well. We do not have magnet school and no gifted program. But kids can test out some math classes from grade 5. In high school my kids took AP classes. So they can graduate from college in 3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parents have to do volunteer work.
霧繞 回複 悄悄話 美國的私校才是美國教育的中堅,公校裏的學生大多是快樂教育,美國的理工科人才是越來越少,和中國競爭,這樣的教育是硬傷!
眸影搖紅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分享!好有心的媽媽啊!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elfie 回複 悄悄話 All I can say is every state is different. What you've experienced in NJ does not apply to other states. I live in North Carolina many things are different. There's no gifted program in elementary school here.I don't know what's going to happen further on because my kids are still very young. My expectations on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is not high because teachers are not paid well here. There's no teachers'union so no guarantee on hiring or retaining teachers in our state.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很有心的媽媽。很好的文章。分成幾個部分,陸續發,效果會好許多。數字時代,短小,直接的文章更受歡迎。感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